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對優秀的父母。而這5個孩子的背後,則是一個共同奮鬥的家庭。
父母的夢想:孩子考入清華北大
如今的父母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而考入中國頂級名校清華、北大,則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最高期望。在熱門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的學校、老師、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是要能考入清華大學。但是畢竟清華、北大每年的招生名額有限,考入這2所名校,是每個家庭、每對父母做夢都想實現的事情。
寒門出貴子: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清華北大
去年網上被這樣一則新聞刷屏了《一家5個孩子,4個都考進了清華北大!這家父母到底是怎麼教育的?》:
新聞的內容是,在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有一個農民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
2018年7月16日,當地政府給這個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重獎「耕讀家庭」。
該家庭的戶主吳治保,是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裡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因為生在農村,出身貧寒,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輟學回家耕地,妻子胡治愛更是沒有上過一天學。
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5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
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要知道一個家庭出一個清華、北大已經是很難了,畢竟是萬裡挑一的比例,而這個農村家裡竟然出了4個清華、北大,小女兒也是非常優秀。尤其是在「寒門難處貴子」,唱衰寒門讀書難時代,這樣寒門出才子的例子就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這5個孩子的父母已經是非常優秀了,而他們自己並非高學歷,僅僅是只受過一年或者根本沒受過學校教育。那在如此貧寒、父母教育水平又低的家庭中,那這對農村的夫婦如何把這5個孩子教育成才的呢?
物質水平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
從物質條件來看,這5個孩子出身農民家庭,父母沒什麼文化,只能靠做農活和一點小生意,要養活和供5個孩子讀書,家中的貧困程度可想而知,僅僅實現溫飽和有學上,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可是貧困的生活,物質上的匱乏並沒有影響到這5個孩子的學習和上進。所以現在的很多父母認為,只要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讓孩子住大房子、吃好的、穿名牌,報了各種補習班,盡最大的能力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孩子就能學得好、成績好,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物質好了,並不代表孩子就能一定會好好學習,還需要父母做好榜樣,言傳身教。
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只重物質條件,而忽律了孩子的精神和品格方面的教育,導致一部分孩子意志不堅定、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或者養成了拖拉、懶散、依賴心過強的壞習慣。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吳治保夫婦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有著農村人的質樸,勤奮,非常能吃苦,哪怕撫養孩子讀書再苦再累,他們也沒有放棄,也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即便是沒錢四處貸款,他們也儘量不讓孩子知道,要讓孩子們安心上學。
所以家裡雖然貧困,但是父母並沒有把焦慮傳給孩子,而是給孩子樹立了樂觀、堅強的榜樣,給孩子提供了和諧溫馨、互幫互助的家庭氛圍。孩子們並沒有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自卑,反而在學習上彼此比賽,看誰學得更好,看誰考的分數更高。
反觀一些家庭,由於父母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和社會的不良風氣,導致有一些孩子虛榮心過強,小小年紀就要攀比,比吃比穿,父母不滿足自己,就發脾氣、不好好學習來威脅。
質樸老實、懂得感恩的父母,也幫助孩子養成了正確的三觀,家裡的每個孩子都很積極樂觀向上。家中的老大說,父母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懂得感恩。「他們用行動讓我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吳治保告訴採訪的記者,孩子們從小就很懂事,也從來沒有因為學習打過或者罵過孩子。「我和愛人都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們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相對於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吃苦,給孩子創造了優越的家庭條件,培訓班上了那麼多但是孩子成績依然不好,依然沒有考上名校,歸根結底是孩子對於學習沒有一顆堅持到底、不怕苦難的決心。而這對農村夫婦的教育方式顯得笨拙和落後,但卻是最適合他們的家庭、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從小培養孩子勤奮學習的習慣和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善於合作、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品質,比上多少培訓班、吃多少山珍海味、穿多少名牌都有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