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離職率高達三成 "閃辭族"講述入職辛酸史

2020-12-13 騰訊大閩網

職場元年

7歲開始讀書,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歷經16年寒暑,第一批90後在去年此時大學畢業。作為被貼上各種標籤的職場新一代,他們一跨出校門便成為社會焦點。如今,第一批90後工作將滿一年,他們的職場元年與前輩們有何不同?從今天起,晨報90後記者推出特別策劃「海西職場迎來90後」,記錄海西職場中的90後。

今年「五一」,陳曉在園博苑。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陳曉常出門散心。受訪者供圖

廈門網(微博)-海西晨報(微博)訊(記者 魯禮義)去年此時,第一批90後大學畢業,如今工作將滿一年,他們的職場元年有啥故事呢?記者發現,自去年以來,90後離職率高的報導時常見諸媒體。

今年6月,2013年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3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33%的2012屆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有過離職。同時,該研究還指出,2012屆畢業生在半年內發生離職的人群中,98%系主動離職,其最主要原因是覺得個人發展空間不夠。

2012年5月知名諮詢公司正略鈞策發布的《2012中國薪酬白皮書》也顯示,90後員工離職率達30.6%,高出平均水平5%。

對此,心理顧問黃銘松表示,90後的心理需求跟前人不同,以前的人更關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而90後更在乎尊重和成就感。

記者了解到,黃銘松就職的廈門懷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廈門市的人社部門合作多年,時常給企業90後員工做管理培訓。他說,企業感覺90後更難管理,因為他們的自主性更高,但自主性的提高是整個時代的特點。

此外,90後所面對的職場生態也不同於前輩們。60後、70後所處的計劃經濟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現在員工流動更加頻繁,離職率自然也會升高。黃銘松對90後頻繁跳槽表示樂觀。他說,90後的職業生涯剛開始,肯定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摸索。

今日,晨報邀請3名90後講述初入職場的辛酸史,道出頻繁跳槽的原因。

兩年跑三個省換了五份工作

人物 陳曉,1990年出生,2011年大學畢業

陳曉(化名)來自江西,大學讀的是會計。畢業才兩年,已是廈門為數不多的90後銀行大堂經理。兩年裡,陳曉一半的時間在工作,另一半時間在換工作。她說:「我就是一根筋,一心想做會計,希望獨立做業務。可面對現實,最後我不得不放棄。」

【第一份工作】

被騙去當工人

上大學時,陳曉的父母就從江西老家到廈門打工。大四時,她來廈門找會計方面的實習工作。結果,勞務派遣公司把她「拐」到了一個工廠,名義上是做會計,實際就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她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於是辭職,回江西母校準備初級會計的職稱考試。

【第二份工作】

感覺學不到東西

畢業之後她又來到廈門,因為一心想回江西,便應聘到一家可以派她去江西的貿易公司做會計。「到了一看,那裡的環境特別特別差,在偏遠的鄉下,你懂的。」

該公司在江西的分部原本以為,開增值稅發票必須要一個有會計資格證的人,後來發現並不需要。就這樣,陳曉又沒能做她喜歡的會計工作,時常被派去打雜,甚至被拉去做了倉管員。「我承認90後是有些好高騖遠,但打雜學不到東西,真心不是我想要的。」

【第三份工作】

過了一段「雙失」的日子

從貿易公司辭職之後,大學期間曾經兼職的照明公司招她回去。2011年10月,她去上班,11月失戀,隨後她又辭職。「雙失」的日子是這兩年最辛酸的經歷,對此她不忍過多回憶。

【第四份工作】

覺得在港資企業很壓抑

之後,她從江西跑到廣東,在珠三角的某城待了兩周,當做散心。那陣子,她感到落魄、抑鬱,不跟任何人聯繫。「這不是面子問題,我只覺得,儘管是90後,畢業之後就不該再靠家裡。」

陳曉的行蹤還是被父母發現,他們要她到鄰近的城市找她姐姐。2011年12月,她來到新的城市,不過狀態一直沒有恢復,沒有心思工作。直到2012年2月,她才應聘到一家港資公司,做應付會計。

港資企業運作規範,分工精細,但這讓陳曉擔憂。「90後學東西很快,我兩個月就把自己的業務全部學完了,覺得接觸不到新的事物。而且港資公司的帳目跟大陸不一樣,我怕以後去其他地方會不適應。」

更令她難以接受的是公司的氛圍。工作時間不可以聊天,連交流工作都要壓低聲音,「安靜得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到」,讓人感覺非常壓抑。另外,公司把港方人員和大陸員工區別對待,更讓她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比如復活節,港方的管理層就有假期,大陸員工就沒有。」她又想走了。

【第五份工作】

成為90後大堂經理

陳曉一直希望能夠進入事務所或者會計代理公司工作,也曾堅定地朝這個方向努力過。然而,由於弟弟還沒有畢業,想到家裡的經濟壓力,她最終放棄了。「如果不做會計,我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不如就去公司吧!」

2012年9月,父親在廈門看到一家銀行在招聘大堂經理,就把消息告訴了陳曉。之後,投簡歷、面試、錄取、體驗,當年11月,她成了廈門為數不多的90後銀行大堂經理。

重新回到廈門,令她有種恢復正常的感覺。「現在的工作忙碌而充實,可以忘掉許多不開心的事。」她說。

(晨報記者 魯禮義 見習記者 彭怡郡)

為自己喜歡的工作與家人「戰鬥」了1年

人物 李偲

1991年出生

大學剛畢業,李偲(化名)便為了工作與家人開始了長期的拉鋸戰。1991年出生的她,正忙著準備公務員考試,不過她說這純粹就是「應付家裡」。在自己的理想和家人的期待之間,李偲極力地尋求著平衡。

畢業前夕,李偲向廣州一家電視臺投了簡歷,經過考核和篩選,順利獲得了電視臺的工作。然而,家人不同意她到離家那麼遠的地方去工作,她便就此作罷。

「我是不怕苦的那種,只要我感興趣的工作,什麼都不怕。」畢業後,家人先讓她在廈門一家不出名的雜誌社做了半年。期間,她一直想辭職,但家人始終不肯讓步。半年後,李偲實在坐不住了,終於辭職。

後來,李偲又向廣州的一家知名報社投去了簡歷。在離筆試只有一天時,她接到了通知。當天,她跟家裡鬧到晚上12點,然後買了第二天早上7點的機票,毅然飛往廣州。筆試完,李偲就馬不停蹄地飛回來,因為第二天有公務員考試,第三天有事業單位考試。回程時,飛機遇上了雷雨對流天氣,顛簸不止。那一刻,李偲心裡百感交集。

筆試雖然通過了,但是家人堅決不讓她再去面試。「儘管通過的機會很小,但即使是萬分之一的機會,也被掐死了。」因為之前各種筆試面試成績都不差,李偲覺得自己的能力沒有問題,一直想出去闖闖,可家人覺得她是女孩,希望她能待在身邊。不得已,李偲在廈門找了一份工作,待遇還算不錯,只是仍不甘心。

畢業將近一年,她和家人的拉鋸戰還未結束。

「這場仗還沒完!」李偲說。

實習見習工資低連街都不敢逛

人物 小蘭

1990年出生

2013年畢業

「我的實習期有三個月,見習期有三個月,六個月後才能轉正。等到實現經濟獨立,不知還要多久!」想到這半年還得靠父母給的生活費活著,小蘭感覺很不好意思。

畢業之後,小蘭(化名)背起行囊,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泉州,隻身來到了夢中的城市———廈門。一次一次投簡歷,一次一次面試,小蘭終於在一家國企人力資源部找到了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

工作並不辛苦,但是小蘭還是感覺到「壓力山大」。小蘭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實習期裡,每個月工資只有500元,見習期的工資大概2000元;廈門租房很貴,一個單間,不算水電費,一個月房租就要800元;即使不吃不喝,每個月她都是「負債經營」。

為此,小蘭努力節儉。然而,該花的錢還是要花。「每天要吃飯,最少也得15塊吧。還有其他網費、水電費和七七八八的費用,一共算下來,還是要挺多的。」她以前很喜歡逛街,現在已經不敢逛了。

現在,她熬過了三個月的實習期,「再熬過見習期,我就可以轉正,離經濟獨立就又近一步」。

(廈門網(微博))

相關焦點

  • 調查稱深圳「80後」「90後」員工離職率超三成
    廣州、深圳離職率領跑一線城市,「80後」、「90後」員工離職率超三成。日前,正略鈞策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2年中國薪酬白皮書》中顯示,儘管2011年有六成以上的調研企業對大部分員工實施了漲薪計劃,但廣州、深圳的離職率仍然達到30%以上。
  • 中國員工離職率高達18.9%,00後佔主導,為何德國人卻能幹30年?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講,很多人都經歷過面試、入職、離職、再入職的過程,頻繁跳槽成了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特別是現在的00後,個性十足又年輕氣盛,對工作稍有不滿可能就會立馬「炒了」老闆了。離職在中國是一件非常頻繁的事情。據了解,去年一整年,中國職場員工的離職率高達18.9%,相當於100個人中,就有18個人已經離職了,或許剩下的很多人都處於即將離職的邊緣。
  • 90後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 一年換三份工作
    但近日,記者在人才市場卻發現,有的畢業生又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求職,而記者了解到,這類大學生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他們——「閃辭族」。錢太少、工作無聊、氣氛差、沒前途成了閃辭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現在「90後」的大學生個性張揚、積極創新,但同時太理想化,如此頻繁的辭職,並不利於他們以後的發展。
  • 應屆生離職率高出平均,如何留住90後成企業難題
    應屆生離職率高出平均,如何留住90後成企業難題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9-16 15:01
  • 日本優衣庫被批像「軍隊」3年離職率高達50%
    不過,在網際網路上卻出現了大量關於優衣庫是一家「黑色企業」的報導,還有聲音批評該企業像「軍隊」,3年之間員工離職率高達50%。據Record Japan新聞網報導,有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入職優衣庫的新職員在3年內的離職率達到了37.9%、其後依次為2008年46.3%、2009年53%、2010年47.4%、2011年入職後兩年內的離職率為41.6%,如此高的離職率在同業中極為罕見。
  • 95後半年內離職率超三成 第一份工作平均維持7個月
    據《勞動報》報導,去年7月起,第一批「95後」本科畢業生踏入職場。都說年輕人愛跳槽,沒想到這麼能跳。勞動報記者發現,近期就有多個研究報告同時顯示出95後職場人的高離職率。新生代95後職工為何離職?
  • 調查:畢業生缺少職業規劃 入職一年離職率較高
    調查:畢業生缺少職業規劃 入職一年離職率較高 2014-07-28 11:20:43但小蘇覺得這個工作枯燥乏味,他想實習半個月後就決定換工作。去年本科畢業的小陸已換過三份工作了,「我不想畢業就失業,那樣很沒有面子。」小陸說,畢業前他就找到了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後來因為工作時間不固定,2個月後換了工作,後來又因為討厭「事多」的部門經理,再次離職,如今他在一家小型私企工作,但他卻覺得現在的工資比同學低。
  • 華為博士員工入職4年離職率超43%,任正非內部信暴露公司一大弊病
    任正非籤署的這封華為內部郵件中,給出了博士員工流失的具體數據:從2014年到2018年這5年裡,入職華為的博士員工累積平均離職率為21.8%,即5個博士中就有1人已經離職。而2014年入職華為的博士員工,到2018年時,有43.11%的人已經選擇離職。
  • 快看| 第一批「95後」已經離職了:平均在職7個月 離職率超三成
    麥可思研究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工作的比例為77.10%,較2015、2016屆相比略有下降。從整體來看,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達到33%。其中,藝術學畢業生的離職率最高,醫學畢業生的離職率最低。
  • 應屆生離職率持續走高 職場新人年終該不該跳槽
    年關將近,很多職場人在評估自身的工作得失後,也開始為是否跳槽而糾結。根據前程無憂近期發布的《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生的離職率持續走高,2016年應屆生離職率高達26.5%,明顯高於整體水平。對於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而言,是否跳槽更是個需要審慎考慮的決定。
  • 2016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90後」員工越多離職率越高
    原標題:同比增4.2%:國企離職率漸攀升   日前,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布了《2016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報告稱, 2015年員工整體流動性小幅上升,平均離職率為17.7%,其中,傳統製造業離職率最高,2015年企業調薪幅度為7.6%,預計2016年企業調薪幅度依舊維持下降趨勢,將降至7.3%。
  • 部門離職率太高,入職半年的我竟成為了老員工
    有網友說:我部門的離職率太高了,我才入職半年,竟然成為了老員工! 我想這個問題的背後,往往是綜合因素造成的結果,只歸因於某個人未必合適。
  • 離職率的計算方法
    因為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員工當月入職,並當月辭職的情況,在用以上前三種方法計算的辭職率中無法表示出來,而新員工的流動往往對企業分析員工流動原因有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計算半年或一年的離職率呢?半年或一年的離職率是否等於各個月的離職率的平均呢?還是以上述提供的數據來討論。
  • 90後大學畢業生為什麼「離職率高」是企業問題?還是人的原因?
    正是因為這樣,有太多的人都說90後這代人難以挑起建設中國的大梁,如果你是90後,估計或多或少都聽到這些不好的聲音。馬上就要進入2020年了,90後這代人已經開始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年輕力量,雖然還不是主力,但創造出的成果,已經讓我們的那些前輩嘆服,只能說是後生可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中國最大的民企:日賺近2.4億,人均百萬年薪,離職率卻高達43%?
    為了招納全球頂級人才,華為推出了天才少年計劃,應屆生博士入職起薪都是100多萬起。華為在人才方面確實捨得投入,想要和蘋果、Google等科技巨頭競爭,那人才就要多過他們,所以,華為會對世界各國的優秀大學生,從大二開始,就給他們發offer,並開出比美國科技公司更高的薪酬。華為沒有上市,不需要對股東負責,所有賺到的錢都可以自己隨便用。
  • 如何快速進行員工全年離職率的統計與分析?
    「小琪,既然你已經提到了離職率,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要統計離職率以及離職率的計算方式嗎?」「這個嘛……顧總,你也知道我不是人力資源專業出身,只是常聽大家提起『離職率』而已,所以還是麻煩顧總幫我科普一下關於離職率的知識吧!」知識擴充:聽顧城講講離職率——那些HR必須知道的事兒!
  • 公司離職率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公司離職率高的體驗大概是:給你接風的同事不是給你送別的同事;面試的部門領導、入職時的部門領導和離職時的部門領導是三個人;給你辦離職手續的 HR 也不是當初給你辦入職時的那個Jacky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天使輪的創業公司。公司除了老闆和總監,剩下的 20 個員工,7 個應屆畢業生,13 個實習生。「公司的人走得很快,差不多一個月換一批。老闆 70% 的精力都用在了招人上面。公司有 3 個人力資源的實習生,專門負責在網上找簡歷、打電話、約面試。
  • 90後「再您媽的見」辭職文案又火了:專家解讀如何降低90後離職率
    今天,我們特邀行業先鋒導師陳昌錦老師進行深入解讀「如何降低90後離職率」,以幫助各位HR更好的完成招聘與留人工作。 1 2020年秋季應屆畢業生需求會的分析推演
  • 2015年職工整體流動性上升 平均離職率達到17.7%
    其中傳統行業的離職率居高不下,在各行業員工的離職率中,製造業、傳統服務業、消費品行業的員工離職率分列前三,達到了20.9%、19.8%和19.6%。  去年年中,在傳統零售行業「摸爬滾打」了近二十年的趙先生終於向著自己曾奮鬥過的門店說出了一聲再見,轉而跳槽進入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上班,雖然整體的收益與原來相差無幾,但是趙先生始終認為這是一次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