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想要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三方面習慣要從小培養

2020-08-28 帥帥侃教育

高考狀元:想要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三方面習慣要從小培養

說到清華北大,這是所有學習夢想的學習聖地,可是,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名校又談何容易,需要從小就開始做準備,高考狀元就分享了自己上名校的經驗,在學習上有三個習慣需要從開始就培養,這樣才有機會進入名校,尤其是像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大學。

首先,學生的集中力,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學生只有在學習的時候有過強的集中力,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學習的質量高了學生的成績也就不會差,很多學生輸就輸在了注意力上,因為注意力的不集中,導致自己學習效率不高成績的下滑,想要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成績是很重要的,基本不允許學生出現任何的失誤,這才能有機會去爭取。

其次,學生的思維,要知道一味的埋頭苦學是不管用的,那樣自己的成績永遠不會有太大的提高,想要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就要有活躍的思維,在學習中學會舉一反三,這樣的思維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攻克一些學習的難點,要知道在高考中,難點拿到不到分數,自己上名校的機率是很小的,活躍的思維是學生衝擊難點的必備品質。

最後,學生的自控力,在學習的這個過程中,自己處於一個大氛圍中,周圍總有一些人會與眾不同會影響到周圍人的學習,這時候就需要學生有強大的自控力,不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做到一心專注學習,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有效的學習,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要送孩子去重點高中學習,因為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所以,有想要衝擊清華北大這樣學校的學生,很多學習的習慣都要從小培養,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後面更有效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名人、高考狀元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嗎?
    這兩年狀元炒作越來越厲害,每個學校都在竭盡全力的宣傳。我們培養了多少清華北大生,我們學校出了多少狀元,我們升學率歷年都是第一等等。我一直在想,這些狀元和學校的教育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如果狀元是各校培養出來的,那麼各名校為什麼還要不惜血本不擇手段搶生源呢?
  • 2北大1清華,農村家庭三個孩子全考上名校,只因父母常說一句話!
    農村一家姐弟三人,2北大1清華學習君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則報導,說是在東莞在東莞市麻湧鎮漳澎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雖然家庭困難,劉家夫妻也只是以務農為生的普通農民,文化水平有限,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卻走出了3個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只因父母從小常對孩子常說這樣一句話。
  • 超過1300位清華北大的學霸現身說法:我們從小就養成這3個習慣
    高考過後,全國的狀元和學霸們,在考慮到底是報清華,還是北大。同樣,像小編這樣,雖無緣清華北大,但是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讓這些學霸們,能進入中國的最高學府,他們身上有哪些特質,即使我們普通人學會,也能受益無窮?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個很火的問題: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有哪些特質?
  • 她是江蘇高考狀元,被清華北大浙大一一拒絕,為何名校不敢招錄?
    中國每一年高考之後都會出現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並且這些高考狀元也會受到人的關注,他們要麼會進入清華北大,要麼就會出國留學,今年最受人們關注的就是江蘇省的兩位狀元,本來考上狀元這是一件值得恭賀的事情,但是他們兩個人的事情卻風波不斷。
  • 高考「釘子戶」被清華北大退學!歷年高考狀元真的都混的不好嗎?
    之後張非又參加了數次高考,被清華錄取兩次,被北大錄取兩次,皆因沉迷網絡被退學處理,更被北京大學下了「禁令」,不願再錄取他。張非被數次退學,究其根本,除了他自律性差,一直沉迷網絡無法自拔以外,他對於自己的學習、生活等都是沒有規劃也沒有目標的,這些看起來普通人都有的品質,他反而極度缺乏。這就導致了過了高考這個坎兒,他反而不知道要怎麼繼續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了。
  • 他考了749分成為高考狀元,他父親不滿意,清華北大卻搶著要
    高考學霸一直以來都是令人羨慕的,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有些還被名校搶著要。
  • 河南2020年高考 考上清華北大的高中分析一
    考上 清華北大能獎勵多少?高中新學期開學典禮,為激勵學生,對考取清華北大的進行表彰,場面更感人,激勵學弟們學妹們爭取考上清華北大。能獎多少?獎金多少不等,大紅紙上寫著獎金5000元,獎金10000元,有的寫著獎金100000元。
  • 他高考703分成狀元,婉拒北大被11所名校拒絕,如今過得怎麼樣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幻想自己被北大或者清華搶著要,每天在思考上北大還是上清華。很多家長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即使自己學歷一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讀名校。所以,嚴格上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名校情結。他高考703分成狀元,婉拒北大後被11所名校拒絕
  • 他高考703分成狀元,婉拒北大被11所名校拒絕,如今過得怎麼樣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幻想自己被北大或者清華搶著要,每天在思考上北大還是上清華。 很多家長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即使自己學歷一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讀名校。 所以,嚴格上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名校情結。
  • 高考狀元的自律,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
    -——松下幸之助高考已塵埃落定,最精彩也最讓人羨慕的就是清華北大紛紛搶人的環節了。今年考上清華的同學聊到自己被搶的經歷,學校首先請你吃飯,用美食徵服你的身體,然後跟你聊未來聊人生,想去旅遊?機票馬上安排,家庭困難?獎學金安排,只要你選擇上清華。
  • 清華北大進入世界一流名校了嗎?
    今年高考,清華北大可謂出盡了風頭,我國的高考狀元無一例外全部選擇了清華北大。很多地方還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進行了高額獎勵,最高多達50萬,我們的網絡媒體也對高考狀元進行了全方位的炒作,仿佛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就能功成名就,流芳百世了。
  • 她是河南高考狀元,第1年沒考上清華不甘心,復讀1年中了狀元
    朱笑寒,河南人,出生在河南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朱笑寒的父母都是教師,因為這個緣故,她從小就被灌輸認真學習的思想,出生在這樣一個學習氛圍濃鬱的家庭中,從很小的時候,朱笑寒就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 湖南雙胞胎兄弟分別考上清華北大,農民父親這樣培養出兩個學霸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如果自家孩子能考上清華或北大這兩所中國最高學府,那是無異於「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而就在湖南慈利縣的一個農家之中,今年參加高考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雙雙被清華和北大錄取,一家出了兩個「超級學霸」,一時成為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樸實的農民父親是兄弟倆學習的動力和依靠。
  • 湖南雙胞胎兄弟分別考上清華、北大,農民父親這樣培養出兩個學霸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如果自家孩子能考上清華或北大這兩所中國最高學府,那是無異於「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而就在湖南慈利縣的一個農家之中,今年參加高考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雙雙被清華和北大錄取,一家出了兩個「超級學霸」,一時成為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 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到底跟普通人有什麼不一樣?
    很多人看著這些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覺得這是奇蹟。可對他們來說,考上清華北大是一件值得欣喜的、意料之中的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抓起父母才是孩子兒時最好的老師「能夠成為別人眼中的學霸,父母對我的影響至關重要,」雲翼笑著說。雲翼的媽媽是技工學校的老師,經常需要備課寫教案。
  • 江蘇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是制度的進步還是後退?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啊!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是全國各地熱議的對象,國民歸於狀元最終進入哪所大學,就讀什麼專業的關心,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假如有高考狀元沒有進入清華北大,似乎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 教師雙胞胎兒子同時考上北大清華!為啥教師家庭更易出高考狀元?
    今年高考,哥哥總分676分,被北大錄取;弟弟總分679分,被清華錄取。微信公眾號:河南招教網。哥哥定一所在的班是三(2)班,高中三年是班裡的化學課代表。「定一雖然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但課餘時間,他愛好閱讀、聽音樂、旅遊。」
  • 最慘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笑稱無悔:比起上名校,好心態更重要
    江蘇省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的成績,成為江蘇省高考文科第一名。但卻無緣清華、北大,甚至連復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學等名校都上不了,被稱為「最慘高考狀元」。因為這樣「3+2」的高考錄取模式,要求考生絕對不能偏科。除了語數外「3」門主要課程,後面的「2」門選修課,雖不以分數體現,但也能決定考生的命運。想要成為真正的狀元,考生的各門功課都需要出類拔萃。要求考生門門功課優秀,其本意是防止學生偏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但這樣「完人」的標準,難免過於苛刻,對於一部分偏科嚴重的學生,就顯得「不夠公平」了。
  • 讓孩子從小就到各種輔導班補習,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
    客觀講,當下孩子確實是普遍要比我們過去任何一個年代都要懂得更多、會得更多。 似乎這也就增加了他們考上名校甚至清華北大的概率。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高考是有「名額」限制的! 假設你所在地區每年有100個清華的錄取名額,那麼在過去小孩子們不需要如此早早就開始拼的時候也是100個人能夠考上清華,而當下無數孩子從小就開始拼還是只有100個名額,也就是說名額本身不會因為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努力而變得更多的情況下,最終還是只有那麼多人可以考得上!
  • 她是江蘇高考狀元,因選修等級不夠要求,被清華北大浙大一一拒絕
    高考是許多人這一生都要經歷的事情,每個人寒窗苦讀了十二年,辛苦奮鬥了許多的日子,就希望在最後這一場大考上,能夠獲得較好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金榜題名是很多高三學生的夢想,特別是對於那些考了高分的人,更是希望能夠有個較好的未來,考到自己心目中的夢想的學校。但對於江蘇今年的高考狀元來說好像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