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討論孩子教育問題。
把子女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孩子,其實挺簡單一件事,主要依賴於父母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
孩子是環境的產物,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的知識積累、學識、認知、視野、眼界、長遠規劃、格局差距,也就是培養出來的孩子之間的差距。
筆者主要分為八個方面闡述學霸和學渣家庭的差異。
目標感,環境、陪伴、引導、自律、習慣、方法、專注力。
由於篇幅較大,拆分成四篇連載文章,每篇文章詳細闡述兩部分。
先來看看學霸家庭的教育:
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首先得讓孩子有目標感、榮譽感、使命感。
潛意識對人的影響特別大。
父母要從小引導孩子擁有自己的理想,比如科學家、工程師、作家、音樂家等等。這是孩子的遠大目標。
中期目標是父母需要儘早讓孩子知道高考,知道有哪些頂級的高等學府,為自己確定高考的目標學校。比如清華北大。
短期目標就是精讀某本經典名著、期末考試每科考百分。
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理想中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人都是環境的產物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和家庭經濟實力有一定的關係,但關係不大。而主要取決於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父母需要從小在孩子心目中牢牢樹立起「知識改變命運」,「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的思想意識。
堅決杜絕「讀書無用論」和「人脈、背景、為人處事、交際能力更重要」這些錯誤思想。
家庭關係融洽,和諧、恩愛、不爭吵,讓孩子從小生活在有愛的家庭。能充分享受到父母的疼愛和悉心照顧。讓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依戀關係和親子感情。
有條件的家庭,最好為孩子提供專門的學習空間,安靜,遠離噪聲源,學習桌椅高矮適合,久坐不累。桌面寬大,有專門的收納架,讓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有序,方便隨時取用。
學習室最好有書架和書櫃,父母儘可能地購買適合孩子閱讀經典書籍充實書櫃。
讓孩子從小就能沉浸在這種書香門第的氛圍中。
父母謹慎選擇和安排孩子能接觸到的外界環境,包括父母的親戚朋友圈,那些言行舉止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人或者場合,要儘量避免孩子接觸到,或者通過事先教育墊底,儘可能地不對孩子造成影響。
歡迎關注筆者頭條號,獲取更多兒女教育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