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進學解》中言道:「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古人說得不錯,一個人只有孜孜不倦地學習,勤於思考,才能走向成功。「四川考霸」張非,1次考上復旦,1次考上北大,2次考上清華,他本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但是,當他第4次高考又考入清華時,教授卻直言「教不了」,這是怎麼回事?
張非,出生於四川廣安市嶽池縣,打小起,他就是父母眼中的「小天才」,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反應能力,他都要比同齡孩子要強得多,別家小孩還在學「1234」時,他已經會簡單的加減法了,搞得左鄰右舍一度以為自家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不過,在家長的讚揚聲中長大的張非,卻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他「恃寵而驕」,經常幹出一些出格的事。
因為天賦異稟,父母沒少在別人面前誇他,這就使得他有些飄飄然,還有點自視甚高。上學之後,他總是不認真聽講,在課堂上想玩啥玩啥,下午還呼呼睡大覺,造成了一個不好的影響。另外,生性跳脫的他也沒少參與「打架鬥毆」,雖說是幾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終究不是啥好事,對方父母也曾多次找上門理論。
起初,老師看在他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的份上,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幾乎沒怎麼責怪他,但時間一長,老師發現他身上的惡習似乎越來越多,若再不加以控制,恐怕會釀成苦果。於是,她和張非的父母商議,要對孩子嚴格一點,不能再放任不管了。然而,張非的父母卻沒有很在意,他們認為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有點叛逆很正常。
不過,父母會對張非寬容,學校卻不會。高二那年,張非仍我行我素,惹是生非,學校多次警告無果之後,只好把他勸退。這一次,父母察覺到了兒子調皮搗蛋的嚴重性,他們破天荒地對張非發了火,告訴他如果再這樣下去,連考大學的資格都沒有。於是,張非下定了決心,他把清華、北大作為目標,在嶽池中學努力了一年。
2002年,張非第一次參加高考,不過很遺憾,他距離北大錄取線卻差了幾分,最終被復旦錄取了。張非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他沒有選擇去上學,而是到了嶽池縣第一中學復讀。第二年,他以606分的好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實現了「北大夢」。然而,上了大一的張非再次鬆懈了,他很快就因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北大勸退了,他即將面臨又一次高考。
2005年,張非第三次參加高考,他最終以703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不過,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張非來說,翹課、上網打遊戲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一個學期之後,他再一次因為沒有修滿學分被勸退了。2007年,張非改名為張空谷,經過3個月的復讀之後,他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第四次高考)。
然而,聽說張非再度入學的清華教授卻嘆了一口氣,他直言教不了張非,當然,是在他秉性未改的前提下。後來,張非勉強畢業了,並考上了研究生,但由於他網癮太深,導致沒什麼導師願意教他。無奈之下,父母只要把家搬到成都,幫他把網癮戒掉了。如今,張非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生活歸於平靜,沒什麼消息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