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此文緣起是看到這兩天網上說浙江有高考683分的考生 今年不走打算復讀引起熱議:
一段不走更不可能走二段,據報導說是準備復讀了。那麼今天就來聊一聊復讀。
高分復讀其實在浙江算是很少見的了,所以大家才會當做大新聞。說起復讀,其實在很多地方,復讀生比例頗高,而且名校的高分段中都有不少復讀生。
年年在河北高分段佔據壓倒性優勢的衡中每年參加高考近萬人,然而每年衡中招的復讀生又佔了很大一個比例,高三畢業這一屆的復讀生比應屆生人數還要多,而且衡中招收復讀生的要求的當年高考分數也不低:一般是剛出高考成績,就開始招生,650以上免費,630以上5000 五百五以上按成績優先錄取,學費倆萬。
四川也有名校喜愛開設高分復讀生班:不但免費,還發錢,當然僅限於高分復讀:
當然高中這種做肯定不是賠本的買賣,分高的復讀學校情願倒貼是為了來年打喜報,然後吸引聞風而來的分低者出高價博一個逆襲的概率吧。
話說湖南今年的理科全省第一就是一名復讀生:他選擇了一所去年才開辦的不為人知的洋沙湖中學,結果718分拿了全省第一:
據校方介紹:「這是一所2019年9月正式開學的民辦學校,學校設有普高部、復讀部、藝術部三個學部,實現小班化教學、精品化育人、高品位辦學。」
作為一所才開辦一年的民辦高中,選擇開設復讀部招攬高分復讀生應該是打響名氣最快的一招,而且該校今年運氣極好,第一年高考就拿到了省理科第一,所以重獎50萬也是非常值得的。作為一所民辦高中,第一年就出了第1還用擔心以後收高價學費沒人來嗎?
學校領導非常謙虛:這不完全是我們老師的功勞:
其實學校還是太謙虛了,應該說老師的功勞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招生老師的功勞...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被招來為學校拿下全省第一的杜同學百度一查,可不是泛泛之輩:四年前的2016年他就曾經在湖南四大名中之一的長郡以704分拿下全省第二:
據當年長郡的喜報來看,2016年是選擇去了北大,而且據更詳細報導,因為分數排全省第二,所以選擇了北大有名的光華管理學院:
所以有人說:會讀書還是有用的,能讓才開了一年的無名中學洋沙湖拿到全省第一,也能讓自己復讀一年收入50萬:
長沙四大名中不乏百年名校,然而第一竟然落入2019年9月新開辦的一所民辦高復...到底是「牛校培養了牛娃」還是「牛娃成就了牛校」...
看完這個北大退學考清華的,為了避免北大不開心,我們再看一個清華退學考北大的:
2013年9月,鄒同學在新洲一中以664分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精密儀器和技術專業。兩年後的2015年3月交了退學申請。2016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以總分705分的新洲第一全省第三的身份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記住鄒同學從清華退學考進的「北大光華」,前面提到的今年湖南第一的杜同學正是從「北大光華」退學考入清華的...
有道是不管世道如何輪迴,學霸永遠還是學霸...
最後回到高分復讀的話題,
當然選擇復讀或者不復讀都是個人自由。
不過如果高分復讀成為一種風氣,甚至名校為了喜報更好看更快出成果主動大量招攬或者勸說高分不走留下來復讀考清北,那麼勢必會抬高第二年的名校錄取分數線,原來能走名校的應屆生走不掉,如果一心要讀名校就只能再次選擇復讀,這些高分復讀生剛好正中學校的下懷,欣然收入再刷一年衝擊頂級名校,同時再擠壓第二年的應屆生不得不接受高分復讀。這樣一年年循環下去就會累積出更多的高分復讀...
所以在高分復讀成風氣的地區,高考其實更難了...你不但要跟同一年的同學競爭,還要和比你多刷了一年甚至兩年題的對手競爭...
這也正是最近流行說的教育「內捲化」的一種吧...
關注我們 一起吃瓜
文章來源於:實話教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