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身邊經常有「某媽媽對著自己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小孩怎麼怎麼好,你為什麼不爭氣」這類的事情?又或者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媽媽?那麼請安靜地往下看。
我們也許初為人母,不知道如何做,可以理解,但是你應該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吧?在你說出這些傷人的話的時候,你是否曾經有那麼一瞬間想過,這句話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舉個超級常見的例子:
某媽媽非常喜歡架子鼓,因為她年輕的時候沒有學,就想讓自己的孩子學來滿足她自己的內心,但是她的孩子是個安靜的小姑娘,她喜歡鋼琴。那孩子學架子鼓的過程中快樂嗎?並且優秀的、有天賦的人真的很多,尤其是感興趣的也特別多,你的孩子拼命努力,換來的卻是一句:你為什麼沒有隔壁某某某打得好?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需要的是鼓勵,只有你不斷的鼓勵他,他才能繼續前進啊!
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這件事發生在高中,那個時候我的媽媽和我的外婆關係不太好,因為兩人的脾氣很像,所以矛盾觸發了就很難收拾,越親近的人一旦鬧起矛盾,隨之而來的就是互相尷尬,誰也不謙讓誰,那個時候我很煩惱,兩邊都是親近的人,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媽媽在家排行老二,有個哥哥有個妹妹,她從小覺得我的外婆更偏心舅舅和阿姨,太多的誤會真的很不好。直到有一次家長會,老師要求我們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我就寫了一篇關於家庭關係的信,內容大概就是一定要對自己的長輩好一點,不出現原則問題,我一定是站在更長輩那一邊的,最後一句直戳人心的話是:「你現在對外婆怎麼樣,我以後就對你怎麼樣。」
從小到大每年的家長會,我都會跟著媽媽一起去,那次是第一次家長會結束,兩個人流著眼淚互相一句話不說回去的,媽媽也在反思自己,我也在仔細思考自己是不是話說重了。但是我不後悔,家人之前有的時候就是缺少了傾聽,說出來反而不一定是壞事。
在那之後,媽媽大概更能理解外婆了,也會在和外婆鬧矛盾之後仔細思考自己準備說的話到底該不該說出來。畢竟外婆是愛她的每一個孩子的,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甚至完美的複製,所以家長們都應該以身作則,別經常嫌自己的孩子做的不夠優秀,多想想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別讓孩子羨慕其他人的家長,而是讓孩子自豪地說:我的爸爸媽媽怎麼優秀,我的爸爸媽媽對我有多好,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我推薦一套繪本——《我爸爸》、《我媽媽》
這套繪本以圖畫為主,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力量,並且教會孩子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以及理解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