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2020-09-03 貴州發布

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

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

曾經的甘樹灣,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當地曾有民謠說:「好個甘樹灣,茅草棚裡度年關;碗頭端的黑面面,身上穿的破衣衫;三十男兒打光棍,背起鍋兒往外搬。」

改革開放以後,村民們開始意識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送孩子上大學,「送走一人、致富一家」,成為大家的共識。

村主任賀均告訴記者,從2010年起,村裡每考出一名大學生,村裡都會給予一定補助,考上本科獎勵400元、考上專科獎勵300元。2010年,為了鼓勵考上大學的學子,在沒有資金來源的情況下,甘樹灣村第一筆「村級獎學金」由村級僅有的5000元辦公經費產生。這筆辦公經費,除了花75元買了一個U盤和支付了120元電費,省下的辦公經費全部作為大學生獎勵金。

2015年是全村高考成績最輝煌的一年,共有10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一本7人、二本2人、考上專科未就讀1人。當年,甘樹灣村辦公經費主要有3筆支出——電費210.9元、複印機維修費70元、大學生獎金5400元。

2016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獎學金來源有了幫扶單位的支持,村裡的一本獎學金升至1000元,二本獎學金800元,還新增了博士、研究生獎學金。

「不比誰家的錢多、房子修得好,關鍵是哪家人才多、大學生多」,78歲老支書馮育林說。從五六十年代只有一個高中生,到現在平均每家一個大學生,在甘樹灣村,教育的理念已深深植入村民心中。

來源:動靜貴州 仡佬道真微信公眾號 貴陽網

重磅!貴陽地鐵2號線預計2020年12月試運行,2021年上半年全線開通!

貴州這些集體和個人上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級表彰擬表彰對象公示

貴州這些好單位,正在招人!事業編制、教師......有你合適的嗎?

相關焦點

  • 厲害!貴州這個400多人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厲害了!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
  • 貴州這個僅400多人的小山村,出了100多個大學生
    貴州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曾經的甘樹灣,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
  • 厲害了!遵義這個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
    全村轄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全村無一個輟學學生」,村委會主任賀鈞談起甘樹灣教育,神採飛揚、眼中帶光,在他身上,我們能找到幾十年來甘樹灣教育變化的縮影。
  • 一個2000多人偏僻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比如福建上杭縣的有一個村子,就創造了不錯的成績,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33年的時間裡,這個僅僅只有2000多人的小村子,累計有12位博士生,28位碩士生還有眾多本科生、專科生從這個村子走向社會 。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一個總共才2000多人小山村,竟然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 村裡最好的建築是學校,這個貴州山村5年出了36名大學生
    省內省外、國內國外,現在都有了這個貴州山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從2015年至今,貴州省榕江縣高排村培養出了36名大學生,其中本科35名,博士研究生1名。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來自:中新網)(來源:中新網)在這36名大學生中,29名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孩子,高排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截至今年初全村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9人。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掛上東西部協作結對學校牌匾。(來源:中新網)在幾乎都是木質結構房屋的村落中,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自教育扶貧實施以來,高排村年年飛出「金鳳凰」。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
  • 村裡最好的建築是學校,這個貴州山村5年出了36名大學生
    省內省外、國內國外,現在都有了這個貴州山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從2015年至今,貴州省榕江縣高排村培養出了36名大學生,其中本科35名,博士研究生1名。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來自:中新網)在這36名大學生中,29名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孩子,高排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截至今年初全村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9人。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掛上東西部協作結對學校牌匾。
  • 2020年貴州省成人高考報名9月6日開始,具體安排戳進來看~
    報名時間及方法1 網上報名:9月6日-10日考生登錄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網站(http://www.eaagz.org.cn3 網上繳納報名費:9月16日20:00前現場確認通過的考生須在規定期限內登錄貴州省成人高考網報系統進行網上繳費。繳費成功後考生報名成功。現場確認通過但逾期未繳費的考生視為報名無效。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被稱「博士碩士的搖籃」
    開學第一天,上杭縣湖洋鎮古樓小學校長梁文斌在辦公室裡認真謀劃著新學期教學管理工作,一年前到古樓村這所小學任職的他始終自豪滿滿,因為這裡是「博士碩士的搖籃」。古樓村距湖洋集鎮約5公裡、距上杭縣城約10公裡,如今交通便捷,曾經卻是窮鄉僻壤。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
    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據梁瑞鳳回憶,他於1987年獲中科院碩士學位後,又於1990年獲博士學位,而林森春於1987年獲杭州大學碩士學位,後來留學美國,並於1998年獲新澤西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 貴州擬新增3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2月9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今年,貴州省將新增3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6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經省學位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表決,此次將新增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貴州中醫藥大學、遵義醫科大學,將新增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為銅仁學院。此外,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等9所大學也將新增6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據悉,該推薦名單已於日前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終於真相了
    近日,一則「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消息登上了熱搜榜。讓人不由地驚呼此村自帶了「學霸」屬性嗎?!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山村就能夠出來這麼多的人才呢?跟著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博士碩士的搖籃從1987年到現在,33年以來,村子裡面已經走出來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僅燈下自然村就有10位博士、20位碩士。
  • 大山裡的「博士村」火了,走出60多名碩士博士,故事背後不簡單
    說這麼多都是為了說明環境耳濡目染很重要,不禁讓我想到了最近特別火的來自大山裡的「博士村」。這個來自安徽省安慶市的小山村,叫逆水村。整個村子裡有3000多人,相繼走出334位大學生、34位碩士和26位博士。大學以上學歷佔全村總人口的10%,成為有名的「博士村」。
  • 6個博士4個碩士 台州三門出了個學霸村
    你的小區有幾個博士?有幾個碩士?台州三門有個村,出了6個博士4個碩士!在台州市三門縣花橋鎮上潘村,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出了6個博士4個碩士11個重點大學二三十個普通大學畢業生。其中一家就出了3個博士1個碩士簡直就是學霸村!花橋鎮有34個行政村,上潘是其中一個,目前有368戶,1117人,該村七山二水一分田,村民主要靠打零工為生。說起學霸村的名頭,該村黨支部書記潘道福頗為自豪,「我們村的孩子讀書好,在花橋乃至三門都是有名的,他們不僅讀書好,還孝順。因此周邊老百姓都說我們村風水好。」
  • 福建一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窮則思變,讀書才有出路
    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 福建一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窮則思變,讀書才有出路
    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令人驚嘆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更加懂事,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用心,然後就會做出非常漂亮的成績,讓很多人為之驚嘆。而最近有個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位碩士。這樣一個事情其實還是非常令人覺得欣慰的,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裡面可以考出這麼多碩士和博士,肯定是因為這些孩子們都非常懂事。他們知道自己的家鄉可能並不富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自己更加要努力地學習、去奮發圖強,這樣才能夠改變自己家庭的面貌、改變自己家鄉的面貌。所以他們才會這麼努力,最後做出了這樣一個令人覺得非常欣慰、驚嘆的成績。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他們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近日,據媒體報導,在福建一個小山村,全村872戶2743人,從1987年至今,33年間,一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窮則思變,新中國成立後又迎來了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村民意識到子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讀書。在此觀念的主導下,每家每戶都開始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和博士後,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不可收拾。」
  • 貴州這個農民家庭4個孩子,2個博士2個本科
    石文忠夫婦與四個子女原來,只有初中文化的石文忠,與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老伴陸蘭英,育有四個子女,如今全是高材生:長女石莉芬,2017年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中和村的村民對此豎起大拇指說,別人家出一兩個大學生都不得了了,他家四個子女卻出了兩個博士生,兩個本科生,真了不起!對於孩子的教育,石文忠說:「因為我和老伴都吃了沒讀什麼書的苦,現在時代這樣好,我們不能再讓孩子重走我們的老路,所以一定讓他們讀書。好在孩子們都很爭氣,既能下地幹活,也能把書讀好。」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農村的老鄉們抱團教育吧
    高考,對許多人而言是「人生大考」,對那些從小山村裡走出來的寒門子弟尤其如此。由於條件有限,他們往往比常人更飽嘗一份艱辛。最近,閩西一個小山村——福建龍巖古樓村,卻成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故鄉,村裡人都覺得他們有骨氣,爭了光。這些村裡走出的博士和碩士,背後寄託著全村滿滿的希望和祝福。
  •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隨著大學的擴招,學生上大學的概率大大提高,學生考700分可以上大學,考一百五六十分也可以上大學。如今大學生越來越多,學歷也越來越不「值錢」。像北大、清華這種名校的本科生可以挑工作,多數普通學校的本科生只能被工作挑,想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