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6歲是性格培養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該打就打

2020-11-14 海霞育兒日記

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大到治國,小到管家,都是需要規矩的。我國古代的時候規矩是很嚴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很有規矩的。



「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韓非子·飾邪》

韓非的就是要告誡人們,沒有了規矩就沒有章法,沒有章法就會使人迷惑混亂。所以我們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懂規矩,方能保住家族百年吉慶。



但是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它總會犯一些規矩上的錯誤。

而3~6歲正好是培養孩子性格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要是有了這「5個小毛病」,我們一定不能慣著,該打就打,用疼痛來加深孩子的印象,知道哪些是錯誤的。



這「5個毛病」,該打就打

1、孩子撒謊

大家還記得匹諾曹的故事吧,這就是一個一撒謊就會鼻子變長的男孩子。雖然這只是一個童話故事,但是可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是不可以說謊的。



但是撒謊會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而造成的撒謊一種是害怕被懲罰而隱瞞事實真情從而撒謊。第一種,一般都是需要家長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可以了,但是第二種情況如果發現了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很容易由於害怕導致撒謊成性。



2、發脾氣摔東西

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總是動不動的喜歡發脾氣。而家長也用更大的脾氣來壓制孩子。這個是年齡的孩子,模仿能力極強,所以說他會繼續模仿著家長的情緒,而這種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很容易因為他的無理由的發脾氣而造成對他人的傷害。所以一旦發生亂發脾氣的事情就要及時制止



3、沒有長幼尊卑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有的孩子從小是老人幫忙帶,而老人也很慣著孩子,就把孩子養成了目無尊長的一種狀態。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百善孝為先,所以不尊敬老人的孩子也不會是一個善良的人,人際交往上也會遇到很多阻礙。我發現孩子不尊重長輩的情況,一定要讓孩子得到教訓,不要輕易地放縱孩子。



4、順手牽羊

順手牽羊並不能定義成「偷」,而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強,但他並不知道東西是不是他的。只是習慣性地帶了回來。如果當如果孩子把別人東西拿回家以後,家長就應該明白這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在作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孩子東西的時候,最好給孩子清楚的表達是否可以「借」,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性做這種事情,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小的影響。



5、做事沒規矩

《韓非子》中有: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

孩子在小的時候,規則意識很弱。你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很不守規矩的事情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在地鐵上踩踏座椅等等。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及時制止,不要認為孩子還很小,長大以後就會懂了。如果從小不給孩子改變過來,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變成一個不懂規矩的人。而讓孩子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家長做到以身作則,讓孩子從模仿中改變這種不守規矩的狀態。


相關焦點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不斷的犯錯誤挑戰父母的權威,每天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尤其是等到3歲以後,更加的過分。其實當孩子3歲之後,他們就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意味著已經進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了,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自主意識覺醒,家長千萬別忽略養孩子是一項時間跨度大且艱巨的任務,而其中最累的階段莫過於孩子3—6歲時期,如果說剛出生的寶寶乖巧如天使,那麼三至六歲的孩子就是調皮如惡魔。很多家長會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難以管教而放棄教育,殊不知,這一階段正是孩子性格養成和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
  • 3-6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娃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那想要孩子有規矩,就要在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去立規矩,這樣有利於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從而塑造良好的性格。尤其在這個階段,娃身上這5個「毛病」別慣著,家長該打就得打。,當然只靠打是打不服的。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分享的故事,用故事影響孩子的行為。三、經常任性耍脾氣放縱孩子任性耍脾氣,其實就是在滋長孩子自私的性格。尤其在3-6歲這個階段,孩子很容易為了達到一些目的跟父母任性說脾氣,最常見的就是要玩具。玩具店門前,也經常上演孩子撒潑打滾的行為。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很難改
    、七歲看老」,當孩子自我意識出現之後,他們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便會快速發展,所以,3-6歲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如果孩子這時候養成壞毛病,家長要不及時糾正的話,等到孩子6歲之後會很難改。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在網上的講座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同時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很難改!
  • 3~6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孩子若有這3個「臭毛病」,父母該打就打
    ,3~6歲可以說是孩子各方面發育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曾經我在網上看到過李玫瑾教授的講座視頻,她說:3~6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這3個毛病,父母一定不能
  • 3-6歲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娃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打
    在孩子的房間裡,甚至是一個家中,都隨處可見孩子的玩具,雖然我們在控制著,希望不要給自己養成一個「小祖宗」,但是就是這樣的小心,還是會有一些「隱形嬌慣」的埋伏。在英國教育調查中顯示,3歲-6歲的孩子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因為3-6歲的孩子大腦在呈現快速發育狀態,正好處在事物辨認期間,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和教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影響孩子一生。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5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當孩子到了3歲時,自我意識已經逐漸逐漸清晰,就會變得更加過分,家長說什麼也不聽,這主要是因為孩子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著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所以才會反抗父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時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因此3-6歲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這5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
  • 性格養成期,3-6歲的孩子身上毛病多,父母別視而不見該打就得打
    家長有時候不喜歡調皮的孩子,說好話不聽,不得已不會動粗。而寶寶在3-6歲的時候,自我性格開始養成,對於外界的交流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作為家長,要發揮引導者角色,讓自己的孩子別慣壞了,養成不好的行為。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期,想遏制「壞脾性」,該打就得打
    要知道孩子在3-6歲時性格塑造關鍵期,這個年齡段,任何寵溺下慣出來的壞毛病,都有可能跟隨孩子一生,將來再想管沒準就晚了。這個年齡段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管教,教會孩子什麼是規矩,什麼是道理,對於「壞脾性」明顯,犯錯屢教不改的孩子,該打就得打。
  • 孩子6歲前就要立規矩,有這4種毛病不要心軟,該打就得打
    6歲前,對於孩子諸多不合規矩的行為,家長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著等孩子長大、懂事了,自然就好了。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想法導致孩子越來越不好管。在教育研究領域和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潮溼的水泥期」,這個時期專門指孩子3-6歲時的性格變化。
  • 3—6歲的階段很關鍵,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別慣著!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的弊端,一定要避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在0-3歲的時候,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家長一定不能放縱孩子,如果過度放縱、溺愛,那麼孩子的性格就會出現問題,甚至會發生家庭悲劇。
  •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小。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為合格的父母,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 李玫瑾建議:孩子「該打就要打!」,發現娃有這三個行為,別慣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味的講道理是沒用的,雖然打罵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有些時候「該打就得打」,要讓孩子感受到敬畏,這樣孩子才不敢再犯錯。
  •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孩子就認為反正都有父母在掩護我,就很囂張,不管是大人還是搶東西,都會去做,還專挑別人的毛病。長期這樣下去,那孩子就會走上不歸路,父母就沒法包庇孩子了。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好時期,這個時候引導孩子是簡單的時期,也是最聽父母話的時候,就要早點教會孩子怎麼做人,該怎麼與別人相處才是最重要的。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前不久就有寶媽吐槽:孩子到了兩歲這個年紀真的是連小狗都嫌棄,狗子看到孩子來都繞著走,這種形容真的很貼切,因為孩子到了兩歲之後,自我意識漸漸萌發,也有了自己的小情緒,慢慢從一個可愛的寶寶變成了一個「小惡魔」。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這6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6歲前父母的話是黃金,12歲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因為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的性格,而性格一旦形成後,將會很難發生改變,所以家長在這期間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將他們培養成才,若發現孩子有這6方面的問題,一定要使勁管,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更出色。
  •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近幾年,她的育兒講座火遍全網,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和讚揚,前一段時間,李玫瑾表示,教育孩子一定要先重視性格和習慣,後重視學習成績。現在有很多的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一兒一女皆博士畢業,父親直言:娃有這幾個習慣時,該打就得打
    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小。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為合格的父母,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性格良好的人能改善與人相處的能力、能虛心接受新事物、處理事情能力也比較強,還能獲得高質量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