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成績是否代表一切,是個難以回復的問題。不少父母實際上明白成績並不是一切,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擁有一個好的成績無疑是站在一個高的起點上。高考既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因為成績的不同,學子們接受不同的教育,畢業後來自不同的院校而造就就業時的難易程度,獲得工作和歷練的機會各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晉升和作為。
高考固然重要,然而僅僅通過高考成績,取得一張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是否就此可高枕無憂,其實並不然。13年前,考生張非在02年的高考上取得613分的好成績,獲得了復旦大學的青睞。
卻因為張非的志向是清華北大,他放棄了復旦的橄欖枝而選擇復讀重考。雖然父母親朋都勸過張非復旦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在張非的堅持下,仍舊選擇了支持。
因為原先已經有了較好的學習基礎,加上復讀一年張非也並未放鬆,03年終究是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
原本張非應該像大部分學子一樣珍惜機會,在學校努力,但張非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因為玩遊戲而逃課,連連掛科,因學分太低被北大開除。
被北大開除後,張非選擇了復讀,05年取得703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清華大學的學生的張非,並非吸取之前的教訓,在同樣的坑裡再次跌倒,又因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從而荒廢學業,再次被勸退。
大概聰明的人腦迴路都不一般吧,只能這麼來形容張非了!被清華勸退的張非改名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被清華大學錄取。四次高考,1次北大2次清華,經過了這麼多波折,張非總算有所改正,雖然還是會玩遊戲,但終究勉強取得了本科畢業證書。
畢業後,從事工作,張非仍沉迷於遊戲導致常常熬夜,上班時以打瞌睡為日常,無心工作,經常被領導批評,隨後張非選擇回家宅著。父母為了幫他戒掉網癮,舉家搬遷,終於在2015年,張非考上了事業單位,開始正常的工作生涯。
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父母首先應該以自己為表率,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習慣。同時父母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和作用,讓孩子領會到讀書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不單單在於擁有獲得外在條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得自己的精神得以富足,有助於養成孩子熱愛學習的習慣和熱情,讓孩子能自主學習。
張非的事例足以警醒眾人,名校畢業並不代表一切,擁有名校的入場券也並不能高枕無憂。在人的一生中,學生時代的成績和學歷並不能代表什麼,也無法永久地保障今後的人生,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態度,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走得更遠。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父母還可以怎麼做?在注重孩子成績的同時,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什麼?歡迎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