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智商並非主要原因

2020-09-21 丹東華小圖

近日,一則關於「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的新聞熱傳:某新聞機構向全國高考學霸考生發出了一份「2018年高考問卷調查」。分析調查數據發現,這群學霸考生中父母的職業以教師和公務員居多,29.63%的受訪考生父親為公務員,29.63%的受訪考生母親為教師,而父親為教師的佔比也接近兩成。另外超過四成的受訪考生父母為本科學歷,超過16.67%的受訪考生父母為碩士及以上學歷。



簡單的說,受訪學霸中有三成左右出自公務員家庭,同樣有三成左右出自教師家庭(算上父親職業或更多)。這個數據跟人們平常的印象比較相似,甚至有人認為還算保守了。小學、初中、高中,班級前幾名出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不計其數,筆者所在的市,2018年高考文理狀元(市級狀元)均來自教師家庭。有一年中考,全市成績前五名學生中有四名來自教師家庭,一名來自公務員家庭。不少家長都期望他們孩子這屆學生中沒有多少教師或公務員子女,這樣孩子的競爭壓力就要少很多。



為何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有人說「他們智商高」。其實不然,智商並非主要原因,而是跟智商以外的這些因素有很大關係。

一、教師和公務員普遍是大學畢業生,都是讀書出身,對讀書有著特殊的感情,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雖然教師和公務員群體比較龐大,但相對於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來說,又是很小的一部分。眾所周知,教師和公務員的準入門檻比較高,而且錄取比率不大,能成功通過公開招錄考試成為其中一員並不容易。他們基本上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非常認同「刻苦讀書,學有所成」,對孩子學業比較重視,孩子通常也比較上進。

二、教師和公務員是高學歷人群的主要力量,他們懂得如何教育。與不少家庭散養孩子不同,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普遍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約束。在約束的同時也會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他們懂得收放自如,懂得管教、陪伴以及如何跟孩子成為朋友。



三、教師和公務員多出自普通家庭,他們深深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前些年,某部門對中央機關錄取的新公務員家庭情況做了一個分析,發現來自於工人、農民家庭的孩子佔新錄公務員的60%左右,若算上來自教師、醫生、工程師、個體戶、退休和無業人員等家庭的人員,有約九成的新錄公務員來自普通家庭。而教師中的這個比例也不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對子女學業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四、教師和公務員的言傳身教極為關鍵。2018年天津理科712分考生周同學的父母都是教師。據她介紹,儘管父母平時對很少過問她的學習,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教師和公務員,尤其是教師,很重視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他們時常默默的坐在角落裡看書,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言傳身教,孩子受到影響,慢慢就會養成很好的行為習慣。



除了學業,教師和公務員家庭還比較重視德育。他們在家裡普遍重視自己的言行。筆者曾遇到兩個在一起聊天的孩子,其中一個說話髒話連篇,另一個不停的勸他別說髒話,還告訴他「我們家的規矩,說髒話就打嘴」。一問勸人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教師。規範孩子的言語和行為,孩子就會變得陽光、積極且富有正能量。

當然,並非所有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孩子都品學兼優,只是從比例上來看要高一些。與此同時,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孩子面臨的壓力也普遍較大。有數據顯示,選擇自行離世的學生中,教師子女所佔比例排第一,公務員子女所佔比例排第二。這說明有部分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給孩子施加了過重的壓力,且沒有及時的進行疏導、排解。

「學霸和極端並存」是當今教師和公務員家庭中的現實情況。在關注學霸的同時,也關注一下那些需要心理「治療」的孩子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高考狀元」多出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
    來自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的「高考狀元」佔總數比例超過一半,所以該項數據得出的結論為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最盛產「高考狀元」。很多人大概都有這樣一種感覺:身邊有不少學霸都是教師子女或公務員子女。為什麼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產出學霸或「高考狀元」?
  • 2020成都高考學霸家庭背景調查!教師、公務員家庭最「盛產」學霸
    從2006年到2016年10年的高考數據來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學霸比例逐年上升,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最「盛產」高考學霸的。今年成都2020年高考學霸都成長在什麼家庭?註:以下數據來自成都商報教育發布,訪問對象隨機產生,僅供參考。文章主要討論家庭教育方式,不針對家庭條件,家庭不能完全決定一個學生的成績,分數也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
  • 研究調查表明,媽媽是教師爸爸是公務員,孩子更容易考上985大學
    學霸各有不同,有的努力型的有的是天賦型的,也有天賦結合努力的,不過他們的家庭條件卻有不謀而合的相似點。考上985大學各省市狀元,都來自這幾種家庭根據研究數據調查表明,2007-2016年各省市考上985大學的狀元,大多來自下圖6種家庭,其中教師家庭佔35.09%,公務員家庭佔18.62%,剩下的是工程師家庭、工人家庭、農民家庭和其他家庭。
  • 聽說「公務員+教師」家庭更容易出學霸!
    1、工作穩定雖然現在的教師崗位採用的是聘用制,但不得不說教師也算得上是一個鐵飯碗專業了。如果成為體制內的教師,其實和公務員也沒有什麼差別,而且這個行業屬于越老越吃香的行業,所以很多人願意當老師。2、收入穩定在教師工資這一點上,不同地區的網友爭議也是比較大的,個別偏遠地區的老師薪資很低,甚至比不上一些普通的體力勞動者,不過教師的收入是非常穩定的,福利待遇也相對較好。而且會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提升,因為老師教書育人是需要經驗的,當自己的經驗逐漸豐富時,隨著地位的提升,薪水自然也會提高。
  • 教師+公務員是出學霸的標配家庭?網友:我們研究所,都是這樣
    觀察這些學霸的家庭,我們會發現,父母是教師+公務員的組合有很多。有網友表示他們研究所裡北大、同濟、交大博士很多,他們所處的家庭這種教師+公務員的組合是標配。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原因,我們其他模式的家庭可以複製這種模式嗎?工作穩定 空閒時間多這兩個職業的穩定性自不用多說。
  • 什麼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這種職業父母組合最好,農民家庭墊底
    在很多人眼裡,學霸是天生的聰明者,他們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績,別人玩他們玩,別人學習他們還在玩,卻依舊有出色的成績,這樣的人實在是讓人羨慕。其實並非所有學霸都是「神童」,也有很多人付出了不少努力。其實,那些學霸受父母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在教導上更科學,能精心對其培養,孩子成才的機率更大一些。有人問,什麼家庭培養學霸的概率更大?父母什麼職業,對孩子學習成長更有幫助?在一個調查中發現,學霸父母45%都是本科學歷,10%父母是碩士學歷,且這些父母的職業不同,培養的學霸數量有所差異。
  • 2018高考學霸調查⑨|「公務員+教師」家庭更易出學霸
    2018年天津理科712分考生周言的父母都是教師,她坦言,儘管父母平時對她的學習幾乎不過問,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2018年高考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面向全國高考學霸考生發去了一份「2018年高考學霸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學霸考生這個群體中,父母親學歷普遍較高,近43%為本科學歷,其中超過16.67%的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
  • 為啥教師和公務員家庭,包攬了多半高考狀元,原因很現實
    父母又是做什麼的,能教育出這麼優秀的孩子?但當大家繼續深挖下去時卻發現,很多高考狀元並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而是普通的教師或者公務員家庭。早在幾年前,就有數據統計,教師和公務員這兩個家庭,包攬了多半的高考狀元。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很現實。
  • 公務員+教師家庭最容易出學霸?看看學霸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教師和公務員職業並列佔比最高。多年調查顯示,高考學霸考生中,父親職業為公務員的佔比偏高,而母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偏高。有77.78%的受調查「學霸」認為取得好成績最大的原因是有一個穩定的心態,其次是持之以恆的努力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如何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我們來看看學霸們是怎麼做到的。
  • 為什麼教師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高考狀元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高考狀元都出自教師家庭……根據某「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07-2016年這十年裡,全國的700多名高考狀元,有35.9%都是來自教師家庭。幾乎佔據了所有人數的三分之一還要多。這麼大的比例激發了很多人的興趣,一起來探索,為何教師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高考狀元呢?
  • 為啥近半數高考狀元都來自老師和公務員這兩種家庭?原因非常現實
    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多年來參考高考的人數不勝數,但高考狀元卻主要來自兩種家庭:教師和公務員家庭。從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中,全國760名「高考狀元」中有35.09%來自教師家庭,而18.62%來自公務員家庭。沒錯,這兩種家庭是最容易產生「高考狀元」的家庭。
  • 科學研究:這幾種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研究表明,以下類型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型的孩子。畢竟,智商具有很高的遺傳性,因此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養育的孩子會變得更聰明。此外,對於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他們更注意下一代的教育。因此,受教育程度高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父母也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此,這些家庭出來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學霸」。
  • 學霸和學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長型思維」,並不是智商
    到這裡,很多人會把差距的原因歸結於智商,要麼就是不努力。但也有很多智商相同,努力程度也一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天差地別。在這一類人看來,世界上的困難和應對,都是對自己的考驗,而所有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完成那些挑戰,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但固定型思維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商都是一成不變的,世界則是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而組成的。所以,當智商和能力不如其他人時,自己就會被淘汰。
  • 眾所周知,當老師和公務員的家長,更容易培養出好孩子,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當老師和公務員的家長,更容易培養出好孩子,原因何在?其實就目前來說人們對於老師和公務員這兩個職業都是十分看好的,因為這兩種職業它比較穩定,而且也有穩定的收入。其實小編覺得這兩種職業還是女性選擇的比較多,因為目前大多數女性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追求穩定生活的思想,所以說這兩種職業女性選擇的比較多的。
  • 哈佛大學發現:能成為學霸的孩子,確實有共同點,但並非智商高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名學霸,但是學霸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的嗎?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學霸,那真的學霸又是什麼樣的呢?很多家長的腦海裡面都有這樣一個意識,都認為智商高的孩子往往就是學霸,如果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的話,就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智商不夠高。如果自己的孩子智商不夠高的話,那麼是不是也暗示著家長的智商也不夠高呢?
  •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寒門難出貴子,普通家庭也只能幹瞪著眼羨慕。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有個共同點,重視教育。錢雖不多但不差錢,工作輕鬆,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多,和孩子相處時間多。言傳身教的機會多。
  • 高考狀元多半來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班主任一語道破:起點不一樣
    高考狀元多半來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在這些年的高考中,成為狀元中的人數有35.09%的佔比是教師的孩子,而其中18.62%的概率是公務員家庭出生,培養出高考狀元的家庭中,教師和公務員家庭就佔據了大半。其次,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父母的工作穩定,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工作相對輕鬆,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和培養孩子。
  • 研究發現:這種家庭往往能培養出學霸,孩子成績差不了
    2萬多個不同家庭出生的孩子,收集了他們的出生的種族,家庭結構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研究結果發現,能夠成為學霸的孩子,跟出生的家庭息息相關,主要是以下這幾種:第一種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研究發現,父母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 什麼類型的家庭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答案沒準和你想的不一樣
    現如今,幾乎每個中國家長的內心都希望能夠培養出成績好的孩子,所以「學霸」一詞越來越火熱,其實,學霸是代指那些成績出眾,能夠輕輕鬆鬆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是所有老師和家長都喜歡的類型,同時也是所有學生都羨慕嫉妒的對象。所以家長都把「學霸」當成模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名「學霸」。先來看一項研究報告吧。
  • 文化水平高的家長更易養出學霸?大數據給的答案,讓不少家長意外
    比方說,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了家庭環境影響所致。 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樣的說法太過絕對了,也有很多老師的孩子,並不優秀的。但是,從整體概率上來看的話,父母的文化水平確實是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的。 之前有這樣一項調查,主要調查的就是學霸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