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拒移除涉種族主義人物雕像 稱不能歪曲歷史

2020-12-15 環球觀

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於5月遭警方拘捕後死亡,美國多地及其他國家出現示威浪潮,民眾上街抗議警察暴力及種族歧視。其後有示威者破壞被指涉及種族主義的歷史人物雕像。英國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及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6月14日表示反對移除雕像,稱不能歪曲歷史。

詹森在《每日電訊報》撰文指:「如果我們開始清除紀錄及移除所有與我們心態不同的人之雕像,我們就會處於一個大謊言中,是在扭曲歷史。」他對主張編輯或像修改圖像一樣改寫整個文化景觀的活動,感到非常懷疑。不過,詹森宣布會成立跨部門委員會,以檢討國內不同範疇的種族不平等情況。

有民眾認為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發表種族主義及反猶太言論,批評他在1943年印度饑荒時拒絕送糧食到當地,導致逾200萬人失救,因此也要拆除他的雕像。當局於是為邱吉爾雕像築起保護罩。

詹森稱邱吉爾是英雄,因此他覺得他不是唯一一個表示會盡全力去阻止別人移除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中之邱吉爾雕像的人。據親近詹森的人指,詹森視邱吉爾為偶像,一直想模仿他。

馬克龍堅持法國不會拆除有爭議及殖民時代的人物雕像。他認為國民應一同面對歷史的全部,包括與非洲的關係,要以追求真相為目標,而非否認「我們是誰」。他強調法國不會從歷史中抹掉任何痕跡,或任何名字。

馬克龍承認一個人的住址、姓名、膚色等因素,的確有可能減少他們在法國社會中有成就的機會。他呼籲全民一起努力,令任何族裔及宗教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關焦點

  • 歷史清算?奴隸販子雕像被扔進河裡之後,數千人請願移除英國殖民者...
    美國內戰期間南方邦聯將軍威廉斯卡特威克卡海姆雕像、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雕像接連被示威者推倒、比利時殖民時期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雕像被塗紅色油漆。而今,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有數千人在請願網站發起請願,要求移除牛津大學內英國殖民主義者代表人物塞西爾·羅茲的雕像。另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在確立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發揮關鍵作用的羅伯特·克萊夫的雕像也被請願移除......
  • 牛津大學奧裡爾學院決定移除前殖民主義者雕像,多年前曾拒絕這麼做
    在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持續在英國上演之際,牛津大學奧裡爾學院17日宣布決定移除備受爭議的前殖民主義者塞西爾·羅茲的雕像。英國廣播公司(BBC)17日報導稱,當天,該學院管理層通過投票做出了這一決定。BBC稱,活動人士此前呼籲移除這座雕像,並稱該雕像是帝國主義與種族主義的象徵。報導稱,移除行動不會立即進行。據BBC報導,奧裡爾學院管理層表示,這一決定是「經過一系列深思熟慮的辯論以及反思後」做出的,且「充分意識到這些決定可能對英國與世界產生的影響」。
  • 美博物館將拆除羅斯福雕像:反種族主義,拆雕像有用嗎?
    以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為導火索,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迅速席捲歐美,一些歷史人物的雕像成為示威者的目標。據《衛報》6月21日報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除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雕像,因為它將黑人和原住民刻畫為被徵服者和劣等種族。
  • 邱吉爾雕像啟動戰時保護,英首相詹森:不能假裝有不同歷史
    對於,邱吉爾等雕像岌岌可危的命運,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現在的我們無法嘗試改變,我們也不能假裝有不同的歷史,但城鎮的雕像是前幾代人建造的。」「他們有不同的觀點,對是非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這些雕像也教會我們看清過去的錯誤。拆除它們將意味著對我們的歷史撒謊,並使後代的教育陷入貧困。」
  • 泰勒·斯威夫特呼籲刪除田納西州的種族歷史人物,稱惡棍不配雕像
    泰勒·斯威夫特呼籲刪除田納西州的「種族歷史人物」:「惡棍不配雕像」泰勒·斯威夫特再次使用她的社交媒體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聲音。 斯威夫特開始進行一系列推文,他寫道:「作為田納西州人,令我感到噁心的是,我們國家中站著許多紀念種族主義歷史人物行惡的紀念碑,泰勒·斯威夫特說消除種族歧視,並說「必須做出改變以打擊警察的殘酷行徑
  • 拆雕像、改名、換州旗……美國為何頻頻按下「刪除鍵」?
    拆雕像。早在今年6月7日,一座紀念南方邦聯將軍的雕像被推倒後,陸續有更多雕像被移除,包括邦聯「總統」戴維斯、邦聯將領羅伯特·李,還有義大利探險家哥倫布。示威者稱,哥倫布導致美國印地安人文明的毀滅。  改名。
  • 又一位美國前總統被「移除」,普林斯頓大學為何放棄前總統威爾遜的...
    在反種族主義抗議浪潮中,美國多所高校、企業和機構紛紛「自省」,移除種族歧視「黑歷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27日就宣布,將把美國前總統、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的名字從兩所學院名中移除,原因是威爾遜「不光彩」的種族主義歷史讓他不再適合表彰為學生的榜樣。
  • 美國民調:多數非裔英國人認為保守黨存在「制度化種族主義」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據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非裔英國人認為執政黨保守黨存在「制度化種族主義」。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導,在其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中,58%的非裔英國人表示,他們認為首相詹森領導的保守黨存在「制度化種族主義」,而有39%的白人表示他們也這麼認為。 本月早些時候,詹森通過其發言人表示,他「不同意這是一個種族主義國家」,為此,有人指責他不了解英國種族主義的嚴重程度。
  • 多部文藝作品被指涉種族歧視,《亂世佳人》等暫時下架
    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乃至全球引發的抗議活動仍在發酵,有關消除「系統性種族主義」的討論持續進行,全美多地相關歷史雕像被毀。與此同時,一名涉案前警察保釋,而白宮正在敲定一項關於警務標準的行政命令。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大規模抗議。
  • 獨立日當天,又一座哥倫布雕像被推倒扔海裡!不遠處煙花正燃放
    這是最近幾周示威活動中最新的一座雕像被推倒,反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行的抗議活動越來越多地呼籲拆除聯盟紀念碑以及支持奴隸制和種族主義政策的歷史人物的雕像。哥倫布因對待土著人的態度而成為眾怒的靶子。川普則經常批評移除雕像的行為,最近的事件發生在他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創建一個充滿歷史人物紀念碑的公園之後。川普建議對那些推倒雕像的人進行監禁,他在周五晚上發布的行政命令強烈譴責了這種行為。川普說道,「摧毀一座紀念碑就是褻瀆我們共同的遺產。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前的羅斯福雕像將被拆除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的話和紐約市政府的消息報導稱,決定拆除博物館前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騎馬雕像。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至1909年任美國總統。博物館前這座雕像於1940年豎立,由三個主要元素組成:騎在馬上的羅斯福以及分別站在馬兩側的一名印第安人和一名非裔美國人。消息指出,拆除雕像是博物館的決定,得到了有權拆除雕像的紐約市政府的允許。積極分子多年來一直反對這座雕像。很多人認為,它是殖民擴張和種族歧視的象徵。拆除雕像的決定是在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的背景下做出。
  • 美土著部落川普到訪之際要求移除"總統山"雕像:對我們不尊重
    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兩個部落的首領都呼籲移除拉什莫爾山上的四位總統的雕像。據《國會山報》7月2日報導, 6月30日,南達科他州印第安人夏延河蘇族部落首領哈羅德·弗雷澤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們在我們神聖的土地刻上這些雕像,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提醒蘇族人,這個國家不遵守諾言和條約。」據悉,美國聯邦政府最初在1868年的一項條約中承認蘇族人擁有這座紀念碑所在的布拉克山的所有權。
  • 英美「奴隸史」爭議蔓延至澳大利亞,「庫克船長」雕像被噴漆
    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主義抗議蔓延多國,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近期出現了要求移除爭議人物雕像甚至是直接破壞雕像的事件。在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發表否認澳大利亞奴隸制歷史的言論後,當地時間6月14日凌晨,兩座位於雪梨的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雕像被噴漆。
  • 荷蘭王室黃金馬車被罵「種族主義」,抗議者:就該扔進博物館
    車身四周,是荷蘭裝飾畫家尼古拉斯範德瓦伊繪製的油畫,他通過寓言人物描繪了荷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公開資料稱,畫中的半裸人物穿著羅馬長袍,象徵著荷蘭的繁榮。而寶座上的荷蘭女神不是女王,也與王室無關。但近年來,車身左側的繪畫卻因涉嫌「種族主義」和「美化殖民」引發了爭議。
  • 美前總統老羅斯福雕像因「高人一等」將被拆除,其曾孫表支持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繼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和美國首位總統華盛頓的雕像相繼被抗議者推倒後,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通稱「老羅斯福」)的雕像也遭拆除。21日,位於紐約市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宣布將拆除博物館入口處的羅斯福雕像。
  • 美媒文章:種族主義黑歷史讓英國難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6月12日刊載題為《英國的種族主義遺蹟不僅僅是幾座雕像》的文章,作者系霍莉·託馬斯,文章編譯如下: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當地時間9日宣布將對倫敦地標性建築進行評估,以便清除任何與奴隸制有關的東西。
  • 美南方將軍雕像被推倒後,阿拉巴馬大學宣布移除3座南方邦聯成員...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全美騷亂已持續兩周,多座南方邦聯軍官的爭議性雕像也接連「倒」下。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6月8日,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宣布,他們將移除校園內紀念南方邦聯成員的3座紀念碑。
  • 「OK」手勢屬於種族主義符號?《使命召喚》在遊戲中將其移除
    【南方+7月6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由動視公司製作的主視角射擊遊戲《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在季中更新時去掉了社交媒體上被政治正確的活動人士視為種族主義的「OK」手勢,這一舉動引發了粉絲爭議。目前,遊戲製作方還沒有就從遊戲中移除這一符號發表官方聲明,粉絲們只能猜測原因。此前鑑於全球各地的反種族主義活動,《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對遊戲設置進行了修改,對帶有種族主義語言和用戶名的使用進行了打擊。上個月有一段時間,遊戲的開始畫面中還添加了一條表示與抗議者團結一致的信息。
  • 面對種族主義泰勒·斯威夫特又發聲了
    正如您在抗議活動期間看到的那樣,許多雕像被汙損,斬首或完全拆除,其記錄不佳。上周五,這位女歌手來到Twitter表示她對田納西州受到尊敬的「卑鄙人物」的憤怒。30歲的孩子開始了:「作為田納西州人,令我感到噁心的是,在我們的州立著許多紀念碑,這些紀念碑紀念種族主義歷史人物犯下了惡行。愛德華·卡馬克(Edward Carmack)和內森·貝德福德·福雷斯特(Nathan Bedford Forrest)是我們州歷史上可鄙的人物,應該被這樣對待。」
  • 紐約一地要拆「老羅斯福」雕像,川普:太荒謬了,別這麼做
    圖源:美聯社據美媒報導稱,該雕像於1940年被安放在博物館中央公園西入口處。這個雕像之所以在歷年來多次激起抗議群眾的憤怒,是因為雕像整體構造中,羅斯福像騎在馬上,馬的兩旁分別站著一名印第安人和一名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