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這對父母怎麼做到的?

2021-02-19 新華網

家裡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

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戶家庭

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

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

正準備去北京考研

7月16日,在延安市安塞區召開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上,區委書記任高飛代表區委、區政府給「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吳治保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1

吳治保是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裡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

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5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

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也開創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範。

因為生在農村,出身貧寒,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輟學回家耕地,妻子胡治愛更是沒有上過一天學。夫妻兩人年輕時嘗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果,立志要讓孩子們學文化,上大學。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吳治保夫婦對子女教育鍥而不捨的堅持。

提起胡治愛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只要提起安塞街頭那個挑擔子賣蘋果的婆姨,住在老縣城的安塞人沒有不認識她的,縣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條溝,她走過無數遍。

每次挑擔子從家裡出發去縣城賣蘋果,步行單趟需1個多小時。在這條近乎「羊腸小道」的山道上,胡治愛只能休息一次,她說停歇太久,再次挑起來的時候就越覺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個來回的銷售,就攢不夠過完年要給兒女們準備的學費……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夫妻倆省吃儉用,衣不更新、飯不變樣,在日常生活中可謂是「摳」到極點,就是為了孩子們能安心上學。

3

5個孩子學習上你追我趕

吳治保夫妻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為了讓5個孩子能有學上,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忙活。但再苦再累,在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上,兩人卻從來沒有猶豫過。「遇到再大的困難,即便是沒錢四處貸款,我們也儘量不讓孩子知道,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安心上學。」吳治保說。

談起對孩子們的教育,吳治保告訴記者,孩子們從小就很懂事,也從來沒有因為學習打過或者罵過孩子。「我和愛人都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們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所幸的是,5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學習上都是你追我趕,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4

一句約定

四兄妹上清華、北大

2011年春節,全家人坐在一起暢談時,老大吳雲峰發出個提議,「五年後,咱們北大、清華見。」聽到大哥的提議,其他四兄妹也不甘示弱,「那你就在清華門口等我們。」

作為家中老大,吳雲峰從內心感激父母,經常給兄弟姐妹們講父母的不容易。他帶頭認真學習,積極幫助父母,兄妹幾個從小跟著長兄讀書學習。每天早上,只要聽到父母起床了,5個孩子也都趕緊起床,摸著黑,拿著各自的課本到院子或學校的燈下背書,假期、周末都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和父母一起勞動。

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大哥的一句「清華北大見」,兄妹幾個堅守約定、堅定信念,共同攜手要跨進清華北大的校園。

「爸媽從來不說到學校要好好學習的話,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吳青峰感嘆地說,父母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懂得感恩。「他們用行動讓我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小女兒吳改燕大學畢業後在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端起了「鐵飯碗」,且收入相當不錯。去年,她決定辭職去北京考研,向哥哥姐姐學習,繼續學習深造。

孩子們能有今天的出息,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如今,吳治保和胡治愛夫婦仍然耕耘在家鄉的一畝三分地,並幫忙照看孫子,每天忙忙碌碌,一方面繼續培養下一代,另一方面也讓兒女們騰出精力更好地學習工作,報答家鄉培育之恩。

來源:綜合華商報、廣州日報

監製:黃林昊

編輯:梁甜甜

校對:劉怡然

知識改變命運!

相關焦點

  • 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 政府給父母發了30萬
    據微信公眾號「錢江晚報」(ID:qianjiangwanbao)7月21日消息,家裡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戶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 7月16日,當地政府給這個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 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這對農民夫婦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長學習
    這對陝北農民夫婦叫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的五個孩子有4個已經考上了清華北大,另外一個也正在備考,他的目標也是清華他們雖然是農民,沒有好的教育資源,但是有一套獨特的土辦法,正是這種土辦法才把這幾個孩子送上了清華北大。
  • 物質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這個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對優秀的父母。而這5個孩子的背後,則是一個共同奮鬥的家庭。父母的夢想:孩子考入清華北大如今的父母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而考入中國頂級名校清華、北大,則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最高期望。
  • 他家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政府獎30萬!
    一戶普通農民家庭5個孩子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為了讓5個孩子能有學上,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忙活。但再苦再累,在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上,兩人卻從來沒有猶豫過。「遇到再大的困難,即便是沒錢四處貸款,我們也儘量不讓孩子知道,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安心上學。」吳治保說。
  • 5個孩子4人考入清華北大:這對農民夫婦,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
    「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來自陝西省的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個個考上了大學,其中4個更是考上了清華北大。作為家中老大,吳雲峰從內心感激父母,經常給兄弟姐妹們講父母的不容易。孩子們假期、周末都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和父母一起勞動。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大哥的一句「清華北大見」,兄妹幾個堅守約定、堅定信念,共同攜手要跨進清華北大的校園。吃過苦,方知甜。
  • 5個孩子4人考入清華北大,農民夫婦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期待,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更是父母的共同願望,要是考上清華北大,對於中國家長來說就是墳頭上燒了高香。因為北大清華是中國大學的頂尖金字塔,是極其難考的。但是來自陝西省的一對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還有一個正在備考,目標也是清華,這在這中國家庭中,堪稱奇蹟,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可以稱得上絕無僅有。
  • 5個孩子4人考入清華北大:這對農民夫婦,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
    ▼來自陝西省的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個個考上了大學,其中4個更是考上了清華北大。老大吳雲峰、老二吳大燕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老四吳青峰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碩士;老五吳天峰保送上了清華大學的碩士。老三吳改燕也在備考研究生考試。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麼多高材生,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
  • 一家有4個孩子考入清華北大,父母是如何做的,值得所有家長一看!
    「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 來自陝西省的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他們養育的5個孩子,個個考上了大學,其中4個更是考上了清華北大。吳治保夫妻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個土辦法,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讓孩子跟著他們下地幹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對於孩子來說,說一萬句道理,不如讓他們親身體驗來的更深刻。作為家中老大,吳雲峰從內心感激父母,經常給兄弟姐妹們講父母的不容易。孩子們假期、周末都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和父母一起勞動。
  • 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二兒子吳青峰這樣說……
    最近,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的一戶農民家庭「揚名全國」了,因為這家的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這在當地可以說是一個大新聞,7月16日,延安市安寨區委、區政府給吳治保一家頒發了「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牌匾以及30萬獎金,妥妥地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教五子、名俱揚」大戲。02很多人關注吳治保一家的原因,都是好奇於這對農民父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
  • 5個孩子4個考上清華北大被政府獎勵30萬,網友:能超生這麼多?
    政府花重金獎勵是因為吳治保和妻子在家庭清貧的情況下,育有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有四個考上了清華北大,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老大吳雲峰2015年考入清華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年,老五吳天峰保送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老二吳大燕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的通知書;同年,老四吳青峰收到北京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老三吳改燕於西安醫學院畢業後,在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
  • 考入清華北大需要具備的三要素
    今年我又一個朋友的孩子考入了清華,加上自己曾經長期教實驗班的經歷,讓我特別關注優秀學生的成長。那天和另一個朋友聊起優秀學生問題,聊起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素養問題,引發我一些感慨,讓我思考清華北大等優秀學生到底有哪些優秀的品質成就了他們。從三個層面來看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清華北大學子。
  • 一家5娃,4人考入清華、北大,學霸之家的秘訣是什麼?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幾乎是每位同學和每位家長心裡最崇高的高等院校,如果誰家有1個孩子能夠考入簡直是光耀門楣的事情,就連學校、親戚朋友也會喜氣洋洋。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清北之家"的故事,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5個孩子,其中4人都先後考入清華、北大,還有1人在考清華、北大的路上!
  • 一家5個孩子4個清華北大,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變「貴子」
    中國寒門名人「破爛王」王中德,與妻子二人靠撿破爛和耕種4畝薄田,教育出了三個極其優秀的孩子:大女兒王霞以高考590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到北大攻讀碩博;二女兒王燕以高考576分考入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後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小兒子王磊以高考649分考入清華大學,後繼續考取了本校的碩博連讀。
  •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祝賀延安吳氏家族,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奇蹟。吳治保夫妻倆,共育有5個子女,網上沒有具體信息,只是根據2017年的新聞介紹,5個子女都是90後,也就是出生於1990年至1999年之間。那時候不是實行計劃生育嗎?
  • 他2次被北大、清華勸退,第4次又考上清華,教授:這孩子沒法教
    「四川考霸」張非,1次考上復旦,1次考上北大,2次考上清華,他本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但是,當他第4次高考又考入清華時,教授卻直言「教不了」,這是怎麼回事?另外,生性跳脫的他也沒少參與「打架鬥毆」,雖說是幾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終究不是啥好事,對方父母也曾多次找上門理論。
  • 考入清華、北大的那些學霸,到底是拼實力,還是拼家長?
    無疑,在這8個月中,因為老師對這些名單中的學生給予更高的期望,更多的關注、讚美和更多的信任,這部分學生也給了老師積極的反饋,並更有學習熱情。因此,父母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讚美和幫助,多多鼓勵孩子,孩子會越來越好。
  • 當年考入清華北大的農村學生,後來都怎樣了?
    清華北大作為站在金字塔頂尖的高等學府,一直激勵著無數莘莘學子不斷地努力。即使是我家才三年級的孩子,在和我聊天時,都問過,「媽媽,長大後我是要考清華還是北大呢?」當然,小小少年有如此志氣是可貴的。同時,由此可見,清華北大應該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
  • 山東一座小縣城,2所中學共5人考入清華北大,這才是縣中的出路
    山東一座小縣城,2所中學共5人考入清華北大,這才是縣中的出路前段時間,筆者寫了兩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河南省的兩所縣城中學,鄲城一高與光山二高。這兩所中學雖然位於縣城,但是每年卻都有數十人考入清華北大,令人咋舌!除了江蘇省許多實力超強的縣中能勉強媲美外,我國幾乎再也找不出另一所這麼牛的縣城中學了。
  • 他們憑什麼考入清華北大?
    北大與清華:有什麼不同?陳志文:問個有意思的問題,你們彼此怎麼評價「隔壁」?其實清華和北大的比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我曾經說,這就是饅頭和米飯,主要看你喜歡什麼。你們彼此怎麼評價對方?
  • 985高校分為4個檔次:清華北大一檔,這5所985墊底
    985工程是分為一期和2期工程的,在一期的時候,共有34所高校被選入到985工程裡面,而2期的時候有5所高校進入到985工程裡面。 當時在985工程剛剛啟動的時候,只有清華、北大這兩所頂尖的高等學府被認定是一流大學,隨著時間的發展,後來南大、復旦、浙大等高校也紛紛加入進入,也就是說我們後來所說的「C9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