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前後,總有一波人出來大喊「寒門難出貴子」!尤其是去年高考後,有人專門盤點了68位高考狀元,發現這些孩子或出生外交家庭,或出生知識分子家庭,或出生於公務員家庭,竟無一例外都家境良好。因此衍生出一波觀點,「寒門難出貴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如果對於「貴子」的定義是高考狀元,那麼,這不是寒門難出貴子,是所有的家庭都難出貴子。每年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參加高考,最後的狀元也不過幾十人,這比例小到可以不計,難道就是這微弱可以不計的數字就能斷定「寒門難出貴子」?
細數幾位寒門貴子,那是出自真正的寒門,他們的家庭情況可能還比不上我們絕大部分的普通家庭。
中國寒門名人「破爛王」王中德,與妻子二人靠撿破爛和耕種4畝薄田,教育出了三個極其優秀的孩子:
大女兒王霞以高考590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到北大攻讀碩博;
二女兒王燕以高考576分考入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後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
小兒子王磊以高考649分考入清華大學,後繼續考取了本校的碩博連讀。
寒門可以出貴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拼爹,是拼家!
此「家」非彼家,他們拼的不是家境,而是真正好的家庭教育!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一些什麼影響?另一位寒門代表——陝西普通農民夫婦就很有發言權。
夫妻倆,一個初中輟學,一個更是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卻硬是將五個孩子其中四個培養成了清華北大學生,唯一未上清北的三女兒也毅然放棄了高薪職業,辭職備考打算考研清華北大。
夫妻倆教給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普通家庭不養嬌子。
普通家庭不養嬌子
他們認為,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要認識到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
「我和愛人都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們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這個方法看似「很笨很土」,甚至沒有多少言語,卻很好的讓孩子知道了爸媽的艱辛,看到了父母真實的一面,知道自己的父母不是超人,他們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只是在盡力讓你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自然也就會慢慢意識到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
不言之教
白巖松曾在GES未來教育大會上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的夢想。」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才,受到最大的影響莫過於來自於自己的父母。模仿是人類行為的基本來源,孩子不僅複製父母的行為,更會複製這些行為背後的品格、修養、原則、格局。
這張照片相信大家在不少地方見過,照片上小寶寶問粑粑麻麻,腳下踩的腳印是做什麼的。粑粑麻麻還有外婆(奶奶)很耐心的告訴他,這是排隊用的,並身體力行的給小寶寶解釋什麼叫排隊,小寶寶也跟著乖乖的排起了隊。小寶寶可能現在還不懂什麼叫講秩序、守規矩,相信在父母言傳身教中,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教養良好的小朋友。
爸媽的言傳身教,有時候帶給子女的又豈止 是一點點幫助?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白永旗,眼見女兒兩次考研失敗,離第三次考試只有不到三個月,卻明顯感覺女兒複習不在狀態。
白永旗和女兒
為了鼓勵女兒認真準備,白永旗心想不如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媽媽,毅然決定加入「考研大軍」。最後白永旗以50高齡,利用繁忙工作之後的碎片化時間準備考研,成功跟女兒一起通過西南醫科大學2020年第九批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還有什麼鼓勵比媽媽跟你一起努力更加鼓舞人心更加感人?
最好的教育是「愛」
在很多的教育文章中,時常會出現「挫折教育」、「苦難教育」等等詞彙,這些詞彙概括為一句話可以用,沒經歷風雨哪能輕易見彩虹。
我們不去評判這些教育到底好不好,有沒有用,但我覺得網友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他說:「挫折教育是要引導、幫助孩子面對挫折,而不是給他製造挫折!」
在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祥子是一個被挫折一次又一次錘擊的可憐人。從理想,到能力,到骨氣,再到努力程度,那些成功的標配,他無可挑剔。所經歷的挫折,更是數不勝數,可最終還是敗了。
他墮落後說過一句話:「當初咱倒是要強過,一丁點用都沒有。」
挫折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挫折和苦難,反而會磨掉一個人的自信和鬥志。
董卿作為全國著名央視當家主持人,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但就是這樣的人,也是會自卑的。
董卿的父親對她極其嚴厲,甚至超乎常人,比如要求她不要照鏡子、不要買新衣服、不能參加任何文體活動等等。
「父親這種教育方式的問題是,我會經常出現一些自卑的情緒;我要比別人做的好很多很多,我才會覺得踏實。我要拿命去搏。」
如果大家關注過微博就會發現,上面很多網友都曾經說過,自己存在自卑、社交障礙、膽小、懦弱等問題,除了本身個性問題,更多的是他們大部分小時候都接受過太多的批評,導致長大後的他們很難自信,總會忍不住產生自我懷疑,甚至逃避跟人交往。
「世界不完美,但愛能給孩子最好的盔甲。」
我們可以引導、幫助孩子面對挫折,讓孩子更加堅強,但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誰說又不是一種更好的教育呢?
我們大多的父母都只是普通人,可能沒辦法那麼十全十美。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父母難道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嗎?父母做了那麼多,終究是從愛出發。無論是做人子女,還是做人父母,相互之間寬容一點,理解一點,相信就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你的父母有給你什麼好的教育和影響嗎,一起來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