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建房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只用了半年時間,利用預先在建工工業園做好的梁、樓梯等部件,綦江區篆塘鎮像搭積木一樣建起有33套房的文盛場農民新村,入住群眾對建築質量也相當滿意。4月12日,記者從綦江區了解到,該區將以裝配式建築為核心,打造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建築產業現代化基地。
裝配式建築是根據設計圖紙,在具備資質的建築產業基地將房屋相關構件預製好,再將其運送到修建現場進行「組裝」,與汽車裝配過程類似。
作為我市首個大面積採用裝配式修建的小區,文盛場農民新村房屋的「大件」都採用了預製構建,其中主要包括疊合梁、樓梯、陽臺等,預製裝配率達到60%左右。與傳統修建方式相比,這種採用裝配式的建築方法,時間壓縮了10%以上,同時綜合能耗總體降低70%左右。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會長武湧表示,建築業是當前中國能耗大戶。發展應用包括裝配式建築在內的可持續建築技術,有利於降低總體能耗、節約資源、減少汙染,是當前我國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綦江以裝配式建築為核心打造建築產業現代化基地,找準了主攻方向。
目前,綦江區初步建成了以建工工業園、綦航鋼結構、建築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為龍頭的建築產業現代化基地,目前已有建築產業現代化相關企業19家,可生產裝配式建築產品130餘種,可滿足一幢建築50%以上的裝配需求。去年,該園區總產值達30多億元,其中裝配式建築相關產品產值超過10億元。
「到2020年,全產業鏈的建築產業現代化基地將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綦江區委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要求,推進以混凝土預製構件製造、鋼結構製造產業為主的建築產業現代化集群。力爭到2020年,全區採用裝配式建築技術的新開工項目比例、裝配式建築的預製化裝配率達到40%。
作者:羅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