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最高學府,很多人就會想到清華和北大。每一個上過學的人,肯定都是嚮往過上清華或者北大的。
但是,有這種嚮往的大多數人,都是在小時候想想,長大了之後懂事了,知道進入這樣的學校的難度了,索性連想都不敢想了。
畢竟想要進入這樣的學校,基本上都是高考狀元級別的人,或者是省狀元,或者是市狀元。
只有省份和地區,最高分者才能入內,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說到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他們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
老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不可否認,老師起的作用確實是關鍵的。
不說別的就說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吧,大部分學生都願意去好學校,就好比北京的好學校人大附中,河北的好學校衡中。
為何學生都願意去這樣的學校呢?
因為這樣的學校,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的人最多。考上的人數多,當然是和老師的教授有關係了,他們有李永樂這樣的名師。你能不說是老師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嗎?
老師本身的優秀,再加上他們的經驗,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很多縣城幾十年下來,沒有一個考入清華或者北大的學生。我們家是河北的,至少我們縣城還沒有考上過清華北大的人的。最好的也就是考上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這確實和地區的教育以及學校的師資力量是有關係的,師資力量不一樣教出來的學生,他們考出來的成績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學生的個人努力更重要
當然了老師的引導,以及師資力量僅僅是一方面。
更加主要的還有學生的自制力,也就是說學生的個人的努力也是相當的重要的,正如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能夠進入一個好學校,擁有了好的老師和資源,再加上個人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的時候。考出一個好成績來,才有有進入清華或北大的可能的。
我們縣城為何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原因就是最好的學生,他們都去好學校讀書去了。比如說最近一些年去衡水中學或者衡水的學習,甚至很多學習好的家庭,他們都直接辦理了衡水的戶口,就是為了在衡水上學,通過衡水優質的教育,考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對當地的學校以及老師不認可。
所以說好的老師和自己的努力,缺一不可,兩者結合才是決定一個人考上考不上好大學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還有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舉例說一下:
1、老師家的孩子,相對來說考上清華和北大的比較多。這說明作為老師的家長,他們更重視教育。
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是老師,會給自己的孩子輔導,知道讓孩子怎麼學習。這方面其他的學生,就不會佔有這樣的優勢了。
2、學生的智商高也是一方面。
有的學生智商高,有的學生智商低,這個就不得不承認。智商高的人,他們都是不怎麼學習,就能夠考一個高分。
若是智商不高的人,只有經過十分的努力,才能考一個不錯的成績。很多家長說,自己沒有輔導過孩子,但是,孩子還是考了很好的學校。
這就是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了。
寫在最後:
清華和北大固然好,但是,不一定說上了清華或北大就一定會有一個好的工作,這裡還涉及到很多關鍵因素的影響。
比如:專業、機遇、機會、選擇的行業等等。
同一個學校,不同的人,他們的選擇不一樣,最終的命運可能也就不一樣。正如現如今的社會,有很多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人。他們做得企業照樣很大,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甚至北大和清華畢業的學生, 都以為他們打工為榮。
只能說學歷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了學歷之後,能力就更重要了。因為大家都擁有一樣平臺的時候,誰的能力高,誰將會是最終的勝出者。
思考題:老師能教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但是,老師未必能考上清華北大。你覺得呢?
作者/來源:漢史趣聞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