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2018年天津理科712分考生周言的父母都是教師,她坦言,儘管父母平時對她的學習幾乎不過問,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
2018年高考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面向全國高考學霸考生發去了一份「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學霸考生這個群體中,父母親學歷普遍較高,近43%為本科學歷,其中超過16.67%的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
在職業上,「教師+公務員」家庭佔比最高,29.63%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29.63%的受訪考生母親為教師,而父親為教師的佔比也達到18.5%。
教師、公務員家庭佔比最高在對學霸考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四年以來,父母親職業為教師的比例曾連續兩年(2015年、2016年)佔比最高。
在今年的調查中,「老師的孩子成績好」現象更為突出,在受訪考生中,母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超過了29%,而父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超過了18%。
其次,公務員職業在佔比中也尤為突出。2017年的數據顯示,35%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母親佔比則達到22.5%。在今年的調查中,父親職業為公務員的佔比仍然高居第一,達到29.63%,而母親職業為公務員的則佔比18.52%。
來自天津的文科701分考生彭雨心(化名)就來自「雙公務員」家庭,在她看來,父母工作規律,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她。
「我父母對學習是屬於『放養型』的,可以說是『佛系父母』,我考多少分都不管,但我學習的時候,我媽媽都會在旁邊陪著我,生活上各種瑣碎、沒有技術含量的事,她都會幫我做。」
彭雨心說,在高三時,文綜複習老師會發一大堆試卷,答案往往會發到群裡,要自己回家訂正,而媽媽每次都會幫她把答案抄到卷子上。「高三時間太寶貴,這真的幫我省了不少時間,尤其作業多的時候,我直接看看媽媽幫我抄的答案,第二天上課就不會抓瞎。」
同樣來自「雙公務員」家庭的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在今年高考中考了676分的好成績。她認為,父母在學習上對她最大的幫助就是陪伴和安慰。
「我平時在學校住校,只有每周六放假,但每次放假我爸媽都會帶我出去看電影、逛街,讓我放鬆一下。」而星期天返校學校後,父母都會到學校給她送飯。
但在學習上,父母從來不會過度幹涉她的自由,「他們不會太過問我在學校的事情,包括成績,也從來不會要求我幹這幹那,想出去玩,和他們說一聲就好。」 周君柔說,每次自己感覺考不好的時候,都會打電話給媽媽,而媽媽都會安慰她,紓解她的壓力。
「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考不好,父母會怎樣怎樣,想的都是『只要考好了,父母就會很開心』,這讓我整個人的心態都特別好。」 周君柔告訴澎湃新聞,一直到高考,自己都沒有在重大考試中發揮失常過,「我覺得這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父母學歷高,家庭氛圍自由今年受訪考生中,父母親學歷普遍較高。數據顯示,27名考生中,父親為本科學歷有12人、碩士學歷3人、博士學歷2人,即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比近63%。受訪考生母親則有11人是本科學歷,4人是碩士學歷,即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比55%。
此外,有16.67%的受訪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相比於2017年的11.25%和2016年的8.33%,父母學歷總體水平顯著提升。
「我們家人從來不說髒話。我和爸媽比較關注國家大事、輿論熱點,有時會爭吵但還是很和氣。」來自教師家庭的李梓韜,在父母學歷和職業對自己的影響方面感觸頗深。
他告訴澎湃新聞,父親在電子技術方面「很厲害」,曾獲得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平時父親也會和他經常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天津理科考生周言則來自一個「高學歷+雙教師」的家庭,「我爸爸是南開大學的化學教授,媽媽是中學的化學老師。」周言父親的學歷是博士,而母親的學歷為碩士。
周言說,儘管父母平時對她的學習幾乎不過問,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父母的工作經常涉及一些實驗,每次面對學術研究他們都非常嚴謹,這也慢慢影響了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
都身為教師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也更有一套方法,「我覺得家庭氛圍很重要,我們家的氛圍就比較寬鬆,我和爸媽就像很密切的朋友,每天放學回來,我就會和他們分享當天不愉快或者很愉快的事情,這樣對於心態的調整非常好。」周言說,父母的教育很民主,這樣的家庭氛圍也使得她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雲南文科學霸陳曦(化名)則是從小就受到了家庭文化的耳濡目染。她告訴澎湃新聞:「小時候我媽媽就會給我講哈佛教子枕邊書裡的故事,和我說,長大後一定要去考哈佛,平時還會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碟片在家裡放。」
此外,陳曦的爸媽還特別喜歡閱讀,這使得陳曦也很喜歡安靜地看書,「家裡所有人都在看書會特別有氛圍」。
燕鴻偉的父母在政府部門工作,雖然工作比較繁忙,但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關注。
在填報志願時,不少學霸考生都表示,父母會給予很多有效的建議,「我爸爸是稅務系統的一名計算機技術人員,在選專業的時候,他就會以他自身的經歷建議我,不要單純選擇計算機類的專業,而是要成為一個多領域互通的交叉型人才。」安徽理科考生方清源坦言,在學習和擇校上,父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實習生 朱娜 張雯 王寧 王通 陳諾 何葉 劉俊潔 金恬恬 劉光穎 鄧依雲 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