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日本的教育後,終於明白日本強大的原因,網友:希望中國引進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孩子在上學之後,家長還想著有沒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而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一位寶媽曾經暑假帶著女兒去了日本,看過日本的教育後,終於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就拿暑假的生活來說,大多數的中國孩子會選擇補課、上興趣班,沒事在家寫暑假作業、預習功課。
而寶媽的孩子在日本很自由,去興趣班學繪畫時,老師沒有定量的任務要求,而是順應著孩子的天賦自由發揮。孩子們還可以選擇體驗社會生活,比如去紡織廠見習、參加木匠活動等,在這裡他們可以嘗試到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發掘更多未來的夢想。
日本的學校也非常重視孩子的體育鍛鍊,他們對於不同階段孩子的體能培養具有嚴格的要求。比如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就算是到了寒冷的冬天,還是得穿上運動服堅持繞操場跑10圈。
隨著年級的上升,對於體能的要求也在逐步上升。有網友評價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太功利,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卻忽視了孩子的身心發展,日本教育更講究的是全面發展,希望中國能夠引進!
1、 注重自身的獨立性
在學校門口,每當下課鈴響起後,總能看到校門口烏泱泱的人群中,全是等待接送孩子的家長。就算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依然會有家長前來接送。但這放在日本並不成立,日本學生上學都要自己獨立去上學,因為這對於家長來說,獨立上學是孩子邁向人生獨立的首要步驟。而且日本也有完善的抱護措施,能保障孩子的上學安全,很少會讓孩子陷入到危險之中。
2、 注重社會實踐
比起中國教育一味地重視文化課,其實日本教育更注重孩子多方面的社會實踐。比如孩子在低年級時,學校會教孩子一些基本生活的日常方法。當孩子在中高年紀時,學校會介紹更多的社會常識和風土人情給孩子,並讓孩子有機會接觸不同工作的環境,培養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比如為了讓孩子對糧食保有感恩的態度,會讓孩子自己嘗試&34;。孩子看著自己種下去的小小種子,在自己的細心呵護下從成長到收穫,他們更能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更懂得這些平凡的付出。
1、 破除&34;的理念
近年來關於孩子&34;的報導屢見不鮮,一個成績優異的學霸孩子,上了大學後連衣服都要寄給家裡洗,這樣的&34;真的算&34;嗎?一味地看重孩子的學習能力,但是孩子的生活能力都不能保障,這樣談何讓孩子獨立走入社會獨立呢?破除孩子&34;的理念,讓孩子主動爭取和學習,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全面地發展。
2、 鼓勵孩子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些家長總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孩子的生活是他自己的,他沒有必要去負擔家長無謂的期望。鼓勵孩子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選擇隨意放棄,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想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雖然我國經濟實力早已遠超日本,但是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日本教育有許多值得中國教育學習的優點。希望每個家長不要只把孩子當學習的機器,他們是一個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天分和夢想,不需要家長來支配和控制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