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海澱小升初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開始有幾項重要的變化,一是嚴格控制外區生源跨區,僅保留少數民辦校搖號名額,公辦校空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二是民辦校和公辦校點招時間大幅滯後,排除了疫情影響,今後大規模的點招還是要在官方政策發布之後,當然也不排除在這之前,提前有所動作;三是簡歷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絕大多數的學生幾乎是憑藉簡歷就能進入理想中學。
無論是機構推薦、網上報名,簡歷能起到的作用還是相當大的,而簡歷層面,奧數首當其衝、機構情況次之、校內榮譽輔助,這三層面只要有兩項屬於中上等水平(次強),原則上就具備進入小強的可能。這些都屬於簡歷中的硬貨,是屬於小升初上岸不可或缺的部分。
六小強及附中民辦點招人數有多少呢?具體數量不得而知。現在六小強招生途徑有登記入學、點招、四服務政策保障、關係、子弟、大派位(十一學校和101中學)、特長(QHF),而在實際招生中關係是雜糅在點招中,簡單而言就是登記入學、大派位拼運氣,四服務政策保障、子弟拼爹媽,點招、特長拼實力。
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有不少家長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早培以及八中的選拔考試,沒有取得理想成績,有的是因為沒有進複試,有的是沒有進入面談(入營)環節,也確實有不少集訓隊的孩子沒有提前上岸。
無論是在哪個層面,單純奧數突出,確實可以成功上岸,每年也總會有一兩所小強都是唯奧數論,但不是所有小強都是統一標準。
通過早培選拔我們可以洞見,單純奧數強貌似並不是必要條件,最簡單的佐證就是集訓隊的不少學生沒有被早培錄取,或者沒有進面談(入營)環節,但就論奧數這一方面,這些孩子已經足夠優秀,而且上岸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早培不需要準備嗎?那奧數、神測、語文、英語、百科類就無從著手。早培準備會有用嗎?也不一定,因為所有的成功都無法排除運氣(機遇)的成分。運氣雖不可控,但是心態可以調整;結果雖不可控,但是過程可以調整。
奧數依然最重要,但也不再像往年那樣,純奧數論,義務教育階段正在越來越傾向於綜合強的學生。幾乎所有關注升學的家長都知道要考奧數證書、考劍橋通用五級證書,這些是通貨,幾乎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歸位到了「唯上岸是圖」。
通過近些年對小升初孩子們走向的分析以及中高考情況跟進,發現起決定性的並非完全是由於奧數有多強的能力,而是一些軟實力,比如孩子的內驅力、優秀的學習習慣,這些基本上只有在小升初面試階段才有機會展現出來,而一旦到了初中,這類學生就會成績突出且相對穩定。所以在小學階段做何選擇,完全憑家長的見識和抉擇。
那對於三、四年級的家長,如何規劃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對於那些奧數不太靈的學生,如何安排課外班,將是一個戰略性問題。為了應試才去提升某些能力呢?還是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而坦然面對應試呢?
對於五、六年級的家長選擇的空間已不多,只能是儘量豐富簡歷。現實往往就是這樣,如果有足夠多的時間,小低和小中年級應重視能力培養,小高年級將不得不傾向於應試,無論自身軟實力多強,在小升初這一環,還是要拼一拼硬貨。至於培養軟實力還是硬實力,最關鍵的還是看時間的安排,起步得早,主動權就會更大一點。
奧數強是能強的體現之一,能力強的並非奧數一定就強,進入到中學階段,能堅持走競賽路線的微乎其微......
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所有的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欲成大樹,莫與草爭,祝願孩子們都有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