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我部門的離職率太高了,我才入職半年,竟然成為了老員工!
我想這個問題的背後,往往是綜合因素造成的結果,只歸因於某個人未必合適。
離職率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代表的是管理不善的信號,當某個部門離職率很高時,公司老闆、人力資源及企業負責人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否則當這樣的現象如蝴蝶效應般蔓延到其他部門,後果不堪設想!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一、部門離職率太高,首先是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作為一個部門負責人,其主要的責任之一就是確保這個團隊人員的穩定!
當自己的團隊人員流動非常大時,難道你還不反思自己的管理問題嗎?
管理上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
我身邊就有這樣類似的案例。
我之前工作過的公司裡,行政部有一年空降了一個領導,她原來是在某事業單位裡做行政工作的,後離職出來到了我們公司做這個崗位。
這位行政部女領導上任後,把原來機關裡的那一套拿到了企業來用,自己從不給下屬做工作指導,只要下屬沒有完成好任務,就拿扣分罰錢來處理。
這種生硬的做法激化了她與下屬之間的矛盾,搞得整個部門怨聲載道,員工紛紛離職,甚至工作了10年的老員工都待不住了!
一年後,公司高層只好把她勸退了,重新物色了一位企業行政管理背景的人選,而新人上來以後,一系列工作就非常接地氣,得到了下屬們的認同,行政部重新走上了正軌。
這個案例是真實的故事,在我看來,就因為領導個人的管理方式不同,導致一個部門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局面。
可見,部門離職率高,首要的就是中層管理者的責任,要麼是能力有限,要麼是管理方式不當。
二、部門離職率高,人力資源部責無旁貸
對人力資源經理來說,有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就是員工離職率。
當然,員工離職率也許不是只考核某個部門,而是整個公司層面的。但當某個部門人員流動很大時,人力資源部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了!
因為你是管人、研究人的部門,你不協助部門去處理這樣的問題,難道讓財務部去做嗎?
通常人力資源部介入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分別與部門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及部門員工代表進行交流談話,從不同人員角色口中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
注意,談話一定要有技巧,因為有些員工會擔心人力資源是和管理者站在一條船上的,所以未必肯說真話。因此,你的態度就非常關鍵,立場要中立、客觀,本著解決問題的意圖去溝通。
第二、針對談話調研了解到的原因,進行深度分析,例如你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把這些雜亂的信息規個類,理一理思維,究竟哪些原因是造成這樣高流動率的主要因素。
所謂「打蛇要打七寸」,治標還需治本。
第三、調研分析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並與公司高層進行溝通,最終形成一套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例如是部門管理者的個人問題且無法調和的,那麼換個人來做部門領導也許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又例如是部門的某些規章制度制定不合理,那麼就需要協助部門管理者從管理機制上進行改變,畢竟人力資源擅長的就是制度建設和體系完善這些工作。
三、部門離職率高,是特異性還是普遍性
從問題本身來看,姑且只能知道某個部門的離職率很高,並無法推測出整個公司都人員離職率很高。
如果是一種特異性,那麼解決問題往往僅限於這個部門就可以了。
而如果有普遍性的泛化特徵,我覺得公司層面需要從各方面好好檢視下。
例如,我以前公司曾經有一年薪酬改革,把業務人員的銷售提成給降低了,但又沒有其他更好的激勵措施,於是某個當初業務不錯的部門率先就開始出現人員離職潮,當時公司領導不以為然,想著你們要走就走,到其他公司未必也有比我們更好的提成比例。
但後面這樣的離職潮蔓延到了所有業務團隊,這下領導著急了,業務骨幹都紛紛不穩定了,公司還靠誰來做業務創造利潤啊!
後來,領導又把提成比例給調整了回來,但這次改革已經傷到了公司業務團隊的元氣,再靠招新人來培養等措施,成本就非常的高。
可見,公司的一些制度或戰略舉措如果不當,則會引起某些團隊的人員不穩定,並進而給整個公司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我的建議是,對於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最好事先徵求員工代表或工會的意見,有了民意的基礎,你的政策落地才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當然,管理者也要做好溝通與解釋工作,所有的管理,不接地氣是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