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盲目攀比孩子,是因為「好孩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專家認為:在盲目攀比孩子的背後,反映的是家長的焦慮。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輸贏並不能說明什麼,與其讓孩子背負家長的期望氣喘籲籲地邁出人生的腳步,不如與孩子一起成長,做個快樂的普通人也未嘗不可。
曬孩子遭挫敗靠「雞湯」慰藉
放假前的那段時間,一群幸福的媽媽出現在朋友圈,她們展示了孩子的各種獲獎情況:有曬三好學生證書的,有曬單項學科競賽獲獎證書的,有才藝獲獎的,有通過層層選拔獲準參加各種集訓的……小樹的媽媽看著朋友們的各種曬,心裡默念著,「這個假期,一定讓孩子追上他們!」
小樹今年剛剛上一年級。爸爸媽媽都畢業於「985」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絕對是他們那一代人中的精英。按照「遺傳規律」來說,小樹的智商應該沒問題。但是,小樹從小到大的表現,卻總是一副「智商讓人捉急」的樣子:一年級的孩子不排名次,但是小樹媽媽能從兒子每次測驗的成績中,判斷出兒子的基本水平:中等,甚至是中等偏下。學習成績一般就算了,偏偏還沒有什麼特長,論體育吧,學了遊泳、跆拳道、桌球,不管學什麼,表現都是一般般;音樂吧,剛剛上了基礎課,老師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小樹媽媽能夠從老師那裡感受到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學了圍棋,三年來水平始終沒有追上同期學習的同齡小夥伴。學什麼不像什麼就算了,偏偏長得還不夠帥,個子也不高。「天吶,能不能讓我有點驕傲的。」小樹的媽媽覺得這個兒子養得讓她特別有挫敗感,但小樹爸卻不以為然,「我兒子不挺好的嗎?你看我現在不也挺好的嗎?」
發愁的小樹媽覺得父子倆都不懂她,鬱悶的小樹媽只好天天「喝雞湯」。小樹媽媽說的「雞湯」,當然不是家裡熬的雞湯,而是網絡上的各種各樣的「心靈雞湯」。
小樹媽並不孤獨:小樹的同學帥帥,也是一個讓媽媽無比操心的孩子。「剛剛上一年級,第一次英語測驗就考了79分。」帥帥回家後把成績單藏了起來,然而還是被媽媽發現了。帥帥媽自知孩子天賦一般,也沒有期望他能有多大的出息,覺得70多分也還可以,就認了。但是帥帥媽問了兒子才知道,原來這次測驗班級裡70%以上的孩子都考了100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不是班級裡倒數的孩子嗎!」帥帥媽小時候是個學霸,「我的孩子怎麼就比別人家的孩子差那麼多!」帥帥媽經常和朋友念叨起「別人家的孩子」,每次我說別人家孩子的時候,都有一種深深的絕望感。
帥帥媽不知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家長是幸福的,因為可以拿來比較學習成績還有提升的機會,畢竟孩子還小,有些孩子的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中學生家長比較成績之後會更加絕望,因為提升的空間太小了!看著其他家長都在圈裡曬成績,樂樂媽特別鬱悶,偏偏還有不解風情的親朋好友來問孩子的成績。要是熟人來問孩子的成績,她會直接懟回去:「你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平時交情不是特別深的同事、朋友來問孩子的成績,樂樂媽會說,「哦,我還不知道。」樂樂媽這個謊言編得並不高明,幸好沒有遇到刨根問底一根筋的朋友,否則,雙方可能都會比較難堪。
人生「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
媽媽們願意比孩子,但孩子們不願意被比較。12歲的小小是個特別努力的女孩,今年剛剛經歷了「小升初」。這些天,小小正在上英語課,希望新學期在新學校裡能夠拔得頭籌。小小比起同齡的孩子是很優秀的,屬於不需要家長鞭策就自己知道努力的孩子,但是小小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成績並不是很理想。她的媽媽也經常拿她的成績和同事家的孩子比。小小坦率地告訴媽媽說,最不喜歡拿她和別的孩子去比較。「媽媽,你經常說我的缺點,難道我就沒有優點嗎?」每次小小這樣問媽媽,媽媽總是說,優點那是你應該做到的;現在我們說你的缺點,就是希望你能變得更好。上了5年級,小小變得像個大人,她和媽媽認真地談了一次,「媽媽,我學習不好,我覺得你應該陪伴著我,共同學習,和我一起商量假期應該怎麼安排,而不是直接告訴我暑假給我報了哪些補習班。」從此以後,忙碌的母親抽出時間和女兒一起學習,甚至和女兒一起上各種課外班,回來後給女兒輔導。小小的成績在5年級下學期有了「質的飛躍」。
羨慕別人不如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精神科孫黎教授看來,家長盲目攀比孩子,是因為「好孩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人是「社會動物」,生活在各種社會關係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子女成績好的家長往往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有一個好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家長的「面子」,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孩子的成績不好,家長就會覺得沒面子。
父母熱衷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較,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但在這個出發點的背後隱隱約約透露出的是父母的焦慮。他們對未來不夠確定,認定只要孩子現在超過了同齡人,將來就能超過同齡人。但卻忘記了,孩子一時的成績代表不了他未來的走向。家長的攀比,也反映了一些家長的「懶惰」,這些家長認為已經沒有力量改變自己,因此希望孩子能夠改變自己將來的命運。攀比孩子的過程,是希望「別人家的孩子」來督促自己的孩子,從而讓孩子有一個優異的成績,為將來的競爭增加砝碼。
對於那些在中高考成績「比賽」中「輸」了的家長,其實也不用擔心。「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孫黎說,換個角度來看問題,中考成績一般,進入一個普通的學校,並不等於一無是處,「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雞頭鳳尾的關係。」在一群普通人中成為佼佼者,對於孩子一生的自信心建立是非常有好處的;如果孩子拼盡全力還是尖子生中的末等生,一所好學校的光環只會讓父母驕傲,對於他來說,可能每天的學習都是煎熬。
作為一個天天見到各種精神障礙患兒的精神專科醫生,孫黎特別希望家長能夠讓孩子努力上進的同時,又能將自己的預期調整到合適的位置,讓孩子不失進取之心,不提超過孩子能力範圍的要求。「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那就讓他做個快樂的普通人。」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