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同齡中的佼佼者,成為人生的冠軍。同樣也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周圍人群口中爭相稱讚的「別人家的孩子」。而我的閨蜜文文就是其中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對於孩子的要求,他非常的嚴格,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尤其是在學習方面更是要求孩子永不放棄,遇到難題時,她不會直接大包大攬將答案告訴孩子,而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為目的,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求答案。而我們也會發現閨蜜的孩子正在朝著一個更為理想的方向發展。
通過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我們發現他與其他孩子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能夠擺正態度,並且認為自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這一份積極的心態就非常難能可貴。
而孩子的這種思維認知也就契合到了我們今天的主題:冠軍思維。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中,把人的思維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另外一種是成長性。而擁有固定型的思維模式的人會消極地認為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都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天賦不佳,所以他們根本不能自主掌控人生,一旦遇到挑戰或是事情發展得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順利時,他們就會被撲面而來的無力感所衝垮。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截然相反,他們會認為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事情發展不是那麼順利的時候,他們也能夠以滿懷熱情的狀態來提升自我,相信自己可以衝破阻礙。
第一、主動促使孩子自發地去堅持某件他認為正確的事
冠軍的來之不易我們都知道,如果不是靠平時投入的大量精力,以及正確方法的不斷磨練,是不可能輕輕鬆鬆就能摘得桂冠的。堅持對於孩子來講是一個必須要擁有的品質,人們的成功往往就來自於自己堅定不移的努力堅持。
而擁有冠軍思維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會更加重視自己堅持品質的培養,面對眼前遇到的暫時性困難,他會認為自己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夠獲得成功。就以那些喜歡跑馬拉松的人為例。他們所認為的終點不僅僅只是賽道的終點,更是每一次馬拉松比賽的過程中,所能感受到的永不言棄的強大精神動力。
第二、擁有冠軍思維的孩子能夠自願付出更多的努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孩子都會在成長的路途當中遇到不少困難。但那些沒有擁有冠軍思維的孩子,或許很容易就打起退堂鼓,陷入到自我懷疑的怪圈當中,甚至還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而那些擁有冠軍思維的孩子,則會將眼前的困難視作前進的動力,並且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將這些困難與挑戰了解透徹。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讓自己離成功再近一些,最後成為人生的勝者。
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個人的成就動機涉及到對成功的期望和對失敗的擔心之間的情緒衝突,他提出:一個困難任務取得成功以後所體驗到的自豪感比一個簡單任務成功以後所體驗到的自豪感更強。
既然冠軍思維會對孩子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同樣也會關係到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冠軍思維呢?第一、糾正親子雙方對自己的固有認知
作為家長需要在糾正孩子固定看法的這方面下一番苦功夫。如果自家孩子是屬於固定性思維的,那麼他們在困難面前首先就會敗下陣來,覺得自己不能夠解決,接下來也就不會再去想更多的方法來試圖嘗試解決。
而有些父母對於孩子也並不是那麼的信任,總是以孩子還小為藉口來幫助孩子推脫。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這都是在根源上阻斷了孩子堅持的動力和道路,這怎麼能讓孩子培養出冠軍思維呢?
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讓自己都能以全新的態度來面對眼前的挑戰。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通過帶孩子去登山或者是耐力長跑的方式,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堅持的快樂並且在過程當中用不斷激勵的方式讓孩子漸漸摒棄之前對於自我的固定認知,用更為積極與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第二、將孩子取得的成功的因素歸結於努力
很多家長總會過於依賴孩子的先天條件來判斷孩子獲得成功的概率,但其實後天的努力更為重要。家長在鼓勵孩子取得的進步時,要儘量將孩子所獲得的成果歸結於努力這一後天因素。這能夠讓孩子知道,是因為自己付出了實打實的努力,才能夠取得如今令人亮眼的成績,而不僅僅只是因為自己的天賦,也不單憑自己的運氣。
第三、鼓勵孩子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與反思
當孩子在面對挑戰時確實會生出沮喪的心理,這一點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的心態儘量能夠保持在一個穩定正面的區間範圍內,鼓勵孩子自己與自己進行對話,讓孩子做好正面的心理預設,不要都還沒開始解決問題,就已經被自己所築起的堡壘所打敗。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4分鐘障礙。1945年英國一英裡賽跑的記錄為4分01秒,而這個記錄竟然在10年內都無人打破,因此很多人都會認為4分01秒這個成績已經是人類能夠所能達到的最好的記錄。但在1954年5月6日,這個認知被英國的一名醫學生羅傑所打破,他僅僅用了3分59.4秒就跑完了1公裡。另外一名名叫約翰·蘭迪的男子僅僅用了3分57.9秒就跑完了全程。
由此可見,限制運動員的並不是實際的物理距離,而是心理上的自我預設,就像那些被固定性思維所困擾的孩子一樣。所以說,只要能夠勇敢地衝破惱人的瓶頸期,接下來的進步將會朝著我們無法預知的方向迅猛發展。
因此,如果想要養育出一個令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孩子」,就從培養冠軍思維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