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每個家庭都對孩子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盼。但是有的父母盼子女出類拔萃的心太急切,導致在家庭教育中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方式方法。
一、溺愛型教育方式。
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尤其以老人為甚,俗話說「隔輩親」,但是有的家庭裡把孩子放到特殊的的地位,就像小皇帝一樣,十分溺愛,過分的滿足寶寶生活上的一切需求,想盡辦法為寶寶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對寶寶的言行舉止卻沒有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約束,從小讓寶寶養成散漫、霸道的不良行為,發生問題時,不及時進行糾正,甚至無原則的寬容寶寶。這樣下去,孩子嬌生慣養,意志力薄弱,自我任性,蠻不講理,後面的人生道路會過的很差,還談何幸福?
二、管制型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不注重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一味地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不允許有任何差池。一旦孩子犯了錯,父母就無盡的訓斥、說教,甚至冷嘲熱諷,動手打罵孩子。而對待孩子合理、正當的需求則不能持平等態度,還不允許孩子插嘴。父母自己做錯了事,也不肯承認錯誤。這種教育方式會讓親子關係緊張,甚至劍拔弩張,最終導致孩子心理不正常,會產生恐懼、膽怯、消極的生活態度,有的甚至會冷酷無情、粗暴,這樣的性格對孩子將來走向社會也是有害無利。
三、放縱性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尊崇「釋放孩子天性」,對孩子的管教過於寬鬆、放縱;有的父母藉口工作太忙,沒時間管理孩子,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不關心;還有有的父母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了就應該由老師負責,對孩子的情況很少過問,等等,這都屬於放縱型。久而久之,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具體幫助,也很容易沾染不良習慣,對於將來的生活也是毫無益處。
總之,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方式,做為父母,我們只有不斷的調整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避免錯誤的做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和教育氛圍。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就請贊或分享給更多的好友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