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學霸調查⑨|「公務員+教師」家庭更易出學霸

2020-12-23 澎湃新聞

「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2018年天津理科712分考生周言的父母都是教師,她坦言,儘管父母平時對她的學習幾乎不過問,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

2018年高考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面向全國高考學霸考生發去了一份「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學霸考生這個群體中,父母親學歷普遍較高,近43%為本科學歷,其中超過16.67%的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

在職業上,「教師+公務員」家庭佔比最高,29.63%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29.63%的受訪考生母親為教師,而父親為教師的佔比也達到18.5%。

教師、公務員家庭佔比最高

在對學霸考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四年以來,父母親職業為教師的比例曾連續兩年(2015年、2016年)佔比最高。

在今年的調查中,「老師的孩子成績好」現象更為突出,在受訪考生中,母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超過了29%,而父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超過了18%。

其次,公務員職業在佔比中也尤為突出。2017年的數據顯示,35%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母親佔比則達到22.5%。在今年的調查中,父親職業為公務員的佔比仍然高居第一,達到29.63%,而母親職業為公務員的則佔比18.52%。

來自天津的文科701分考生彭雨心(化名)就來自「雙公務員」家庭,在她看來,父母工作規律,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她。

「我父母對學習是屬於『放養型』的,可以說是『佛系父母』,我考多少分都不管,但我學習的時候,我媽媽都會在旁邊陪著我,生活上各種瑣碎、沒有技術含量的事,她都會幫我做。」

彭雨心說,在高三時,文綜複習老師會發一大堆試卷,答案往往會發到群裡,要自己回家訂正,而媽媽每次都會幫她把答案抄到卷子上。「高三時間太寶貴,這真的幫我省了不少時間,尤其作業多的時候,我直接看看媽媽幫我抄的答案,第二天上課就不會抓瞎。」

同樣來自「雙公務員」家庭的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在今年高考中考了676分的好成績。她認為,父母在學習上對她最大的幫助就是陪伴和安慰。

「我平時在學校住校,只有每周六放假,但每次放假我爸媽都會帶我出去看電影、逛街,讓我放鬆一下。」而星期天返校學校後,父母都會到學校給她送飯。

但在學習上,父母從來不會過度幹涉她的自由,「他們不會太過問我在學校的事情,包括成績,也從來不會要求我幹這幹那,想出去玩,和他們說一聲就好。」 周君柔說,每次自己感覺考不好的時候,都會打電話給媽媽,而媽媽都會安慰她,紓解她的壓力。

「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考不好,父母會怎樣怎樣,想的都是『只要考好了,父母就會很開心』,這讓我整個人的心態都特別好。」 周君柔告訴澎湃新聞,一直到高考,自己都沒有在重大考試中發揮失常過,「我覺得這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父母學歷高,家庭氛圍自由

今年受訪考生中,父母親學歷普遍較高。數據顯示,27名考生中,父親為本科學歷有12人、碩士學歷3人、博士學歷2人,即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比近63%。受訪考生母親則有11人是本科學歷,4人是碩士學歷,即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比55%。

此外,有16.67%的受訪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相比於2017年的11.25%和2016年的8.33%,父母學歷總體水平顯著提升。

「我們家人從來不說髒話。我和爸媽比較關注國家大事、輿論熱點,有時會爭吵但還是很和氣。」來自教師家庭的李梓韜,在父母學歷和職業對自己的影響方面感觸頗深。

他告訴澎湃新聞,父親在電子技術方面「很厲害」,曾獲得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平時父親也會和他經常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天津理科考生周言則來自一個「高學歷+雙教師」的家庭,「我爸爸是南開大學的化學教授,媽媽是中學的化學老師。」周言父親的學歷是博士,而母親的學歷為碩士。

周言說,儘管父母平時對她的學習幾乎不過問,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父母的工作經常涉及一些實驗,每次面對學術研究他們都非常嚴謹,這也慢慢影響了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

都身為教師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也更有一套方法,「我覺得家庭氛圍很重要,我們家的氛圍就比較寬鬆,我和爸媽就像很密切的朋友,每天放學回來,我就會和他們分享當天不愉快或者很愉快的事情,這樣對於心態的調整非常好。」周言說,父母的教育很民主,這樣的家庭氛圍也使得她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雲南文科學霸陳曦(化名)則是從小就受到了家庭文化的耳濡目染。她告訴澎湃新聞:「小時候我媽媽就會給我講哈佛教子枕邊書裡的故事,和我說,長大後一定要去考哈佛,平時還會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碟片在家裡放。」

此外,陳曦的爸媽還特別喜歡閱讀,這使得陳曦也很喜歡安靜地看書,「家裡所有人都在看書會特別有氛圍」。

燕鴻偉的父母在政府部門工作,雖然工作比較繁忙,但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關注。

在填報志願時,不少學霸考生都表示,父母會給予很多有效的建議,「我爸爸是稅務系統的一名計算機技術人員,在選專業的時候,他就會以他自身的經歷建議我,不要單純選擇計算機類的專業,而是要成為一個多領域互通的交叉型人才。」安徽理科考生方清源坦言,在學習和擇校上,父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實習生 朱娜 張雯 王寧 王通 陳諾 何葉 劉俊潔 金恬恬 劉光穎 鄧依雲 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成都高考學霸家庭背景調查!教師、公務員家庭最「盛產」學霸
    從2006年到2016年10年的高考數據來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學霸比例逐年上升,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最「盛產」高考學霸的。59位,從這些學霸家庭、父母職業來看,「教師」和「公務員」的佔比確實相對較高,17個學霸父母雙方或一方是教師,11個學霸父母雙方或一方是教公務員。
  • 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智商並非主要原因
    近日,一則關於「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的新聞熱傳:某新聞機構向全國高考學霸考生發出了一份「2018年高考問卷調查」。分析調查數據發現,這群學霸考生中父母的職業以教師和公務員居多,29.63%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29.63%的受訪考生母親為教師,而父親為教師的佔比也接近兩成。另外超過四成的受訪考生父母為本科學歷,超過16.67%的受訪考生父母為碩士及以上學歷。
  • 公務員+教師家庭最容易出學霸?看看學霸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2018年的調查中有超過33%的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相比於2017年的22.5%和2016年的16.7%,考生的父母總體學歷有顯著的提高。教師和公務員職業並列佔比最高。多年調查顯示,高考學霸考生中,父親職業為公務員的佔比偏高,而母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偏高。
  • 教師+公務員是出學霸的標配家庭?網友:我們研究所,都是這樣
    高考結束,高中生的成績好與差,是學霸還是學渣都見了分曉。觀察這些學霸的家庭,我們會發現,父母是教師+公務員的組合有很多。有網友表示他們研究所裡北大、同濟、交大博士很多,他們所處的家庭這種教師+公務員的組合是標配。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原因,我們其他模式的家庭可以複製這種模式嗎?工作穩定 空閒時間多這兩個職業的穩定性自不用多說。
  • 成都高考學霸背後的秘密:超40%來自這些初中,家庭都有這些特徵
    2017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高考狀元與其家庭背景、父母職業及學歷等有密切關係。,此外還有約16%的狀元來自公務員家庭。59位,從這些學霸家庭的父母職業來看,「教師」和「公務員」的佔比確實相對較高,29%學霸父母雙方或一方是教師,19%個學霸父母雙方或一方是公務員。
  • 什麼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這種職業父母組合最好,農民家庭墊底
    在很多人眼裡,學霸是天生的聰明者,他們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績,別人玩他們玩,別人學習他們還在玩,卻依舊有出色的成績,這樣的人實在是讓人羨慕。其實並非所有學霸都是「神童」,也有很多人付出了不少努力。其實,那些學霸受父母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在教導上更科學,能精心對其培養,孩子成才的機率更大一些。有人問,什麼家庭培養學霸的概率更大?父母什麼職業,對孩子學習成長更有幫助?在一個調查中發現,學霸父母45%都是本科學歷,10%父母是碩士學歷,且這些父母的職業不同,培養的學霸數量有所差異。
  • 為什麼「高考狀元」多出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
    來自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的「高考狀元」佔總數比例超過一半,所以該項數據得出的結論為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最盛產「高考狀元」。很多人大概都有這樣一種感覺:身邊有不少學霸都是教師子女或公務員子女。為什麼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產出學霸或「高考狀元」?
  • 教師雙胞胎兒子同時考上北大清華!為啥教師家庭更易出高考狀元?
    03為什麼教師家庭更易出高考狀元雖然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老天似乎更偏愛教師子女。最近6年來,河南省有5位高考狀元出自教師家庭,比例超過40%。從2007年-2014年,8年間雲南共有9名高考狀元出自教師家庭,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人是教師。
  • 高考學霸們的小學和初中都在哪讀的?我們訪問了88位高分考生
    文丨發布君每一年高考結束後,高分學霸考生都是大家爭相膜拜的大神,與學霸一樣受到追捧的,還有那些培養出學霸的學校。一種觀念認為,是名校的加持,才成就了這些高分學生。這種說法不能說全無道理,畢竟,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無論是文化沉澱、教學氛圍、教師水平、教學經驗,肯定有其獨到一面。學生在名校裡的收穫,也遠非課本上那點知識。
  • 調查60名高考學霸後才知道:我們距離與學霸的差距不僅僅只有成績
    2018年全國高考成績發布後,澎湃新聞給全國31個省份的60餘名學霸考生發去了一份「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共回收27份有效問卷,涵蓋19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考生。今天生物姐就給大家細數一下有關調查結果,讓大家看看要成為一名學霸,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 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大數據表明:父母通常是這3種職業
    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都會備受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他們父母的教育法方式都會被問起。也有很多家長好奇,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其實關於這一點,早就有多調查。歷年高考狀元父母職業調查:歷年高考狀元中,父母從事教師職業的佔比35.09%,公務員佔比18.62%,工程師佔比12.62%。
  • 文化水平高的家長更易養出學霸?大數據給的答案,讓不少家長意外
    比方說,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了家庭環境影響所致。 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樣的說法太過絕對了,也有很多老師的孩子,並不優秀的。但是,從整體概率上來看的話,父母的文化水平確實是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的。 之前有這樣一項調查,主要調查的就是學霸們的父母。
  • 學霸產出率第一?這樣的父母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學霸不一定有當老師的父母,但是,老師的孩子一定是學霸!甚至有的學校的高考橫幅都寫著:」拼贏官二代,考贏教二代!「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一個調查給我們揭示了可怕的真相。 在2018年的高考後,某新聞平臺面向全國的高考狀元發去過一份調查問卷,得到了下面這個圖。
  • 為什麼教師家庭易出學霸?我以自家經歷解讀孩子考上清華的原因
    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調查統計,2007年到2016年十年時間,全國錄取的760名「高考狀元」中,有35.09%來自於教師家庭。我留意了一下,在本地高考中,當年與我的孩子一同考入清華北大的5名同學居然全部來中小學自教師家庭
  • 為啥教師和公務員家庭,包攬了多半高考狀元,原因很現實
    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格外受大家關注,看著一個個登上熱搜榜的狀元們,相信大家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這孩子咋長大的,怎麼能這麼聰明?父母又是做什麼的,能教育出這麼優秀的孩子?但當大家繼續深挖下去時卻發現,很多高考狀元並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而是普通的教師或者公務員家庭。早在幾年前,就有數據統計,教師和公務員這兩個家庭,包攬了多半的高考狀元。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很現實。
  • 學霸人設崩塌?網爆易烊千璽高考分數,英語不及格,「黑料」不斷
    近段時間,眾多的考生在填報志願,而演藝圈中也是關於明星學霸的討論,也是在持續走熱,近兩年演技有著較大提升的易烊千璽,也是被網友曝出高考未過三本線,英語不及格等等眾多「黑料」,甚至有網友發帖易烊千璽高考只是過了專科線,而且英語都不及格,這也讓他學霸的人設存在重大的質疑。
  •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美國大數據研究結果,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
    >,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為了更精確地推測出能成為學霸的孩子,與家庭哪些因素有關,這個調查非常詳細。除了收集家庭的結構、經濟地位、父母的教育水平、種族、性別這基本調查。所以說高學歷的家庭的孩子智商首先就不會差到哪去,所以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下面這番言論就很有道理,那些學霸的孩子的家庭也很厲害。
  • 「高考狀元」家庭情況調查,多來自這4類家庭,你家符合條件嗎?
    ,遇到難題找父母就好了,且父母是老師從小為孩子渲染出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孩子也更重視學習。所以說父母都是高學歷孩子更易成為高考狀元,首先父母都是高學歷,優良基因傳授給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聰明才智,其次父母都是高學歷影響著孩子也比較重視學習,最後高學歷父母也能給予孩子學習上一些幫助。
  • 2020年成都高考學霸擇校路徑縱覽
    接地氣一點就是以始為終,看看成都本地學霸的成長土壤,看看哪些是夠得著的,哪些是遙不可及的。2020高考戰罷,高分學霸的成長史在媒體面前一覽無遺,透過他們成長路徑,我們可以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學霸產生的先天和後天要素。
  • 2018高考學霸經驗分享會心得
    7月8日,教源在線(ID:jiaoyuanshop)小編喜哥受邀參加了高考學霸學習經驗分享會。來自北京人大附中,101中學,80中,京源中學等共計7位學霸逐一分享了他們的學習經驗。北京青年報,搜狐等各類媒體還專門報導了此事,也做了學霸們學習經驗的介紹,但喜哥感覺都比較簡單,不全面。下圖就是北京青年報用了巴掌大小的版面,寥寥幾百字進行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