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2020-12-19 錦春育兒經

養育孩子的時候,相信家長們都體會過孩子的「可怕」之處,特別是孩子兩歲的時候,真的是可以將你氣炸!前一秒你還開心哄著孩子,下一秒就會成為一個「母老虎」了。

前不久就有寶媽吐槽:孩子到了兩歲這個年紀真的是連小狗都嫌棄,狗子看到孩子來都繞著走,這種形容真的很貼切,因為孩子到了兩歲之後,自我意識漸漸萌發,也有了自己的小情緒,慢慢從一個可愛的寶寶變成了一個「小惡魔」。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為什麼說孩子的兩歲很可怕?

1、第一個逆反時期到來

家長們一般只記住了孩子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心理,但實際上孩子兩歲就會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會對家長的教育很牴觸,什麼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無論是好還是壞,如果父母阻攔,那麼孩子就會哭鬧,甚至還會亂發脾氣。

2、最愛說的是「不」

孩子到了兩歲之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說「不」,「媽媽我不想吃飯,我還要玩。」「媽媽我不吃青菜,我要吃肉」,無論家長怎麼要求孩子,他們都會拒絕,根本一點辦法都沒有,每一次都得哄著孩子才能勉強給你一點面子。

3、自我意識逐漸冒頭

孩子到了兩歲會後,他們就可以意識到自己跟世界並不是一個整體,從而自我意識慢慢產生,這個時候孩子表現得很自我,而且對別人表現很抗拒,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

1、非常容易動手「打人」

有的孩子兩歲的時候很喜歡動手打人,尤其是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們要教育孩子正確的觀念,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我兒子在兩歲的時候我就狠狠的教育了他,當時因為他想要文具車,不敢跟我提要求就去找外婆,但外婆也拒絕了他,我家孩子就動手打了外婆,看到這種情況我也很生氣,直接就帶著他進了臥室,批評了一頓後讓他面壁思過。

2、孩子經常亂摔東西

兩歲的孩子還會表現得非常暴躁易怒,動不動就會養成摔東西的習慣,家長們也是很無奈。特別是自己不滿的時候,看到周圍有什麼就扔,或者大哭大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要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阻止孩子亂摔東西的行為,以免傷害到自己。

3、不懂得分享,把東西都佔為己有

有時候真的感覺孩子就是老天派來懲罰我們的,鬧脾氣、不聽話、任性,甚至從小就自私,比如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他總會將自己喜歡吃的放到自己面前,爸爸媽媽都不準吃,一直到自己吃飽了之後才停止自己的行為。

平時帶孩子去外面玩,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好好玩,他卻將別人的玩具搶了過來,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行為,家長要嚴厲糾正,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往往會吃虧的。

「可怕的2歲」不可怕

其實「可怕的兩歲」並不可怕,只不過家長沒有正確的方法教育而已,在這個階段我們只要幫助孩子度過這個認知的階段,對孩子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孩子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和行為,這是他們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而我們要做的是更多地去理解孩子,孩子的叛逆不可怕,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就能夠幫孩子順利度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問題,如果父母忽略的話,孩子可能會有很多缺點,比如:叛逆、頂嘴、孤僻、暴力等等。

面對叛逆的孩子如果家長力不從心的話,建議試試繪本引導,這會簡單得多。

我家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也是如此,後來朋友跟我我推薦一套繪本《情緒管理情商培養能力繪本》說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大幫助,但是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了一套,每天堅持睡覺前讀給孩子聽,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現分享給大家。

這套繪本一共分為8冊。在3歲前,家長可以讀給孩子聽當睡前故事。在3-6歲可以當作培養高情商和提高表達能力的工具書,可以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繪本中圖畫非常適合孩子看,因為孩子對圖畫是很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能夠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相關焦點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養育孩子的時候,相信家長們都體會過孩子的「可怕」之處,特別是孩子兩歲的時候,真的是可以將你氣炸!前一秒你還開心哄著孩子,下一秒就會成為一個「母老虎」了。前不久就有寶媽吐槽:孩子到了兩歲這個年紀真的是連小狗都嫌棄,狗子看到孩子來都繞著走,這種形容真的很貼切,因為孩子到了兩歲之後,自我意識漸漸萌發,也有了自己的小情緒,慢慢從一個可愛的寶寶變成了一個「小惡魔」。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不能慣,家長該打就得打
    可能在大部分家長眼中,孩子就是在無理取鬧,其實則不然,關於孩子這點最官方的回答就是:「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也就是他們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孩子兩歲時表現出的可怕,很早之前就被人廣泛地流傳,而且這還是考驗家長「心性」的一個過程。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肯定會有家長會慣縱著孩子。一次我去外地出差坐動車時,有一個「熊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剛上車這個孩子就很吵一直在大聲講話,把周圍的乘客都吵得不能好好休息。因為是個小孩子,並沒有人去開口讓孩子安靜點,只是任由孩子吵鬧,而這位孩子的家長也並沒有管孩子,應該是習慣孩子這種行為了。
  • 3-6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娃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那想要孩子有規矩,就要在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去立規矩,這樣有利於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從而塑造良好的性格。尤其在這個階段,娃身上這5個「毛病」別慣著,家長該打就得打。,孩子餓一會餓不壞,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心中有別人。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發脾氣、摔東西每一個人都會有叛逆期,只不過有的人表現很明顯,但是有的人沒有表現出來。提到「叛逆期」,很多人都會把它和青春期聯想到,但其實,在孩子2歲的之後,就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了,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總是在該管孩子的時候放縱孩子,在不該管孩子的時候卻又開始管」,這句話可以說是點明了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所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孩子的壞毛病,家長可別慣著,該打就得打為此李玫瑾教授還特意舉了個例子:孩子3、4歲的時候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等孩子14歲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呢?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自主意識覺醒,家長千萬別忽略很多家長會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難以管教而放棄教育,殊不知,這一階段正是孩子性格養成和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否則日後惹大禍一、用摔東西的方式發洩情緒寶寶自兩歲半之後就具備了情緒表達能力
  • 3—6歲的階段很關鍵,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別慣著!
    問大家一個問題:「孩子應該慣著嗎?」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說「會」,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對於孩子都是非常看重,特別是對於老一輩來說,「隔輩親」更是體現得非常明顯,只要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再困難也要盡力去滿足。
  • 3-6歲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娃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打
    所以自己總是小心翼翼的,在對待孩子犯的一些小錯上,能免則免,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對於孩子而言,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孩子的房間裡,甚至是一個家中,都隨處可見孩子的玩具,雖然我們在控制著,希望不要給自己養成一個「小祖宗」,但是就是這樣的小心,還是會有一些「隱形嬌慣」的埋伏。在英國教育調查中顯示,3歲-6歲的孩子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
  •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李玫瑾建議:孩子「該打就要打!」,發現娃有這三個行為,別慣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味的講道理是沒用的,雖然打罵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有些時候「該打就得打」,要讓孩子感受到敬畏,這樣孩子才不敢再犯錯。
  • 孩子3~6歲是性格培養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該打就打
    大到治國,小到管家,都是需要規矩的。而3~6歲正好是培養孩子性格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要是有了這「5個小毛病」,我們一定不能慣著,該打就打,用疼痛來加深孩子的印象,知道哪些是錯誤的。5個毛病」,該打就打1、孩子撒謊大家還記得匹諾曹的故事吧,這就是一個一撒謊就會鼻子變長的男孩子。
  • 孩子6歲前就要立規矩,有這4種毛病不要心軟,該打就得打
    所以,如果孩子6歲前有什麼壞毛病,不好的性格,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給孩子立規矩,等到孩子6歲後再想糾正就很難了。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4種毛病,該打就得打,千萬別慣著。孩子有這4種毛病不能慣著一、這時對孩子的撒潑耍賴,該打就得打。
  • 性格養成期,3-6歲的孩子身上毛病多,父母別視而不見該打就得打
    家長有時候不喜歡調皮的孩子,說好話不聽,不得已不會動粗。而寶寶在3-6歲的時候,自我性格開始養成,對於外界的交流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作為家長,要發揮引導者角色,讓自己的孩子別慣壞了,養成不好的行為。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期,想遏制「壞脾性」,該打就得打
    要知道孩子在3-6歲時性格塑造關鍵期,這個年齡段,任何寵溺下慣出來的壞毛病,都有可能跟隨孩子一生,將來再想管沒準就晚了。這個年齡段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管教,教會孩子什麼是規矩,什麼是道理,對於「壞脾性」明顯,犯錯屢教不改的孩子,該打就得打。
  • 3~6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孩子若有這3個「臭毛病」,父母該打就打
    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曾經我在網上看到過李玫瑾教授的講座視頻,她說:3~6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這3個毛病,父母一定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而李玫瑾教授的這種說法也正是我想的,我在給我們家樂樂立規矩的時候,就非常嚴格,尤其是在她這3個方面,如果樂樂不能夠接受這個規矩,我也會打她的,讓她形成敬和畏的心理
  • 李玫瑾:倘若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孩子禁不起「慣」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家長要掌握好管教孩子的時間,避免適得其反,此外,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不要再一味的慣著了。那麼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1、不尊重長輩尊敬長輩是一種美德,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見了長輩、鄰居怎麼問好。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小時候犯得錯誤,家長反而不怎麼在意,例如孩子發脾氣躺在地上打滾,家長面對孩子的「反抗」會選擇縱容、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長大懂事就好了。
  • 李玫瑾教授:孩子身上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得打,不能慣
    一、別在該扎針的時候,給孩子吃糖秦昊拍戲期間,發現女兒在幼兒園被男同學欺負,當時這個一米八的大男人難過的都快哭了,恨不得立馬坐飛機回去幫女兒教訓那個小男孩。可秦媽媽聽到這件事後啥也沒做,只說了句:「誰家的孩子都是個寶,我們只要管好自己的,別的孩子自有家長教。」
  •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其實,對於孩子這種問題,李玫瑾教授在一期節目中就曾說過: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等長大了再教育就難了,只要發現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家長一定不要手軟,該打就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