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工程造價改革的試點地區之一,我們深知機遇難得、責任重大。」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動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確定了包括廣東省在內的一批試點地區,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耿輝表示,「目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正邁向市場化,《方案》的發布必要且及時。近年來,廣東省一直在探索工程造價改革新思路,成為試點地區之一,我們有『刀刃向內』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
工程造價管理存在
「四大局限」「三大誤區」
工程造價是工程建設管理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推行工程造價改革,為提高投資效益、保障工程質量安全、維護建築市場秩序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是推動建築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目前,工程造價行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精細化管理的改革之路上,首先需要突破「四大局限」、跳出「三大誤區」。劉耿輝分析道,四大局限具體表現為,一是市場定價機制尚未形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早在2014年就專門印發改革文件,提出「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完善工程計價制度,轉變工程計價方式,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在工程發承包計價環節探索引入競爭機制。黨的十九大強調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市場決定價格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為工程造價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在政府和國有投資項目的工程造價管理上,由於過度依賴定額組價,且定額編制周期滯後於市場新技術迭代更新速度、信息價偏離市場行情等多方面原因,「企業自主報價,競爭形成價格」的市場機制尚未有效形成。二是管理機制尚未形成聯動。在現行體制下,工程造價是分段管理模式,工程建設各階段、各環節的工程造價歸屬不同的主管部門管控,具體到項目管理實踐上也是由不同部門分別執行,缺乏形成管理閉環的機制,且因工程造價數據口徑和標準不統一而無法有效傳遞,不能全過程有效聯動控制工程造價。三是管控方法尚未完善。工程造價管理當前重要的管控模式僅僅是以保障結算金額不超總投資的粗獷方式,缺乏在前期科學籌劃的機制,缺乏以合理確定的工程造價成本作為全過程管控目標的模式,缺乏以目標成本為導向進行限額設計、策劃招標、分擔風險、嚴格履約的機制體制,造成了投資風險失控、結算難等困境,無法形成市場健康有序競爭的良好機制。四是綜合能力尚未培育。工程造價從業者較少站在工程建設全局的角度思考項目整體投資效益、資金時間價值、財務成本高低等問題,實際工作中也存在重局部輕整體、重合規輕合理、重算量輕算帳、重審核輕服務、重營收輕育才和重審批輕監管等現象,企業和個人的綜合能力整體偏弱,新技術新方法的創新應用能力偏弱。以上四大局限的存在,導致業界普遍存在將定額等同於工程造價、將計帳等同於算帳、將結算管理等同於工程造價管理的三大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完善市場競價機制
提升改革創新成效
正是認識到了工程造價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廣東省一直在探索切實有效的改革措施,並於今年年初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報了廣東省工程造價管理改革試點方案。「從這次改革方案內容來看,我省目前自下而上、自發實施的工程造價改革,是符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決策部署的。」劉耿輝說,「我們重點圍繞完善市場競價機制、推行數位化管理與在線政務服務等方面進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推動工程造價管理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完善市場化競價機制方面,構建勞務人工價格監測系統和基礎性材料價格監測系統。「構建兩個系統,目的是通過對影響價格的關鍵要素進行監測及預測,發布數據分析報告,提出我們對市場的研判觀點,共同推進市場詢價、自主報價、競爭定價機制的形成。」劉耿輝解釋道。目前,人工價格監測平臺已經開始輸出成果,每月定期發布監測報告,為行業提供參考服務。基礎性材料價格監測系統平臺已搭建完成並投入試用,覆蓋全省21個地市共140餘個監測點,涵蓋混凝土、鋼材、砂石和水泥等上下遊相關企業,為監管層獲取真實市場數據從而制定與之相匹配的行業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提升行業現代化治理能力作出了探索。
在推行數位化管理與在線政務服務方面,搭建廣東省建設工程定額動態管理系統和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處理系統。「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兩個系統秉持『以群眾滿意為核心』的改革理念,運用『網際網路+數字工程造價服務』的模式,及時為從業人員解惑釋疑、化解爭議,得到了社會廣泛讚譽,還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大力推廣。目前,註冊人數近萬人,擁有各專業工程造價專家90餘位,累計答覆定額問題2000餘條,動態修正定額數據約1000餘條,處理糾紛60餘項,涉及爭議標的額超過10億元,整合了全行業的技術與人才資源,提升了省市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服務水平,實現了『一網通問』『一網通答』,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難題。」劉耿輝介紹說,從今年7月1日起,廣東省已全面停止線下受理工程造價糾紛案件,採用線上辦公,並保證過程留痕、數據可追溯,讓結果更公平公正。
在加強輿論引導方面,定期走訪各建設參與方,宣傳改革理念及意義,凝聚改革力量。廣東省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站堅持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工程造價改革工作動態,向社會各界傳播改革新理論、實踐新經驗、試點新成效。同時,聚焦從業人員法律知識薄弱環節,組建專家團隊,針對行業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給出建議,每周推出專題法律研究文章,為社會貢獻解決方案,促進工程造價從業者法務能力的提升。此外,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標準定額研究所和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的指導與支持下,廣東省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舉辦「工程造價改革百堂課」,促進行業形成理念共識、做到知識共享,力爭在提升工程造價從業人員認識改革、支持改革意識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周密部署全面落地
爭當改革「排頭兵」
「廣東省工程造價改革工作進展順利,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劉耿輝表示,「《方案》提出了具體改革任務,作為改革試點省之一,廣東省已作出部署,將持續推動改革舉措全面落地,力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爭當工程造價改革『排頭兵』。」
「工程造價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從發改到財政再到審計等相關主管部門,是一場艱辛的攻堅戰。為此,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已成立統籌指揮的領導小組,在標準定額站成立了專職改革事項的工作小組,建立了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執行實施的三級組織架構。」劉耿輝稱,「在這場『戰役』中,一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廣東工程造價改革各項工作成為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二要準確把握《方案》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標對表、服務全局,對工程造價改革目標、實施路徑、中長期規劃作出合理安排和謀劃,更好引領我省在全國工程造價改革試點上走在前列。三要聚焦社會所盼、群眾所需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問題,深入研究、集思廣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持續地推進工程造價改革,促進工程造價管理高質量發展。四要堅持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擺在最重要位置,工程造價改革事關方方面面,任務艱巨時間緊迫,全面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必須全省一盤棋,各地各部門和相關企業要高度重視,各司其職,增強合力,統籌銜接,共同做好工程造價改革各項工作,確保全省工程造價改革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未來,廣東省將以「市場化、信息化、法制化、國際化」為指引,以持續完善市場競價機制為核心,落實工程造價改革各項任務。
同時,劉耿輝認為,工程造價改革是對從業人員以往知識架構體系的一次革新,因此在改革過程中吸納和培養專業能力強、具備創新思維的人才相當重要。為此,標準定額站從設計、招標、監理、諮詢和施工企業中抽調人員成立工程造價改革小組,採取專項任務分組、企業擔綱分工落實的機制,吸納、充實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讓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改革。「增加人才隊伍豐富性,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們看待問題的全面性、客觀性,確保以全面、正確、適合的方式引導行業發展。」劉耿輝強調。明確方向、建立隊伍後,是積極探索和大膽嘗試。目前,廣東省按照試點方案要求,已選取多個國有資金投資的房屋建築類項目進行試點,採取由點切入、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探索、總結並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據悉,廣東省已明確了2022年、2025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其「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全面推行」的改革成效將逐步顯現。「我們有信心走在改革前列,力爭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行先試接軌國際先進的、有中國特色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和方法,為實現中國工程造價管理國際化、推動中國建造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堅實支撐。」對於未來發展,劉耿輝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