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5個孩子4個清華北大,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變「貴子」

2020-08-28 節節高教育蹊徑課堂

每逢高考前後,總有一波人出來大喊「寒門難出貴子」!尤其是去年高考後,有人專門盤點了68位高考狀元,發現這些孩子或出生外交家庭,或出生知識分子家庭,或出生於公務員家庭,竟無一例外都家境良好。因此衍生出一波觀點,「寒門難出貴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如果對於「貴子」的定義是高考狀元,那麼,這不是寒門難出貴子,是所有的家庭都難出貴子。每年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參加高考,最後的狀元也不過幾十人,這比例小到可以不計,難道就是這微弱可以不計的數字就能斷定「寒門難出貴子」?



細數幾位寒門貴子,那是出自真正的寒門,他們的家庭情況可能還比不上我們絕大部分的普通家庭。


中國寒門名人「破爛王」王中德,與妻子二人靠撿破爛和耕種4畝薄田,教育出了三個極其優秀的孩子:


大女兒王霞以高考590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到北大攻讀碩博;

二女兒王燕以高考576分考入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後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

小兒子王磊以高考649分考入清華大學,後繼續考取了本校的碩博連讀。



寒門可以出貴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拼爹,是拼家!

此「家」非彼家,他們拼的不是家境,而是真正好的家庭教育!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一些什麼影響?另一位寒門代表——陝西普通農民夫婦就很有發言權。



夫妻倆,一個初中輟學,一個更是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卻硬是將五個孩子其中四個培養成了清華北大學生,唯一未上清北的三女兒也毅然放棄了高薪職業,辭職備考打算考研清華北大。


夫妻倆教給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普通家庭不養嬌子。


普通家庭不養嬌子


他們認為,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要認識到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


「我和愛人都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們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這個方法看似「很笨很土」,甚至沒有多少言語,卻很好的讓孩子知道了爸媽的艱辛,看到了父母真實的一面,知道自己的父母不是超人,他們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只是在盡力讓你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自然也就會慢慢意識到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


不言之教


白巖松曾在GES未來教育大會上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的夢想。」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才,受到最大的影響莫過於來自於自己的父母。模仿是人類行為的基本來源,孩子不僅複製父母的行為,更會複製這些行為背後的品格、修養、原則、格局。



這張照片相信大家在不少地方見過,照片上小寶寶問粑粑麻麻,腳下踩的腳印是做什麼的。粑粑麻麻還有外婆(奶奶)很耐心的告訴他,這是排隊用的,並身體力行的給小寶寶解釋什麼叫排隊,小寶寶也跟著乖乖的排起了隊。小寶寶可能現在還不懂什麼叫講秩序、守規矩,相信在父母言傳身教中,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教養良好的小朋友。


爸媽的言傳身教,有時候帶給子女的又豈止 是一點點幫助?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白永旗,眼見女兒兩次考研失敗,離第三次考試只有不到三個月,卻明顯感覺女兒複習不在狀態。


白永旗和女兒


為了鼓勵女兒認真準備,白永旗心想不如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媽媽,毅然決定加入「考研大軍」。最後白永旗以50高齡,利用繁忙工作之後的碎片化時間準備考研,成功跟女兒一起通過西南醫科大學2020年第九批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還有什麼鼓勵比媽媽跟你一起努力更加鼓舞人心更加感人?


最好的教育是「愛」


在很多的教育文章中,時常會出現「挫折教育」、「苦難教育」等等詞彙,這些詞彙概括為一句話可以用,沒經歷風雨哪能輕易見彩虹。


我們不去評判這些教育到底好不好,有沒有用,但我覺得網友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他說:「挫折教育是要引導、幫助孩子面對挫折,而不是給他製造挫折!


在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祥子是一個被挫折一次又一次錘擊的可憐人。從理想,到能力,到骨氣,再到努力程度,那些成功的標配,他無可挑剔。所經歷的挫折,更是數不勝數,可最終還是敗了。


他墮落後說過一句話:「當初咱倒是要強過,一丁點用都沒有。」



挫折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挫折和苦難,反而會磨掉一個人的自信和鬥志。


董卿作為全國著名央視當家主持人,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但就是這樣的人,也是會自卑的。


董卿的父親對她極其嚴厲,甚至超乎常人,比如要求她不要照鏡子、不要買新衣服、不能參加任何文體活動等等。


「父親這種教育方式的問題是,我會經常出現一些自卑的情緒;我要比別人做的好很多很多,我才會覺得踏實。我要拿命去搏。」


如果大家關注過微博就會發現,上面很多網友都曾經說過,自己存在自卑、社交障礙、膽小、懦弱等問題,除了本身個性問題,更多的是他們大部分小時候都接受過太多的批評,導致長大後的他們很難自信,總會忍不住產生自我懷疑,甚至逃避跟人交往。


世界不完美,但愛能給孩子最好的盔甲。」


我們可以引導、幫助孩子面對挫折,讓孩子更加堅強,但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誰說又不是一種更好的教育呢?


我們大多的父母都只是普通人,可能沒辦法那麼十全十美。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父母難道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嗎?父母做了那麼多,終究是從愛出發。無論是做人子女,還是做人父母,相互之間寬容一點,理解一點,相信就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你的父母有給你什麼好的教育和影響嗎,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物質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這個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對優秀的父母。而這5個孩子的背後,則是一個共同奮鬥的家庭。父母的夢想: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如今的父母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而考入中國頂級名校清華、北大,則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最高期望。
  • 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二兒子吳青峰這樣說……
    最近,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的一戶農民家庭「揚名全國」了,因為這家的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這在當地可以說是一個大新聞,7月16日,延安市安寨區委、區政府給吳治保一家頒發了「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牌匾以及30萬獎金,妥妥地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教五子、名俱揚」大戲。02很多人關注吳治保一家的原因,都是好奇於這對農民父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
  • 2北大1清華,農村家庭三個孩子全考上名校,只因父母常說一句話!
    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同樣,縱觀歷年的高考,那些狀元們也都是在大城市,條件優渥的家庭中扎堆出現,來自農村家庭的也有,但只佔少數的部分。那這是否是說寒門就真的很難出貴子嗎?
  • 寒門難出貴子?他家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政府獎30萬!
    一戶普通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也開創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範。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陝西農民夫婦五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在陝西安塞區有一對農民夫婦,他們平凡而又偉大,平凡的是他們跟很多農村父母一樣,過著普通的農民生活,每天辛苦勞作照顧孩子。不平凡的是他們五個孩子都考上了清華或者北大。有一個即將報考北大或清華。什麼樣的父母這麼厲害,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 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這對父母怎麼做到的?
    家裡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戶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
  •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寒門難出貴子,普通家庭也只能幹瞪著眼羨慕。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有個共同點,重視教育。錢雖不多但不差錢,工作輕鬆,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多,和孩子相處時間多。言傳身教的機會多。
  • 考上清華北大的農村學霸採訪曝光: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文/1847國際教育私信回復【TED視頻】,免費領取青少年思維學習TED視頻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不少來自農村、資源匱乏的孩子以高分獲得了國內清華、北大這類最為優秀院校的通知書,眾多普通家庭的家長也都想要知道一件事: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 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 政府給父母發了30萬
    據微信公眾號「錢江晚報」(ID:qianjiangwanbao)7月21日消息,家裡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戶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 7月16日,當地政府給這個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 快遞員女兒考上清華,農婦4個孩子考上清北:寒門貴子底氣何來?
    今年高考,我看到了太多平凡家庭中誕生的奇蹟。寒門難出貴子是一個偽命題?我不禁要問,寒門學子的底氣來自哪裡?但是作為一名父親,他有著每一位父親心裡的執念——能看到孩子高興,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他的生活裡有束光,「無論在外面有多累,背著多大的壓力,但孩子一個天真的笑容,就能讓所有的疲憊全部散去。」
  • 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被政府獎勵30萬,網友:能超生這麼多?
    近日,陝西延安市安塞區召開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上有一個家庭被譽為「耕讀家庭」,並由區委書記親自頒發了30萬元的獎勵資金,作為榜樣進行宣傳。政府花重金獎勵是因為吳治保和妻子在家庭清貧的情況下,育有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有四個考上了清華北大,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 9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採訪曝光:優秀的背後,有4個教育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我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他們卻用實力證明「寒門也能出貴子」。到底普通家庭,要怎麼才能養出貴子?青欖君調查了9位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寒門學子,發現他們優秀的背後,有4個教育真相。1.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 很多人不相信寒門再難出貴子,先說說紀錄片《人生七年》,BBC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63歲。結果我們可以看到,階層壁壘有多難打破:從小看《金融時報》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長後依然會走上精英之路,下一代也按照這個軌跡前進,壟斷社會上的優質資源;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輩命運,為活下去竭盡全力。
  • 一家有4個孩子考入清華北大,父母是如何做的,值得所有家長一看!
    「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 來自陝西省的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個個考上了大學,其中4個更是考上了清華北大。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我的一位老師朋友看完這個新聞後,十分感慨的說,吳爸爸和胡媽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強烈建議每位家長花費幾分鐘去讀一讀。吳治保夫妻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個土辦法,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孩子跟著他們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對於孩子來說,說一萬句道理,不如讓他們親身體驗來的更深刻。
  • 普通家庭孩子通過努力能考上清華、北大嗎?網友:難,但是有希望
    廣大莘莘學子,都希望自己能進入這樣的名校學習。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對於普通家庭家的孩子來說,那更是難上加難。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清華大學錄取新生3800餘人,來自普通農村家庭佔比約19.7%左右。可以說農村普通家庭孩子考上清華大學是比較難的。那麼普通人能否通過努力考上清華等名校嗎?
  • 寒門貴子:農家兄妹五人全考上大學,四人考入清華北大讀碩士博士
    寒門出貴子,向來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貧困的家庭因為文化氛圍匱乏,家庭經濟條件貧寒,想出「貴子」難乎其難。但是,也有人認為,貧困家庭的子女更懂得勵志和奮鬥,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更強烈,所以更容易出「貴子」。
  • 5個孩子4人考入清華北大:這對農民夫婦,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
    來自陝西省的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個個考上了大學,其中4個更是考上了清華北大。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我的一位老師朋友看完這個新聞後,十分感慨的說,吳爸爸和胡媽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強烈建議每位家長花費幾分鐘去讀一讀。
  • 鄉村家庭如何培養孩子?成功的例子說明多子家庭長子的頭狼效應!
    陝北五裡灣村吳治保家裡迎來的貴客陝北農民家庭5子的清華北大夢想山圖是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看望慰問五裡灣村「耕讀家庭」吳治保一家,吳治保是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裡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
  • 9位考上清北的農村學霸採訪曝光: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我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他們卻用實力證明「寒門也能出貴子」。到底普通家庭,要怎麼才能養出貴子?青欖君調查了9位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寒門學子,發現他們優秀的背後,有4個教育真相。
  • 5個孩子4人考入清華北大:這對農民夫婦,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
    ▼來自陝西省的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個個考上了大學,其中4個更是考上了清華北大。老大吳雲峰、老二吳大燕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老四吳青峰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碩士;老五吳天峰保送上了清華大學的碩士。老三吳改燕也在備考研究生考試。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