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抗挫折教育,想起現在的孩子普遍承受能力不太行,總是能聽到某某學生因心理壓力跳樓的新聞。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了。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園玩,裡面有幾個孩子比賽跳繩,我家孩子看他們玩得開心就參與進去了。沒過多久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的聲音:
「我沒輸,就是沒輸!這次不算!」
緊接著這個孩子開始滿地打滾、耍賴,反正就是不接受自己輸了的這個事實,轉頭幾個孩子就糾纏了起來。家長們擔心跳繩會傷到孩子們,趕緊把他們拉開。
那個孩子的媽媽趕緊拉著孩子回家了,剩下幾個孩子一直在說:「輸不起,以後都不要和他玩了。」
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卻讓我意識到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有多麼重要。
一個無法面對失敗的孩子,是很難取得成功的。而且無意間就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在青少年心理學上頗有經驗的李玫瑾教授曾說: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忍受挫折的能力。
反觀教育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在抗挫折教育上明顯狠心太多。
他們的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而且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素質上的雙重教育。
日本教育有段時間被稱為「變態教育」,這個稱呼是因為他們的耐寒教育而得名。
我們經常能從動畫片、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不管冬夏都穿著短褲、短裙,其實這在日本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日本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要求穿短褲、短裙。
即使是結冰了的季節,也只是穿一條保暖褲。
日本教育認為這是在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體質。
我國教育一向是防止失敗,但我一直認為失敗不可能完全避免,孩子總是要避免的,如果一直防止失敗,當孩子面對失敗時很容易被打倒。日本教育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們鼓勵孩子嘗試失敗、面對失敗。
日本幼兒園有一個很知名的例子,一名叫凌的小男孩因為特殊原因要提前畢業,在畢業典禮上老師為凌準備了他一直跳不過的跳馬。
畢業典禮上,凌跳了很多很多次都沒有跳過去。如果放在國內幼兒園,可能在孩子第三次失敗的時候,老師就會讓他放棄了。但這位日本老師在凌即將放棄的時候,繼續鼓勵他,還讓其他小朋友給他加油打氣。
這次凌再去跳箱子時,一舉跳過,全場小朋友都為凌歡呼。
我想有這樣的抗挫折教育,這個小男孩不管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如果要問日本教育的核心是什麼,那麼一定是獨立。
日本人好像天生就有不願意給人帶麻煩的性格,這是因為日本教育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園裡從來看不到孩子的書包是父母來拿的,即使兩三歲的孩子,不管多重都是孩子自己拿。
鞋子自己換、玩具自己收拾、飯自己吃、用過的碗也是自己收拾。反觀國內教育,要是讓兩歲的孩子自己穿衣服,家長說不定都得問上一句「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你怎麼這麼狠心啊?」
但日本教育就是這麼狠心,所以日本孩子從小就非常獨立。
在抗挫折教育這方面,我們雖然不至於做到日本教育這般狠心,但也可以汲取其中的可取之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這樣孩子未來才既能經得起失敗,也能坦然面對成功。
這裡是智慧爸媽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