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我爸爸,你是手機的爸爸!」孩子一句話,戳痛天下多少家長!

2021-02-15 51Talk青少兒英語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

這話,真的一點也不假!

你還在看著手機,無視孩子嗎?

平時,大麥走在大街上時,總是會看到很多家長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握著手機,目不轉睛。

他們不是在小心翼翼地關注著孩子,而是低著頭,專心致志地盯著自己的手機屏幕。

這樣的做法,往往會給孩子的身心,帶去難以挽回的傷害↓↓↓

之前,廣西的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過馬路途中,媽媽拿出手機使用,並沒有注意到馬路雙向的來車,也全然不顧孩子在馬路上「亂竄」...

移動通信時代,手機如影隨形,確實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但在生活中,很多年輕的父母們,習慣了用手機打發時間,卻忘記了作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這是一個小學生,在作文中對爸爸的「控訴」↓↓↓

2017年時,這篇作文被曝光後,曾在網上引發熱議。

來自海南儋州的男孩小榮,在學校的語文考試時,寫了一篇名為《爸爸,我想對你說》半命題作文。

在作文中,小男孩表示,每當自己希望爸爸多陪伴自己的時候,爸爸卻總是自顧自的看手機,根本無暇理會自己。

這讓小男孩無比失望,小心靈受到了創傷。

爸爸,

我一直想對你說:和我玩一會兒。

每當看到別人的爸爸帶他們出去玩的時候,

我是多麼的羨慕

我就只看見你

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

你就只會玩手機,

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

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爸爸,我這時想對你說,

爸爸放下手機,立正、稍息。

……

這篇作文,可謂是道出了無數孩子的心聲,就連家長,也受到了「暴擊」。

不少家長看後,紛紛表示,「臉紅」、「慚愧」,甚至掉下了眼淚。

「在朋友圈看完這篇作文後,我的心仿佛被重錘敲擊了一番,很震驚。」

學生家長邱女士就表示,希望這篇作文能引起更多家長的反思。

而孩子們則更是哭得厲害。

邱女士的兒子小號就表示:

「我媽媽天天就知道刷手機,刷個沒完……」

「媽媽,謝謝你照顧我,可我心裡想的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爸爸媽媽太依賴手機了,我說過很多遍,他們卻沒有放下手機。

我希望你們能好好地陪陪我。」

此事引發熱議後,有記者對小榮家進行了走訪。

小榮家不太富裕,爸爸平時在工地打工,媽媽則是開三輪車載客,工作都比較忙。

但是只要爸爸能陪他玩耍,他都會非常開心。

懂事的小榮,深知父母賺錢養家的辛苦,所以每天放學後,他會自覺地寫完作業,想著等父親回來後,就能陪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了。

可讓小榮失望的是,父親回來後只顧著玩手機,不願陪他玩。

「讓爸爸陪我出去玩一會兒的時候,爸爸都會說『走開,別打擾我』。」 

而小榮爸爸在得知此事後,也表示自己工作有點忙,平時也沒時間陪孩子去玩。

「確實玩手機上癮了,回家後有事沒事就聊一下微信。」爸爸說。

好在,小榮爸爸承諾,「我會爭取改掉這個壞毛病,留多一點時間陪孩子。」

這件「小事」,雖然發生在三年前,但卻映射了多少家庭正在發生的現實,尤其是到了2020年,移動通信更為發達的時代。

我們很多孩子,每天興高採烈地回到家,早早地做完作業,等著父母回到家,以為終於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開心地玩耍...

可等來的,卻是爸媽的冷眼相對,自顧自地看手機,或是偶爾敷衍地跟孩子聊天。

這根本不是在養孩子,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有效建立。

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心裡只有父母。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只是想讓爸爸媽媽們陪陪自己。

不知,這封小學生的信,有沒有觸動到你?

玩手機的你,正在失去什麼?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沉迷於手機而無法自拔。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就如同機器人一樣,機械而冰冷地存在著。

這種情形,造成的後果,就是:

本該溫馨的親子時光,本該共同遊戲的快樂時光,被各自孤立的手機所代替,孩子也被無情地割裂開來,被單獨置於一邊;

家長哄孩子的方式也逐漸單一化:ipad,手機,電腦似乎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手段,是應付孩子吵鬧的最佳武器。

於是,手機,電子產品,網絡,粉墨登場,成為現代教育的中流砥柱。

手機父母所造成的後果,正在一步步侵蝕著家庭的根基,甚至是孩子的未來。

如果做家長的你,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經常因為缺乏自控而成為手機控,長期使用手機而佔用陪伴孩子的時間,會造成親子關係的隔膜;

甚至,很多家長做了過度使用手機的「壞榜樣」,孩子們也有樣學樣,成了手機寶寶。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發育行為兒科學專家珍妮·拉德斯基曾對一些「手機迷」父母的孩子進行過跟蹤調查↓↓↓

調查發現,相比那些父母少玩手機的孩子,「手機迷」父母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煩躁、冷漠等性格。

手機父母們一方面阻止孩子玩手機,另一方面又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無疑會讓孩子心理不平衡;

並且,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機,對孩子的忽視也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一邊追求關注不可得,一邊又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

看過一個曾風靡歐美社交網絡的短片——Look up(《抬起頭來》),描述的是沉浸在虛擬網絡中,給你帶去的可怕的影響。

(低頭族必看)

「我有422個朋友,可我無時無刻不感覺到孤單。

我每天所面對的只是,屏幕上他們不斷跳動的名字而不是他們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打開了我們的電腦,社交之門卻早已為我們關上。

我們還依稀記得年少時在戶外奔跑遊戲的青蔥歲月,可我們的孩子卻只能在電子保姆的陪伴下在室內局限的長大 …」

看完這個視頻,我們不禁要問:

在沉迷於手機的過程中,身為家長的我們究竟失去了多少東西?

被手機奴役的家長,究竟可以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

我們是否應該有所改變,少使用一些手機,而去花更多的時間去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一個更加幸福的童年呢?

放下手機,

做一個用心陪孩子的父母

「放下手機,用心陪伴孩子,你能做到嗎?」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對於很多「低頭族」、「手機控」來說,卻是個不小的挑戰。

不妨從此刻起,從今晚做起,下班後,不看朋友圈、不刷微博,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溫暖。

高品質親子關係的建立,需要給予孩子每天的陪伴。

1.手機遊戲不如親子遊戲,與孩子親近是家庭教育的開始。

每天抽時間陪孩子,晚飯後陪孩子散步半小時,或者一起進行家庭遊戲,家庭討論、親子共讀等活動。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一起去超市或在廚房準備晚餐。

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玩具等,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

此外,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看報紙。

反之,如果你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卻要求他乖乖地坐在一邊讀書?

2.放下手機多傾聽,聆聽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起點。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聽孩子講話了,孩子一邊和你聊天,你可能在用手機聊微信或者在看新聞,孩子的聲音仿佛背景音存在著,過一會,孩子就會悻悻走開,這種場景在很多家庭已司空見慣。

其實,真正的聆聽是一門學問,不僅靠耳朵,更要走心。

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後呢?還有呢?接下來呢?

聽聽孩子在學校的趣事,多了解一些孩子當下的煩惱,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甚至比千言萬語的嘮叨更管用。

時光易逝,陪伴可貴,

請好好珍惜彼此擁有的這些年!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講了這樣幾句既好笑讓人心酸的話↓↓↓

孩子對正在玩手機的家長說:我昨天做夢,夢到菩薩了。

家長的興致不是很高就隨口問了句:那然後呢?

孩子說:菩薩讓你不要玩手機了,陪我聊聊天。

劉震雲在小說《手機》裡曾寫到:

「手機,原來就是為了方便人的,沒它的時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倒成風箏了。」

以前沒有手機的時候,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風箏,孩子的啼笑哭鬧時時刻刻牽動著家長的每一根神經。

而如今,手機卻讓家長成了被牽扯的風箏,每一次的提示音和震動聲都在無情地消耗著家長和孩子共處的時光。

想想看,手機壞了可以換,可和孩子親暱的時光,失去了卻不會再來。

等我們的寶寶長大了,當他們長到10歲、12歲、20歲...

那時,你就會發現:

他們會漸漸地遠離你;

他們不再咿咿呀呀地「糾纏你」;

不再會「無理取鬧」地讓你陪他;

不再會像小寶寶一樣扎到你懷裡撒嬌;

不再會拉你到床頭,不再會像兒時一樣央求你講個故事陪他入眠;

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暱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了...

所以,那些陪伴手機多於陪伴孩子的父母們:

請把手機放在一邊,用更多的時間,擁你們的寶貝入懷;

慢慢地體味,陪伴孩子的幸福吧!

 • END • 


免費領

30部外教原聲動畫

相關焦點

  • 「你不是我爸,你是手機的爸爸!」—— 孩子的心聲你聽到了麼?
    就是這篇名為《爸爸,我想對你說》的作文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在朋友圈熱傳,不少老師和家長看了後直呼「臉紅」「慚愧」。「在朋友圈看完這篇作文後,我的心仿佛被重錘敲擊了一番,很震驚。」一學生家長邱女士說,希望這篇作文能引起更多家長的反思。
  • 你是手機爸爸嗎?
    這位小朋友在作文裡面說:「爸爸,我一直想對您說:和我玩一會。你只會玩手機,玩完手機就看電視,我真的非常生氣,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雖然言語稚嫩,卻直指人心,有同校孩子的家長接受採訪說,看完這篇作文後,自己的心仿佛被重錘敲擊了一番,震驚無比。提起文章中的內容,這位家長的兒子也深有感觸,甚至掉下了眼淚。
  • 小學生普通作文《我的爸爸》,走紅網絡,文末一句話戳中爸爸的心
    看似簡單普通的一篇作文,戳中了很多爸爸的心不成熟的筆跡,文字拼音的完美結合,讓人看了不禁心疼。文中先是介紹了爸爸的職業,爸爸的工作狀態,很忙、經常加班,文筆一轉,不由得羨慕起了別人的爸爸,能夠經常陪孩子玩。
  • 「爸爸輔導功課怒點作業本險燒鄰居家」戳到了誰的痛點?
    最近幾天,一則「爸爸輔導功課怒點作業本險燒鄰居家」的新聞火爆全網,有視頻,有真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今天要談這件事,也是因為這件事也實實在在的戳到了鄙人的痛點,大女兒剛剛上一年級,本以為孩子上了小學後,當家長的能省點心,可是通過幾次班級考試,我和孩子她媽就心裡沒底了,因為本來在小學階段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
  • 爸爸帶孩子只會玩手機?高情商爸爸是這樣帶孩子的
    可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生完寶寶後我們就不再只是自己,更是家長。家長也不只是一種稱呼、一種權利,其實更是我們的職業。那寶寶的成長只有一次,別以為拿著手機坐在寶寶身邊就叫陪寶寶了,這哪是陪寶寶呀,這不是玩手機嘛。
  • 我希望,你將來的孩子不會羨慕別人的爸爸媽媽
    我的媽媽在家排行老二,有個哥哥有個妹妹,她從小覺得我的外婆更偏心舅舅和阿姨,太多的誤會真的很不好。直到有一次家長會,老師要求我們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我就寫了一篇關於家庭關係的信,內容大概就是一定要對自己的長輩好一點,不出現原則問題,我一定是站在更長輩那一邊的,最後一句直戳人心的話是:「你現在對外婆怎麼樣,我以後就對你怎麼樣。」
  • 「爸爸你在打媽媽嗎?」,青春期孩子的一句話,讓爸爸媽媽羞紅臉
    編 輯:許百萬「媽媽我是哪裡來的?」這句話是很多小朋友都會問家長的,而家長們的答案也是很統一的。你是垃圾桶撿來的,你是別人家不要的。總之,很少有家長,會認認真真的告訴孩子,小朋友是從哪裡的來的,或者是是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爸爸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這位爸爸的這幾句話,處處戳心。
  • 手機求求你,請把我的爸爸媽媽還給我
    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是已經知道我這個故事要講什麼了呢? 周末了,家裡還像往常一樣正常的不能再正常,孩子在房間寫作業,爸爸在床上躺著玩手機,媽媽在沙發上靠著玩手機,孩子過來了,爸爸,孩子還沒說後面的話,就聽到4個字,找你媽去,於是孩子來到了客廳找媽媽,媽媽一抬頭,怎麼了,教我一道題,媽媽說等會,我看完這個電視就教你,於是孩子低著頭走了。
  • 「我想讓你陪我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失敗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痛
    女兒四歲的時候曾問我:「媽媽,為什麼你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看手機呢?你看我都沒有看手機呀!你抱著我睡覺不好嗎?」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咯吱一下疼極了。我一邊放下手機,一邊摟著女兒,一邊告訴她:「寶貝兒,媽媽看手機其實並不是在玩。因為媽媽第二天要寫文章,所以媽媽希望能夠通過查看新聞的方式來積累一些素材。」
  • 爸爸:你不缺筆不缺紙,為啥學習不好?孩子:我缺好爸爸,扎心了
    相信90%以上的孩子都會回答「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回答想必也是現在已經為人父母的家長們小時候最討厭的一句話吧,但是發現有時候還真的是忍不住會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家的孩子進行一個比較,但是家長們知道嗎?其實孩子們也在拿你們和其他家長們比較著。
  • 父親愛玩手機,小學生寫作文:你是手機的爸爸
    摘要:「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在這次語文考試中,小榮看到這篇命題作文《××,我想對你說》,便寫下《爸爸,我想對你說》:「每當周末時,你就會玩手機,玩完手機看電視。 「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近日,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學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在當地許多人的朋友圈熱傳,不少老師和家長看了後直呼「臉紅」「慚愧」。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這位爸爸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 「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這位爸爸的這幾句話,處處戳心。
  • 爸爸整天玩手機不管孩子怎麼辦?教你一招制服
    在現實社會裡,我們經常會發現爸爸們都有一個通病,下班回來寧可看手機也不幫忙帶下娃。如果你能發現有幾個男人能天天回家就帶娃,這種男人一定要用鐵鏈鎖在家裡,千萬別讓他被人搶了去。我相信這裡有很多寶媽都要吐槽吧,孩子爸爸回家就是看手機,不太帶孩子。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爸爸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爸爸對老師抱怨的短視頻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這位爸爸的這幾句話,處處戳心。這段視頻一出,得到了非常多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這位爸爸說出了想說卻一直不敢說的話。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這位爸爸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 「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 「說實在的,辛苦什麼?
  • 「爸爸只要你放下手機,我願用生命換」,小學生滿分作文引人反思
    小學生滿分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爸爸,我想對你說》是來自洛陽國際學校3年級學生的期末考試的一篇作文,考試內容是一個半命題作文《__,我想對你說》,該學生就把爸爸寫上去了,然後真情實感地對爸爸說了一些話,言語情真意切,讓人感同身受。
  • 小學生作文埋怨父親:你是手機的爸爸…看完很多人沉默了!
    「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
  • 「我花的都是爸爸掙的錢,你憑什麼沒收?」全職媽媽的痛莫過於此
    「全職媽媽」的處境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事情,即便她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和家庭而犧牲了事業機會,也少有人對她們的辛苦付出給出足夠的尊重。不是說丈夫們都具有這樣的「劣根性」,實際上「全職爸爸」們的境遇比她們還要「悽慘」,沒有什麼性別歧視,或許人性本就如此。
  •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公益片《陪伴≠陪著》,背後引人深思
    視頻裡以孩子的視角,真實地展現了現實生活中親子間的點點滴滴。孩子的到來給家裡帶來了無盡的歡聲笑語,而父母也從孩子那裡得到了安慰和依靠。可是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對父母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多,可是家長總是以為孩子還小,常常在陪孩子的時候要麼玩手機要麼處理工作。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