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努力還是天賦異稟?盤點那些從名校退學後又考入名校的學霸們

2020-09-05 z談教育

最近,抖音上一位清華「學霸」火了,學霸名叫王宇航,2018年以697分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因對所學專業不滿意,選擇直接退學復讀,在今年的高考取得了理科699分的成績,排在全省第二,只要他願意,再次進入清北不是什麼難事。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反正我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心裡羨慕的要死。為什麼自己拼命學習都上不了的清華北大,人家上完大一復讀一年又輕鬆考進去了,人比人氣死人啊!那麼問題來了,是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不夠努力,還是他們真的是天才?——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像王宇航這樣退學復讀再次進入名校的「考神」不止一個,今天就來盤點下那些學習能力爆表的學霸們。


張非 復旦->北大->清華->清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張非這個神人,被人尊稱為高考釘子戶,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考神。

張非來自四川一個普通家庭,從小成績優異,第一次高考,就收到了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張非覺得自己志在清北,決定復讀重新再來。

第二次高考,張非果然考入了北京大學,按道理傳奇人生到這裡就可以畫上句號了,但是現實往往不是想像就能猜中的,學霸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張非不夠自律,在北大的日子裡沉迷於網路遊戲,由於掛科嚴重被北大勸退。被退學的張非並不甘心,於是有了第三次高考之旅,第三次高考,根本沒有懸念,張非進入了清華大學,命運總是出奇的相似,在清華,張非還是沒能管住自己,被清華大學退學。

事情還沒結束,張非再次選擇復讀,第四次高考,張非又考回了清華大學,這次他父母沒有給他放縱自己的機會,選擇去北京監督張非學習直到畢業。清華北大來回折騰了三次,我甚至都有了一種清北隨便考就能上的錯覺。

雖然四次高考,主要原因是張非管不住自己,沉迷於電腦遊戲,但是拋開張非不夠自律的缺陷不談,光是這應試能力,說是「考神」應該不過分吧,張非的高考之旅,真是讓人又羨慕又惋惜!

劉丁寧 香港大學->北京大學



劉丁寧,遼寧高考狀元,以668的高分被被香港大學中文系錄取,並獲得了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72萬元。在嘗試了一年的香港求學之旅後,劉丁寧發覺自己並不適應香港大學的生活,她還是希望進入文科生夢想的院校——北京大學。於是劉丁寧決定退學復讀。

復讀的時光並不如想像中美好,曾是高考狀元,又因為自己放棄了高額獎學金復讀,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著這個小姑娘,如果沒有考出好成績,會受到多少鄙夷和冷嘲熱諷,劉丁寧背負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是狀元畢竟是狀元,第二次高考成績公布,666分!第二次高考,還是狀元!她也進入了她的理想院校——北京大學繼續深造。

兩次高考,兩次狀元,坦白說,這種境界不是單純的努力就能達到的,要說沒有天賦我是不信的。這學習能力我不過多評價了,因為我不配!而且不說別的,光是放棄72w獎學金這種做法,這種錢乃身外之物的境界已經比很多人強了,所以學霸不僅學習能力超強,看事情的眼光也是非同一般。

吳善柳 十年復讀,只為清華


吳善柳,人稱「高考瘋子」,原因很簡單,他為了上清華,復讀了十年,終於在最後一年,圓夢清華大學。

第一次高考失利。

第二次高考:2001年,北京交通大學,拒絕被錄取

第三次高考:2007年,北師大,拒絕被錄取

第四次高考:2008年,北師大,拒絕被錄取

第五次高考:2009年,中山大學,拒絕被錄取

第六次高考:2010年,北京林業大學,拒絕被錄取

第七次高考:2011年,北大醫學部,拒絕被錄取

第八次高考:2012年,南京大學,拒絕被錄取

第九次高考:2013年,同濟大學,拒絕被錄取

第十次高考:2014年,清華大學,被錄取

十年的時間,用文字描述就是短短幾十個字,但是文字中隱藏的重量、為之付出的心血、承受的非人壓力,周圍人鄙夷的目光等等,箇中辛酸,只有他本人才有資格評論。

有人會說他浪費了十年時光,但是我覺得,為夢想去堅持,去拼搏,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不正是每個人都想要做的事情嗎?大多數人限於現實的壓力和自己的惰性,沒有在追逐自己「白月光」的道路上走下去,但是吳善柳做到了,他值得被尊重!


今天介紹的三位考神,他們的人生足夠波瀾壯闊,這樣的經歷也是他們的一筆寶貴財富,像我們這些沒有頂尖學習能力和學習天賦的普通人,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閉著眼睛上清北」,但是我們也有自己內心的「白月光」,比如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等等,有夢想就是好事,能不向現實妥協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非要給這篇文章一個結尾的話,那就是幾個字:幹就完了,奧裡給!


祝看到這裡的同學能進入理想的院校或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已經為人父母,就祝福她/他也能像三個學霸一樣考神附體吧。喜歡請點讚,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進步!

相關焦點

  • 學霸考入名校,退學選擇復讀的背後,揭露了很多考生的一大問題
    根據近年來的情況來看,名校大學生退學復讀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原本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的學霸,成功考入大學後又退學,選擇重新再來,讓人佩服其勇氣的同時,其實也折射出了一些問題。學霸考入名校,退學選擇復讀的背後,揭露了很多考生的一大問題!
  • 四次高考被名校錄取!屢遭退學後痛改前非!
    說起一年一度的高考,那對於眾多學子和家長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高考將是眾多考生們一個新的起點!而考入985、211這類的名校,一直以來都是學子和家長們共同的夢想!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因為退學曾參加四次高考,但令人佩服的是:四次高考中,他曾兩次考入清華,一次考入北大,還有一次考入復旦,這個人就是張非!那麼為何這樣優秀的學生,卻屢屢遭到名校退學呢?
  • 他天賦異稟,四度考取名校,因沉迷遊戲多次退學,如今痛改前非
    復旦大學錄取兒時的張非可以說是天賦異稟,他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學習上便能成為班級裡的優等生,他的父母崇尚讓兒子「快樂成長」,因此他們對於兒子提出的要求,也是儘量滿足。沒想到的是,張非在升上了初中後由於平日裡貪玩的個性經常逃課,對於長期缺勤的張非,父母不得不選擇讓他退學。退學回家了一段時間後,張非經過了父母的教育,他又回到了初中裡讀書,這次專心學習的他,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到了高中,張非在學習上就更加用功了,最終他在高考後考得了613分的成績,成功地被復旦大學錄取了。
  • 學霸還是學霸:有人北大退學考入清華,有人清華退學再考北大
    ,應該說老師的功勞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招生老師的功勞...,然而第一竟然落入2019年9月新開辦的一所民辦高復...到底是「牛校培養了牛娃」還是「牛娃成就了牛校」...兩年後的2015年3月交了退學申請。2016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以總分705分的新洲第一全省第三的身份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 沉迷遊戲學霸被北大退學,復讀再考上清華,這是榜樣還是反面教材
    高考季已過,眾多高三學子們寒窗苦讀十二載,終於收穫豐碩的果實,一封封大學錄取通知書被送達學子們的手上。尤其是那些拿到國內頂尖名校錄取通知書的驕子們,更是無數人眼中羨慕妒忌的焦點。在2015年的時候,常書傑曾以69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這是他的家人和學校的驕傲。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三年後,由於他太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在學習上達不到北大對於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因此被北大退學。
  • 這四位從名校自動退學或被退學的學霸們,現在怎麼樣了?
    2006年,清華退學後,他考入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看到他在網上發布的招生信息,目前招收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小白,不用任何一本市面上現存的教材,自己規劃授課內容,遠程培訓計算機技術,招生信息一再強調,招小白,小白,那些已經接受過計算機方面教育的不要去打擾。他偶爾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寫下來,發到網上尋求打賞支持。
  • 考入985名校的博士生壓力有多大?華中科大多名博士想要退學!
    博士退學未來常態化 博士退學化未來將常態化2018年中國教育部出臺政策,將繼續擴大博士研究生名額用來滿足中國高端科研技術人才市場的需求,中國高等教育雖然研究生採用全國統考嚴進寬出的政策,但是在博士研究生的選拔上卻學習了歐美高校
  • 4年前考入北大卻退學復讀,今年718分湖南第一:翻版常書傑?
    在杜青雲之前,也有好幾位學霸考生,從清華北大退學,復讀後取得了省狀元,而目標院校同樣是清華北大。2019年湖北省理科狀元常書傑高考分數712分,成功考入清華大學。他同時也是2015年湖北省理科第8名、鍾祥市狀元,當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因為沉迷於遊戲而不思進取,放棄了學業,在大三時被北大退學,成了人生灰暗的一筆。好在知恥後勇的常書傑沒有放棄自己,捲土重來後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仍然優秀。
  • 湖南高考理科第1名,4年前是全省第2:為何考入北大卻退學復讀?
    在杜青雲之前,也有好幾位學霸考生,從清華北大退學,復讀後取得了省狀元,而目標院校同樣是清華北大。2019年湖北省理科狀元常書傑高考分數712分,成功考入清華大學。他同時也是2015年湖北省理科第8名、鍾祥市狀元,當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因為沉迷於遊戲而不思進取,放棄了學業,在大三時被北大退學,成了人生灰暗的一筆。好在知恥後勇的常書傑沒有放棄自己,捲土重來後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仍然優秀。
  • 學霸兩年前697分考入清華,現再次高考奪取高分,退學理由太任性
    學霸在讓人佩服的同時,他們的世界也常常讓人難以理解,比如有一些畢業於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高材生最後選擇出家,這在常人看來就認為是荒廢了大好的才華,當然學霸做出讓人費解的事遠不止出家這些事。最近很多地方的中考剛結束不久,也正是很多高考生們曬成績的時候。這種時候往往是高考狀元們風光無限的時候,但是卻有一位學霸雖然不是高考狀元,卻依然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眼球,他就是王宇航。
  • 努力和天賦哪個更重要?看到清華女學霸的抽屜後,你就能明白了
    在學習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努力和天賦哪個更重要?有人說是天賦,只有擁有聰明的腦袋,才能更輕鬆的上名校。而有人則是認為努力更重要,只要努力即使沒有那麼聰明的腦袋,也能考上名校,那麼這兩者到底哪個更重要呢?看到清華女學霸的抽屜後,你就能明白了。
  • 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有人高分考入名校卻選擇退學……
    有人高考第一名無緣清北,有人考入名校卻退學:比上名校更重要是這個最近,網上熱議的一條關於高考的新聞,「江蘇文科第一名」卻不能包括清華北大。很多人都覺得這很不公平,也很為這位優秀的考生感到惋惜。但是在大三的時候,他選擇了退學,今年又參加了高考。還是今年的高考,湖北的王宇航,考了699分,理科第二名,他也是一名復讀生,在2018年就參加了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在清華讀書時,發現選的專業和自己想得不一樣,不適合,選擇了退學,重新參加高考。他目前打算把數學和計算機基礎打好,今後轉入AI人工智慧方向。
  • 高二學生現在成績630分左右,努力兩年後,如何考入一流名校?
    今天有諮詢的問:高二學生現在成績630分左右,努力兩年後,如何考入一流名校?很高興這個問題。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學習方法研究的高中老師 ,多年來班上有多名學生考入一流名校。高二學生目前成績630分左右,屬於學霸,但要和考取的院校相比,水平還有欠缺。南京大學、中科大都是超一流名校,前十名大學,在各省的錄取分數線都非常高。要考取這些院校,高考成績要在全省排名靠前,比如在甘肅省,理科要在全省前200名。
  • 「彪悍」美女學霸,剛上高一就退學,卻敲開了8所世界名校的大門
    「彪悍」美女學霸,剛上高一就退學,卻敲開了8所世界名校的大門高考的重要性相信不需要小編多加解釋大家也都可以明白。但是即便高考那麼重要,也會有人選擇放棄。她就是一個美女學霸,她在高一的時候就選擇了退學,但是即便如此,還有八所世界名校選擇錄取它。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學霸的名字叫做譚秋韻,在她小學的時候就參加過北京兒童合唱團,而且還去學習了鋼琴。後來她到了高中以後,她還成為了學生會主席。但是即便如此,她還是覺得沒有太大的意義。
  • 考上名校後,就一勞永逸?
    詞義是說,那些從鄉村縣城等經濟落後的小地方考入211、985名校的學霸。自嘲小鎮做題家,是因為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沒有人脈,沒有財富,沒有專長,仿佛一個廢物。周圍的人都很優秀,倍感壓抑和焦慮。學霸因為起點高,期望值也高,背負的壓力比學渣也高。當你的周圍都是牛人,是狀元大學霸,是海歸精英,甚至是神童天才時,你的那點驕傲會低到塵埃裡。
  • 「高考釘子戶」張非:4次高考全名校,為何遭清華北大雙雙退學?
    在北大度過的第一個學期,學霸張非的生活是充實的。怎麼個充實法呢?本以為經過3次高考能洗心革面的張非,在考上了清華之後還是改不了從前的問題,上了大學就重新淪陷在了遊戲中,玩物喪志的張非在2006年再一次因為沒有修滿學分收到了退學通知。
  • 安徽醫科大學驚現17個學霸宿舍 宿舍學生全部考入名校
    中國教育在線訊(蔣娟)近段時間,全國各地高校碩士研究生錄取結果紛紛揭曉,安徽醫科大學傳出喜訊,今年出現17個學霸寢室,宿舍學生全部考入名校。  據了解這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次以寢室為單位統計考研結果,這樣的結果讓人驚訝。17個宿舍71人全部考入中科院研究所、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985、211及省部屬高校。
  • 牛津退學!學霸們讀了名校,考驗才剛剛開始
    部分「做題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流名校後,迷失了人生方向。學生時代踏實學習就能獲得成績上升的回報,可進入大學和職場後才發現,人生絕非如此。他們自嘲是「985廢物」。在豆瓣一個叫「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中分享自己的失敗故事,互相帶著懷疑寬慰:是不是做個鹹魚也挺好?
  • 天賦異稟,顧聖嬰沒日沒夜練琴,終成鋼琴家,天才也需要努力
    千百年前,王安石寫下的《傷仲永》散文,講述了天賦異稟的方仲永,不努力學習後,從一個天才淪落到了普通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即使是再天賦異稟的人,沒有後天的努力只會是一事無成。我國近代女鋼琴家顧聖嬰,也是一個天縱奇才的人。只是與方仲永不同的是,天賦異稟的她從小就很努力,經常沒日沒夜的練琴。
  • 9個名校offer、8萬獎學金在手,這對學霸情侶太強了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這是一對95後本科生學霸情侶連續3年,兩人包攬了專業排名前二名從大一入學至今還共同「賺」到了8.3萬元獎學金9個名校的研究生入學Offer這就是學霸奮鬥的起點。楊逸倫直言,自己並非天賦異稟,如果有什麼秘訣,還是繞不開「不懈努力、勤奮求實」這樣樸實的奮鬥之路。無論是對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對於知識點細節,她追求的近乎吹毛求疵。「滿績」不值炫耀,偏要「滿分」才罷休,這就是她身上的一股子學霸勁。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課程之多、難度之大是公認的,但楊逸倫卻總保持著精益求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