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釘子戶」被清華北大退學!歷年高考狀元真的都混的不好嗎?

2020-08-19 節節高傑哥解密中考


高考狀元在大家心中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那麼真正的高考狀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一、高考狀元被清北兩次退學,只因屢犯同一個錯


1、天才的偏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高考神人張非的故事,此人堪稱高考「釘子戶」。張非本人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14歲的時候去上了中專,因為調皮搗蛋被勒令退學,之後又換了一個中學備考。誰能想到,他一舉考上復旦大學。



進入復旦之後,張非一度不太滿意這個學校,沒多久就直接退學了。之後張非又參加了數次高考,被清華錄取兩次,被北大錄取兩次,皆因沉迷網絡被退學處理,更被北京大學下了「禁令」,不願再錄取他。


張非被數次退學,究其根本,除了他自律性差,一直沉迷網絡無法自拔以外,他對於自己的學習、生活等都是沒有規劃也沒有目標的,這些看起來普通人都有的品質,他反而極度缺乏。這就導致了過了高考這個坎兒,他反而不知道要怎麼繼續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了。


2、天才的「偏見」

張非的「釘子戶」經驗,可以被說為天才對自我的認知不足,屬於自己對自己的偏見。那麼這一位高考狀元,就是屬於,世人對天才的奇葩「偏見」。


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李伯泰,高考分數703分!

語文138,數學146,理綜279,英語140!



他是2010年北京理科狀元,然而被媒體大肆宣揚的不是他的「高分」,而是他的「低能」。緊隨高考狀元而來的不是什麼讚譽,而是「中國高考狀元竟然被美國11所名校拒絕」。一時之間「高分低能」、「應試教育的失敗產物」等標籤,開始一一貼在了李伯泰身上。


沒有人關心703分背後的孩子有多麼努力和優秀,也沒人關心他曾經放棄過北大報送名額,自然也就不會有人知道,李伯泰先在清華委託培養了一年,之後選擇了港大,拿了四年64萬港幣的獎學金。人們記住的只有「中國高考狀元竟然被美國11所名校拒絕」。


然而實際情況是,李伯泰高二申請國外名校的同時也申請了全額獎學金,像耶魯、哈佛等名校每年只招收少量國際生,而頒發獎學金給國際生的機率就更低了。難道我們的高考狀元只有考上國外名校才算是足夠優秀,清華北大已經不能滿足你們了嗎?


那麼,如果說李伯泰之後申請麻省理工大學交換生資格通過了呢?再如果說他還去英國劍橋大學交換學習了一年呢?再再如果說他在2017年,成功攻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醫學-理學雙博士學位呢?


優秀的人馬不停蹄,嘲笑的人固步自封!


二、歷年高考狀元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為什麼成功人士當中很少看到高考狀元的蹤影?」、「為什麼當年的高考狀元,很多之後都寂寂無名了?」、「為什麼有的高考狀元混的還不如普通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只要你真的去查一下,你就會發現,無論是所謂的成功人士當中沒有高考狀元,還是什麼寂寂無名,都是純屬扯淡。

首先,高考狀元的人數少之又少,分散到各個領域,就更是難見蹤影。就拿今年的高考來說,參與高考的人數就有1071萬,但是最終的高考狀元卻只有寥寥幾十人。這幾十人如果沒有媒體願意去追蹤報導,可能就真的如同李伯泰一樣「寂寂無名」了。

其次,怎麼定義成功?如果你定義的成功是諸如成為馬雲、馬化騰這樣的人,那麼不好意思了,全球可能都也就這麼幾個了。如果僅僅以高於大部分普通人的成就為標準,那麼,從古至今,大部分狀元的都可以稱之為成功人士。


在中國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一共出現了504名狀元(一說592名),有民族英雄文天祥、大詩人王維、楷書四大家之一柳公權、詞人張孝祥、茶道大成者張又新、實業家張謇……這中間還沒有計算制科狀元蘇軾、武狀元郭子儀、王安石等。


如果你覺得這些狀元離你太遠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恢復高考之後的狀元發展如何。


在艾瑞深《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當中顯示,成就較高的高考狀元有以下這些:



誠然,很多人依舊會說,高考測試出來的只是在相應標準下的應試水準。但是大家是否應該思考一個問題,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無不是耐心、毅力、記憶力、智力、專注力等都有過人之處的人,這份品質放在別的領域同樣不可能會多差。


三、做一個優秀的人,做自己的狀元


優秀如各省市的狀元,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反而是那些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孩子。

縱觀歷年高考狀元,我們發現,這些家庭都有許多共同點:


①父母工作穩定,家庭和睦

父母有個穩定且能準時上下班的工作,且不說別的,至少對孩子基本的陪伴就已經做到了。家庭和睦,孩子生活在充滿愛意的環境裡,即便他不一定多麼優秀,那也一定是個健康上進的好孩子。


②父母性格溫和,教育頗嚴厲

從近兩年的熱搜就不難看出,許多父母尤其是年輕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上就很難保持溫和了。就如網友說的,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其實對待孩子教育嚴厲一些小編覺得倒並不存在多大的問題,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沾染諸如喝酒、抽菸等毛病。但該溫和的時候也要拿出作為父母的包容和愛意,尤其是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暴躁的一刀切,那麼最後可能就是兩敗俱傷。


③孩子本身自律,熱愛學習

我們不難發現,身邊成績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很強的自律性,也非常熱愛學習。他們願意主動積極的接受各方面的知識,也願意花時間去鑽研。自律和熱愛,這些品質都不是天生的,大多受周遭環境,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社會環境等影響。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擁有的品質,從小養成良好習慣,何愁孩子不優秀?


網上盛傳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這個觀點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你的孩子或許不能做什麼狀元,甚至他過於普通,在別人眼裡不那麼優秀,沒有那麼的讓你滿意。但如果他是一個人格健全、品質優良的孩子,那麼他已經是個很棒的孩子了,那他也一定會成功,或早或晚。


相關焦點

  • 他是高考釘子戶,當兩次成高考狀元,卻被清華北大分別勸退
    他是高考釘子戶,當兩次成高考狀元,卻被清華北大分別勸退高考是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考出來的分數便決定他們今後的命運。被重點大學錄取的,自然容易被好單位接納,各市的高考狀元,更是揚名全國。但有一個人,他是高考釘子戶,雖然當了兩次成高考狀元,卻被清華北大分別勸退。這個人就是張非。
  • 「高考釘子戶」張非:4次高考全名校,為何遭清華北大雙雙退學?
    隨著高考的落幕,高考成績與分數線也陸續公布出來,今年的分數讓人歡喜,全國各地都有700分以上的高考狀元,很多高考生也開始了報考工作,也在期待自己的大學生活。就在13年前,有一個牛人曾經經歷了4次高考,你以為是因為他分數太低考不上大學?可人家第一年就收到了復旦的錄取通知書,還曾經是南充市理科狀元,這個人叫張非。
  • 16歲高考加20分進北大光華,大三退學復讀成省狀元,退學原因成謎
    每年千萬級別的高考生中,約有七千多考生,最終將走進清華或北大校園,成為光環籠罩、他人羨慕的真學霸、「別人家的孩子」。高考成績發布後,較之於其他考生,這群真學霸要少很多事,就是填志願,也享受的是VIP待遇,有清華或北大的招生老師指導,就讀專業幾乎都是現場敲定。
  • 16歲高考加20分進北大光華,大三退學復讀成省狀元,退學原因成謎
    每年千萬級別的高考生中,約有七千多考生,最終將走進清華或北大校園,成為光環籠罩、他人羨慕的真學霸、「別人家的孩子」。高考成績發布後,較之於其他考生,這群真學霸要少很多事,就是填志願,也享受的是VIP待遇,有清華或北大的招生老師指導,就讀專業幾乎都是現場敲定。
  • 「高考釘子戶」竟是職高出身,上過清華北大,拿過45萬獎學金!
    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的考試,對於很多人而言,高考是他們的人生轉折點,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而考上一所頂級名校,是所有學生的心願,尤其是清華北大這類名校,能考上一次,就是祖上積德了。但對於他而言,清華北大就是家常便飯。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清華有同學說,王宇航是因為掛科過多而退學重讀。這種可能性也很大。同樣是湖北省,去年省理科狀元常書傑考了712分。四年前的他同樣是市裡的高考理科狀元,考入了北大。
  • 給高考狀元或者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重獎的做法對嗎?
    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它帶來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對於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或者當地的高考狀元,很多部門或者單位給這些學生金錢獎勵,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孩子就好嗎?真的就會起到一個正面的鼓勵的作用嗎?
  • 高考狀元被謠傳北大退學 引發素質教育反思
    「沒有退學,沒有去交大啊,是休學一年,明年還是去北大!謠言止於智者!」李寧寧的高中班主任謝明福老師對記者說,在今年春節時,自己也被朋友問到,是不是李寧寧被北大退學了。記者5月初電話詢問勉縣一位朋友,對方用不屑地口吻回答道:「你怎麼現在才問這事情。在漢中市早都不是新聞了。李寧寧早都被北大退學回來了。」
  • 2011陝西高考狀元被退學 稱跟不上北大教育
    6月25日中午12時,2011年陝西高考成績公布,漢中市勉縣第一中學高三(20)班學生李寧寧,以理科總成績709分的優異成績獲全省理科第一名。這是漢中市繼2007年城固一中的陳光玉後出現的又一個省狀元。當時李寧寧的高考成績是總分709分,單科成績:語文134分、數學149分、英語135分、理綜291分。  在母親眼中,高考狀元李寧寧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 從清華退學後重讀考699分,你還知道哪些退學重考的任性學霸?
    進入了北京大學後的常書傑,逐漸滋生了驕傲的情緒,過度的放縱自己導致多門功課不及格,最終在大三的時候被北京大學勸退,而2019參加高考的他卻再次成為湖北省狀元,之後被清華大學錄取。>張非李貝爾和常書傑雖然也是一段傳奇,但和四川考霸張非比起來也只能自愧弗如,這位狂人先後參加4次高考,分別考上復旦、北大和清華,其名氣在四川簡直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 北大、清華為什麼每年要花費大力氣爭搶高考狀元?其實是這樣!
    首先,高考狀元在很多時候有偶然性,很多報導都能看出,一些高考狀元高中三年連全校第一都沒考過(但是不會太差,一般也是前三名),但是高考居然考了個全省第一,可以說,如果再來一次高考,這個人有90%的可能性不是狀元。
  • 退學北大又考上清華,湖北理科狀元折射了多少人的高考迷茫?
    高考狀元,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既關心他們最終被哪所名校錄取,也關心他們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學到一二。今年也不例外,但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常同學,怒刷自己存在感的原因,不僅僅是他取得了712分的高分即將入讀清華,也來自於他的另一個身份,他在2015年以69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後在大三時退學。
  • 他4次高考,3次被清華、北大錄取!卻因同一個原因被2次退學
    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與武俠「張飛」同音的高考大神「張非」的偉岸事跡,這位大神是高考釘子戶,14歲的時候就考進了四川郵電學校,但當時的他是中專生,我們一般人都認為讀中專並不需要多聰明,隨便考考都可以讀,那他憑什麼會被稱為「高考大神」?我們繼續往下看。
  • 清華北大並不差,為什麼山東高考狀元放棄清北,卻獲得一致好評
    在正常邏輯思維裡,高考狀元都是要報考清華北大的。如果有人放棄清華北大,似乎和我們的觀念背道而馳。2020年山東高考狀元孟令昊,數學滿分,總分711分,獲得了山東高考第一名,是名副其實的狀元,在大家都認為他會報考清華北大的時候,卻發現,她去參加了政審,似乎要放棄報考清華北大,這是為何?
  • 他是高考奇才,4次金榜題名後卻遭清華北大勸退,後來結局如何?
    清華和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非常高,只有極其優秀的學生,才有能力通過選拔,獲得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不過,對於天才來說,清華和北大似乎並不是什麼難考的大學,曾經有一個叫張非的人,他是別人眼中的高考奇才,4次金榜題名,卻屢遭清華和北大勸退,其結局更是讓人唏噓。
  • 她從港大退學,他從北大退學,再考都成狀元,他會像她一樣成功嗎
    女生的名字叫劉丁寧,2013年,劉丁寧第一次參加高考,取得了668分的高分,本想就讀北大的劉丁寧被香港大學相中,提供了72萬港元(當時相當於56萬元人民幣),在家人和老師的勸導下,劉丁寧最後選擇了到香港大學讀書,然而國人想不到的是,她只在香港大學呆了一個多月,就堅決放棄了高額獎學金,選擇了退學。
  • 北大錄取外籍生鄭楒婷,卻公開拒絕高考狀元白湘菱,真的合適嗎?
    清華北大是眾多考生夢寐以求的學府,其實考不到清華北大的熱門專業,只要被清華北大錄取,就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地方也會給予一些獎勵,家長說出去也感覺倍兒有面兒。但清華北大的分數要求很高,除非你有一技之長,否則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清華北大究竟有多難考呢?河北河南理科700分無緣清華北大。只有高考中的「佼佼者」或者「領頭羊」才有可能被清華北大錄取。
  •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選修B+,網友喊話清華北大能否破格,回應來了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選修B+,網友喊話清華北大能否破格,回應來了!01今年最慘的高考狀元高考狀元可遇不可求,歷年的高考狀元第一句話都是一樣的「沒想到我會考這麼高」。別以為這是一句謙虛的話,這可是一句大實話,即使非常有底氣的學霸,考前也不敢打包票一定能考第一名。
  • 她第一年高考獲獎72萬,退學後第二年又成高考狀元,併入學北大
    再過幾天,高三的學子們將迎來2020年的高考,希望他們能在高考的過程中披荊斬棘,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對於各個學校的學霸來說,考上大學如探囊取物般簡單,難的是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一些學霸在上大學後,因為感覺大學與自己心中所想有些差距,所以便選擇了退學復讀。而在復讀的第二年,他們依舊能夠考取知名的學府。如遼寧2013年、2014年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便是如此。
  • 高考狀元為何大多選擇清華北大,而不去香港大學?
    近日,在網上引起熱議的江蘇「最慘狀元」白湘菱總算是塵埃落定,不僅被香港大學順利錄取,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百萬的獎學金,學費和生活費基本上是不用愁了。有網友有疑問,既然港大這麼好,為什麼高考狀元大多選擇去清華北大就讀,而不去香港大學,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