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公司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 平均離職率為17.93%

2020-12-13 網易新聞

基金經理變動大概率會對基金的業績產生影響,為穩定投研團隊,基金管理人大多從內部選拔基金經理。穩定的管理團隊也成為FOF基金篩選標的的標準之一。截至9月15日,近兩年基金經理平均離職率為17.93%,現任的基金經理中,超過八成為內部培養。

上半年基金利潤超1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證券日報》觀察發現,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的有9家基金管理人,東方紅資管旗下基金經理,在今年上半年人均為投資者盈利最高。東方紅資管旗下現任12位基金經理,上半年合計為投資者賺取74.54億元,人均為投資者盈利6.21億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基金利潤超10億元的中銀基金和國壽安保基金,近兩年沒有基金經理離職。

近兩年基金經理

離職率為17.93%

眾所周知,基金經理離職率過高會給基金公司整個投資管理體系帶來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基金業績。《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Wind資訊統計發現,有數據的117家基金管理人中,今年上半年基金利潤為正的有106家,其中基金利潤超10億元的有45家,佔比為38.46%。其中天弘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嘉實基金上半年基金利潤超過百億元。

記者重點觀察,上半年基金利潤超過10億元的基金管理人中,基金經理離職率情況。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9月15日,具可查數據的基金管理人有122家,兩年前這122家基金管理人基金經理總數1131人,近兩年以來,新聘基金經理數為788人,離職基金經理344人,近兩年基金經理平均離職率為17.93%。其中中銀基金等28家基金管理人近來離職率為0,另外有37家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經理離職率低於業內平均水平,合計65家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經理離職率低於業內平均水平,佔比為52.41%。

記者進一步觀察,上半年基金利潤超過1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有9家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其中有2家基金公司近兩年無基金經理離職,分別是中銀基金和國壽安保基金,近兩年的離職率均為0,今年上半年分別為投資者盈利32.55億元和20.13億元。

另外,東方紅資管、華泰柏瑞基金和興業基金近兩年均有一位基金經理離職,離職率分別為7.14%、5.26%和7.14%,均低於10%,上半年分別為投資者盈利74.54億元、42.24億元和18.06億元。

上半年東方紅基金經理最能賺

人均為投資者賺6.21億元

上半年基金利潤超過10億元且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的9家基金管理人中,東方紅資管旗下基金經理今年上半年人均為投資者盈利最高。截至二季度末,東方紅資管旗下現任12位基金經理,今年以來合計為投資者賺取74.54億元,人均為投資者盈利6.21億元。其次華泰柏瑞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建信基金基金經理人均盈利2.35億元、2.29億元和2.13億元。

另外,在基金經理的來源上,為穩定員工,基金管理人多採用內部選拔方式挑選基金經理。記者據Wind資訊統計,122家基金管理人現任的1573位基金經理中,有1315位來自內部培養,佔比為83.60%,超過八成。中銀基金和國壽安保基金現任的基金經理中,分別有92%和75%來自內部培養。東方紅資管、華泰柏瑞基金和興業基金現任基金經理中,來自內部培養的比例分別為50%、88.89%和69.23%。

業內人士認為,從內部選拔基金經理,也可以增加研投團隊的穩定性。基金管理人內部培養的基金經理對公司的投資理念把握得更為準確,減少磨合時間,另外也減少了人才流失,增加員工的忠誠度。

9家離職率近兩年低於10%

且上半年基金利潤超10億元的基金管理人

基金管理人簡稱 上半年基金總利潤(億元) 基金經理數 離職率 內部培養比例

中銀基金32.55 25 0.00% 92.00%

國壽安保基金 20.13 12 0.00% 75.00%

華泰柏瑞基金 42.24 18 5.26% 88.89%

華安基金 54.59 32 5.88% 75.00%

興業基金 18.06 13 7.14% 69.23%

東方紅資管 74.54 12 7.14% 50.00%

工銀瑞信基金 98.60 43 8.51% 86.05%

建信基金 61.82 29 9.38% 86.21%

國投瑞銀基金 12.91 29 9.38% 86.21%

數據來源:《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 、Wind資訊 制表:吳曉璐

作者:吳曉璐

(原標題:9家公司近兩年離職率低於10% 中銀和國壽安保基金經理最穩定)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山水比德IPO:公司人員平均離職率16.9% 募資5億用於4項目建設
    詳情如下圖: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及2020年6月營收收入分別為1.8857億元、2.8744億元、4.0048億元及2.174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89.81萬元、4144.25萬元、7569.15萬元及4660.02萬元。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孫虎、蔡彬夫婦。
  • 上市公司高管圖鑑:平均薪酬45萬 離職率創近十年新高
    高薪高壓背景下,高管離職率大幅攀升,創出近十年的新高。高管男性為主 平均近50歲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男性高管佔比達到79.34%,這意味著5個高管中就有4個男性高管。女性高管比例則呈逐年增長的態勢,2009年年報顯示女性高管佔比僅為14.75%,最新佔比達到20.66%。
  • 離職率的計算方法
    這一點很重要,在眾多的資料中,離職率通常是以某一單位時間的離職人數與正式職工平均人數之比來表示,正式職工平均人數又為單位時間期初人數與期末人數的平均值。但按這樣的計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現上面的情況,即離職率超出100%,難道員工全部離職了嗎?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員工真地全部離職,則按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離職率為200%,這與人們通常情況下理解的離職率是矛盾的。
  • 2019年全國10大行業薪酬增長率、離職率發布!離職率第一的行業是它……
    ,網際網路達到了10.5%,這個數字相比於2018年有一定下調,預計在2020年高科技網際網路行業仍然會有一定下調,逐年有0.1~0.3個點的下調空間。2019年製造行業的實際薪酬增長率只有5.8%,這個數值相比近10年來,應該是最低的一個數據。⑤物流、醫藥、教育行業:三個行業的薪酬增長率相比於2018年來說是持平的。其中,教育投資創業是近期的熱點熱點,處於封口器,在未來的投資盈利空間很大。
  • 2016年中國醫藥行業平均薪酬漲7.7%,離職率超過20%!
    隨著這些產業政策的變化,本土醫藥產業中人力資源的各個層面也發生著變化,從怡安翰威特的統計數據來看,值得關注的變化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數增長全面放緩 外企尤甚2017年醫藥產業員工人數增長率進一步降低,本土醫藥企業2016年的員工人數增長率為10.8%,2017年預計將降到8.7%;外資藥企人數增長最慢,幾乎腰斬,從2015年的8.6%
  • 2015年職工整體流動性上升 平均離職率達到17.7%
    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產業交替,無數職場人也開始了自己的「再啟程」,日前前程無憂發布的《2016離職與調薪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職工的整體流動性出現小幅上升,平均離職率達到17.7%。    傳統行業轉型,離職率走高  該調查顯示,2015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部分企業在轉型中陷入低潮,帶動了離職率的進一步增高。
  • 事實是離職率創新低
    但事實卻是基金經理離職率是在下降通道中,2016年離職率僅為11.71%,創造了15年來的新低。  圖1:近期媒體曝光的公募基金「離職潮」報導截圖  雖然離職人數在增多,但基金經理離職率卻是在下降的(離職率以當年基金經理離職總人數除以基金經理總人數粗略計算).  數據顯示,2015年的大牛市是基金經理離職率高峰,達到24.84%;而2016年離職率僅為11.71%,創造了15年來的新低。
  • 調查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
    10日在北京發布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且有超四成2015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內轉換行業。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8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71%、62%。在本科學科門類中,2018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93%),其次是教育學(84%);最低的是農學(57%)。在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2018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藥衛生大類(90%),其次是土建大類(71%);最低的是旅遊大類、輕紡食品大類(均為51%)。
  • 今年北京企業整體調薪7.4% 上半年主動離職率低於全國整體情況
    2017年9月11日訊,日前舉行的第十五屆中智人力資本調研成果發布會披露,2017年北京市企業調薪幅度為7.4%;上半年主動離職率為10.1%,低於全國整體情況。調查顯示,我國企業的整體調薪幅度近五年一直保持下降趨勢,2017年首次回升,整體調薪率為7.4%,相較2016年有0.5%的增幅。
  • 部分中小型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
    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離職率超過20%。在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的趨勢下,中小型基金公司受離職潮的衝擊更為嚴重。7家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率超20%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以年初的基金經理總數為基數計算,今年共有華潤元大基金、金信基金等7家公司的基金經理離職比例超過20%,多為中小型基金公司。7家公司中,離職基金經理數最多的為7人。
  • 為何平均企業離職率達15%?從心理學上來分析零離職率的可能性
    據大數據表明,目前在國內企業的平均離職率大約達到了15%,跟很多年的數據相比,這個數據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提高,當然也並不是90後做出了這個貢獻,因為其實當時那個笑話流傳的時候是10多年前,那會90後還都是剛從學校裡出來的毛頭小子,而現在90後同樣已經慢慢的開始有了家庭,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家庭是港灣同樣也是束縛,所以當然也飄不起來了,不過或許00後已經可以開始飄了?
  • 正確的離職率計算方法,聽說很多HR都算錯了!(附三維離職率計算)
    ▲離職率的計算方法常見的幾種錯誤的離職率計算方法:在眾多的資料中,離職率的算法大多是以某一單位時間的離職人數與正式職工平均人數之比來表示,而正式職工平均人數又為單位時間期初人數與期末人數的平均值。以該公司為例,用各月平均計算出的22%離職率代表該公司上半年的離職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個員工中只有22個員工離職,而我們知道在該公司上半年其員工的離職人數達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顯感到22%的離職率有失偏頗。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計算離職率將使得離職率的大小受員工離職時間的影響。
  • 盤點百餘家員工幾千人、離職率又低的日企,這個類型的企業最多!
    離職率最低的是佔據活塞環製造業50%份額的大手日企——リケン(RIKEN),2017年離職的僅有八人,員工平均工齡16.8年。如果按照2016財年1429的在職員工數計算,則離職率僅為0.6%!可以說,這幾乎是沒有員工辭職的職場。
  • 公司離職率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離職率高」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講,基本上是行業常態,最大的區別是「非常高」還是「一般高」。離職率非常高的網際網路公司,平均員工在職時間只有 3 個月甚至更短。「這些公司,你進去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幹不長。」談起自己曾經兩份短暫的工作經歷,Jacky 這樣總結道。
  • 上半年上海主要行業職工主動離職率為10.3%
    今年上半年,上海主要行業職工主動離職率為10.3%。日前,中智諮詢調研中心發布的人力資本調研成果顯示,經濟環境轉好、90後步入職場使得人才活躍程度提高,其中網際網路、金融等主動離職率居前。此外,整體薪水方面,今年上半年為近五年調薪幅度首次上漲。
  • 去年員工主動離職率創近五年來最低
    2009年,職場人心思不活,主動離職率創下近五年來的最低點。  昨天,一份《2009企業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新鮮出爐,再一次將身在職場的你我拉回2009年。包括上海、廣東、浙江在內的眾多省市,在去年顯現出一個狀態,職場人員流動不頻繁,或許他們在想,在金融危機瀰漫全球的狀況下,還是捧牢當前的飯碗為好,激進的跳槽行為還是等來年再說吧。
  • 在許多公司要求員工提前退休時,來看看今年離職率極低的百家日企
    東洋經濟曾經刊發的《CSR企業總覽(僱用/人才活用篇)2020年版》中,記載了883家日本知名上市企業,平均銷售額為6804億日元。其中40-50歲的自願退休候補社員,總計為163萬2276人。據此推算,即使今年上半年提前退休人數是去年的2倍,也不過是2萬2702人,離職率不過1.4%。
  • 協和電子擬IPO:去年上半年人員離職率超過15% 實力弱毛利率高
    僅從試用期員工數量看,除了2018年外,每年試用期員工都超過110人,而該公司員工總數近年來穩定在1000人左右,離職率超過10%。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離職率超過15%。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年底員工總數為1027人,2019年6月30日減少至992人,而992人中有122人為試用期員工,這意味著老員工僅有870人,半年離職員工達到157人,離職率達到15.3%。不僅總體員工離職率高,該公司銷售隊伍不穩定。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司共有31名銷售人員,其中13人為新員工。
  • 2014年中智薪酬調研報告:上海職工主動離職率最低
    東方網9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今年各企業的漲薪幅度呈現平穩下滑趨勢,且一線城市狀況整體低於二三線城市。而在員工流動方面,相比國內其他大城市,上海職工的主動離職率最低。這是昨天舉行的中智第十二屆薪酬福利調研發布會上記者獲得的消息。
  • 2018年CEO離職率創19年新高,主因是道德問題
    普華永道旗下諮詢公司Strategy&近日發布2018年《CEO接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2500家上市公司CEO離職率達17.5%,創調查開始19年以來新高,共計438人離職。高離職率可能有三種原因,第一種屬於常規離職,達到退休年齡的CEO將接力棒交給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