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4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退學,鄰裡:怕不是瘋了

2020-09-03 桐溪學院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的夢想,是各地高考成就的衡量標尺。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會湧現關於高考牛人的事跡,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一定會被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口中的學習榜樣。

然而,凡事有例外——

他叫張非,來自四川廣安。他是一名考試天才,先後考入復旦一次、北大一次和清華兩次,妥妥的學霸一名,本該接受人們的「崇拜」,但卻被很多人質疑。

第一次高考:考上復旦,卻選擇復讀

張非來自四川廣安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教師。在14歲考上高中後因為太過貪玩而被學校退學,他的家人為了不讓其完整的人生有所殘缺,無奈只能將他轉入一個小縣城的高中。

在這裡,張非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以619分的高分被復旦大學錄取。但張非沒有前往就讀,而是作出了令人震驚的決定:回到學校復讀,攻考北大。人們紛紛討論復旦大學好歹也是國內一流大學,也是無數學子求而不得的學府,怎麼就輕易放棄?怕不是瘋了。

第二次高考:分數比第一次低,卻順利被北大錄取

張非頂著壓力參加了第二次高考,然而這一次的分數卻沒有第一次高,不過似乎是上天眷顧,這一年北大的錄取分數有所降低,所以張非順利被北大錄取。這可酸了一眾當初不看好張非的人。

按照一般的套路:第一次考試不理想,第二次奮發圖強終於如願,應該好好努力在北大求學,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事與願違。到了北大後,「貪玩」的本性爆發,迷上了網絡,無心學業,最後因無法達到北大的學業要求被「殘忍」退學。

昔日的天才少年淪落如此境地,自然會引來一陣非議,並且比第一次還要更強烈,或許是受到刺激,或許是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張非再次選擇復讀——參加第三次高考。

第三次高考:成為當地理科狀元,如願進入清華大學

第三次高考的成績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被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

這次的無限榮光仿佛要將之前被退學的恥辱一洗而淨,或許是本性難改,考入清華大學的張非依舊改不了沉迷網絡的陋習。又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加上一年下來多門學科不及格,他申請從清華退學。

這一次的「失敗」,似乎暗示張非人生的下坡路提前到來,也讓之前一波酸他的人內心欣喜不已。

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張非痛定思痛決定參加第四次高考。

第四次高考:更名張空谷,再次考入清華大學

這次高考,張非改名為張空谷,意在自己能擺脫過去,從頭開始。不得不說學霸就是學霸,在經過一年的沉澱後,面對考試依然遊刃有餘,再次考得677分,以南充「高考亞軍」的身份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錄取。

這一次,經歷四次高考的張非終於沉澱了、成熟了,他中規中矩地度過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像每一個平凡人一樣經歷著升學和就業。

一次一次參加高考,被質疑是為了賺取高額獎金

張非的老師張正川不止一次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說道:「張非太純粹,從不知世俗人際交往的規矩,他離人群太遠」。

張非曾經在採訪中也表示,自己沉迷網絡是因為想要尋找複雜現實外的一個簡單世界,而對於自己來說,網絡就是那個天堂。

僅就這方面而言,很多大學生在大學也是因為太過自我封閉,最終只好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尋求歸屬感和自我認同。

有人質疑張非一次又一次地參加高考是在譁眾取寵的同時賺取高額的獎金,他們批判他,說他是令人不齒的「職業考生」,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天才天賦當噱頭以實現「名利雙收」。

面對這樣的質疑,張非表示自己三次退學,無論是多麼高昂的獎金也無法彌補這期間荒廢的時間和付出的精力。的確,誰有底氣退學三次?誰有勇氣考四次?


張非的人生,一半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另一半還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

對於張非的奇異履歷,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有一句——祝福張非!

相關焦點

  • 牛人4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退學,被質疑是職業考生賺取高額獎金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的夢想,是各地高考成就的衡量標尺。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會湧現關於高考牛人的事跡,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一定會被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口中的學習榜樣。然而,凡事有例外——他叫張非,來自四川廣安。
  • 「高考釘子戶」張非:4次高考全名校,為何遭清華北大雙雙退學?
    就在13年前,有一個牛人曾經經歷了4次高考,你以為是因為他分數太低考不上大學?可人家第一年就收到了復旦的錄取通知書,還曾經是南充市理科狀元,這個人叫張非。第三次高考:理科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離開了北大,張非並沒有放棄高考。於是張非來到南充市第十一中學,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復讀。在這一年,張非的夢想變了,北大不要我,那我考清華試試。
  • 他4次參加高考,3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學校勸退,這是為何?
    今天,我們也來聊一個關於高考的話題,一個4次參加高考,2次被清華錄取、1次被北大錄取,一次被復旦錄取的高考奇才。14歲初中畢業的他,考上了四川一所郵電學校,不過很難想像,這個日後的學霸卻因為在校調皮,只念了不到兩年就被退學了。此後,張非到一所中學復讀,2002年第一次參加高考,可謂是一炮打響。這一年他考出了619分的高分,於是他在第一志願填上了北大。不過很可惜,這一年因為試卷相對簡單,高分考生也不在少數,所以北大落空了,但與此同時,復旦大學還是拋來了橄欖枝,希望可以錄取張非。
  • 學霸還是學霸:有人北大退學考入清華,有人清華退學再考北大
    據當年長郡的喜報來看,2016年是選擇去了北大,而且據更詳細報導,因為分數排全省第二,所以選擇了北大有名的光華管理學院:看完這個北大退學考清華的,為了避免北大不開心,我們再看一個清華退學考北大的:兩年後的2015年3月交了退學申請。2016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以總分705分的新洲第一全省第三的身份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 4次高考,接連考入清華、北大、復旦,教授卻直言:我教不了
    今日的主人公是張非,在所有人眼中他是學霸,學神,遠超平常人的學習能力使他變成了那四次髙考職業生涯的佼佼者,四次報名參加髙考一次又一次地考入所有人羨慕的一流名牌大學。2次考上清華,1次考上北大,1次被復旦錄取,但3次皆被勸退,最後第四次又錄取,教授直言:我教不了。這又是什麼原因?
  • 他是高考奇才,4次金榜題名後卻遭清華北大勸退,後來結局如何?
    清華和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非常高,只有極其優秀的學生,才有能力通過選拔,獲得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不過,對於天才來說,清華和北大似乎並不是什麼難考的大學,曾經有一個叫張非的人,他是別人眼中的高考奇才,4次金榜題名,卻屢遭清華和北大勸退,其結局更是讓人唏噓。
  • 高考狂人4次參加高考,2次考入清華,1次北大,但生活仍不如意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高考困難,有人輕輕鬆鬆就能夠四進高考,2次考入清華,1次北大,1次復旦,對張非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回到老家的她,再一次的決定高考,可能是北大的勸退對他的打擊太大,這一次,張非看中了清華。
  • 四次高考被名校錄取!屢遭退學後痛改前非!
    而考入985、211這類的名校,一直以來都是學子和家長們共同的夢想!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因為退學曾參加四次高考,但令人佩服的是:四次高考中,他曾兩次考入清華,一次考入北大,還有一次考入復旦,這個人就是張非!那麼為何這樣優秀的學生,卻屢屢遭到名校退學呢?
  • 為了換專業,就從清華退學再高考的鄒英傑、張非,後來他們怎樣了
    如果是考進清華、北大這些高校,估計更不會想退學再次高考了,再高考,未必還能考進清華北大,但那些學霸,就是那麼牛,從清華退學,再高考,而且還考進清華、北大!最近走紅的湖北學生王宇航就是在清華讀了一年,然後退學,今年是第二次高考,考了699分,全市理科第二名,這樣的成績,如果他還想報清華,估計問題也不大。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清華有同學說,王宇航是因為掛科過多而退學重讀。這種可能性也很大。同樣是湖北省,去年省理科狀元常書傑考了712分。四年前的他同樣是市裡的高考理科狀元,考入了北大。
  • 他4次高考,3次被清華、北大錄取!卻因同一個原因被2次退學
    他在四川郵電學校就讀期間,調皮搗蛋,酷愛打遊戲,經常逃課,所以被學校勒令退學,但他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他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所以他就到別的中學進行備考,在這次的備考中,我們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一向調皮搗蛋的張非居然被復旦大學錄取了。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 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有人高分考入名校卻選擇退學……
    有人高考第一名無緣清北,有人考入名校卻退學:比上名校更重要是這個最近,網上熱議的一條關於高考的新聞,「江蘇文科第一名」卻不能包括清華北大。很多人都覺得這很不公平,也很為這位優秀的考生感到惋惜。在絕大多人的觀念裡,學習成績好,就一定要進清華、北大,否則就對不起自己的高分。當然,很多人認為上名校更有面子。這種認識究竟正不正確?那麼,清華、北大這樣的最頂尖的學校,就一定適合高分學生嗎?
  • 4年前考入北大卻退學復讀,今年718分湖南第一:翻版常書傑?
    二是杜青雲考入北京大學時年僅16歲,他年紀比其他同學小,加上其孤傲的性格,也許並不能很好地融入身邊全是優秀同學的大學生活中。從清北退學復讀,又重新考回清北的,杜青雲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杜青雲這次考了湖南省理科第一名,他的目標或許是清華大學,而非之前的北京大學。
  • 當年他曾高考四次,分別被清華北大復旦錄取,為何卻屢遭退學?
    在很多人眼裡,張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從2002年到2007年間他參加過四次高考,其中兩次考上清華大學,一次考入北京大學,一次考入復旦大學,被譽為當代考霸。可就在這一系列光輝的背後,卻是無數人的嘆息,因為他還有一個外號:「高考釘子戶」。
  • 高考狂人4次高考,1次復旦1次北大2次清華,背後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13年前,有這麼一位高考狂人,參加了4次高考,而他反覆高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考的不好,反而每次看的都不錯,1次考上復旦大學,1次北京大學,2次清華大學。親戚朋友都為張非感到高興,但心比天高的張非卻高興不起來,他志在清華北大,考入復旦並不能滿足他。在家人的反對下,張非毅然決定復讀,他要上清華北大。
  • 湖南高考理科第1名,4年前是全省第2:為何考入北大卻退學復讀?
    或許他在報志願時比較盲目,所以盲從地報了一個北大比較「火」的專業,但並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歡。二是杜青雲考入北京大學時年僅16歲,他年紀比其他同學小,加上其孤傲的性格,也許並不能很好地融入身邊全是優秀同學的大學生活中。
  • 4次參加高考,兩次上清華,一次上北大,他因為一個癖好一生盡毀
    有這樣一個人,他4次參加高考,兩次考上清華,一次考上北大,最差的一次考上了復旦大學。媒體送給他一個響亮的綽號——高考釘子戶,這個牛人就是張非。張非出生在四川廣安嶽池縣,他家境一般,小的時候他和普通孩子一樣愛玩愛鬧,初中畢業時他考上了當地一所郵電學校,成了一名中專生。他頑劣成性,不服管教,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中專讀了兩年後他退學了。
  • 高考牛人:三進清華北大,10歲上大學,8次放棄985,他們都是些什麼人
    三進三出清華北大的張非 考進清華北大,是高考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在地方都會引起轟動。但有一個人,居然三次考進清華北大,他就是四川的張非。 張非2002年第一次高考,考取了復旦大學,但他的目標是清華北大,所以毅然放棄,選擇復讀。2003年第二次高考他考取了北大,但因為酷愛遊戲,所以在第二學期掛科7門,不得不自動退學。 2005年第三次高考,成為南充市的理科狀元,獲得10萬元獎金,被清華大學錄取。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我對醫學部專業沒有興趣,又不願意等4年後通過考研換專業,因此,退學復讀成為我唯一的選擇。 在北大醫學部,大一退學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人為了北京大學的光環選擇這裡,發現醫學並不適合自己,就離開了。 回到高三的第一天,同學就開始問我是從哪所學校退學復讀的。我不想向他們解釋退學的原因,只簡單告訴他們,我從北京的一所一本院校退的學。兩三個月後,不知是哪裡走漏了風聲,大家知道了我是北大退學生的事。
  • 高考釘子戶4次考上清華北大退學,遭質疑:為賺取獎金的職業考生
    ,而且其中不乏有清華北大這樣的頂級院校。在十四歲考上高中後因為太過貪玩而被學校退學,他的家人費盡心力將他轉入一個小縣城的高中。在這裡,張非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並以六百一十九分的高分被復旦大學錄取。但張非並不滿意最終的結果,他決定回到學校復讀,攻考北大。張非頂著復讀的壓力參加了第二次高考,雖然這次的分數沒有第一次高,但幸於那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有所降低,張非得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