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的新聞熱傳:某新聞機構向全國高考學霸考生發出了一份「2018年高考問卷調查」。分析調查數據發現,這群學霸考生中父母的職業以教師和公務員居多,29.63%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29.63%的受訪考生母親為教師,而父親為教師的佔比也接近兩成。另外超過四成的受訪考生父母為本科學歷,超過16.67%的受訪考生父母為碩士及以上學歷。
簡單的說,受訪學霸中有三成左右出自公務員家庭,同樣有三成左右出自教師家庭(算上父親職業或更多)。這個數據跟人們平常的印象比較相似,甚至有人認為還算保守了。小學、初中、高中,班級前幾名出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不計其數,筆者所在的市,2018年高考文理狀元(市級狀元)均來自教師家庭。有一年中考,全市成績前五名學生中有四名來自教師家庭,一名來自公務員家庭。不少家長都期望他們孩子這屆學生中沒有多少教師或公務員子女,這樣孩子的競爭壓力就要少很多。
為何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有人說「他們智商高」。其實不然,智商並非主要原因,而是跟智商以外的這些因素有很大關係。
一、教師和公務員普遍是大學畢業生,都是讀書出身,對讀書有著特殊的感情,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雖然教師和公務員群體比較龐大,但相對於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來說,又是很小的一部分。眾所周知,教師和公務員的準入門檻比較高,而且錄取比率不大,能成功通過公開招錄考試成為其中一員並不容易。他們基本上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非常認同「刻苦讀書,學有所成」,對孩子學業比較重視,孩子通常也比較上進。
二、教師和公務員是高學歷人群的主要力量,他們懂得如何教育。與不少家庭散養孩子不同,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普遍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約束。在約束的同時也會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他們懂得收放自如,懂得管教、陪伴以及如何跟孩子成為朋友。
三、教師和公務員多出自普通家庭,他們深深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前些年,某部門對中央機關錄取的新公務員家庭情況做了一個分析,發現來自於工人、農民家庭的孩子佔新錄公務員的60%左右,若算上來自教師、醫生、工程師、個體戶、退休和無業人員等家庭的人員,有約九成的新錄公務員來自普通家庭。而教師中的這個比例也不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對子女學業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四、教師和公務員的言傳身教極為關鍵。2018年天津理科712分考生周同學的父母都是教師。據她介紹,儘管父母平時對很少過問她的學習,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教師和公務員,尤其是教師,很重視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他們時常默默的坐在角落裡看書,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言傳身教,孩子受到影響,慢慢就會養成很好的行為習慣。
除了學業,教師和公務員家庭還比較重視德育。他們在家裡普遍重視自己的言行。筆者曾遇到兩個在一起聊天的孩子,其中一個說話髒話連篇,另一個不停的勸他別說髒話,還告訴他「我們家的規矩,說髒話就打嘴」。一問勸人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教師。規範孩子的言語和行為,孩子就會變得陽光、積極且富有正能量。
當然,並非所有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孩子都品學兼優,只是從比例上來看要高一些。與此同時,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孩子面臨的壓力也普遍較大。有數據顯示,選擇自行離世的學生中,教師子女所佔比例排第一,公務員子女所佔比例排第二。這說明有部分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給孩子施加了過重的壓力,且沒有及時的進行疏導、排解。
「學霸和極端並存」是當今教師和公務員家庭中的現實情況。在關注學霸的同時,也關注一下那些需要心理「治療」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