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要做到這幾點

2020-08-27 父母力量

作為父母經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明別人家的孩子身上有一些優點、品質是家長喜歡的。


而這些跟孩子接受的教育脫不開關係,但孩子接受的教育無非都是從義務教育開始,上學、聽課、做作業...大多數的學生受教育的模式都是這種。


那麼被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又為什麼跟其他人拉開了差距?


我們認為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著重視教育的家長,而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一定很難培養出高素質令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孩子。


包括現在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很多產生的問題都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


在孩子接受正規學校教育之前,前幾年的時間是跟家長在一起的,因此家長給孩子提供的教育、理念、行為,是塑造孩子的關鍵。


作為孩子背後的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呢。


1. 重視家庭教育

教育是改變人生的方式,成長為獨立、優秀,有同情心還是人們口中的問題兒童,教育在裡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同樣不能忽視,新世紀不再是分數的比拼而是綜合素質的考察,父母對待教育的理念、思維眼界直接反映在孩子的身上。


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孩子對學習有較高的積極性,在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時能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去生活。


2. 言行一致 以身作則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孩子的一言一行有時候能在父母身上找到一模一樣的同款,尤其當孩子處在模仿期,父母不良的習慣與態度很可能被一旁的孩子模仿了去。


當父母說一套做一套,卻總在教孩子大道理,孩子的心裡會信服嗎?


想讓孩子成為正直的人那麼父母也要做一位正直的人,想讓孩子成為誠實的人那麼父母首先也不要向孩子撒謊,給出的承諾就要履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位有著好品質、正直和自信的人。


3. 接納不完美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著世間所有好品質的人,一旦孩子低於父母心裡的期望,就會對孩子失望,質疑自己的教育。


但請告訴自己:你很棒,你是一個好的爸爸或媽媽,你的孩子也是最棒的。


接納你的孩子也是接納自己,一個獨立的人不是一個行為或標籤能定義的,你的孩子之所以與眾不同是他的性格、氣質、經歷共同塑造的,包括他的優點與缺點。


4. 學會說對不起

這條不是要你教孩子學會向錯誤道歉,而是要學會向孩子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道歉不難但向孩子道歉,對不起這3個人遲遲說不出來,一般父母會認為道歉是示弱的表現,一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會蕩然無存。


相反,在錯誤的事情上給孩子道歉,還會有助於他在以後對事情上更誠實,更願承擔自己的責任為錯誤買單。


若想讓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家庭教育父母一定不能忽視,多花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理解他、尊重他、給他探索的自由,剩下的選擇留給孩子自己。


能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不是目的,獨立、勇敢、自信、善良,有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與處世哲學才更是我們需要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孩子是這麼來的,你家孩子也能做到
    ,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就是最完美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是優秀的,永遠得到稱讚的那一個。當著自己家孩子的面稱讚別人家孩子,貶低自家孩子,會讓自家娃進行自我否定。ta的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不行,因為父母已經否定了ta的能力。在長期的自我否定中,自信心被打擊,積極性也會消磨殆盡,自卑心理自然而然產生。
  • 真的要讓你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嗎?
    父母拿別人孩子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目的可能是想激勵孩子,想讓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即使孩子的成績也不錯,但是父母還是想讓他可以變得更好。父母初心看似好的,但父母的這種」攀比「行為,其實是源自父母自己內心的欲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就期待自家的孩子也要做到,否則就意味著自己教育失敗。相比自己的期待,父母根本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孩子的內心感受。
  • 想讓孩子成為「別人家孩子」?首先要學會「結構化思維」,很關鍵
    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看書……那個小孩子的自我介紹真的是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完美的自我介紹,其實孩子具有這麼強的表達能力是因為孩子本身擁有比較強的"結構化思維",如果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厲害,那麼對孩子進行"結構化思維"的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請先讓自己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無疑我們需要孩子具備必要的情商,就像我們想讓他們考上名校一樣。孩子在還無法理解語言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輕易地識別情緒,他們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出媽媽的喜怒哀樂,所以有人說我們是孩子的陽光,我說孩子是我們的鏡子。優秀的父母才能有優秀的孩子,這個不是說你要家境多麼優越,條件多麼充足。而是你有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有自主獨立,自律自強的生活態度。
  • 想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做到這幾點就不是痴心妄想
    韓劇《請回答1988》曾火爆一時,雙門洞三姐妹的友情也讓人羨慕,說到羨慕不得不提的就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善宇。單親家庭、家境不怎麼好,卻依舊保持優秀的成績,和媽媽無話不說,還幫助媽媽照顧妹妹,這樣優秀的孩子恐怕不止劇中「豹子女士」一個人羨慕。
  • 自己家孩子總是被欺負,原因有這幾點,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是不是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還是孩子性格內向不願意和別人溝通?如果出現孩子性格的弱點可以讓他進行改正,或者是自己的孩子沒有什麼特長,跟誰玩都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其次,如果孩子出現被被人欺負的現象,有沒有和老師進行溝通?老師對於這樣的事情會不會有進行調解的?這些事情都需要和老師進行多方面溝通,如果你對自己孩子被人欺負都不管,那麼老師會有什麼責任只關注你家的孩子的問題呢?
  • 【如何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02今天一早,接到一個朋友的微信:姐,你家六六學的是什麼課程呀?怎麼讀的那麼好呀?怎麼啟蒙的教我一下唄!而且你是怎麼讀的?我發現那些古文字都難讀啊,你卻讀得很聽好又有節奏,你是怎麼做到的呀?然後我是想達到像你們的效果,就是,你什麼時候拿著一本書,在他旁邊上他又肯靜靜地跟你一起讀,還會看……我們現在還沒到兩歲,他就會翻翻那些繪本,只有三分鐘熱度了,就翻一下,又玩一下其他的……別人家的孩子跟他同齡的都會說很溜的話了,我家這個卻還說不清楚,真是著急呀,感覺他是不是太笨了?
  • 做到這幾點,你也可以成為好媽媽
    成為父母后,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你是否做到了一位好媽媽?是否尊重過你的孩子?做到以下幾點,你也可以成為好媽媽。,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愛好強加到孩子的頭上,比如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過早的接觸各種興趣班,有一些呢是孩子喜歡的,也有一些是孩子不喜歡的,家長們總喜歡和被人家的孩子比,殊不知這樣的比較會淹沒自家孩子長處,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善於發掘自己孩子的長處,想方法彌補孩子的不足。
  • 別人家的好媳婦兒?別想了!但別人家的好孩子,一定要想!
    七年的育兒生涯,我們聽到過太多的朋友、同事抱怨過:怎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乖,然後看著自己的孩子,嘆了一口氣…… 同時,兒子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當然,我們作為大人,想要打算孩子的講話,也要遵守這個流程。
  • 想讓孩子把你當成心目中的偶像,這幾點你做到嗎?快看看
    如果真的需要從文字上來說的話,那種具有高情商和智商的,可以對孩子做到精神的陪伴的父母,能夠做到正面教育和賦予孩子正能量的父母,就是我們很多孩子心目的是最好的。下面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需要做哪幾點,才能算得上最好的父母?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唯有用心和堅持
    哪怕是白天,她兩的生活作息也很相近,幾乎達到了同吃同睡,這對我來說,也讓我的自由時間更多了。要說過多的經驗,我還真沒有,但問我的人多了,我便仔細總結了一回,當我把總結的經驗告訴她們的時候,她們說:「你家孩子真好帶!我們家的放床上也要玩的。」
  • 家長捨棄這幾點,才能讓孩子更懂事更優秀,你做到了嗎?
    前言: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發現有一些口頭教育,對孩子而言只不過是耳旁風,孩子聽了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就忘了。孩子根本不會按照父母說的那樣去做,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更加優秀,家長首先要捨棄幾點才能讓孩子做到完美。
  • 優秀的孩子不都是別人家的,做到這幾點,你的孩子一定成不了廢材
    ,教育的過程就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和父母的期望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和孩子的成長有關,它與孩子的價值觀有關。大多數兒童玩遊戲上癮,父母不肯放過,且愈玩愈深,有時還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父母愈強幹預,孩子愈叛逆。少年上網成癮的數字逐年增加,所以當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制止孩子上網,要告訴孩子,開發這些遊戲的人也是學習能力很強的人,有了學習能力,才能創造這些高深莫測的遊戲,所以你要有這種超強的能力,就必須勤奮的學習,有了這種能力以後,無論在哪個領域你都會有自己的成就。
  • 為什麼自己孩子做事磨磨蹭蹭,而別人家孩子那麼優秀?
    前言:很多人都說,自己家的孩子做事的時候總喜歡非常磨蹭。而別人家的孩子卻非常優秀,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太差勁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磨磨蹭蹭,做事總是非常懶散,有可能責任在你的身上,而不在於孩子自身。
  • 當別人說自家孩子「膽小」時,父母記住這幾點,孩子越來越有底氣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很「認生」:帶著孩子見到陌生的朋友或者是初次見面的親戚時,越是讓孩子和人打招呼,孩子就越是不配合,表現得很是靦腆;越是想讓孩子「大膽一些」,孩子越是躲在父母的身後。當這些評價在孩子面前達到一定的出現頻率後,孩子在潛意識中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他們口中說的這樣的一個人,不知不覺間,他們的行為也會向這些「標籤」靠攏:在課堂上不敢主動舉手發言;在家族聚會上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角落;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只是幹坐在原地……
  •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黨中央給你的最好禮物——責任書,你看到了嗎?你是第一責任人你知道了嗎?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請看別人家的孩子吧!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換做你,你能做到嗎?你能陪伴嗎?你捨得讓孩子受凍挨餓學習嗎?答案是:不能!今年的假期太長了!長的孩子都玩膩了,你都焦慮了!不知道如何按排孩子!其實最懶惰的是家長,怕麻煩,怕陪伴!
  • 拒絕盲目比較,莫讓「別人家的孩子」成為自己孩子成長中的陰影
    「你看人家學習多好」、「你看人家屋子收拾的多乾淨」、「你看人家多聽爸爸媽媽的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著「別人家的孩子」這麼一個存在,那時候對父母的這種比較,我們很是牴觸,而當自己也為人父母后,我們是否反思過,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那種人?
  • 一個老教師的懺悔:教會了別人家的孩子,卻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差生
    於是,在一次家庭聚會時,他告誡自己的小孫子,一定要努力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不會跟父親一樣,曬得渾身脫層皮,靠苦力吃飯。誰料,做兒子的當眾就反駁了他,「爸,你以為我不知道讀書好嗎?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被您給害的。」此話一出,他驚呆了,不過他早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暴脾氣,只能幹忍著讓兒子把話說完。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