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之後,成都各個學校學霸黑馬奔湧、群雄並起。
但,每個高考學霸的誕生絕不簡單!高考學霸是一個學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勤奮,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讀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水平、教學方法的完美結合。
其中,孩子本身和學校教育都成為現在家長焦慮、追求的重點,但大家都忽視了家庭這重要一環。
2017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高考狀元與其家庭背景、父母職業及學歷等有密切關係。
從2006年到2016年10年的高考數據來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學霸比例逐年上升,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最「盛產」高考學霸的。
▲校友會網2007-2016年中國高考學霸父母職業情況統計
放到2020年,在成都,這樣的數據還適用嗎?今年成都2020年高考學霸都成長在什麼家庭?
註:以下數據來自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訪問對象隨機產生,僅供參考。文章主要討論家庭教育方式,不針對家庭條件,家庭不能完全決定一個學生的成績,分數也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
成都理科學霸考生(部分):
成都文科學霸考生(部分):
以上文理科高考學霸一共59位,從這些學霸家庭、父母職業來看,「教師」和「公務員」的佔比確實相對較高,17個學霸父母雙方或一方是教師,11個學霸父母雙方或一方是教公務員。
其次是個體工商戶,以及企業職工,也有普通的工人、農民,這個也和中國校友網所作的調查基本吻合。
有人覺得「英雄不問出處」,父母職業和孩子沒有直接關係。當然,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也沒有對某種職業有偏見或優待。
但為什麼教師、公務員家庭如此盛產學霸?這樣的家庭有什麼特點?我們作為普通家庭可以學習到什麼?這才是調查的重點!
就比如教師家庭:
父母本身作為老師,更能理解老師,可以更好地進行「家校合作」,及時和學校、老師清晰明了地溝通孩子的教育情況。
教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有自己一套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規律、有制度,懂得言傳身教,也更能觀察出孩子的行為、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書香」環境,一個教師家庭一般都比普通家庭看書、閱讀的時間多,孩子從小潛移默化,讀書的習慣當然更容易養成。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教師,也不是每個教師的孩子一定是學霸,我們更不可能為了孩子現在換工作去做老師。但,教師家庭的一些優良習慣,確實值得我們家長學習,儘可能成為孩子成長、學習的堅實後盾。
來源:成都小升初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