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貴州這個農民家庭4個孩子,2個博士2個本科

2020-09-16 貴州發布

今年,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中和村水族農民石文忠家,長女石莉芬考取中南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四子石昌蔣被東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科試驗班錄取後,他們一家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了令人敬慕的「狀元戶」,被稱為「水族教育模範之家」。

石文忠夫婦與四個子女

原來,只有初中文化的石文忠,與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老伴陸蘭英,育有四個子女,如今全是高材生:長女石莉芬,2017年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工作,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二女石麗菊,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讀博二;三女石麗萍,今年貴州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四子石昌蔣,是今年的應屆高考生,被東北大學錄取。中和村的村民對此豎起大拇指說,別人家出一兩個大學生都不得了了,他家四個子女卻出了兩個博士生,兩個本科生,真了不起!

對於孩子的教育,石文忠說:「因為我和老伴都吃了沒讀什麼書的苦,現在時代這樣好,我們不能再讓孩子重走我們的老路,所以一定讓他們讀書。好在孩子們都很爭氣,既能下地幹活,也能把書讀好。」

作為普通的水族農民家庭,經濟條件並不算寬裕,石文忠夫婦平時靠做點小本生意維持生計。有時,石文忠還會去做水泥工之類的來補貼家用。特別是在四個子女就讀初、高中時,都需要一筆數目不小的錢。儘管如此,石文忠夫婦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 「盤下了」這四個子女的讀書問題。

石文忠說:「那時平常都只吃酸湯,逢年過節,也才買一兩斤肉,主要是多省點錢給孩子們讀書。家裡做的水果生意,餵的三十多隻鴨子,賣得的錢也全部供他們上學。家裡餵的豬有時雖然只有一百來斤,但孩子們需要生活費了,也得把它賣掉。當然,有時手頭不方便,孩子們急需用錢時,便只得先跟親朋好友借一借。當時就想,再怎麼苦,我們也不能耽誤孩子們的學習,相信他們讀書出來後家境一定會變好。」

隨著長女石莉芬、二女石麗菊和三女石麗萍陸續上大學,家裡的經濟壓力逐漸減輕並開始實現「翻身」。到大學後這三個女兒就一直勤工儉學。同時通過努力,分別享受到了學校的獎學金。石文忠夫婦深信,待孩子們都畢業參加工作後,生活一定會「苦盡甘來」。

石家四姊妹中的大姐石莉芬說:「感謝父母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就激勵我們『不管男孩女孩,你們在父母心裡都是一個樣。我們過去因為窮,不能上學。現在只要你們有能力讀上去,就是砸鍋賣鐵,我們都會供你們讀書的;現在不吃讀書的苦,以後將吃生活的苦。』並努力掙錢給我們讀書。讀初中時,我深切地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從此便下定了要好好讀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

就這樣,石莉芬自從初中考上現在三都二中實驗班後,便一路向學。她說:「2010年,我高考考上了貴州師範學院,畢業後在潘朝霖教授等老一輩水族學者的鼓勵、指導下,又考上了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17年畢業後在黔南民族師院工作。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用,於是決定考博。」

通過努力,今年石莉芬考取了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這一路上,她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引領著自己的妹妹和弟弟。

她說:「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所以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帶動幾姊妹。作為大姐,關心他們的學習與成長義不容辭。除了平時輔導他們做題外,我會先聽他們的想法,然後結合自己的經驗,給他們大方向的建議,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在他們感到失落時不斷鼓勵他們。」

在家做農活的石家三姐妹

2012年,石麗菊從三都民中考上了貴州民族大學,本科畢業後,就接著考取了雲南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並再奔博士而去。她說:「在大姐的積極影響和潘朝霖教授的鼓勵之下,上研二時,覺得自己還是不滿足於只讀碩士研究生,因此就開始著手考博。」

2019年,石麗菊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她希望自己今後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有了大姐二姐的帶頭,三妹石麗萍也不甘落後,一定把書讀出個樣子來。石麗萍說:「本來我讀初中的時候,成績不是很理想,那時甚至想放棄讀書,出去打工算了。但是每當得到兩個姐姐的開導,就不斷給自己打氣,覺得都是父母的孩子,兩個姐姐都行,相信自己應該也可以。尤其在讀高中的時候,科目又多,題目又難,剛有種打退堂鼓的想法,就會想到兩個姐姐學習鍥而不捨的毅力和平時她們對我的關心,於是又按著她們提醒我的一些方法,接著發奮。後來還是成功地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學。」石麗萍說,自己現在畢業留校工作,正努力待考,希望能再考上碩士研究生。

有了三個姐姐在前頭帶路,四弟石昌蔣同樣發奮努力。他說:「三位姐姐是我的榜樣,作為家裡的老么,我不能拖她們的後腿。因此,在她們的影響和引導下,我考上了三都的高平鳳凰實驗學校讀高中,並享受到了學校的獎學金,那時每個月還有補助,算是減輕了父母的一些負擔。在學校,我對學習絲毫不敢怠慢,始終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

今年高考,石昌蔣一舉中榜,為這個家作了一個圓滿的註腳。

現在,石家四姊妹已經陸續到校。他們表示,很慶幸自己生長和生活在這個美好的家庭,美好的時代,使他們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並遇到了許多良師益友,得到了大家的關心和幫助,以至今天各自成就了自己。他們將懷著感恩的心,牢記師長親友以及家鄉父老的囑託,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在新的徵程上,不忘初心,繼續努力,發奮圖強,以待日後將自己所學回饋家鄉、回饋社會。

來源:貴州都市報

官宣:全國近1000家景區免費、打折!貴州的優惠是這樣!

事業單位、國企……招1400多人!貴州一大波招聘來襲

貴州擬授牌20個示範型健康養老項目,有你家附近的沒?

相關焦點

  • 了不起!黔南這個農民家庭4個孩子,2個博士2個本科
    :長女石莉芬,2017年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黔南民族師院工作,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二女石麗菊,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讀博二;三女石麗萍,今年貴州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四子石昌蔣,是今年的應屆高考生,被東北大學錄取。
  • 2博士2本科!貴州農家4姐弟了不起
    ,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二女石麗菊,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讀博二;三女石麗萍,今年貴州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四子石昌蔣,是今年的應屆高考生,被東北大學錄取。
  • 2博士2本科!貴州農家4姐弟了不起!
    原來,只有初中文化的石文忠,與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老伴陸蘭英,育有四個子女,如今全是高材生:長女石莉芬,2017年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黔南民族師院工作,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二女石麗菊,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讀博二;三女石麗萍,今年貴州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
  • 農民家庭四個孩子,2個博士2個碩士,你說讀書有用嗎?
    「農村孩子要改變命運只能靠讀書。」這是汪承維經常對孩子說的話。汪承維,一個平凡又偉大的父親,家住浙江衢州開化縣馬金鎮星田村,是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一家之主。那他偉大在哪裡呢?他培養出了2個博士2個碩士,並且個個都是名校畢業。
  • 了不起!貴州這個農民家庭出了兩個博士生,兩個本科生
    原來,只有初中文化的石文忠,與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老伴陸蘭英,育有四個子女,如今全是高材生:長女石莉芬,2017年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黔南民族師院工作,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二女石麗菊,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讀博二;三女石麗萍,今年貴州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
  • 2博士2本科!黔南農家4姐弟好厲害
    ,育有四個子女,如今全是高材生:長女石莉芬,2017年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黔南民族師院工作,今年考取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二女石麗菊,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讀博二;三女石麗萍,今年貴州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四子石昌蔣,是今年的應屆高考生,被東北大學錄取
  • 物質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這個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對優秀的父母。而這5個孩子的背後,則是一個共同奮鬥的家庭。父母的夢想: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如今的父母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而考入中國頂級名校清華、北大,則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最高期望。
  • 貴州這個400多人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甘樹灣村,是一個盛產大學生的村莊。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
  • 貴州這個400多人的山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生
    全村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高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今年,甘樹灣村有6人參加高考,其中2人考上本科(一本、二本各1人),4人考上大專,升學率100%。曾經的甘樹灣,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
  • 不識字農村婦女培養出,9個博士2個碩士1個院士,學霸家庭秘訣
    而他目不識丁的母親竟然教育出了,9個博士,2個碩士和1個院士!學霸家庭的秘訣,到底在哪裡呢?能生出博士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教育背景,應該也不該會差到哪裡去。真的如此嗎?其實是不一定的。就如我們的科學院高福院士的一家。本期話題:不識字農村婦女培養出,9個博士2個碩士1個院士,學霸家庭秘訣!
  • 他是個普通醫生,卻有5個博士孩子和1個碩士孩子,值得父母借鑑!
    而有這麼一對父母,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尤為看重,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而正因為他們良好的教育方法,六個孩子培養出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可謂是讓人大為震撼啊! 他從小深知自主學習有多麼重要,於是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讓他的孩子們大獲成功。他的六個孩子有多成功呢?看完真是讓人大跌眼鏡,也不得不為他的成功教育感到敬佩。
  • 全球「新世界數學獎」本科組4個獎項,湘大學子斬獲2個!
    > 近日,從新世界數學獎組委會獲悉,我校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2014級數學類韶峰班何益欽和曹華斌的學士學位論文分別獲得2018年度新世界數學獎本科組銀獎和優勝獎
  • 30歲男子的一個錯念,拆毀2個家庭,讓4個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
    兩個人勾勾搭搭很多年,致使2個家庭破碎,4個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這兩個人完全是自作自受,不好好過日子,胡搞亂搞,大吃大喝。現在兩個人弄掰了,開始算帳,平時兩個人都是一邊借,一邊花,根本分不清。」老家鄉親們不停地議論。小強確實頭腦不清,缺乏責任感,只想追求唯美愛情和吃喝玩樂的生活。
  • 20年前,交罰款要二胎的農村家庭,現在怎麼樣了?農民2個字回應
    20年前,交罰款要二胎的農村家庭,現在怎麼樣了?農民2個字回應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生活百科集結號」,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三農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三農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
  • 1個家庭,2個孩子,三生有幸丨二胎生活開啟,如何養好2個孩子?
    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裡,孩子可以更加健全的成長。可以有效的杜絕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嬌生慣養、專橫跋扈的性格。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更有愛心和責任感,他們更善於分享、包容和奉獻。2、老人的教養方式有時會悖於現代教育理念,這樣長期跟老人在一起生活的寶寶不可避免的容易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或思維模式。3、大寶與二寶的情感交流的機會減少,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疏離。4、帶娃的辛苦轉嫁給了祖輩,增加了老人們的負擔,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壓力。
  • 4個孩子4個博士,最成功的母親講述育兒經:小學的基礎至關重要
    4個孩子4個博士,最成功的母親講述育兒經:小學的基礎至關重要 不養孩子不知道,育兒真的是一門學問,不同的方法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和導向。
  • 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這對農民夫婦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長學習
    因為智商確實有遺傳,後天教育也很重要,兩者的完美結合,使孩子功成名就。但是陝北有一對農民夫婦,他們卻打破了這個定律。這對陝北農民夫婦叫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的五個孩子有4個已經考上了清華北大,另外一個也正在備考,他的目標也是清華
  • 遵義這個村出了3個博士6個碩士100多個大學
    全村轄6個村民組,共110戶458人,而大學生人數達108人,其中大專49人、本科50人、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全村無一個輟學學生」,村委會主任賀鈞談起甘樹灣教育,神採飛揚、眼中帶光,在他身上,我們能找到幾十年來甘樹灣教育變化的縮影。
  • 教育孩子,堅持這4個原則,長大肯定了不起
    每位家有男孩的家長,在教子過程中,如果你時刻記著這四大原則,那麼,你的孩子一定會很了不起!原則一:從小就要讓男孩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男孩在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他已經知道自己是個小男子漢,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其男子漢的作風:男孩跌倒了,告訴他:自己爬起來;男孩膽怯了,告訴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錯誤了
  • 皇帝取的名,連接4個市州,還有2塊飛地!貴州這個縣有多神奇?
    多彩貴州是神奇的,古往今來都是這樣。貴州的許許多多神奇之處,別說省外的人不知道,就連貴州人自己,都有許多不知道的地方。今天@黔微資訊要說的就是貴州的一個神奇的縣。這個縣有多神奇呢?正如標題所言,名字是皇帝取的,連接4個市州,還有2塊飛地,僅此三項,足夠彰顯其神奇了,然而其真正的神奇還不止這些。這個縣就是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