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大到治國,小到管家,都是需要規矩的。我國古代的時候規矩是很嚴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很有規矩的。
「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韓非子·飾邪》
韓非的就是要告誡人們,沒有了規矩就沒有章法,沒有章法就會使人迷惑混亂。所以我們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懂規矩,方能保住家族百年吉慶。
但是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它總會犯一些規矩上的錯誤。
而3~6歲正好是培養孩子性格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要是有了這「5個小毛病」,我們一定不能慣著,該打就打,用疼痛來加深孩子的印象,知道哪些是錯誤的。
1、孩子撒謊
大家還記得匹諾曹的故事吧,這就是一個一撒謊就會鼻子變長的男孩子。雖然這只是一個童話故事,但是可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是不可以說謊的。
但是撒謊會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而造成的撒謊;一種是害怕被懲罰而隱瞞事實真情從而撒謊。第一種,一般都是需要家長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了,但是第二種情況如果發現了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很容易由於害怕導致撒謊成性。
2、發脾氣摔東西
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總是動不動的喜歡發脾氣。而家長也用更大的脾氣來壓制孩子。這個是年齡的孩子,模仿能力極強,所以說他會繼續模仿著家長的情緒,而這種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很容易因為他的無理由的發脾氣而造成對他人的傷害。所以一旦發生亂發脾氣的事情就要及時制止。
3、沒有長幼尊卑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有的孩子從小是老人幫忙帶,而老人也很慣著孩子,就把孩子養成了目無尊長的一種狀態。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百善孝為先,所以不尊敬老人的孩子也不會是一個善良的人,人際交往上也會遇到很多阻礙。我發現孩子不尊重長輩的情況,一定要讓孩子得到教訓,不要輕易地放縱孩子。
4、順手牽羊
順手牽羊並不能定義成「偷」,而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強,但他並不知道東西是不是他的。只是習慣性地帶了回來。如果當如果孩子把別人東西拿回家以後,家長就應該明白這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孩子東西的時候,最好給孩子清楚的表達是否可以「借」,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性做這種事情,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小的影響。
5、做事沒規矩
《韓非子》中有: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
孩子在小的時候,規則意識很弱。你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很不守規矩的事情。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在地鐵上踩踏座椅等等。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及時制止,不要認為孩子還很小,長大以後就會懂了。如果從小不給孩子改變過來,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變成一個不懂規矩的人。而讓孩子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家長做到以身作則,讓孩子從模仿中改變這種不守規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