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離職率計算方法,聽說很多HR都算錯了!(附三維離職率計算)

2021-02-25 HR雲公社

關注公眾號並置頂,不錯過每一篇專業文章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 ;僅供學習交流之用,版權屬原作者;

人力資源離職率的定義

所謂離職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員工離職的數量佔「員工」的比率,這個也可以理解為在一定時期內,每100個員工中有幾個員工離職。

離職率的計算方法

常見的幾種錯誤的離職率計算方法:

在眾多的資料中,離職率的算法大多是以某一單位時間的離職人數與正式職工平均人數之比來表示,而正式職工平均人數又為單位時間期初人數與期末人數的平均值。但是,根據上面的離職率定義,不管如何,離職率不應超過100%,如果按上述這種算法來算,很有可能就超過100%。

請看下面的例子(註:本詞條中所有相關數據都基於下面所假設的某公司的數據):

現假設某公司一年的前六個月中每個月的期初人數、期末人數、錄用人數、離職人數如下表所示:


1、將分母定義為期初數量和期末數量的平均,那麼一月份的離職率為:

離職率=35/〔(50+18)/2〕×100%=103%(×)

分析: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離職率有可能大於或等於100%,所以這種算法是錯誤的;

2、將分母定義為期初數量,那麼二月份的離職率為:

離職率=20/18×100%=111%(×)

分析:這個結果可以解釋為離職的人數為月初總人數的1.11倍,但如果用每100人中有111個人離職來解釋該公司二月份的離職率顯得有些牽強,所以這種算法也是錯誤的;

3、同樣的道理,若將分母定義為期末數量,也會出現離職率超過100%的現象。如一月份的離職率:

離職率=35/18×100%=194%(×)

4、在計算半年或一年的離職率時,很多人力資源經理喜歡以各個月的離職率來平均計算:

上半年離職率=(66%+37%+11%+8%+5%+2%)/6=22%(×)

分析:很多人力資源經理之所以喜歡這種方法,因為它所顯示的結果更為「漂亮」,然而這種方法科學嗎?我們從兩方面來分析:

一、從離職率的含義來看,離職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員工中有多少人離職,如果以各月的離職率平均來表示則無法顯示離職率所代表的意義。以該公司為例,用各月平均計算出的22%離職率代表該公司上半年的離職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個員工中只有22個員工離職,而我們知道在該公司上半年其員工的離職人數達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顯感到22%的離職率有失偏頗。

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計算離職率將使得離職率的大小受員工離職時間的影響。如以上所示的這家公司,若將該公司一月份的離職人數和二月份的離職人數互換,即一月份為20人,二月份為35人,每月入職的人數不變,按以上方法計算可以得到一月份的離職率為38%,二月份為51%,上半年離職率平均為19%,比 22%還低3個百分點。我們知道離職率反映的某一時間企業的人員流動情況,它應該是人員流動的靜態的反映,它應和員工是否離職有關,而與離職的時間無關。

綜上所述以上四種方法計算離職率並不科學。

正確的離職率計算方法

1、離職率計算方法:

將分母定義為本月累計在冊人數,所謂的累計在冊人數是指本月曾經在冊的員工的總數,它等於月初員工數量加上本月新進員工數量,也等於月末員工數量與本月離職人員數量之和。我們以一、二月份的情況計算離職率:

a)一月份離職率=35/(50+3)×100%=35/(35+18)×100%=66%(√)


b)二月份離職率=20/(18+35)×100%=20/(20+33)×100%=37%(√)

分析:因為離職率的分母為期末在職員工數量加上本期離職人數之和,它一定大於或等於本期的離職人數,故所計算的離職率總是小於或等於100%,不可能出現離職率大於100%的現象。

2、半年或一年的離職率計算方法:

已離職率等於某一時期的離職人數比上該時期的累積在冊人數計算,則該公司上半年的離職率為:

上半年離職率=70/(50+74)×100%=70/(54+70)×100%=56%(√)

分析: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在計算離職率時如果能將分子定義為在某一時期內的離職人數,分母定義為該時期的累積在冊人數,即該時期內的在職員工最多時的數量(離職率=離職人數/累計在冊人數×100%),這樣求出的離職率將更為科學。一方面應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得人們更加容易理解離職率的含義,另一方面,不論員工什麼時候辭職,都可以在離職率上反映出來。

三維離職率計算與分析法

離職率計算與分析的目的

通常來說,離職率是企業用以衡量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流動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對離職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和滿意情況。離職率過高,一般表 明企業的員工情緒較為波動、勞資關係存在較嚴重的矛盾,企業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導致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織的效率下降。但並不是 說員工的離職率越低越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員工流動,可以使企業利用優勝劣汰的人才競爭制度,保持企業的活力和創新意識。大部分人力資源經理算離 職率,僅僅是看一個數字,的確,我們算出了離職率,又能如何呢?一個數字而已,最多認為這個數字過高,要改進某些東西,這個數字適中,認為做的還不錯!那麼,要改進某些東西,具體要改進哪些呢?我們如何能通過離職率看出那些方面要進行改進呢?

人力資源工作者應該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做個統計報表給領導看了好看,我們計算離職率,不應該僅僅滿足於一個表面數字,更需要從數字中發現問題!基於這個要求,我們就需要對離職進行分析!

三維離職率計算與分析法定義

三維離職率計算與分析法是由戚文軒(網名火火寒心)在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套基於企業員工分類,進行多維度的離職率計算與分析法。所謂三維離職率就是指企業的綜合離職率、新員工離職率、老員工離職率。該方法通過針對企業員工性質分類,對離職情況進行多維度分析,找出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 不足,從而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綜合離職率

綜合離職率是指指在一定時期內,員工離職的數量佔「員工」的比率,也就是我們傳統所說的離職率。

綜合離職率計算公式:

綜合離職率=[當期離職總人數/(期初人數+當期新進總人數)]×100%

新員工離職率

所謂新員工,通常是指在企業工作一年以下,甚至半年以下的員工(有的企業把工作不滿兩年的員工定為新員工,這個可由各個企業實際情況來界定)。

新員工離職率計算公式:

新員工離職率=(當期新員工離職人數/當期新進總人數)×100%

老員工離職率

所謂老員工,通常是指在企業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有的企業認為工作滿兩年及以上的員工才算為老員工,這個可根據各個企業實際情況來界定)。


老員工離職率計算公式:

老員工離職率=(當期離職老員工人數/期初人數)×100%

註:老員工的定義可由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我定義,可以定義為工作滿一年的為老員工,也可以定義為工作滿二年或以上的為老員工,但是老員工的定義必須和新員工的定義想對應,比如老員工定義在本公司工作為滿一年的,那麼新員工就必須定義為在本公司工作未滿一年的。

三維離職率分析

通過計算綜合離職率、新員工離職率、老員工離職率並將三組數據進行對比,根據新老員工離職原因的差異化,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目前導致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並進行改進完善。

新員工大多對企業狀況不是很了解,有一定的新鮮感和激情,但也存在著適應過程,我們通常說,有希望才有失望,對於新員工的離職來說,主要有這麼幾種因素: 薪資達不到預期、與新領導相處不和、自我實現與預期不符合,企業文化無法適應等等,新員工離職的原因,除了企業本身的環境因素外,大多是招聘的原因,因為 招聘的時候,企業並沒有看準人,所以使得新員工的預期與企業實際情況相差很大,導致新員工離職。

老員工,已經對企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通過一年的工作,上級也對這些員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員工本身已經失去了當初進企業的新鮮感,更多表現出來的是老 員工的成熟與穩重,因為他們對企業的特點,制度,發展狀況等各個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員工的離職原因,就企業方面而言,通常有如下幾種因素:沒有 晉升機會、對企業發展前景失望、自我實現得不到滿足、學習不到新的知識、與領導不和難以忍受或領導變動、薪資待遇增長不能滿足個人需求增長、企業單方面主 動提出解除合同。

一個公司員工離職,如果是老員工多,說明公司的體制存在嚴重的問題,需要改善,我們再結合以往各個員工離職面談的結果,以及離職原因的調查,各種員工動態 的關注,可以準確的查找到企業在制度、文化、人力資源體系、管理模式等各種能影響到老員工離職方面因素,從而加以針對性的改革改善;如果是新員工離職的 多,說明公司的招聘存在嚴重的問題,並沒有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員工,企業可以通過分析各種招聘流程與環節以及招聘人員本身的工作方式,還有企業對新員工的 各種文化、工作氛圍等因素,針對性的去改善招聘方式方法,改善新進員工對企業的認同與融合度!

三維離職率計算與分析的適用情況

因為離職率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指標,根據「改進工作」原則,計算離職率是為了考察並反映人力資源部在工作上的缺失以及公司存在的問題,而某一個月的離職率並不能良好的反映企業存在的問題及人力資源部工作的缺失,某一個月的離職率往往是用來進行多月對比的,比如把本公司1到12月的每個月的離職率列出來,從而找出本企業人才流動在市場中的規律,以方便企業更好地規劃招聘工作來應對人才流動高峰周期。

所以三維離職率計算與分析法應當用在本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分析中,發現問題,從而指導本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規劃,也就是說,三維離職率計算法運用的周期一般在一年或以上,這樣更有利於企業查找自身問題!而企業在做每個月的離職率的時候,只需要運用綜合離職率的公式即可。

相關焦點

  • 離職率的計算方法
    這一點很重要,在眾多的資料中,離職率通常是以某一單位時間的離職人數與正式職工平均人數之比來表示,正式職工平均人數又為單位時間期初人數與期末人數的平均值。但按這樣的計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現上面的情況,即離職率超出100%,難道員工全部離職了嗎?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員工真地全部離職,則按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離職率為200%,這與人們通常情況下理解的離職率是矛盾的。
  • 離職率應該怎麼計算
    四種方法究竟誰對誰錯,應該如何應用?相信很多HR都至少用過至少2種方法來計算離職率,下面我們用一個案例來看看幾種算法得出的數據究竟有多大差異,我們又應該該如何應用這四種方法。如圖所示,這是某企業2017年的員工異動數據。
  • 傷不起的各種「離職率」,你真得了解它的計算口徑嗎
    日常數據分析工作,大多數是由各種「率」組成,增長率、退貨率、流失率、入職率、離職率、周轉率等。「率」是一種比較方便判斷數據絕對值的方法。然而,在工作中判斷絕對值方法,經常被有意無意的各種誤用。比如說,離職率。
  • 如何快速進行員工全年離職率的統計與分析?
    「小琪,既然你已經提到了離職率,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要統計離職率以及離職率的計算方式嗎?」「這個嘛……顧總,你也知道我不是人力資源專業出身,只是常聽大家提起『離職率』而已,所以還是麻煩顧總幫我科普一下關於離職率的知識吧!」知識擴充:聽顧城講講離職率——那些HR必須知道的事兒!
  • HR最常用的64個計算公式
    HR經常需要和數據打交道,如入職率、離職率、加班費計算等。雖然日常工作中,單個數據的計算並不麻煩,但幾十上百個累計在一起,確實很容易混淆,甚至計算失誤。不過大橙子急HR之所急,整理了常用的64個人力資源計算公式,HR可以添加至收藏夾隨時使用,也可以列印出來貼在電腦旁邊隨時查詢。
  • 員工離職率,影響家具企業營收和利潤的核心因素!
    我想大家都認可較低的離職率是對企業有利的。但是,當我們問某位企業主公司的員工離職率是多少的時候,他們通常只會回答:「太高了!」,當我們問銷售經理或工廠經理同樣的問題時,他們可能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答案,或只能隨便亂猜。你可以想像到如果把問題換成「你公司的淨利潤是多少?」而答案卻是「不夠高」或「不知道」嗎?
  • HR實用計算公式匯總
    試計算本月入職率、本月平均人數、本月員工離職率、本月員工新進率、本月員工留存率、本月員工損失率、本月員工進出比率?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應聘30人,錄取5人則5÷30×100%=入職率:16.6%)月初員工100人,月底員工102人,則(100+102)÷2本月平均人數101人3.
  • 解讀HR必備的100個計算公式,你必須知道
    附 最全HR必備常用公式 >招聘分析常用計算公式 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
  • HR必備100個計算公式,可直接保存
    今天給各位HR準備了100個必備的計算公式,讓工作可量化,記得保存或分享給小夥伴! 招聘分析常用計算公式 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
  • 分析了15000份數據後發現,對離職率影響最大的因素竟然是......
    工作時長介於163~200 h/month 的員工離職率低。以每月22個工作日計算,每日上班時長在7.4~9.1小時的員工離職率相對較低(不知道那些「996」的老闆們是否看過這個數據)。或許是因為做過這麼多項目了,應該是老員工,很多企業中,老員工能力增長的比薪資快很多,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5. 五年內有沒有提升
  • 為何平均企業離職率達15%?從心理學上來分析零離職率的可能性
    據大數據表明,目前在國內企業的平均離職率大約達到了15%,跟很多年的數據相比,這個數據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提高,當然也並不是90後做出了這個貢獻,因為其實當時那個笑話流傳的時候是10多年前,那會90後還都是剛從學校裡出來的毛頭小子,而現在90後同樣已經慢慢的開始有了家庭,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家庭是港灣同樣也是束縛,所以當然也飄不起來了,不過或許00後已經可以開始飄了?
  • 職場上,為什麼很多公司員工的離職率高?原因太現實
    現在職場上的hr都反應員工的離職率高,員工不好招,剛招了個員工,實習期一過就走了或者剛進行完培訓就走了又得重新招人。所以hr經常抱怨,現在的員工要求條件太高了:要求老闆好,要求同事關係融洽,公司氛圍好,要求工資待遇好。
  • HR必備100個計算公式,可直接保存桌面
    今天給各位HR準備了100個必備的計算公式,讓工作可量化,記得保存或分享給小夥伴! (主動離職率/淘汰率)=離職人數/在職總人數 4.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期末人數)/2) 5.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錄用人數)×100% 6.異動率=異動人數/在職總人數 7.人事費用率=(人均人工成本*總人數)/同期銷售收入總數
  • 什麼樣的企業離職率高,看看你家公司中招了嗎?
    馬雲說過員工離職的原因要麼是心受委屈了,要麼是錢沒給到位,看看離職率高的原因裡你家公司中招幾個?2、 薪酬機制複雜,員工自己算不明白很多公司薪酬制度整得特別複雜,員工根本不會計算自己每月的薪酬所得能拿多少,這樣的薪酬制度,在外人看來可能是好高大尚,但是員工苦不堪言,從薪酬上不能明確自己的目標,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有時候努力半天,最後因為其他因素拿不到工資,所以這樣高複雜的薪酬結構的公司,員工離職率也高。
  • 部分中小型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
    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離職率超過20%。在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的趨勢下,中小型基金公司受離職潮的衝擊更為嚴重。7家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以年初的基金經理總數為基數計算,今年共有華潤元大基金、金信基金等7家公司的基金經理離職比例超過20%,多為中小型基金公司。7家公司中,離職基金經理數最多的為7人。
  • HR做好這三件事,年後員工返崗率可高達99%|觀法勞動
    每年年後,許多企業都面臨一個問題,即很多老員工選擇離職。因此,為了保障和提高老員工年後的返崗率,各企業都會做好各種措施來吸引老員工返崗。如何正確計算離職率關於人才的離職率的計算,有兩種典型錯誤的計算方法。第一種典型錯誤的離職率計算方法是運用以下公式計算員工的離職率。
  • 當護士離職率逐年攀升 管理者如何應對
    「每天我們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要隨時待命,以防病人有突發情況出現。」這是某醫院一名重症醫學科護士對自已工作狀態的描述。「我準備今年三月辭職,最近二年醫院待遇下降太厲害,病房病人數一年比一年多,錢卻一年比一年少,人累心更累。」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護士暴露了內心真實想法。
  • HR必備100個計算公式,可直接保存桌面!(2018版)
    來 源丨網絡今天小編給HR準備了100個必備的計算公式,讓工作可量化,記得要學會下面的公式哦!!一、招聘分析常用計算公式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主動離職率/淘汰率)=離職人數/在職總人數4.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期末人數)/2)5.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錄用人數)×100%6.異動率=異動人數/在職總人數7.人事費用率=(人均人工成本*總人數)/同期銷售收入總數8.招聘達成率=(報到人數+待報到人數)/(計劃增補人數+臨時增補人數)9.人員編制管控率
  • 9家公司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 平均離職率為17.93%
    截至9月15日,近兩年基金經理平均離職率為17.93%,現任的基金經理中,超過八成為內部培養。上半年基金利潤超1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證券日報》觀察發現,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的有9家基金管理人,東方紅資管旗下基金經理,在今年上半年人均為投資者盈利最高。東方紅資管旗下現任12位基金經理,上半年合計為投資者賺取74.54億元,人均為投資者盈利6.21億元。
  • 公司離職率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老闆 70% 的精力都用在了招人上面。公司有 3 個人力資源的實習生,專門負責在網上找簡歷、打電話、約面試。老闆害怕花錢請資深員工,招來的都是便宜的應屆生。很多人到公司看一眼直接掉頭就走,留下的都是實在走投無路的。不過這些人也都是騎驢找馬,找到別的工作,立馬就走人。」談起這份工作,Jacky 依然心有餘悸。他在這家公司待了一個月,旁邊的工位換過三個人。直到從那家公司離開,老闆也沒記住他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