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2020-08-25 亦君說書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

今年湖北襄陽的理科第二名,讓很多人感到眼熟,因為他的名字曾經出現在2年前襄陽市的大紅榜上,那年他考了697分,被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錄取。

讀了一年後,王宇航選擇退學再考,他的說法是想換個專業。

對於這個決定,他的父母也不太支持,他們感到深受打擊。畢竟,再考一次誰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清華已經是國內學校的金字塔頂,再次高考,只可能比這差,不可能比這還好了。而且兒子等於白白浪費了兩年青春,比別人多出兩年學費。

好在王宇航爭氣,又以全市第二的高分,上了北大。

不過根據清華學生的現身說法:

第一、自動化的大一課程和王宇航想要轉入的AI課程設置區別不大,很多課甚至可以直接轉學分。

第二、大一轉系雖然難,但是到了大二轉系卡得就不嚴格了。

第三、自動化的學生想要學計算機系的課,也可以直接去聯繫導師。

所以王宇航「因為不滿自動化系而轉系」的說法站不住腳。清華有同學說,王宇航是因為掛科過多而退學重讀。這種可能性也很大。

同樣是湖北省,去年省理科狀元常書傑考了712分。四年前的他同樣是市裡的高考理科狀元,考入了北大。

可他卻因為沉迷遊戲,導致多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北大勸退。

常書傑應該屬於智商極高的那類「學神」,據他同屆同學說,他當年在學校最好的火箭班,常年穩坐第一的寶座。高三的時候,他偶爾也會玩玩遊戲,不過這不影響他當年考上北大。

以他的能力,可能去個一般985還能勉強過關,然而北大沒那麼好糊弄,所以他才會被北大退學。這才有了兩奪理科狀元的經歷。

另一個流傳在清華北大間的傳奇人物名叫張非。他參加了四次高考。第一次,他考上了復旦,然而有著清華北大情結的張非不肯去,他選擇了復讀。

第二年他以606分被北京大學錄取(那一年北大錄取分可真低)。可是上了北大以後卻因為沉迷遊戲,導致必修課不及格而被北大勸退。

從北大退學之後,張非又一次以703分考取了清華,結果重蹈覆轍,又一次沉溺於遊戲,又一次從清華退學。

張非第四次再戰高考,還是考了677的高分,再次被清華錄取。這一次他終於從清華畢業了。然而由於他「大名在外」,清華北大沒有老師願意收他讀研究生。

後來他自己考了中山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可惜複試沒通過。如今已泯然眾人矣。

像這樣,一高考就如打了雞血,一讀大學就崩盤的「大神」還有不少,套路都差不多:無非是高分上北大/清華,沉溺遊戲被退學,江湖再戰,又回清北。

有的學生重來一次問題就解決了,有的像張非這樣,兩次三次,依然執迷不悟。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證明這些人無論是智商還是學習能力上都比常人高一籌。那麼為什麼到了大學就混不開了呢?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

1、這些人的人生目標就是考上清華北大,至於考上之後要做什麼,並不在他們的計劃之中。考上心儀的學校之後,他們失去了動力,失去了目標,對自己進行報復性獎勵,把之前沒玩的都補回來。這才導致他們完全失控。

這一點在張非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當年他考上復旦不去,就擺明了他就是衝著北大清華去的。考上之後就徹底懈怠了。

2、這些人的自控力是有問題的。高中時期有父母,有學校老師監督、監管,他們還能約束自己認真學習,到了大學,不再有人盯在後面管他們學習,他們就如同脫了韁的野馬,完全忘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3、高考可能是一個通關一次就會變得容易的遊戲。這些人在心理上對考場十分熟稔,基礎知識也都學過一遍,重新拾起來其實並不費力。這也是為什麼每年復讀生考分都很高的主要原因。

那麼這些反覆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神,算人才嗎?

這些人雖然智商很高,但其實是有缺陷的。他們的自控力不強,責任感薄弱,這樣的人,你敢把項目交給他嗎?你不擔心Deadline之前他開黑玩忘了嗎?又或者有公司願意專門派一個人去監督他的進度,以免他拖延給公司造成損失?

一個缺乏自制力的人,能力再強,也不能稱為一個人才。

相關焦點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從巔峰落下來,清北退學生們經歷了什麼,人生又會錯過些什麼? 當初,我們都花了很大精力才考上北大,又曾在北大共處過,他們知道我在北大經歷了什麼,相信我不用解釋太多,他們就能明白我的想法。有個朋友鼓勵我說:「等學弟回來。」這句話我記了很久。 復讀這件事太恐怖了。我太想考回北大,這個念頭可以是動力,但更是壓力。第一次高考的時候,我該吃吃該睡睡,課間還有心情跟同學聊天。
  • 學霸還是學霸:有人北大退學考入清華,有人清華退學再考北大
    說起復讀,其實在很多地方,復讀生比例頗高,而且名校的高分段中都有不少復讀生。看完這個北大退學考清華的,為了避免北大不開心,我們再看一個清華退學考北大的:兩年後的2015年3月交了退學申請。2016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以總分705分的新洲第一全省第三的身份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 被清華北大勸退的都是什麼樣的學生?
    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人中龍鳳,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然而,考上清華北大不等於進了保險箱,可以高枕無憂。每年都有極少數學生因各種原因被清華北大勸退,讓人震驚和惋惜。那麼,被清華北大勸退的都是什麼樣的學生?不過,學神終究是學神,被學校退學後第二年重新參加高考考回清華北大。常書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5年,常書傑以總分690分奪得鍾祥市理科狀元、湖北省第8名,被北大錄取,並獲得北大新生獎學金中的高通獎。進入北大後,常書傑沉迷遊戲,經常逃課,導致多門功課掛科。常書傑退學後復讀再戰高考,2019年以總分712分摘得湖北省高考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
  • 小鎮做題家的反叛:他們為何從清華北大退學?
    這是基於兩校2013年本科生人數和2017年本科生畢業人數的相差得出的統計結果,期間約有三百多名學生無法完成學業。這些高考贏家為什麼卻在金字塔尖栽了跟頭?「只有(那些)沒了清華學歷就什麼都不是的人才會失去了清華就活不成好樣子。我不是。」 對很多考生來說,在高考這場競賽中,清華、北大就是金字塔尖。但塔尖不是保險箱,學霸們能否站穩,成了新的考驗。
  •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清華北大是國內頂尖的學府,是所有學生夢想的學習聖地,可是,進入清華北大又是多麼難,每年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基本都在690分左右,這時候就要求學生基本語文、數學、英語要達到140分往上,文綜或者是理綜要達到280左右,這樣的成績才有進入清華北大的機會,基本每科的分數都要達到接近快滿分的分數才可以,不然,任何一科出現低分數的情況,這時候上清華北大都不保險,那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又是哪些學生呢
  • 考不上清華、北大,自己跑去清華北大蹭課,能達到一樣水平嗎?
    考不上北大清華,自己跑到清華北大去蹭課,有可能可以達到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水平,但是你這個水平永遠沒有辦法被別人承認。 只有在高考中達到這樣出類拔萃的水平,你才能夠獲得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才能夠在清華北大獲得學習的資格,才能夠有機會去拿清華北大的畢業證書。從這個角度講,不光清華北大的畢業證書值錢,就連清華北大的肄業證書都很值錢。 所以,要和清華北大的學生去比,水平不是僅僅在清華北大上了課就可以達到的。
  • 他們都是天才人物,卻為清華北大復讀多年,到底值不值得他們都是
    小編讀高中的時候,高三開學一個多月後,別的班裡突然轉來一個學生,一打聽,不得了,人家是從北大回來的。不是被退學回來,是因為當時沒有選到自己理想的專業,被分到環境管理專業,讀了幾天自己不喜歡,主動退學回來重讀。第二次高考,考到了北大法律系,學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 從北大退學重考上清華,一個「985廢物」的自我重構
    以前和人起衝突,父親常把兒子掛在嘴邊,「我兒子北大學生,你算個什麼?」現在退學了,父親開始遭人奚落,「你兒子不是很厲害嗎,怎麼從北大退學了?」在杜青雲看來,母親說這些話,是想讓他有負罪感,但他沒有。父子倆的一次爭吵中,杜青雲急了,「你就想著清華北大,這四個字意味著名聲和榮耀,那你究竟是愛我還是愛我帶來的名聲?」父親冷冷回了句,「我就是喜歡你帶來的名聲」。
  • 如果清華北大不再接收復讀考生,會怎樣?
    因為清華北大不拒絕復讀考生,所以,這些年來,從清華北大等名校退學然後復讀再考這些名校的情況不少見。比如,曾廣為人知的四川考生張非,4次參加高考,2次被清華大學錄取,1次被北京大學錄取,1次被復旦大學錄取,因此被媒體稱為「四川考霸」;湖南考生杜同學,是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退學的復讀生,今年高考裸分698分,還有20分加分,考上清華北大應該沒什麼問題;去年湖北理科第一名的常同學,也是大三時從北大退學後考上清華大學的;還有2017年考上清華大學的湖北鄖西的柯同學,他曾於2014年考入清華大學,在清華學習兩年後選擇退學復讀再考的
  • 全民都在炒「清華北大」正常嗎?沒考上清華北大就感覺沒考上大學
    ;刷抖音也都是看到高調慶祝上清北的學生視頻;就連人民網和官方媒體也都是在報導那些考上清北的學生故事。這些考上清北的學生,平時在學校不受到關注,一旦被清北錄取就受到萬千寵愛。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到,好像只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才叫考上了大學,至於其他的學校,關注的人就非常至少。感覺整個中國就兩種大學:一種大學叫「清華北大」,一種大學叫「其他大學」。
  • 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有人高分考入名校卻選擇退學……
    有人高考第一名無緣清北,有人考入名校卻退學:比上名校更重要是這個最近,網上熱議的一條關於高考的新聞,「江蘇文科第一名」卻不能包括清華北大。很多人都覺得這很不公平,也很為這位優秀的考生感到惋惜。在絕大多人的觀念裡,學習成績好,就一定要進清華、北大,否則就對不起自己的高分。當然,很多人認為上名校更有面子。這種認識究竟正不正確?那麼,清華、北大這樣的最頂尖的學校,就一定適合高分學生嗎?
  • 「就你,還想考北大清華?!」
    就算鼓起勇氣和誰說了「想考北清」這個聽起來有些好高騖遠的夢想,也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就你,還想考北大清華?!」「北大清華在你心裡是怎麼樣的存在?」@極地:是神一樣的存在。@將將姜醬:太遙遠了,總是聽說,像傳說似的。
  • 他664分考進清華,退學復讀第二年705分進北大光華,原因讓人羨慕
    他664分考進清華,退學復讀第二年705分進北大光華,原因讓人羨慕很多人肯定聽說過一個學霸女同學,第一年考進香港大學以後對學校的氛圍感覺格格不入,於是退學第二年又考了北大的事情,無獨有偶,鄒英傑也是這樣一位學生,他的高中就讀的是武漢新洲一中,平時學習成績就非常的優異,在老師眼裡也是一個清北的苗子
  • 當北大清華的學生只想找北大清華的學生
    報導大意是說,現在的985或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開始出現一種傾向,只在同級別學校裡找對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越來越多的,不時上個熱搜的所謂「辱x」外,其實讓個人感受到羞辱感的,無非來自兩件事:求職與相親。北大清華只想找北大清華,或者985隻想找985,對很多人來說,難免引來「被ru感」:他們看不起人。
  • 北京戶口學生就容易考清華北大嗎?聽聽北京學生是如何分析的
    北京戶口學生就容易考清華北大嗎?聽聽北京學生是如何分析的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這樣的話語,北京戶口的學生上清華北大就是小菜一碟,要遠比其他省份容易得多,事實真的就如人們所理解的那樣嗎?聽聽北京學生是如何分析自己考清華北大的現狀的吧。首先,在這裡要明白的就是,清華北大招生每年都有固定的名額給到每個地方,這就是說如果給到北京市100個名額,那麼北京市就只能是有100個人可以上清華北大,這個是固定的,並不是說成績達線了就可以直接上清華北大,相信看到這個現實你就不會說北京戶口的學生更容易考上清華北大了。
  • 沉迷遊戲學霸被北大退學,復讀再考上清華,這是榜樣還是反面教材
    在今年清華大學錄取的新生裡,有一位特殊的學生,他就是湖北的常書傑。在2015年的時候,常書傑曾以69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這是他的家人和學校的驕傲。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三年後,由於他太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在學習上達不到北大對於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因此被北大退學。
  • 眼裡只有清華北大?
    一聽到「沒有拔尖的」,我就知道今年應該沒有學生考上清華或北大。老師還對我說:「校長都沒有放鞭炮。」顯然,今年的高考成績對學校來說並不好。在過去,我們高中幾乎每年都有1~4人被清華或北大錄取,校長每年都會放鞭炮慶祝。  其實,我曾經就讀的高中並不差,每年考上一本院校的有四五百人,各個批次的上線比例也不低。
  • 清華退學學霸考699分,那些敢自己做決定的人,都活出了自己
    他是一位從清華退學的學霸,他叫王宇航。在2020年的高考中,他以理科699分的分數位居全市第二名。他當時讀的是自動化專業,而進入清華大學以後,王宇航同學發現這個專業並不是他的興趣所在,為了能讀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於是決定從清華退學並回老家重新參加高考。
  • 牛人4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退學,鄰裡:怕不是瘋了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的夢想,是各地高考成就的衡量標尺。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會湧現關於高考牛人的事跡,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一定會被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口中的學習榜樣。但張非沒有前往就讀,而是作出了令人震驚的決定:回到學校復讀,攻考北大。人們紛紛討論復旦大學好歹也是國內一流大學,也是無數學子求而不得的學府,怎麼就輕易放棄?怕不是瘋了。
  • 高考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究竟都是什麼樣的人?結果引人深思
    #高考成績了公布的日子快到了,作為國內大學的泰鬥,清華北大的招生部門又要忙碌起來。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無疑是讓絕大部分人仰望的存在。實際上,這些神一樣的人物,也不並都是超級天才,高考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大致就能夠分為三種:第一類,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超級天才。一般這一類人,他們的智商是在一般學生之上很大的。學競賽的同學因該也會見過幾個這種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