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其實肝癌也被一起列為「癌王」,肝癌病程短、進展快、死亡率高。更加可怕的是,肝癌早期可能不痛不癢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等到患者出現症狀前去醫院就診,發現已經是晚期,有數據表明,80%的肝癌患者出現症狀就診時已經是晚期!
一、為什麼肝癌發現多是晚期?
一方面來說,是因為肝癌起病之隱匿。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如果早期長了小腫瘤,很少能感覺到痛覺。隨著腫瘤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消化道症狀、消化不良、營養吸收障礙、疲勞、乏力等,因為這些症狀缺乏特異性,很少人能將它們和肝癌聯繫到一起。
另一方面原因,則是患者體檢意識的缺乏。很多人因為工作繁忙、交通不便、經濟條件不允許等種種原因,而忽視自身的健康狀況。等到因為腫瘤變大,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察覺肝區疼痛、黃疸、腹水等不適時,才發現肝癌早已超出了早期,大吃一驚。
二、什麼檢查能查出肝癌?
既然肝癌如此「狡猾」,那什麼檢查能查出呢?肝癌的診斷通常是各個檢查的綜合應用,進行優勢互補,實現全面評估,用到的檢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幾種:
1、肝臟超聲。這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檢查手段,優勢也比較明顯,操作便捷、無創、靈活直觀,對於肝臟內部可疑佔位性病變,它可以敏感的檢出,能鑑別是囊性或者實質性佔位,幫助判斷是否是腫瘤。而且超聲還能進一步觀察腹部或者肝臟,有沒有其他相關轉移灶。
2、CT檢查。可以判斷出腫瘤的位置、數目、大小等重要信息,幫助測定無腫瘤側的肝體積,對於手術切除腫瘤的安全性預估有重要參考意義。
3、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可見於多種癌症,比如原發性肝癌、胃癌、胰腺癌、結腸癌等惡性腫瘤,當然一些其他的疾病或者特殊狀態也可能會引起。在肝癌的篩查中,它是常用也非常重要的方法。AFP≧400μg/L,是肝癌診斷的標準,但還需要排除以上疾病。如果只是低度升高,則需要動態觀察,並結合肝功能變化來診斷。
4、肝穿刺活檢。肝穿刺活檢是肝癌確診的金標準,是一種有創的檢查,如果通過多種檢查都不得到診斷,可建議進行。肝穿刺活檢不僅能為診斷提供依據,也對肝癌指導治療、判斷預後有著重要意義。
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具有典型的肝癌影像學特徵的佔位性病變,並且符合肝癌的臨床診斷標準,不需要為了確診而進行肝穿刺活檢。
三、哪些人需要高度重視?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7年版)》指出,「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肝癌高危人群肝癌療效的關鍵。原文特意點名這幾種人,建議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血清甲蛋胎白和肝臟超聲檢查:
1、具有B肝病毒感染或者C肝病毒感染的人。
2、長期酗酒者。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
4、食用被黃麴黴素汙染食物的人。
5、因為各種原因而患上肝硬化的人。
6、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這些人群,需要格外注重肝癌的早期篩查,尤其是其中40歲以上的男性,所面臨的風險更大。當然了,每半年檢查一次只是一種建議,具體可諮詢醫生的專業建議,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制定個體化的篩查方案。
參考資料:
[1].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7年版)[J].中華肝臟病雜誌;2017年12期
[2].黃奕虹,右上腹痛是肝癌首發症狀[J].百姓生活;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