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2020-12-20 智慧爸媽學園

說到抗挫折教育,想起現在的孩子普遍承受能力不太行,總是能聽到某某學生因心理壓力跳樓的新聞。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了。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園玩,裡面有幾個孩子比賽跳繩,我家孩子看他們玩得開心就參與進去了。沒過多久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的聲音:

「我沒輸,就是沒輸!這次不算!」

緊接著這個孩子開始滿地打滾、耍賴,反正就是不接受自己輸了的這個事實,轉頭幾個孩子就糾纏了起來。家長們擔心跳繩會傷到孩子們,趕緊把他們拉開。

那個孩子的媽媽趕緊拉著孩子回家了,剩下幾個孩子一直在說:「輸不起,以後都不要和他玩了。」

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卻讓我意識到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有多麼重要。

一個無法面對失敗的孩子,是很難取得成功的。而且無意間就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在青少年心理學上頗有經驗的李玫瑾教授曾說: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忍受挫折的能力。

反觀教育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在抗挫折教育上明顯狠心太多。

他們的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而且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素質上的雙重教育。

01:耐寒教育

日本教育有段時間被稱為「變態教育」,這個稱呼是因為他們的耐寒教育而得名。

我們經常能從動畫片、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不管冬夏都穿著短褲、短裙,其實這在日本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日本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要求穿短褲、短裙。

即使是結冰了的季節,也只是穿一條保暖褲。

日本教育認為這是在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體質。

02:嘗試失敗

我國教育一向是防止失敗,但我一直認為失敗不可能完全避免,孩子總是要避免的,如果一直防止失敗,當孩子面對失敗時很容易被打倒。日本教育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們鼓勵孩子嘗試失敗、面對失敗。

日本幼兒園有一個很知名的例子,一名叫凌的小男孩因為特殊原因要提前畢業,在畢業典禮上老師為凌準備了他一直跳不過的跳馬。

畢業典禮上,凌跳了很多很多次都沒有跳過去。如果放在國內幼兒園,可能在孩子第三次失敗的時候,老師就會讓他放棄了。但這位日本老師在凌即將放棄的時候,繼續鼓勵他,還讓其他小朋友給他加油打氣。

這次凌再去跳箱子時,一舉跳過,全場小朋友都為凌歡呼。

我想有這樣的抗挫折教育,這個小男孩不管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03:在獨立中解決困難

如果要問日本教育的核心是什麼,那麼一定是獨立。

日本人好像天生就有不願意給人帶麻煩的性格,這是因為日本教育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園裡從來看不到孩子的書包是父母來拿的,即使兩三歲的孩子,不管多重都是孩子自己拿。

鞋子自己換、玩具自己收拾、飯自己吃、用過的碗也是自己收拾。反觀國內教育,要是讓兩歲的孩子自己穿衣服,家長說不定都得問上一句「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你怎麼這麼狠心啊?」

但日本教育就是這麼狠心,所以日本孩子從小就非常獨立。

在抗挫折教育這方面,我們雖然不至於做到日本教育這般狠心,但也可以汲取其中的可取之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這樣孩子未來才既能經得起失敗,也能坦然面對成功。

這裡是智慧爸媽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日本教育孩子特「無情」!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從小嬌生慣養,沒有遇到過不順心的事情,同樣也經不起挫折,遇到點壓力就退縮不前,一蹶不振,甚至喪失信心。其實說到底,還是這樣的成長環境,就扼殺了孩子的抗壓,抗挫折能力。日本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面對十分「冷酷」的挫折教育,從而鍛鍊出孩子們獨立勇敢,吃苦耐勞的品質。
  • 日本的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這4個方面值得家長學習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狀況已經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依據,身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處在世界領先行列之中,隨著我國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日本教育兒童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表達了認可。
  • 日本的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這4個方面值得家長學習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狀況已經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依據,身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處在世界領先行列之中,隨著我國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對日本教育兒童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表達了認可。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日本教育多「無情」?3歲孩子就獨自出門,挫折教育值得借鑑
    日本的挫折教育有多「無情」我們最熟知的日本的挫折教育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今天說一個小學的,一個生活在東京的7歲小女孩Noe Ando,每天都是自己定鬧鐘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飯之後獨自一人乘坐地鐵去上學
  • 看看日本的挫折教育,有多「狠」
    日本的教育方式就和中國大不相同,他們從小就會鍛鍊孩子的心智,不會太多,但是絕對不少,下面幾種就是日本人常見的教育方式,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日本人有多「狠」。>每天來的時候教室有多乾淨,你們就要收拾教室到什麼程度。
  • 日本4個教育細節,教出的孩子讓人「佩服」,值得每位父母學習
    以前我朋友給我回信,她已經在日本待了6年了,家裡有一個孩子,目前已經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了。朋友跟我感嘆地說:日本的「變態」教育觀念和國內教育真的有大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但日本教育孩子哪些方面投入最多,並且每一個教育都特別「細心」,確實值得中國人借鑑和考慮。
  •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其實在這幾件全網關注的事情發生之前,各地都發生不少類似的事情,相當多人都會在一聲嘆息之後歸咎於孩子心裡太過脆弱,需要挫折教育。作業不會做,考試沒考好,上課遲到,這些在成人世界裡無足輕重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情,產生的挫折感甚至能遺留下一生難忘的陰影。美國心理專家蘭德紐曼說過:有著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如果成長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挫折,孩子長大後很容易一挫就折,跌倒了就爬不起來。所以,父母常常希望通過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不至於風一刮就倒,雨一淋就病。
  • 抗挫折教育:重在教育,而不是製造挫折
    最近有個家長來問我「要不要教導孩子抗挫折教育。」我說:「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一定要陪伴,帶領孩子耐受挫折。」然後,她和我講了她姐姐家的事。中國家長信奉現在不讓孩子吃苦,長大後社會會讓孩子吃更多苦。很多父母過度的去理解了這句話,認為孩子要一直吃苦才能有出息,自以為是實施著過度的挫折教育。
  • 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強大?抓住4個關鍵點,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
    ,容易走極端,孩子們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了,家長們應該檢視自己的育兒方法,讓孩子能經受挫折。,從而讓孩子們增強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嗎?在這裡我打個問號?我想起了之前在《奇葩說》看到的一個辯題,叫《生活的暴擊真的值得感激嗎?》
  • 「挫折教育」是什麼?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保健研究「課題組,以6個城市的9所大、中、小學為樣本單位的統計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1775名青少年中,有294人想過自殺,佔總樣本的16.6%。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一群孩子身上為什麼會成了這麼」容易「的事情呢?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而且有自殺意念的人和自殺的人數每一年還都在上升。
  • 挫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一位日本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許多孩子從小被精心呵護到大,家長害怕孩子受苦。於是,有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心態就崩了,沮喪、恐懼甚至自暴自棄,走上不歸路。最近山西一大學生因作弊被監考老師沒收試卷,離開考場不久選擇跳樓自殺。人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如此之弱,不單是一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家庭的悲哀。
  • 孩子在幼兒園受傷,園長回應也是好事:遭罪吃苦 ≠ 挫折教育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孩子有點兒活躍、調皮,砸一下對他也是好事近日,河南劉女士的心情實在糟糕,原因是,一個月多前,3歲的兒子被幼兒園老師疊放塑料床時意外砸斷了小拇指,孩子接指住院了13天,醫生說,如果指甲一兩個月長不出來,恐怕這輩子也長不出來了.....",劉女士夫婦特別擔心兒子會留下終身殘疾。
  • 孩子在幼兒園受傷,園長回應也是好事:遭罪吃苦 ≠ 挫折教育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孩子有點兒活躍、調皮,砸一下對他也是好事近日,河南劉女士的心情實在糟糕,原因是,一個月多前,3歲的兒子被幼兒園老師疊放塑料床時意外砸斷了小拇指,孩子接指住院了13天,醫生說,如果指甲一兩個月長不出來,恐怕這輩子也長不出來了....."
  • 「上名校就選尚名校」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批評、罰站、不給吃飯,與孩子對著幹,讓孩子服輸等。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氣敢於面對困難,有機智應付困境和有能力解決難題。挫折教育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教育,決不是苛刻的批評、大聲的謾罵和嚴厲的責打或者與孩子對著幹。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要激勵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對做的事情有堅定的信心。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先分享一個見過的真實案例吧:某女孩今年28歲,大學本科畢業,育有一女兒,其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因精神受刺激導致精神失常。原因是在大學期間感情受挫,長期無法接受感情挫折的打擊導致;大學勉強畢業後,稀裡糊塗的結婚,男方無法接受她精神方面喜怒無常的敏感情緒,離家出走。
  • 讓孩子在挫折教育中成長
    ,適當的進行挫折教育有利於孩子有好的成長。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成功,也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的「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挫折是:當個人受到障礙或幹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培養孩子的一種耐挫力。
  • 被誤讀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的情緒,尤其是負情緒,是我們很多媽媽用戶較多關注的內容之一。逐漸發現,父母們對這個話題有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非常關注孩子的負情緒,迫切地想找到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一有情緒,我們就主動出手幫助,長期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抗壓能力?或者說「抗挫折能力」呢?
  • 為何在教育上,日本人從不手軟?
    文字純真善良又充滿感情,讓人感動落淚的同時再次感嘆,這是怎樣柔軟、善良又貼心的孩子?又是怎樣的爸媽才能教出這般極有共情力的孩子?說到底,還是歸根於日本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本人有多重視教育?教育,是每個國家的重要課題。而日本人究竟有多重視教育呢?
  • 日本育兒教育中,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核心理念!(適用於幼兒)
    2、孩子換衣服,媽媽是只看不幫,從2-3歲開始,日本的孩子就要學著自己換衣服。媽媽在一旁指導,但一般不伸手,鍛鍊自理能力,減少依賴,養成獨立意識。3、大便教育,日本的幼兒園都會有「大便教室」,從而教育孩子自主如廁。老師還會扮成「大便先生」,拿著用黏土做成的,不同形狀的大便,告訴孩子,哪種健康哪種不健康。
  • 抗挫折教育要避開認識誤區,過度挫折將導致習得性無助,別中招
    ,就望文生義,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打壓孩子、讓孩子多經受挫折失敗,被打壓和經受的挫折和失敗越多,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越強。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人儘管遭受挫折,但依然樂觀向上,這說明他們具備較強的心理彈性。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在遭到挫折之後,一蹶不振,甚至是想不開。悲劇的根源之一正是他們缺少抗挫折能力,缺乏心理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