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華北大的農村學霸採訪曝光: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2020-09-18 1847國際教育

文/1847國際教育


私信回復【TED視頻】,免費領取青少年思維學習TED視頻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


不少來自農村、資源匱乏的孩子以高分獲得了國內清華、北大這類最為優秀院校的通知書,眾多普通家庭的家長也都想要知道一件事: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01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優秀的父母


8月18日,湖南慈利一中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來自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當人們驚嘆於兩兄弟的聰穎時,也發現了背後他們父親的默默付出。



雖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在孩子讀書這件事上,他們卻絲毫不含糊。


他們的父親說到:山裡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努力讀書、考出大山。


父親一直教導兩個孩子,要把汗水用在學習上,而不是用在玩耍中。


除了努力工作供孩子讀書外,他們的父親還不忘為孩子做好各種後勤工作。


寄宿學校的兩兄弟一周只有半天的時間休息,不管再忙,父親每周都會特地將這半天的時間抽出來前往學校和孩子、老師進行溝通。



有一次,兩兄弟曾給父親打電話稱「壓力很大,作業寫不完」。


父親得知後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每個周末,都搭乘班車從農村趕到縣城,跟兩個孩子談心。


而這件事,父親整整堅持了三年。


幾年下來,父親這樣的習慣都沒有改變,保持和兩兄弟談心、聊天,開導他們、鼓勵他們。


「父親的陪伴,是我們這三年來最大的動力。雖然他不能給我們任何學業上的指導,但是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有父親在,我們就覺得身後有了依靠。」


沒有金錢,但有書本;

沒有時間,但有陪伴。


寒門出貴子,從來不是奇蹟的事情,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在背後奮力託舉!


02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高度


何潤琪是湖南的文科狀元,家庭條件十分一般,家中只有父親一人。



長期做著粗重勞動的父親收入也不是很高。


雖然如此,收入一般的父親還是從小就給何潤琪購買許多相關的書籍,讓他能夠擁有足夠大的閱讀量。



除了課本外,父親還會購買許多的歷史書籍、文學書籍,讓何潤琪從小受到薰陶。


何潤琪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母從未要求過自己必須要考到多少分、多少名,而是反覆強調「態度」二字。


何潤琪說,我的父母只要求我態度端正,如果簡單的題目錯了,或者字潦草了,會讓我罰抄很多遍。


因為態度擺正了,成績自然差不到哪兒去,有時考得不好了,父母也不加以責備,反倒開導他,「第一名不是你的專利,你要有讓別人考第一的胸懷。」


養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


父母廣闊深遠,孩子自然飛得更高,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愛之,則為之謀長遠。


父母唯有擴大自己的格局觀,孩子才有可能擁有更高闊的人生。


03父母是孩子榜樣的力量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中顯示,「父母」居四、八年級學生最崇敬榜樣的第一位


人們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當一個父母有著良好品質的時候,他們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父母不合格的時候,他們就成為了孩子學習壞習慣最好的對象。


被復旦錄取的茶新賢,少年時期都是母親一人養育長大,父親因病去世後撫養新賢和妹妹的重擔就落到了母親身上。



雖然是一名女性,但母親一直以來都十分堅韌,堅持讓新賢專心於學業,走出大山,並且教育著新賢做人要有志氣。


母親對茶新賢說:「人要有志氣,再沒有點志氣,向困難低頭的話,更沒有出路了,所以說一定要看得起自己,走出去、闖出去!」



瘦弱的母親一邊幹著農活獲得些許收入,一邊還需要做著家中的家務,比起同齡的女性看起來蒼老了不少。


在媽媽這樣的榜樣下,同樣有著堅韌、堅強品質的新賢最終成功被復旦錄取!


寒門難出貴子, 是最大的謊言!


寒門能出貴子,根在思想,根在父母!



相關焦點

  • 9位考上清北的農村學霸採訪曝光:普通家庭,怎樣才能養出貴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我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他們卻用實力證明「寒門也能出貴子」。到底普通家庭,要怎麼才能養出貴子?青欖君調查了9位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寒門學子,發現他們優秀的背後,有4個教育真相。
  • 9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採訪曝光:優秀的背後,有4個教育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高考,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我們常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他們卻用實力證明「寒門也能出貴子」。到底普通家庭,要怎麼才能養出貴子?因此何潤琪如今不僅僅是能考上清華的學霸,同時還是一個多才多藝,各方面綜合能力都比較強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比起來,並不會差。寒門出貴子,從來不是奇蹟的事情,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在背後奮力託舉。
  • 湖南雙胞胎神仙學霸家庭曝光:一個清華一個北大,父母做夢都在笑
    01 刷爆朋友圈的神仙學霸雙胞胎這兩天,家長群裡,被一個「湖南神仙學霸家庭」的新聞刷爆。一個家庭同時出兩個學霸,而且還是清華北大,是種怎樣的幸福?這種感覺,大概只有趙忠其知道。14億人口大國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般家庭。
  • 寒門出貴子,農村雙胞胎考上清華北大,高考分數僅2分之差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比較認同的。畢竟教育資源的差異,以及不同家境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有很大差距的。
  • 2北大1清華,農村家庭三個孩子全考上名校,只因父母常說一句話!
    同樣,縱觀歷年的高考,那些狀元們也都是在大城市,條件優渥的家庭中扎堆出現,來自農村家庭的也有,但只佔少數的部分。那這是否是說寒門就真的很難出貴子嗎?其實,並不是!優越的家庭條件固然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到更多優質的教育,但真正決定著孩子高度的還是父母的教育,即便家庭經濟困難,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但只要父母真正懂得了家庭教育的智慧,寒門也能出貴子!
  • 考入清大的雙胞胎,家庭背景曝光:寒門貴子,"貴"在「奮鬥」
    隨著「蹭網學霸」全傑通被成都985「電子科技大學」正式錄取,湖南慈利縣又一對「學霸雙胞胎兄弟」被清華、北大錄取了。這對雙胞胎兄弟名字叫做趙稞和趙棣,在2020年高考中,兩兄弟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至此,趙家可算是雙喜臨門了。
  • 這個普通貧困縣高中,42人考上清華北大,寒門出貴子,憑什麼?
    鄲城縣是一個河南普通的貧困縣,交通不便利,經濟比較落後。就是這樣一個普通沒有名氣的高中,創造了一個屬於它的神話。出色的成績2019年的時候這個平平無奇的鄲城中學創造出一個神話,一共有42個學生考上清華和北大。
  • 貧困家庭姐弟雙雙考上985,同是寒門,為何有的家庭能出貴子?
    前幾天一篇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因為今年我們看見了許多寒門家庭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打破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其實不難發現歷年來出身寒門的孩子考入高等院校往往要比其他的考生更吸引眼球,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的出貴子?
  • 屋頂蹭網男孩666分考入電子科大|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出貴子
    有多少父母傾其所有,為孩子付出一切,最終成功養出「白眼狼」,而孝順的全傑通不僅不嫌家窮,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一家人的命運,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北大一項統計數據顯示: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教育層次上的差別越拉越大,寒門出貴子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 湖南雙胞胎學霸,上清華北大:寒門出貴子不靠學區房,靠農民父親
    文丨趙碎碎說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還記得,幾年前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對於這句話,我印象深刻,也是贊同的。
  • 母親打工供女兒考上清華,張心語:每個家庭都可以出貴子
    人們說「寒門難出貴子」,是指在貧困的家庭中,這些孩子因為缺少優良的教育資源,想要通過讀書來出人頭地、成為「貴子」是非常難的。而在富裕的家庭中,父母可以花高價請名師來給孩子補課,這些家庭中的孩子有著良好的教育資源,想要考出高分遠遠比「寒門」中的孩子容易得多。階級的分化,使窮人想要脫穎而出異常困難。
  •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
    據調查,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的家庭多數是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寒門難出貴子,普通家庭也只能幹瞪著眼羨慕。教師家庭和公務員家庭有個共同點,重視教育。錢雖不多但不差錢,工作輕鬆,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多,和孩子相處時間多。言傳身教的機會多。
  • 寒門出貴子,15歲女學霸696分上北大,還有兩個妹妹也很優秀
    一說起清華北大,大家腦海中不自覺地聯想到國內最高級別學府的稱號。所以當發現身邊人考上清華北大之後都投以羨慕的目光,畢竟名校光環的背後是非同尋常的激烈競爭,能夠從萬人中脫穎而出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對於這類學生而言,只要能考入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就已經很讓人刮目相看了,如果考入了清華北大,那真的是神童般的存在。畢竟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太小了,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寒門出貴子,15歲女學霸696分上北大屈詩穎,一名湖南考生,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名字特別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特別之處。
  • 看了今年高考的3個農家學霸後,我才明白怎樣的寒門才能養出貴子
    這837名狀元中,近五成的狀元父母是高知,近兩成是公務員,而來自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家庭的狀元,所佔比例直線下降。北大副教授劉雲杉做過一個統計:20世紀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一點。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真的從來沒上過輔導班嗎?
    都說學霸們從來不上輔導班,只要是考上名校都會有採訪,他們都說自己沒有上過輔導班,其實,他們往往是忽略了自己所讀的輔導班,他們說的輔導班就是我們經常去的那種。學霸自然是天賦異稟,這種普通的輔導班可能對他們並沒有吸引力,他們要讀的輔導班,是很高級的那種。
  • 快手上的學霸主播,重新燃起了寒門出貴子的希望
    沒有吹牛裝逼,熊軒昂非常客觀的反思了如今的高考真實困境: 寒門難出貴子。 對農村地區的孩子而言,在教育資源失衡的情況下,想進入頂尖學府,往往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迎合政策降分特招,保持相對公平;要麼肉搏,靠意志力殺出重圍。 在過去十來年間,隨便挑一年的北大清華錄取數據,都能在當中看到農村考生難考高校的事實。
  • 寒門又出貴子!安徽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自稱沒考上理想專業
    安徽臨泉貧困生高琦玉以690分的成績,考上清華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自稱沒發揮好,考研想上北大。考上清華,是一家人未來的希望;高琦玉數學和英語分數只比高二時多了1分。孩子稱沒有發揮得更好!直到採訪當天,高琦玉的爸爸高振魁說到這些話時,依然抑制不住內心激動而複雜的心情。「兒子考上清華大學是我們一家人最驕傲的事!想想之前受過的苦難都值了!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陝西農民夫婦五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在陝西安塞區有一對農民夫婦,他們平凡而又偉大,平凡的是他們跟很多農村父母一樣,過著普通的農民生活,每天辛苦勞作照顧孩子。不平凡的是他們五個孩子都考上了清華或者北大。有一個即將報考北大或清華。什麼樣的父母這麼厲害,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 一家5個孩子4個清華北大,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變「貴子」
    每逢高考前後,總有一波人出來大喊「寒門難出貴子」!尤其是去年高考後,有人專門盤點了68位高考狀元,發現這些孩子或出生外交家庭,或出生知識分子家庭,或出生於公務員家庭,竟無一例外都家境良好。因此衍生出一波觀點,「寒門難出貴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如果對於「貴子」的定義是高考狀元,那麼,這不是寒門難出貴子,是所有的家庭都難出貴子。
  • 寒門貴子這位676分的湖南女學霸,選擇北大最冷門專業,引發爭議
    說到寒門貴子這個詞彙對於很多人來講並不陌生,曾經提及寒門貴子是一個很常見的詞語,但是隨著如今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出身寒門的考生而言,如果想在最終進入一所名校就讀,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實每年不乏有一些來自於農村貧困家庭的考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逆襲成功考上名校的案例,比如在19年的高考中來自於雲南的名叫林萬東的學生,考分超過了700分,已經遠超了清華的錄取線,最終進入到了清華就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