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寒門難出貴子,普通家庭也只能幹瞪著眼羨慕。
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有個共同點,重視教育。錢雖不多但不差錢,工作輕鬆,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多,和孩子相處時間多。言傳身教的機會多。
相比普通家庭,父母每天疲於工作,收入不高,雖然拼命想讓孩子讀好書卻不得法,給孩子的是心理上的壓力,而不是學習上的樂趣。
孩子的差別一天天顯現,差距越來越大。現在的農村寒門學子,確實離清華北大很遙遠!第一: 經濟條件差,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能力!
第二: 落後地區本身教育條件就很差!
第三:各種條件的不對稱,造成孩子的家風家教也比較差,見識和思維也比較落後!
能考個一本就算不錯了,清華北大農村孩子的錄取率從20年前的60%,到現在不足1%,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起跑線輸的光光的,當然個別特別天資聰穎的除外,社會不同了,這就是個拼爹的時代,高考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但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條件!
難道不是嗎?
班上學校最厲害的那些絕對不會報考師範院校,最厲害的都選擇上北大清華復旦,大把都不會上師範院校,所以上師範院校的往往都是學習一般的。
教師和公務員職業性質就決定了他們大部分是高學歷,他們也有正常的生活作息時間(不像企業、醫院有中夜班)陪伴和教育孩子成長,更重的一點是:公務員住宅小區大多配備優質小學和中學,可以自主競爭優勢民辦學校,也有公辦優質學校保底。
教師的孩子一般是都有所任職學校的學位!
況且,教師和公務員工作和收入穩定,社會地位也高,就算孩子補課費用也沒顧忌。
所以,除了智力基因影響外,還有外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決定!
朋友的兒子從小就品學兼優,當年以我們縣高考理科第二的成績考上了上海復旦,夫妻倆都是下崗工人,四處打工掙錢供兒子上學,特別是他愛人去飯館洗盤子,給人家當保姆。他在工地做架子工,遭受老闆的欠薪和無數白眼。
可她們總算把兒子培養出來了,前年兒子去了美國,兒子講過兩年一定把我們接到美國去。
智商普通的孩子,哪怕ta一家子都是老師和公務員,那也是考不上清北。能考上清北的,跟寒門無關,跟父母是幹啥的無關,跟天資有強烈關係。能去清北的,不一定是最努力的,但絕對是最聰明的。
老師和公務員家庭應該出普通985比較多,這兩種家庭最大的攀比就是孩子的成績,所以對孩子是嚴格要求。這兩種家庭的孩子都比較累,因為都是玩題海戰術的,所以基本上帶眼鏡的多。
這樣做合理嗎?評論區發表一下您的見解。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信息有誤,或侵犯到您的隱私,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