一位日本男孩的早晨,讓我看到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值得借鑑

2020-12-14 錦春育兒經

梁啓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就要看他們的少年是什麼狀態。我以前一直不明白,日本那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為啥能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

直到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位普通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我突然懂得了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11歲也就是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孩子。

試想一下,大多數家庭的早晨是什麼樣子?家長催、催、催,孩子磨、磨、磨。有的孩子飯都懶得吃,還要家長喂!之後匆匆忙忙地把娃塞進車裡,將孩子送進學校,家長再著急忙慌去上班。

那這日本11歲男孩是如何度過這個早晨的呢?早晨六點被鬧鐘叫醒,開始洗漱,洗漱完畢開始疊被子,收拾昨天的玩具和作業。(看到這的時候,我已經羨慕得滿眼發光)

把自己的房間和書包整理好之後,就開始了做飯環節!是的,日本11歲孩子要自己做早飯,雖然都比較簡單,但營養搭配卻很合理,吃飯前還要有感恩環節,然後開吃。

而且一口飯都沒剩,這盤子好像刷過一樣。到這裡,我覺得孩子已經做得夠多了。他還要自己把自己的餐具刷了,放回原位。

然後開始準備出門,他開始收拾書包,準備今天用的東西,帶著自己的午飯,大包小裹的出門了,關鍵是不需要家長送喲!瞬間感覺家長真沒啥存在感

這只是日本普普通通的男孩之一,為啥人家孩子那麼獨立呢?這讓我好奇想要了解他們的教育方式,越是了解越覺得佩服。

日本教育的過人之處

或許一個獨立的孩子並不能代表什麼,但在日本的教育下,從2000年-2019年之間,先後19人拿下諾貝爾獎,這不禁就讓我開始反思。

我發現日本教育中,尤其注重孩子「獨立性格」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了獨立教育。日本小朋友,換衣服的時候,家長不伸手,只在旁邊看著。

尤其是日本孩子從小背的包包就特別多,書包、毛毯包、餐具包、衣服包、鞋子包……,家長不會管,也不擔心孩子壓得不長個,日本皇室家庭都是如此

這樣讓他們從小就會整理東西,為了方便使用,自己用完要及時放回原位的習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包裹,所以日本孩子上學,總有一種「搬家」的既視感。

這僅僅是幼兒園的孩子,等日本孩子上了小學還有專門的家庭科目,孩子需要學會使用洗衣機、如何搭配衣服、注意衛生、縫紉機的使用、食物營養的搭配、簡單料理、如何有效利用居住空間、如何有計劃的使用金錢、如何與鄰居相處。

這只是學校設置的課程,孩子上學要自己上學、自己放學,所以他們很小就懂得結伴同行,為了讓他們懂得事物的珍貴,他們甚至要讓孩子親自種地。

這種教育看似殘忍,但是真正培養出了擁有獨立思想、自立的孩子。

從今天起,注重培養孩子獨立

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說:「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

孩子的能力,遠比父母想像的大得多,只是很多家長不肯放手。所以從今天起,請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屯了很多好書,分享下面的書單給大家。

《好孩子,好品質系列》

適齡人群:3-7歲兒童

簡介:這套書是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全書一共有12冊,包括性格教育、規則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可掃碼免費聽音頻,裡面贈送了身高尺。

內容包括《我是自信的小孩》、《做最好的自己》、《我是能幹的小孩》、《我不怕困難》、《幼兒園裡我最棒》、《我有生活好習慣》、《我們都要守規則》、《上小學,我不怕》、《我愛交朋友》、《我會保護我自己》、《我會管理我自己》、《我會關心別人》。

《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

適齡人群:4-9歲兒童

簡介:這是冰心文學獎和信誼圖畫書獎的獲得者陳夢敏的力作,通過童話的方式引導孩子成為獨立、自律的孩子。因為是全拼、彩圖的設計,可以作為小學一二年級的課外讀物。

全書包含10大主題,分為10冊,專門針對學齡期的兒童。包括做作業馬虎、粗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總是要人催;碰到事情找藉口;遇到困難就放棄;只會羨慕別人;不善於表達;做事冒失;盲目聽信別人的話;不懂分享。每個主題,都很貼近生活。

《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適齡人群:0-6歲兒童的家長

簡介:本書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慕菊編纂,全書介紹了孩子6大關鍵社會能力,自律能力、自尊心、積極主動性、社會交往、情緒能力、親社會行為

通過360幅漫畫和360個建議,通過真實的0-6歲的教育案例,手把手教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相關焦點

  • 看到日本的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可是在大家舉國都在為獲得諾獎而歡慶的時候,我們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日本身為一個小島國,居然基本上每年都能得到諾獎。當然,日本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有原因的,例如在教育上,日本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國借鑑。
  • 一位日本男孩的早晨,讓我們看到中日家庭差距,放手才是最好的愛
    這是一個普通的早晨。在「叮鈴鈴」的鬧鐘聲中,六點鐘,一個普通的11歲日本小男孩起床了。他先是去洗漱,然後疊好了自己的被子,收拾昨天的玩具和作業。男孩做早餐的動作也很利索,一看就是「熟練工」。這個日本男孩的生活碎片迅速在網上走紅,家長們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也在思考,為什麼自己家孩子就做不到這麼獨立?
  • 日本幼兒園階段對孩子的3個「教育重點」,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而在以重視教育而享譽世界的我們鄰國日本,其在幼兒園階段對孩子的「教育重點」很適合我們中國家長來多多學習借鑑。3個「教育重點」,值得中國父母借鑑一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在很多寶媽們中間傳開了,在這部紀錄片中用鏡頭記錄了幾所日本幼兒園孩子們的真實生活,向大家展示了日本真實的啟蒙教育是怎樣的,其中對孩子的3個「教育重點」很多中國家長都忽略了,非常值得中國父母們借鑑學習。
  • 日本11歲孩子的早晨習慣讓中國父母慚愧:值得孩子學習
    每個國家的教育理念都不同,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相互借鑑。要知道,日本的青少年教育非常出名。前段時間,網絡上的一個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就引發了很多中國人的熱議。這個男孩是中日混血,一直生活在日本。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早上鬧鐘響起以後,沒有一點的賴床,男孩就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疊被子,穿衣服,刷牙洗臉,甚至給自己做早餐,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絲毫的拖拉。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大都做不到這一點。就拿我小侄子為例,他現在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早上我姐姐,也就是他媽媽,天不亮就起來準備早餐,再叫他起床。
  • 看完了日本的小學教育,明白了他們為何強大,值得家長們借鑑
    看完了日本的小學教育,明白了他們為何強大,值得家長們借鑑說起來日本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日本是真的下了功夫,特別是日本小學教育更是聞名世界,在日本,從1901年開始之後,他們機會每年都會拿到諾貝爾獎,很多人都說日本的小學生是真的贏在了教育的起跑線上。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看看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值得學習!
    我相信這並非是個例,而是中國無數家長的日常生活,他們為了孩子整天忙個不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下面來看看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這是一位日本媽媽記錄的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並通過社交平臺分享了她11歲兒子的日常。
  • 日本男孩寫給妹妹的一封信:為什麼在教育上,日本人從不手軟?
    日本男孩寫給妹妹的信火了:為什麼在教育上,日本人從不手軟?曾經,一位日本小男孩寫的信火了,這封信是寫給他妹妹的,但是他的妹妹卻永遠也沒有機會聽到了……他成長在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有一對疼愛他的爸爸媽媽。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 一名幼兒園小男孩正在挑戰跳箱,但挑戰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同學們見狀都紛紛向前將男孩給圍住,一同大聲喊出口號,給他勇氣和鼓勵。神奇的是,男孩在收到小夥伴的鼓勵後,竟然一舉跳過比他身高高出很多的跳箱!現場掌聲雷動。
  • 日本教育孩子的7大特色,值得所有家長借鑑、深思……
    說到日本的教育,大家的腦海中會想到什麼詞?禮貌、集體主義、完美還是奇葩?大多數去過日本或者與日本人有過接觸的都有著「素質很好」、「有禮貌懂規矩」的印象。隨著越來越多當代家長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對於有著高素質教育的日本,他們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那麼日本教育有著哪些可取之處呢?
  • 日本媽媽不談教育,但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借鑑
    哪怕至於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都不怎麼探討教養的問題,但是孩子們卻養的很出色。我的朋友跟我講述了一個事情,是一個中國小男孩到日本生活,入鄉隨俗,跟隨著日本的學習方式和教養方式來培養孩子,他現在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很獨立自主,基本不用他的媽媽操心,連早飯都會自己準備,這個孩子僅僅11歲。這種情況是跟國內截然相反的。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借鑑
    如果你去過日本,或者對日本文化有了解的話,你肯定知道日本的家庭理念是很特別的,男女雙方分工明確,通常父親都是孩子的精神支柱,而父母是孩子安定的基石,在日本,孩子基本上都會跟媽媽待在一起的,而孩子的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從而覺得孩子性格的發展。
  • 看到日本的幼兒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就在我們為獲得諾貝爾獎而高興的時候,卻忽略了一件事:拿諾貝爾獎對身為小島國的日本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因為他們從1901年起,幾乎每年都能拿到諾貝爾獎。日本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原因的。比如在幼兒園的教育上,日本就有很多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借鑑的地方。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許多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許多中國家庭之前有位寶媽分享了她家兒子的早晨,這位11歲的小男孩,是名中日混血兒。鬧鐘響起後,他一點沒有賴床的意思,按掉鬧鐘便起身下床、穿衣疊被,整個過程毫無拖沓。有條不紊的操作和熟練的家務,刺痛了許多中國家庭,不少父母在評論區說道:看到這個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 但是最近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卻深深的震撼到了中國的家長。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正是上小學的年紀,而媽媽則比較喜歡分享日常,媽媽就記錄了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卻不想直接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 挫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一位日本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我的表姐僑居日本,她和我說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位日本媽媽帶著3歲的兒子到中國朋友家做客。許久未見的他們有說有笑地包起了餃子。一個個潔白飽滿的餃子擺在盤子裡,看起來很誘人。突然,朋友的兒子跑過來,抓起一個生餃子往嘴裡塞,朋友急了,準備制止,日本媽媽卻說:「不用理,他吃了之後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孩子嚼了一口生餃子,很快就表情痛苦吐了出來。
  • 日本一位小男孩的早晨,點醒了許多中國家長,別做「有毒」的父母
    日本教育中很注意禮儀、整潔、全面,所以,經常看到電影、新聞裡日本孩子上學都是大包小包,一個人拿很多東西。這一方面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孩子做事情要考慮周全。看完孩子在日本早晨所做的事後,我們家長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很簡單,狠心一點,就讓他自己處理一個早晨就好了。
  • 親曆日本素質教育 值得借鑑
    親曆日本素質教育 值得借鑑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10條家規,值得父母學習借鑑
    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10條家規,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學習全世界的家長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優秀,雖然父母們心裡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以及教育模式都是不一樣的。日本的母親大都會在家相夫教子,會有更多的時間親自參與孩子的教育。
  • 別再做「有毒父母」:一個日本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
    其實,教育孩子,除此之外,或許還有另一種教育方式,比如,最近日本一個小男孩,每天早晨的所作所為,就深深地打動許多中國的家長:(圖片來自於網絡)我們現在說的,就是圖片上這個男孩,他是一位日本男孩,今年剛11歲,他的媽媽是中國人,他們長期定居在日本。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中國家庭反思:寵愛不是溺愛
    每個國家的教育理念都有所差異,總是學習周圍家長的做法,會有局限性。不過多看看別國的孩子,借鑑一些好的做法是不錯的選擇。日本的青少年教育相當出名,同是亞洲國家,他們的教育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嗎?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中國家庭反思:寵愛不是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