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天才嗎?不,主要是這3點做到極限

2020-08-27 小學伴讀

你覺得你能考上清華北大嗎?

「開什麼玩笑,當然不可能啊」

「怎麼可能,我又不是天才,是個普通人而已」

「太遙遠了,總是聽說,像傳說似的」

每每提及清華北大,身邊的人多數會說上面的話。似乎別人註定是天之驕子,而自己註定是凡人一個。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考進清華北大呢?真的都是天才嗎?他們有沒有一些共性?一份300名被清華北大錄取的考生的調查問卷,涉及家庭、學習、生活、情緒等32個問題的回答。

調查結果顯示:一個孩子走向優秀的三個關鍵因素:學校、家庭、自己。

第一:學校

很多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迷戀 「名校」,實際大可不必。96%的學霸讀的都是普通幼兒園,80%念的是普通小學。

但是,初中開始,「名校」變得重要起來,在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中,60%考生初中上的是名校。

「小學考一百,初中不及格」「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這些流傳在家長當中的順口溜,不是「鬼故事」,而很可能是事實。

之所以初中如此關鍵,是因為初中階段是孩子知識、能力、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一位高校負責人談及他多年的招生經驗時,總結道:如果初中成績不好的孩子,到了高中很難好起來。而高中名校嚴把入口頭,收入囊中的考生本來都很優秀,再加上聚了名師和其它優秀資源,這些學生穩紮穩打地學習三年,高考成績一般不會太差。

第二:家庭

每年高考結束,媒體都會對一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進行採訪,比如有沒有上輔導班?有什麼學習方法?父母是的培養秘籍?然這些高分學霸都出奇地一致:沒上過輔導班,父母也不怎麼管自己的學習。

事後有吃瓜群眾表示不服:一定是騙人的!顯示自己是天才。做父母的也深度懷疑:天天管還這樣呢?不管會不會更慘了?

其實真相是:在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中,54%的學生家長几乎不會幹涉孩子的學習,84%的孩子和父母經常溝通,14%的孩子感覺和父母像朋友,幾乎無話不談。

同時,高分考生從小到大,父母陪伴的時間也居多,76%的學生反應媽媽陪在身邊的時間居多,不少媽媽是全職在照顧孩子。

在受訪的學生中,父母職業不分高低,但有著驚人的共同點是:民主的家庭氛圍和寬鬆、融洽的溝通關係。

60%考生來自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月入2000-8000中等收入家庭,父母從事企業職員的居多。30%來自教師家庭。

一句話:好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家庭氛圍薰陶出來的。

第三:自己

別人眼中的學霸也是人前風光,背後流汗。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98%的人11點以後才會睡,16%的學生是晚上12點到凌晨才開始睡。但96%人會保持足夠的睡眠。

當然,爭分奪秒並不代表頭懸梁、錐刺股,他們精力充沛,生活豐富又充實。80%每周會分配2小時以上時間發展興趣愛好,60%的學生每周至少分配6小時興趣愛好上。他們的興趣愛好集中在讀書、運動、看電影、聽音樂上。課外閱讀的門類以文化類、哲學類、社會學類、心理學類居多。

小結:

學校背景和家庭環境畢竟都是外力因素,最終都抵不過孩子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良好的習慣。

在大多數老師的印象裡,好學生的確很少會補課,即使開小灶兒,也都是奧數之類的培優課。如果本該在課堂上消化掉的課程內容,需課後補,那說明學習能力和方法有了問題,這不是輔導班能解決的。

當然,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態、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呢?答案又回到了前一個因素:家風。

相關焦點

  • 能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天才嗎?調查顯示:主要是3點教育到位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 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 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
  • 不是人人家的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華、985
    先看看2020年,山東、河南這兩個高考大省985高校的錄取率:山東、河南兩個高考大省其實985錄取率都不高,河南文科的錄取率僅有0.45%,理科錄取率3%,山東只有2.68%,主要原因是考生基數太大,競爭太激烈。
  • 讓孩子從小就到各種輔導班補習,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
    客觀講,當下孩子確實是普遍要比我們過去任何一個年代都要懂得更多、會得更多。 似乎這也就增加了他們考上名校甚至清華北大的概率。 其實我覺得能夠考慮這個問題的家長,一般來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會經歷這樣的一個變化過程: 1、孩子小時候的某些表現讓自己認為這孩子太聰明了,絕對是清華北大的料,於是開始各種教育投入。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為什麼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天才或許有,但是也只是鳳毛麟角,只佔據著一小部分。其實後天的教育是很關鍵的。
  • 什麼樣的學生能考上北大清華呀,真的都是學神學霸的專利嗎?
    清華北大乃是中國高校中的泰山北鬥,引千萬學子競折腰,能考上北大清華那是何等的榮耀,但這份榮耀卻是沉甸甸的,因為她太難實現了。中國每年上千萬的考生,每年能上北大清華的不過幾千人,真的是萬裡挑一,千裡挑一!
  • 全民都在炒「清華北大」正常嗎?沒考上清華北大就感覺沒考上大學
    這些考上清北的學生,平時在學校不受到關注,一旦被清北錄取就受到萬千寵愛。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到,好像只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才叫考上了大學,至於其他的學校,關注的人就非常至少。感覺整個中國就兩種大學:一種大學叫「清華北大」,一種大學叫「其他大學」。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其實是真的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天才或許有,但是也只是鳳毛麟角,只佔據著一小部分。其實後天的教育是很關鍵的。
  • 考進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高智商嗎?不主要是,這三個因素影響更大
    大家好,這裡是關注孩子成長問題,讓孩子放心成長的囡囡育兒筆記。 大家在小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過這樣一個煩惱:長大後是選清華還是北大呢?等到真的長大後,只笑笑小時候的自己實在太天真了。
  • 中國這3所「頂尖」大學,比清華北大還難考,能考上的都是天才!
    中國的高校數量眾多,每一所高校都是各有千秋,它們有著不一樣的辦學質量,不一樣的專業實力,不一樣的師資隊伍,但是說起我國最頂尖的知名大學,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清華和北大。眾所周知,清華北大作為我國最頂級的大學,它的考取難度是非常高的,這類學校的綜合實力非常強悍,能順利考上的學生一般都是成績實力拔尖的。
  • 跟父母鬥的孩子是最沒出息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都枉然
    可以想像,看到其他同學的父母親都來了,都在幫自己的孩子戴帽子,唯有他還在等待,心無疑是焦急的,熱切地盼著自己的父親儘快趕來。父親之所以會遲到,是因為有事一時脫不開身,是因為家需要他這麼忙碌。那個男生能夠理解,並不抱怨,自己一個人光著頭坐在那裡也不覺得難堪。這就是寬容,就是對父親的感恩和愛。
  • 智商普通學習刻苦的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嗎?答案比較現實
    「如果一名學生的智商一般,但是他是一名學習非常刻苦的學生,請問他有沒有可能考上清華或者北大呢?」有人問。如果是智商一般但學習非常刻苦的人考上普通的985或者211大學,再加上這位考生參加高考的時候運氣不錯的話,我覺得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 這孩子,考上清華又怎麼樣?
    當孩子的媽媽第一眼看見班主任的時候,竟失聲痛哭起來。班主任忙說:「孩子考上了清華,這是大家都非常高興的事,別哭,別哭!」旁邊還有的老師認為是這位媽媽看孩子考上了清華,激動得哭了。當這位媽媽說完下面一段話時,大家都傻了,不知道該怎樣勸她了:「按理說,孩子考上了這麼好的大學,實在是應該高興,但這幾天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怎麼也讓我高興不起來。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靠的都是高智商嗎?在老師看來智商並不超群
    在我國,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深受人們的羨慕,對於很多局外人來說,清華北大都是智力超群的天賦異稟學生。記得清華某大學教授,曾經對清華500個學生家庭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發現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其核心的原因非家庭背景也不是智商超群,這些學生的平均智商均在130左右。
  •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何才能考上清華北大?
    一鼓作氣,考上了清華大學工物系。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想,故事也可能是另一個版本了。清華北大離我們普通人遠麼,說實話,很遠。有很多時候不是努力可以實現的。因為當一腳踏入兩個頂級院校,對於很多人,也便意味著一個階層的跨越。但這並不是完全不可實現的。
  • 不補課能考上清華北大嗎?家長:不補連好初中都進不了
    有句關於教育界的謊言,就是「老師們總是課上不講補課講」,這句話說的對嗎?補課這個話題,一直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因為,確實有一部分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在家裡搞補習班,掙外快。而且現在各個地方,都有輔導機構,畢竟學生和家長的錢特別好賺!
  • 普通智商但很努力,能考上北大嗎?老師:自律是下限,智商是上限
    每年高考後,都有媒體在宣傳那些」狀元班「,但是作為老師,總是給出不屑的答案,因為老師知道,這些狀元班級,主要贏在」生源「上,哪個老師也沒有足夠的把握說我能培養出北大清華的學生,因材施教,這裡的」選材「非常重要。那麼,什麼樣的學生,才是北大清華的」苗子「呢?那些智商一般,但是非常努力的學生,真的能夠通過努力考上北大清華嗎?
  • 考上清華北大真的可以改變一生嗎?
    每年高考錄取完,最讓人羨慕的就是誰家孩子今年考上清華北大了、某高中今年又有不少人被清華、北大錄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在中國的孩子和家長心目中,考上這兩所大學就意味著人生已經成功了一半,以後飛黃騰達的日子指日可待,那麼考上清北真的可以改變一生嗎?
  • 北京的孩子更容易考上清華北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傳說「北京人400分就能上清華」,作為北京人的我只想說:「瞎扯!」即使本地人會享有一定程度的照顧分,但最多也就講個十幾分,而清華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650分以上吧,怎麼會因為是北京戶口就降200多分呢?
  • 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的嗎?
    說到中國最高學府,很多人就會想到清華和北大。每一個上過學的人,肯定都是嚮往過上清華或者北大的。但是,有這種嚮往的大多數人,都是在小時候想想,長大了之後懂事了,知道進入這樣的學校的難度了,索性連想都不敢想了。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是真的
    那麼這些孩子上補習班的多嗎?作為老師,我了解到的真相是,義務教育階段,他們基本都不上任何補習班的。我的小侄,應屆生裸分考上北大,可能就是一個比較真實的例子。我哥哥嫂子都是普通的人民教師。小侄4歲了還沒送到幼兒園,因為哥嫂工作忙,我父母年齡大了沒人接送,一直到五歲才送去。上了一年幼兒園就直接上一年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