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這個APP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了。它滿足了我們日常的聯繫、支付、分享生活等功能。那麼從「微信」上,其實也透露著心理學,不相信?我們一起來看看:
當我們對一個人了解得越少,打交道時就會過於流於表面,心理距離也就越遠。不發朋友圈的人,意味著公開象限區域小,而隱私象限區域大,而這些都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
也就是說,不發朋友圈的人,不喜歡無效社交,而傾向於深度社交。所謂無效社交,是指無法從精神層面給人帶來進步的社交活動。
1、記錄生活:有人通過朋友圈記錄一些自己當下的心情,等到將來某一天再去回憶,翻看曾經那幼稚卻很率真的自己。通過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個人的生活經歷、孩子的成長過程等等。他們只是單純地想要分享生活。
2、攀比心理:在朋友圈裡,可以看到有的人發朋友圈是為了炫耀或者顯擺自己的生活。
3、得到認可:有的人想要通過朋友圈告訴別人自己過得怎麼樣,為了得到朋友們的支持認可與欣賞,每天發朋友圈來博得點讚與評論。希望得到外界的認可是源於你對自我的不接納,從而說明你是一個缺少自信和定力的人。
1、行業的大佬:因為太出名了,有的人根本沒有取微信暱稱的需要。
2、工作需要:很多商務人士都喜歡用真實姓名做暱稱,很多時候還要在名字前後加上公司名稱和個人電話。因為工作的需要,這些上班族不得不這麼做。
3、父母輩的老人:很多父母都是最近兩年才用上智慧型手機,微信也是最初接觸,因此並不會取太過複雜的名稱。
4、實在是想不到取什麼名字。
1、害怕冷場:當別人發個消息過來不知道怎麼接下去的時候,這時發一個表情包過去就可以化解尷尬。如果對方也接不下去,又怕冷場,那聊天將會成為鬥表情包大賽,雖然不知道說什麼,但還是願意跟你聊天。
2、營造一個好相處的形象:聊天不用表情包的人給人感覺會比較嚴肅,一本正經;用表情包會顯得你這個人不是那麼高冷,比較好相處好說話,而且對人也熱情。
3、帶著調侃的意味:有些話直接說出來會顯得生硬和自戀,發表情包就比較有一種幽默風趣感,而且有些話表情包好傳遞,直說傷人心,表情包發出去都只當它是玩笑。
1、懶得打字
2、想用自己發語音,套路出讓對方也發語音聽對方的聲音
3、正在忙,沒有時間打字
4、覺得自己聲音好聽,附帶了炫耀的心理
5、測試對方是否方便電話/視頻
很多人在語音發出後,只是重新聽一聽,一般不會「撤回」,也不會做更多解釋,僅僅是再聽一遍。在聽的過程中,若認為表達清楚,語音標準,就會很滿意,自信度稍稍增加一些;若認為某一方面不完美,也僅僅是小小的懊惱一下。這種類型的人,往往很追求完美,同時具有強迫性又不太自信。
(對本文內容有喜歡的記得點讚,轉發,收藏哦!關注我們,更多精彩內容與您分享!本文摘自anotherhel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