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020-07-26 不是牛娃

挫折教育似乎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特有產物,大部分國家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只有中國的父母在孩子成為溫室花朵的焦慮中,不停地人為製造挫折,然而大部分時間收效甚微。

6月4日,江蘇常州河濱小學,5年級的繆可馨在作文被老師刪改之後,翻越欄杆墜樓。

6月6日,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考試作弊被沒收試卷,哭泣半小時之後,離開考場不久後墜樓。

其實在這幾件全網關注的事情發生之前,各地都發生不少類似的事情,相當多人都會在一聲嘆息之後歸咎於孩子心裡太過脆弱,需要挫折教育。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為什麼要進行挫折教育

馬雲有句名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後天的太陽。」阿里巴巴在發展的過程中多次經歷波折,馬雲曾經找了37次風投,但37次全部都被拒絕了。雷軍甚至嘲笑馬雲:「長得賊眉鼠眼,滿嘴跑回車,以前是幹傳銷的吧。」這麼多次的挫折,但凡有一次馬雲沒挺過來,就不會有今天的淘寶帝國。

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得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沒有誰能夠永遠一帆風順。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挫折都是成長的必修課。作業不會做,考試沒考好,上課遲到,這些在成人世界裡無足輕重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情,產生的挫折感甚至能遺留下一生難忘的陰影。

美國心理專家蘭德紐曼說過:有著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如果成長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挫折,孩子長大後很容易一挫就折,跌倒了就爬不起來。

所以,父母常常希望通過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不至於風一刮就倒,雨一淋就病。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的誤區

挫折在辭海裡的釋義有兩條:1.失利、挫敗。2.在社會心理學上,指由於妨礙達到目標的現實的或想像的阻力而產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不快、不安、失望、憤怒等。

《教育的選擇》中,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挫折教育的本質,是要通過教育,消除孩子在失利、挫敗或者是沒能達到目標時產生的負面心理狀態。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掉入挫折教育的誤區。

  • 1.教育變成打擊

為了避免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不少家長十分崇尚人為製造風雨。這種打擊式的挫折教育常見於孩子的學習上。小明考試得了98分,高興地回家炫耀,爸爸看到卷子卻要質問:「為啥還丟了2分?真是太不認真了!」第二次,小明努力得了100分,心想這次總該得到表揚了吧,結果爸爸來了一句:「別以為自己了不起,小軍每次都是100!」不管孩子怎麼努力,父母總感覺不打擊幾句,孩子就會飄上天。

這種打擊式的教育,讓我想起在某期《讀者》上曾經看到一個關於訓象的故事。在大象還只是小象的時候,用一條細細的鐵鏈把它的腳拴住,活潑的小象不斷嘗試掙脫卻始終遭遇失敗,於是習慣了鐵鏈的束縛。雖然長大後,大象的力量完全可以掙脫鐵鏈,但是它在被同一條鏈子拴住後,只會老實地待在原地。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2.教育變成漠視
  • 在很多雞湯文的引導下,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從來不會安慰、鼓勵孩子,甚至還不斷加碼要求。這種家長總以為只要遇到挫折,孩子就能自動成長。比如黃聖依在兒子安迪碰到困難時,只會一句:「這一點點困難,你要堅持下去。」她教孩子遊泳的辦法,也很典型:「我就給他扔下去」。

    這種方式,類似於搞自然選擇,完全讓孩子自生自滅。刀耕火種時代的古人,在種田的時候尚且要除草捉蟲,都21世紀了,還靠天養娃顯然是不靠譜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吳軍在《見識》裡提到,有人在大街上扇了我們一巴掌,我們會做什麼反應?他列了三種處理方式:第一種,一巴掌扇回去;第二種,認慫,捂著臉走開;第三種,先冷靜分析,也許是我們真該被扇,那就接受教訓,也許對方是個混蛋,我們或許該叫警察來管他。

    孩子受到了挫折,被現實扇了一巴掌,我們當然是期望他能夠冷靜分析,但是如果不進行教育,孩子肯定是根據天生的性格行事。結果就是,認慫的孩子可能會養成自卑的性格,選擇扇回去的孩子,因為不具備反擊的能力,可能就會選擇走極端。

    其實,父母理想中的挫折教育應當像打疫苗,通過減毒的、滅活的疫苗,讓孩子對挫折產生抗體。剛好今年嚴重的疫情,讓大家學習到研發疫苗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從研發到上市,要經歷病毒株分離、免疫反應測試、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在每一步都確認安全有效後,才能上市應用。那麼給孩子的挫折疫苗,一樣也不可以隨便製造,而是要給予很多的支持,採取很多的辦法,才能保證孩子的脆弱的精神能夠正常產生挫折抗體。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01遇到挫折,家長要先給予精神支持
  •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發明了臭名昭著的哭聲免疫法,孩子哭了不抱,不哭的時候才抱,結果他的兒子雷納多、女兒瑪麗都多次企圖自殺,最終兒子32歲時自殺成功,女兒一生酒精成癮。多起現實案例表明,遇到挫折的時候,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孩子成長後最終產生了各種精神缺陷。

    所以孩子遭遇挫折,家長最先做的一定是給予精神支持。近年的雞湯文經常講,中國的孩子一摔倒,家長趕緊抱起來哄,要像老外一樣,孩子摔倒要求他自己爬起來。這個指導思想是沒有錯,但現實中,老外雖然沒有抱起摔倒的孩子,卻給了孩子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勵。如果省略了精神支持的步驟,孩子只會感覺自己沒人關心,小時缺愛,長大必然自卑。孩子之所以要進行教育,正因為他們還不會管理自己情緒。挫折已經讓孩子內心痛苦了,這時候不給孩子精神支持,孩子自然只會被負面情緒控制。

    在孩子因為挫折產生了不快、不安、失望、憤怒等情緒的時候,請父母先安慰孩子,抱抱他,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傾述,等孩子冷靜下來,情緒穩定了,再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提出解決的建議,最後再進行適當的鼓勵。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02遇到挫折,要幫孩子定位自己的坐標
  • 都說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之所以不迷失方向,除了指南針,還必須有定位自己的能力。想去北京,在南京要往北走,在哈爾濱要往南走,如果不掌握自己的位置,光光靠指南針肯定是走不到的。

    江蘇的繆可馨小朋友,出事不久前剛剛進行了期中考,她的語文考了班裡第一名。如果繆可馨明白作為班裡語文成績最好的小朋友,批評她的袁老師在5年級的時候,很可能比她的水平差多了。

    以小朋友的寫作水平作為定位,引發悲劇的作文即使算不上優秀,也肯定不是差到需要全篇重寫的水平。有了這樣的對比,明白自己的位置,相信小朋友一定不會用如此慘烈的方式來還擊老師。

    二戰時,日本氣象學家荒川秀俊設計了一種氣球炸彈,從日本放飛攜帶定時炸彈的高空氣球利用太平洋西風帶的氣流飄到美國本土進行轟炸。一開始,美國人被這種無法用雷達發現的武器打了個措手不及,國內的民眾產生了極大的恐慌。

    為了對付這種難以防禦的非常規武器,美國人採取了一個絕妙的做法,他們對氣球炸彈的信息進行強力封鎖,不讓日本獲得任何有關戰果的新聞。日本人飛了許多的氣球,沒有收到任何反饋,誤以為氣球炸彈沒有起到作用,在自我懷疑中主動停止了後續行動。

    一個國家在沒有反饋的挫折下,也只能放棄,更何況幼稚的孩子。如果缺乏一個正確的定位,孩子自然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從而導致一蹶不起。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03遇到挫折,要幫孩子堅定理想信念
  • 如果讓西遊記裡師徒四人單獨走路去西天,孫悟空會因為不耐煩放棄,豬八戒會因為貪圖享樂放棄,沙和尚會因為缺乏動力放棄,只有肉體凡胎的唐僧會堅持到底。

    所以真正決定師徒四人能否到達西天的,正是最沒有本事的唐僧擁有的最堅定的信念,有了實現取回真經度化眾生的偉大理想,唐僧才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卻初心不改。

    雖然理想信念對小孩子來說,似乎有點遙遠,但我們不能因為路遠,就不走了。為孩子樹立一個長期的目標,支持他追逐自己的理想,鼓勵他不斷地堅持,才能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萬達的王健林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1個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1個億終身不可企及,在王健林面前,這卻僅僅是一個小目標。

    王健林還經常講一句話:「過去講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我不一樣,我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個橋我就過去了。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我找個梯子我就爬過去了。」

    王健林之所以能夠不死心、不回頭,正是因為他對於實現自己遠大的目標,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04遇到挫折,不要給孩子講道理
  • 失敗並不代表你是個失敗者,它只表明你尚未成功。---羅伯特·舒勒

    百分之99的父母,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喜歡講道理。每次我女兒遭遇挫折,我都能從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發明燈泡失敗過3000次,一路講到尼採的「但凡殺不死你的,必將使我更強大(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然而這些道理雖然可以講得天花亂墜,但除了讓孩子更加沮喪,更加逆反,不會有任何作用。

    在教育孩子方面,最沒用的就是講道理,從公元前到21世紀,孩子永遠都是「一講道理都懂,一做都不懂」。所謂道理,可以用來感悟人生,可以用來指導實踐,可以用來批評,可以用來吵架,可以用來指責,但就是不能用來教育孩子。

    六神磊磊在《沒有知識,學一堆道理有毛用》一文裡舉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楊過小時候到重陽宮去學武,得罪了師父趙志敬。

    趙志敬怎麼收拾他呢?就是不教真功夫,天天教道理,什麼「修真活計有何憑?心死群情今不生」「精氣充盈功行具,靈光照耀滿神京」……學了大半年,有用嗎?一點用都沒有。關鍵時候還是義父歐陽鋒教的一點點蛤蟆功管用。這就是典型的學了一堆道理,卻並沒有什麼卵用。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05遇到挫折,要採取刻意練習的方式提高抗挫力
  • 近年來眾多成功人士都喜歡推薦《刻意練習》,它的核心觀點包括:簡單的重複並不能讓人精進,只有有明確目的、恰到好處、有章有法的刻意練習,才能提高能力。把一件事用錯誤的方式重複1萬次,並不能比正確練習100次的效果好,只會讓你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醫學上,給人注射超過適宜劑量的疫苗,不但不能讓人產生抗體,反而會癱瘓人的免疫系統。

    同樣的,對於孩子的挫折教育,要有正確的目的,積極的反饋,還要有安全、恰當的強度。否則,就不是挫折教育,而是在製造痛苦和折磨。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結語

    挫折教育,既不是人為製造挫折,也不是只挫折不教育,更不是利用挫折講什麼大道理,而是在孩子碰到挫折時,安撫情緒,堅定信心,鼓舞士氣,幫助孩子看清自己的位置,向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一個抗挫折能力良好的孩子,心裡應當充滿陽光,不管面對多少挫折都能做到不害怕、不畏懼、不放棄。

    相關焦點

    • 「挫折教育」是什麼?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但是孩子總要有脫離父母保護的那一天,從小就一直生長在溫室裡,所以哪怕是來自外界的一點小小的挫折他都會承受不住,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這麼脆弱、玻璃心的原因。作家餘華:中國的年輕人裡面,優秀的很多,能抗事兒的卻很少就正如餘華的這句話所說,能抗事兒,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抗挫折能力。
    • 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強大?抓住4個關鍵點,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
      ,容易走極端,孩子們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了,家長們應該檢視自己的育兒方法,讓孩子能經受挫折。,從而讓孩子們增強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嗎?在這裡我打個問號?我想起了之前在《奇葩說》看到的一個辯題,叫《生活的暴擊真的值得感激嗎?》
    • 孩子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甚至有的孩子走極端,給家庭帶來天大的災難。由此看來,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讓他們具備有抵抗來自生活的挫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抗挫折教育:重在教育,而不是製造挫折
      多次的挫折打擊,讓狗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並且把這種無助感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習慣行為,這便是「習得性無助」。所以家長重點注意!!!不要把挫折教育變成「習得性無助」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主要是為了教育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而不是用挫折摧毀孩子。
    •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做到這4點,孩子越來越堅強
      一個人不僅要有天資、勤勉、進取之心,還要有經受得住挫折和磨難的韌性。而作為父母,要教育好下一代,除了要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必須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思想素質,教孩子學會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論希望孩子將來幹什麼,都要培養孩子從小學會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不能一味地接受成功,而沒有遭遇挫折的決心。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原因是在大學期間感情受挫,長期無法接受感情挫折的打擊導致;大學勉強畢業後,稀裡糊塗的結婚,男方無法接受她精神方面喜怒無常的敏感情緒,離家出走。從她的家庭來看,成長環境不可謂不優越,作為高知識分子家庭孩子教育方面不可謂不用心,但恰恰忽略了孩子的受挫能力鍛鍊,導致後面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家長應從小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為什麼需要抗挫折能力經常會看到新聞上報導誰家的孩子、哪個學生又離家出走了,可能又有誰跳樓輕生了。採訪到父母的時候,父母可能還非常的不理解或者是很困惑,我的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網絡上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說現在的孩子太優越了,一點挫折都不能經歷,遇到點事情就去逃避、去跳樓。很多人也在說現在的孩子沒有抗挫折的能力,所以就會讓我們的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
    • 被誤讀的「抗挫折能力」
      這是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抗挫折能力。毫無疑問,抗挫折能力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養育的核心任務之一。但是,對於如何培養抗挫折能力,卻存在相當大的爭議。
    • 抗挫折教育要避開認識誤區,過度挫折將導致習得性無助,別中招
      ,就望文生義,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打壓孩子、讓孩子多經受挫折失敗,被打壓和經受的挫折和失敗越多,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越強。我們既不能因為擔憂孩子受到傷害,或者害怕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可能面臨的挫折,而頻繁地出手幹涉孩子的生活,這無助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形成,甚至可以說成是在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也不為過。因此,適當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家長不可能一輩子跟著孩子,也沒法隨時隨地保護孩子。
    • 小時候經常給孩子挫折教育是否能提高他成年後的抗挫折能力?
      這就是家庭挫折教育的一大缺失。在我近幾年收到過的知乎私信中,有很多和這個男孩一樣不會也不敢求助的孩子。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所面對的困境,相對於他們的年齡和能力而言,都是巨大的。他們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已經嚴重到需要專業幫助的程度。
    • 挫折教育:不是人為製造挫折,而是教孩子如何對待挫折
      很多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認為挫折教育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打擊驕傲的情緒,讓孩子適應現代環境,享受真正的成功。為了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一些家長費盡心思,結果事與願違,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反而下降了。
    • 錯誤的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挫折教育」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家長對他們過於保護和寵愛,導致其心理脆弱,無法面對挫折和障礙,缺少能力和自信。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許多家長們都這樣認為,給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就是給他們增加困難障礙,跟孩子對著幹,不輕易誇獎他們。
    • 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能力?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修復力,冷靜的分析原因,並且能夠有勇氣和信心重新啟航,這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的美好的祝福。 修復的第1步就是要幫助孩子,學會認識情緒,哭的時候我們如果只是說沒事沒事噠,不好就不要搭積木了,那麼就會使孩子錯過認識情緒的重要一步,情緒管理的第1步就是要認識自己的情緒,他們必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怎麼了,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管理情緒,很多的人成年以後也常常覺得,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兒就鬱悶了,其實這都是因為小的時候缺少認識情緒的教育,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是什麼?
    • 5 招提高孩子心理韌性,網友:抗挫折能力噌噌噌地往上長
      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就是在家庭所能提供的安全環境下,通過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以幫助孩子在遭遇逆境時,能從中很快地恢復過來,不至於使事情向極端化發展。每個孩子生來就具有一定的處理壓力和挫折的能力。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在2~3歲的時候,其遭受逆境的韌性就已經在生活中形成了,並且都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進一步加強孩子的心理韌性。
    • 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
      對於「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這個問題,人們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要」,因為「抗挫力是逐漸訓練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不要」,因為「這會讓孩子習得性無助」「這是添堵」。其實,這只是理解「挫折教育」的定義不同,但核心基本都在於,不要讓孩子一遇到挫折就自尊受損。我覺得,「讓其面對挫折」,並不是好的「提高抗挫折能力」的辦法。
    • 讓孩子多受挫就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嗎?愛的鼓勵更重要
      「挫折教育」是現在很火熱的話題,大多數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多多地經受挫折和苦難,讓他們自己經歷的承受的多了,抗挫折能力自然就提升了。要不就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要打壓孩子,不能讓孩子過分自信,要不時敲打,讓孩子時刻保持「清醒」的認知。
    • 讓孩子在挫折教育中成長
      如果這樣長此以往會更糟;很多在新聞上看到的孩子自殘、為小事甚至跳樓等等都是沒有受到挫折教育,對待事情承受力不足,加上心智不成熟所造成的。,適當的進行挫折教育有利於孩子有好的成長。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成功,也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的「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挫折是:當個人受到障礙或幹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培養孩子的一種耐挫力。
    • 挫折教育是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而不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一些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小問題,選擇極端的方式去處理,所以很多人就把目光集中在「挫折教育」上,片面地認為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不夠,逆商太低,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上這樣的道路,家長們都開始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確實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 日本教育孩子特「無情」!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從小嬌生慣養,沒有遇到過不順心的事情,同樣也經不起挫折,遇到點壓力就退縮不前,一蹶不振,甚至喪失信心。其實說到底,還是這樣的成長環境,就扼殺了孩子的抗壓,抗挫折能力。所以對於兒童來說,相比於全面的保護讓他們順風順水,不如鍛鍊孩子面對逆境的生存能力,進而培養出孩子勇於挑戰逆境,克服逆境的能力。
    • 孩子一遇挫折就喪失信心?提高抗挫能力,關鍵是提高「心理彈性」
      有些父母脾氣比較暴躁的也不容許孩子犯錯,一看到孩子的錯處就會忍不住斥責,而斥責和打擊就像兩把無形的雙刃劍將孩子的自信和勇氣狠狠地斬斷,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就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抗壓的能力也會比較差。很多父母遇到孩子抗壓能力弱的情況,也會面對兩難的境地。讓孩子放棄,又怕以後無法承受壓力,讓孩子面對又怕引起反抗。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第一步:給孩子獨自探索的機會和成功體驗普遍那些抗壓能力弱的孩子,身上都帶著不自信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