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雙胞胎兒子同時考上北大清華!為啥教師家庭更易出高考狀元?

2020-08-23 信陽月光老師

雙胞胎兄弟,雙雙被北大清華錄取


01

學霸兄弟,高考成績相差三分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蔡都街道辦事處建安小區陳定一、陳弘一家,其爸爸陳天治告訴記者:哥哥比弟弟,其實只「大」9分鐘。


今年高考,哥哥總分676分,被北大錄取;弟弟總分679分,被清華錄取。微信公眾號:河南招教網。


哥哥定一所在的班是三(2)班,高中三年是班裡的化學課代表。


「定一雖然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但課餘時間,他愛好閱讀、聽音樂、旅遊。」其班主任蔡志強老師介紹:定一學習非常刻苦,且樂意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學習中的難題。


哥哥定一與高中班主任蔡志強老師在一起


「弟弟弘一,三(1)班的學霸,語文課代表。」弘一的班主任翟長海老師介紹:從高一入學起,弘一就對自己有比較清醒和科學的人生規劃,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不僅僅滿足於知識表面,而是努力朝著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展自己,注重知識的內涵與外延。


02

兄弟二人,理想是讓明天的日子起舞


定一、弘一的父母,都是老師。爸爸陳天治在上蔡北大公學實驗學校任教,母親李蓮花在上蔡縣三中任教。


「這倆孩子,上初中起,給他倆一人買了一輛自行車,每天騎車上下學。」其媽媽李蓮花說:要說培養孩子有啥「經驗」,那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習慣養成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會不斷攀升。另外,不能累著了孩子,孩子不能整天泡在學習中。


在談到學習秘笈時,老大陳定一說:「在學習上一定要樹立遠大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有目標有方向才有前進的動力,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汗。當然僅僅靠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他來說,認真聽課,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要有不恥下問的勇氣,勇於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平時與哥哥不分上下的陳弘一,這次比哥哥高出了3分。在談到學習秘笈時,他說,上課認真聽講並做好筆記十分重要,對於錯題要及時整理回顧,要有各科糾錯本,要制定明確的補弱計劃,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弱科成績。同時,還要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每次考試。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採的這句格言,定一、弘一兄弟倆都很喜歡。在談到今後的打算時,定一、弘一說:進入大學後,發憤求學,將來做一名科研人員,為實現科技強國夢不懈攀登。


03

為什麼教師家庭更易出高考狀元



雖然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老天似乎更偏愛教師子女。


最近6年來,河南省有5位高考狀元出自教師家庭,比例超過40%。


2010年

河南省文科狀元何文君出生在書香家庭,媽媽是英語老師,父親是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


2011年

河南省理科狀元謝遠航,母親是位小學教師。


2013年

河南省文科狀元王子瑾,母親是一名初中教師。


2014年

河南省理科狀元曹林菁,媽媽是中學老師;

河南省文科狀元齊華瑞,媽媽是中學物理老師。


這種情況,並非河南省獨有。


從2007年-2014年,8年間雲南共有9名高考狀元出自教師家庭,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人是教師。


在一次媒體報導的高考狀元中,提及家庭背景的共27人,其中14人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是小學、中學或者大學老師,比例超過一半。


在河南省實驗中學教師崔礦山看來,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在教師家庭裡,家長會幫孩子儘早地養成好的習慣,包括寫作業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等。」崔礦山說,他的兒子從小就養成了放學先寫作業的習慣,寫完作業才能去玩或幹別的事,孩子在學習上比較讓人省心。


隨著高考競爭越來越激烈,考生的成績除了與考生本身努力有關之外,所擁有的社會資源與教育資源也越來越重要。


與其他職業背景家庭相比,教師家庭的學習氛圍更好,父母更加了解、熟悉教育規律、考試趨勢,懂得從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有效地、花更多時間幫助孩子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在面對各種考試時更容易出成績。

相關焦點

  •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寒門難出貴子,普通家庭也只能幹瞪著眼羨慕。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有個共同點,重視教育。錢雖不多但不差錢,工作輕鬆,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多,和孩子相處時間多。言傳身教的機會多。
  • 湖南「雙胞胎」高考狀元:一個清華、一個北大!這難道是天意麼
    近幾年網絡逐漸發達,雙胞胎學霸同時考上名校的事情也已經是屢見不鮮,就只算去年2019年,去年的高考就有四對雙胞胎被清華北大錄取眾所周知,清華北大都是出了名的難考,家裡能夠出一個考上清華或者北大,那真的是祖墳冒青煙了。
  • 最牛媽媽和兒子同時參加高考,兒子理科狀元,媽媽內蒙古財經大學
    高考是一件全民關注的大事,而近年來,不僅高中生參加高考,還有一些社會人士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參加高考,比如大學保安參加高考並考上大學,農民老漢不折不撓參加高考,還有高中校長連續多年參加高考,更有高考狂人張非四次參加高考,兩次被清華大學錄取,一次被北大錄取,讓人嘆為觀止。
  • 為什麼教師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高考狀元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高考狀元都出自教師家庭……根據某「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07-2016年這十年裡,全國的700多名高考狀元,有35.9%都是來自教師家庭。幾乎佔據了所有人數的三分之一還要多。這麼大的比例激發了很多人的興趣,一起來探索,為何教師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高考狀元呢?
  • 寒門雙胞胎兄弟同時考上清華北大,這個家庭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有一條錄取信息特別引人注意:在2020年高考中,湖南省張家界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雙雙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出生於寒門的雙胞胎兄弟創造了高考的奇蹟——考上了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能夠把孩子送進一流最高學府,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最大的期望。毋庸諱言,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更加美好的前途。
  • 盤點3對上清華北大雙胞胎,成都七中學霸直接封神
    這3對都同時考入了清華或者北大,最後一對更是直接封神!從網上的照片來看,這對雙胞胎家裡條件應該不是太好,估計也是農村孩子,兩個兄弟一路扶持,相互鼓勵,遠離電子產品,每次唯一的放鬆方式就是打桌球。沒有生在大城市,缺少優良的師資力量和硬體平臺,在這樣的環境下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真的是非常讓人敬佩。這對雙胞胎的故事告訴大家,寒門也可以出貴子,只是難度非常大。
  • 寒門出貴子,農村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僅2分之差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比較認同的。畢竟教育資源的差異,以及不同家境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有很大差距的。
  • 2020高考最牛雙胞胎,分別考上清華北大,只因父親做法太厲害
    想必大家在最近幾年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寒門再難出貴子」,有的人認為現在的教育需要家庭的經濟基礎,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於富裕家庭,那麼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高考志願的錄取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那麼筆者也是留意了今年高考的錄取情況,有一對農村的雙胞胎兒子,分別考上了清華北大,那麼兄弟倆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有一個人對他們的影響,那麼這個人就是他們的父親,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 湖南雙胞胎兄弟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父母樂開了花
    這幾天,一則雙胞胎兄弟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的消息刷爆網絡,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原來,在2020年高考中,湖南省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 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父親的書寫稿走紅,網友:難怪培養得這麼好
    提到雙胞胎學霸,其實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陌生,但說到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的卻寥寥無幾,而在最近幾年的話,不乏有一些新聞報導出現了考上清華北大的案例出現。比如在19年的高考當中,有來自於四川成都的2位雙胞胎學霸紛紛考出了700+的成績最終被清華錄取在當時也算是轟動一時的新聞,張家傑和張家豪的成績取得讓父母十分開心,同時張家傑的總分位居當時四川的總分第一位置,從最終錄取方向來看
  • 今年高考湖南雙胞胎兄弟被清華北大錄取,網友:兩人名字有深意
    說到清華北大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地,而每年高考之後,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我們可以看到隨著近些年來一些高考卷的簡單,使得清華北大錄取線也出現了逐年遞增的狀態,比如今年的河南省高考因為高分段人數很多,僅僅700分以上學霸就接近了200人的狀態,使得最終的清華北大錄取線也水漲船高的狀態,最終讓清華北大的理科線也突破了近些年來的極值。
  • 雙胞胎兒子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這位河南家長寫了一封信
    雙胞胎兒子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據了解,雙胞胎兄弟倆的父母都是教師,那麼他們是如何培養出這樣的孩子的呢?雙胞胎兒子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我們著意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更配合學校舉行的「我要上清華」「我要上北大」活動,特意讓他們參加了「清華夏令營」「清華金秋營」等活動,以激發他們的鬥志。
  • 為什麼教師家庭易出學霸?我以自家經歷解讀孩子考上清華的原因
    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調查統計,2007年到2016年十年時間,全國錄取的760名「高考狀元」中,有35.09%來自於教師家庭。我留意了一下,在本地高考中,當年與我的孩子一同考入清華北大的5名同學居然全部來中小學自教師家庭
  • 不斷炒作考上北大清華的考生,這樣真的好嗎?
    最近一些天,打開手機公眾號信息,不斷都有關於考上北大清華考生的新聞。例如,雙胞胎雙雙考入清華、兒子考上北大父親親自投遞通知書……等等。不可否認這些事件都有新聞性,但是難道除了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就沒有考上其他大學考生的值得報導的事跡?國家有關的教育導向,應該是不強調高考狀元,不強調「唯高分論」,然而我們的很多媒體,依然持有「唯高分論」的導向。
  • 雙胞胎智商一模一樣?攜手考入名校:清華北大,浙大,公大
    雙胞胎,就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兄弟姐妹,長得一模一樣,這個就很受人歡迎,更令人稱奇的事,他們智商幾乎也一模一樣,攜手一塊入名校。到清華北大難上加難,難於上青天。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那是難上加難,難於上青天,再難上100倍。雙胞胎考上清華大學計算機,那難度只能說是天下第2難了。第一難是雙胞胎兄弟一塊拿下文理科省狀元。
  • 湖南雙胞胎兄弟分別考上清華北大,農民父親這樣培養出兩個學霸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如果自家孩子能考上清華或北大這兩所中國最高學府,那是無異於「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而就在湖南慈利縣的一個農家之中,今年參加高考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雙雙被清華和北大錄取,一家出了兩個「超級學霸」,一時成為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樸實的農民父親是兄弟倆學習的動力和依靠。
  • 湖南雙胞胎兄弟分別考上清華、北大,農民父親這樣培養出兩個學霸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如果自家孩子能考上清華或北大這兩所中國最高學府,那是無異於「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而就在湖南慈利縣的一個農家之中,今年參加高考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雙雙被清華和北大錄取,一家出了兩個「超級學霸」,一時成為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 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農民父親的話,揭示了寒門逆襲關鍵
    235分高考生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鬧劇剛剛平息,最近,「雙胞胎分別考上清華北大」的新聞又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2020年高考,來自湖南大山深處的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父親趙忠其看到兒子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簡直是樂開了花,這也引來了無數家長的羨慕。
  • 湖南雙胞胎考入清華北大,家庭背景曝光: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
    最近湖南的一對學霸雙胞胎火了。2020年高考放榜,湖南慈利縣雙胞胎兄弟趙稞和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雙胞胎學霸」、「寒門學子」這些關鍵詞,讓兩兄弟的熱度久居不下。網友紛紛表示:「父母做夢都要笑醒了。」「難怪我沒考上清華北大,原來是沒有一個雙胞胎兄弟。」
  • 為啥教師和公務員家庭,包攬了多半高考狀元,原因很現實
    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格外受大家關注,看著一個個登上熱搜榜的狀元們,相信大家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這孩子咋長大的,怎麼能這麼聰明?父母又是做什麼的,能教育出這麼優秀的孩子?但當大家繼續深挖下去時卻發現,很多高考狀元並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而是普通的教師或者公務員家庭。早在幾年前,就有數據統計,教師和公務員這兩個家庭,包攬了多半的高考狀元。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