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們是不是都有以下的困惑?
疫情期間,孩子們宅在家裡上起了網課。隨之而來的就是家裡的各種雞飛狗跳,孩子的不自律、上網課時間打遊戲等等,深深刺激著老母親那顆敏感的神經,因此就不可避免的時不時的咆哮聲、哭泣聲。
都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守護神。可什麼時候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踩過很多坑?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補習班?是不是給孩子斷網不讓打遊戲?
由於這些困境的存在,大部分父母發出了這樣的吶喊: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為什麼我的孩子越來越牴觸?
要解決以上難題,答案就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裡。著名的教育學者、作家、「尹建莉教育學堂」的首席導師尹建莉在她的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運用了她女兒的成長案例,解析了在不同場景下父母的做法與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此書是以尹建莉的教子手記為背景,其中的個案是大多數父母們耳熟能詳的,所以尹老師的理論和實踐就具有相當的實操性和借鑑性。此書一經出版,就成為了家庭教育書的經典書籍。
今天就與大家簡要分享這本書的三個核心理念:如何引導孩子輕鬆學習、如何培養母慈子孝、如何走出教育的誤區,從而使你的孩子也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01 如何如何引導輕鬆學習
孩子在上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還是每天歡天喜地地上課。可為什麼到了上小學、中學、高中以後,越來越來的孩子變得厭學、不愛讀書、甚至從不完成作業呢?究其原因,焦慮的爸媽們,有沒有深思熟慮?
現在的爸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沒有常常一起讀書呢?孩子如果從小在讀書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話,她/他長大了還是會保持讀書習慣的。這本書中尹老師提到:她有意識地在她女兒小的時候一起看畫本,長大了一點之後,孩子積累了一定詞彙量,可以自己獨立閱讀了。
這就是孩子讀書的樣子,像我們的國民才女武亦姝那樣,出口成章,被詩詞古詩養大的孩子,自帶一身仙氣。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父母應該重視的「起跑線」差別,沒有獲得閱讀薰陶的孩子,才是真正在起跑線上落後於人。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讀書氛圍:爸爸關注王者爭霸或是朋友聚會,媽媽手機不離手或是在牌桌上吆喝著:孩子該去讀書了、該去做功課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能自覺、心甘情願做功課嗎?
對於功課,現在孩子的功課確實亞歷山大,特別是還需父母的指導。如果父母只是盯著孩子有沒有完成,有沒有做對,孩子是不是有被監控的感覺?孩子還能平心靜氣地做下去嗎?
反之,如果父母能夠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怎樣做作業的過程,而不是追求最後的結果,試想孩子以後遇到相似的題型,是不是無師自通呢?
有時父母需要明白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需要呵護、鼓勵的,打壓責罵只是一時的屈服,於後面的學習後勁沒有任何益處。認可孩子的進步、閃光點的品格比盯著孩子考一百分所起的作用更大,因為學習是一生的目標,不是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就結束的,父母終身學習的態度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讀書的樣子最美!
02 如何培養母慈子孝
有很多父母抱怨跟孩子越來越談不到一塊去了?母子關係越來越緊張?是不是孩子關起來她/他的心門,不願敞開心胸?
自從開放二胎政策之後,很多家庭有了二胎寶寶,父母有沒有注意到大寶是否被忽略?大寶是否產生反彈情緒?特別有些無良親戚、朋友還開起大寶的玩笑:媽媽有了弟弟/妹妹,不要你了。這樣的話父母聽了之後有沒有立即制止?有沒有開導大寶的心緒?
如果沒有做到,大寶可能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對父母會產生怨懟吧。如果父母及時開導大寶,調整父母對待倆孩子的態度,大寶可能會成為媽媽的貼心小助手。
孩子一路長大會經歷很多磕磕碰碰的,如果父母害怕孩子犯錯、做錯事而一手包辦,孩子就很難長大,成為有擔當的人。遊泳健將孫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媽媽的事事包辦、只是專注孫楊的遊泳成績,結果導致孫楊成績傲人、情商低人。
因此,讓孩子有試錯的機會,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個幸福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反之就是孩子成長的牢籠。如果父母的感情不和、常常在孩子面前爭吵,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還能是溫潤如玉嗎?
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晶,既然創造了一個孩子,那父母就有責任讓她/他長大、讓她/他幸福。一個在幸福家庭長大的孩子,她/他與父母的關係一定是和樂融融、母慈子孝的。
互動的幸福一家!
03 如何走出教育誤區
十個有九個寶媽可能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人云亦云地報名各種學前班、補習班。可效果怎麼樣呢?可能有的孩子多認識了一些字、會做一些數學題,會背一些英文單詞。學習能力有沒有提高?學習興趣有沒有高漲?有沒有變得更加主動學習?
答案可能是否吧!很多父母會問:我們為孩子的學習投資了那麼多的時間、金錢,為什麼效果收效甚微?
其實,問題的癥結在於是孩子真的喜歡學前班嗎?孩子在學前班的樂趣大於他在外面世界的樂趣嗎?孩子真的需要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嗎?
對於上學前班的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是不是比學前班更加拉近親子關係呢?孩子的童年也就在上小學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多陪陪孩子嗎?陪著孩子大量閱讀,或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所以這些溫暖的陪伴在孩子長大以後會留下美好的記憶!
幸福的童年快樂一生!
至於花式補習班,有沒有跟孩子好好溝通過,孩子的某門功課為什麼差?是孩子自己的原因?還是孩子對這門課的老師存有意見,也就不喜歡這門課?如果找到了問題的門徑,補差也就迎刃而解了。
對於時下很多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不能自拔的現象,很多父母是怨聲載道,怪罪於網路遊戲。是不是遊戲本身的錯?為什麼不問問孩子玩遊戲玩到廢寢忘食?為什麼父母越打壓孩子越反抗?
顯而易見,如果父母在孩子剛接觸遊戲的時候,有約法三章,讓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時間安排,相信大部分孩子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的。但一些粗暴的父母眼裡不能接受孩子的這個樂趣,一味打壓,就成了哪裡有暴力,哪裡就有反抗,從而越陷越深了。
父母需要換位思考,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也撒潑了玩?也是在最後一刻完成功課,甚至忘記做功課了?如果父母有這樣的同理心,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孩子對待遊戲的態度,是不是就少了很多家庭爭吵、悲劇?
換位思考的父母!
董卿說過: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的茁壯成長而保駕護航!
父母想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讓自己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