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讓你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嗎?

2021-01-20 小小幸運兒09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在寶媽的交際圈裡,很流行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寶媽們看到別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各種才藝也很不錯,心裡不免感嘆「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放學回來,興衝衝的拿出來一張卷子「媽媽,我考試考了95分」,媽媽的回答是:」你們班最高分是多少?「孩子一下子就蔫了下來,在他心裡,媽媽關注只是最高分,而不是他的成績,他在成績不是班上最高分,所以他達不到媽媽的要求,這時孩子的心裡會感到很挫敗的。

父母拿別人孩子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目的可能是想激勵孩子,想讓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即使孩子的成績也不錯,但是父母還是想讓他可以變得更好。父母初心看似好的,但父母的這種」攀比「行為,其實是源自父母自己內心的欲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就期待自家的孩子也要做到,否則就意味著自己教育失敗。相比自己的期待,父母根本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孩子的內心感受。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說:「大多數父母雖然知道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是不明智的,但他們仍然忍不住地去做比較,即使不公平,也會默默地在心裡進行對比。」

「別怕,你看妹妹都不怕,人家多勇敢啊!」 「這次畫畫比賽中,我們家隔壁的明明獲得了一等獎,真爭氣!「

比較涉及的範圍非常廣,從成績到興趣,從身高到體重,從脾氣到飲食等等。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負性攀比「,指那些消極的、伴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人陷入思維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否定。

孩子最在乎的莫過於父母的感受和看法,當爸爸媽媽總是數落自己的孩子,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孩子內心會產生出一種巨大的無能感,出現自我評價低,毫無價值感的病態心理。他們會因此否定自己的能力,內心充滿深深的無助和自卑,像蹲在角落裡被遺棄的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當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欣賞、肯定、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而對自己處處不滿、否定和打擊,孩子就會認為只有自己變成別人家的孩子,才能獲得父母的愛。如此一來,孩子就會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在做事的過程中完全屏蔽自己的主觀感受,以外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與自己失去了聯結。」

這些孩子長大後,無論是在工作的抉擇,還是生活的喜好上,或是人際關係的應對以及婚戀伴侶的選擇上,都很容易陷入迷茫,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這種比較傷害的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對父母來說,他們會以為自己辛苦付出,卻沒有得到自己所期待的結果,內心會有很大的挫敗感。

印度哲學大師奧修說過:」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去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關鍵是這些優勢能否被發現。與其拿別人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比,不如尊重孩子與別人之間的差異,用心去觀察孩子,去發現的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進步。

父母真正要比較的,應該是從孩子自身出發,讓孩子自己跟自己做比較。橫向比較,只能發現孩子的不足;縱向比較則有利於發現孩子的進步。優於過去的自己就是進步,拿孩子和他自己的過去比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哪怕再微小,也能幫助孩子專注提升自己,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給孩子注入向上的動力,建立面對挫折的自信。

親愛的寶爸寶媽,千萬不要讓自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哦!我是小小幸運兒09,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評論,提供更多的育兒方法和經驗。

相關焦點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要做到這幾點
    作為父母經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明別人家的孩子身上有一些優點、品質是家長喜歡的。而這些跟孩子接受的教育脫不開關係,但孩子接受的教育無非都是從義務教育開始,上學、聽課、做作業...大多數的學生受教育的模式都是這種。那麼被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又為什麼跟其他人拉開了差距?
  •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學校,別人家的男朋友等等,別人家的真的就...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學校,別人家的男朋友等等,別人家的真的就那麼好? 好像也是的哈。 畢竟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別人家的學校那麼豪華,別人家的男朋友那麼善解人意......
  • 【如何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現在市面上都是各種五花八門的教育理念,你是怎麼堅持住自己的理念?難道孩子除了讀經典就不學別的技藝了嗎?他以後上學能跟上別人嗎?孩子這麼小,讀這些古文,我們讀著都那麼拗口,他能理解嗎?……家長們聽說、焦慮、擔憂、不解,都是因為自己對於教育的不了解,面對各種說辭的教育理念,難以選擇。
  • 別人眼裡的「你家孩子好乖啊!」是真的嗎?
    每天放學門口接孩子,都會遇到一些同班孩子的家長,或熟悉,或陌生,但相同的一句話都是「你家孩子好乖啊!」解釋的次數多了,我也不想說了,每次都是微微一笑,作為對於人家的禮貌性回復。「你家孩子好乖啊!」為什麼這麼多家長都這樣說呢?我想原因有三:一、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說我家孩子聽課狀態特別好。
  • 怎麼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總是自帶C位光環無論何時,都bling bling閃著光走到哪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是讓人real羨慕了想擁有同款孩子當孩子在客廳站著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我要喝牛奶。」你在廚房做飯一時不能滿足他,可以告訴他具體時間:「媽媽把這個菜做完,就去給你拿,好嗎?」千萬不要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在日常中也可以多尋求孩子幫忙,讓他在力所能及的空間裡,感受到自己在被愛和被需要著。
  •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那麼好嗎?
    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小孩的都有一個共同的天敵叫做「別人家的小孩」,這類小孩不僅學習好還特別讓家長省心,乖巧懂事,是父母眼中的理想孩子。但其實每一個小孩都有可能是那個「別人家的小孩」,只要我們能夠看到自家孩子性格的優缺點,幫助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你的孩子就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經過努力,結果雙喜臨門,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如果我們能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好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單純看做是「改正孩子」,不承認問題孩子源於問題家長。
  • 你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一口流利的英語嗎?來斑馬英語專門打造「別人家孩子」的英語啟蒙軟體讓您的孩子成為別的家長口中羨慕的別人家孩子
    一般來說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那些比自己優秀的孩子,比如學習成績比自己好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拿來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就是那些比較懂事,聽話的孩子也會成為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另外就是那些在父母眼中事業有成,做事比較能幹的人也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 "別人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父母"
    &34;與&34;最近高考錄取結果一出,許多家長在聊天時常說,看看人家×××的孩子考了清華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南開大學……那個羨慕呀,真是沒法說,可你想過沒有,這些孩子是如何才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
  • 《少年說》首播別人家孩子引熱議 網友:媽,你原來是別人家的孩子
    而湖南衛視推出的《少年說》中有一位女孩說的話特別引起共鳴,是她與她媽媽的對話」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比自己好「。這個話題好像你只要是當過孩子的都經歷過,媽媽嘴邊老是會把你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這應該也是中國媽媽共有的一個特質,因為有一句古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句古語的沿襲,造就了一種這樣的模式。
  • 請相信,「別人家的孩子」就在你家
    ================================今天是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成都中小學的期末考試都已經結束了,有些小學的孩子已經知道自己的成績了。欣聞朋友的孩子(前天說的五年級那位)這次期末考的數學成績為99+20,全年級第一名,開掛的那種,有沒有?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從父母口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了一百分,有多優秀,再看看你……我們不可否認,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在這耳濡目染下,我們最終也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形成對比,仿佛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優秀的代名詞。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比別人家孩子笨嗎?
    寶寶已經一歲五個月了,會簡單的說一些爸爸媽媽之類的話,但更多的話就不會說了,為了這個問題全家上下都在質疑孩子的發育。奶奶說「是不是你懷孕的時候沒有補到營養,要不然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說很多話了!」爺爺說「怎麼辦啊,我的孫子怎麼不正常,快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聲帶。」甚至隔壁鄰居也來湊熱鬧,「哎呀,你兒子怎麼還不會說話,不會是啞巴吧?」每次聽到他們這樣說,我都抱起孩子馬上走,感受到了來自全世界滿滿的惡意。
  • 別人家的好媳婦兒?別想了!但別人家的好孩子,一定要想!
    曾經,爸爸的一個大領導就講過,成功的人首先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也需要你的付出和投入。應該禮貌地說:我可以嗎? 如題,我們的孩子也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是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哪種方法,我們都應該堅持做下去,成為我們的習慣之後,相信也會成為我們孩子們的習慣。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總是羨慕別人家孩子有天賦?用上這個方法,你家孩子也能成為天才
    鄰居家的孩子鋼琴過了十級,閨蜜的孩子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朋友的孩子繪畫獲得了國際大獎…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總是那麼優秀,而自己的孩子卻那麼平庸?鋼琴、英語、繪畫,這些興趣班,我們也報了呀?這是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最後,找不到答案,就給自己一個安慰的理由:「別人家孩子有天賦。」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多看看別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前言: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懂事乖巧伶俐,其實我們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自己,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
  • 「棍棒教育」無用,只有成為別人家的父母,才會有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這孩子卻很乖,應該是大多父母眼中別人家孩子的典範。想要教育出聽話優秀的孩子,靠的不是棍棒教育,也不是不擇手段。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1、父母應該先以身作則很多父母都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比,覺得別人家孩子哪哪都好,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看都不順眼。特別是有些父母還會直接在孩子面前叨叨,這讓孩子的心裡很受傷的。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3個家庭教育觀,讓你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隨之而來的就是家裡的各種雞飛狗跳,孩子的不自律、上網課時間打遊戲等等,深深刺激著老母親那顆敏感的神經,因此就不可避免的時不時的咆哮聲、哭泣聲。都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守護神。可什麼時候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踩過很多坑?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補習班?是不是給孩子斷網不讓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