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媽媽也一樣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2021-01-20 Tina育兒

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看到標題的小夥伴是不是感覺有點繞?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

01

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

①記得我兒子剛剛5歲左右,有一次我帶著他去小區附近的廣場玩。孩子騎著自行車在廣場上轉圈,我坐在廣場邊的臺階上看著孩子。這個時候,有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小男孩張開著兩個小胳膊就奔我走過來,還一邊喊:媽媽。

我看小朋友,張著胳膊要我抱,還喊我媽媽,我也不能拒絕呀,我就同樣回復以張開胳膊迎接小寶寶,跟在小寶寶後面的老太太大喊:那是別人的媽媽,不是你的媽媽!

後來我抱了小寶寶,小寶寶才意識到,這好像不是媽媽。然後又從我懷裡掙脫出去。

小寶寶的奶奶,笑著對我說:「不仔細看,你跟她媽媽長得還真像,他媽媽也是帶著一個眼鏡,高鼻梁,也經常扎一個馬尾,你的身形和個頭跟他媽媽都差不多。我剛開始遠遠的都看著像,何況這麼小的孩子呀,難怪他會認錯。」

我轉而又對著小寶寶說,寶貝兒,你看我是誰呀?小寶寶,現在聽到聲音之後,就開始搖頭,扎到奶奶懷裡不說話了。

還有一次,我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裡玩。玩過家家的遊戲,兒子開始佯裝做飯,這個時候因為跟兒子差不多的小朋友也過來加入到過家家的行列當中。玩了一會兒,兒子問我:媽媽,這個飯是不是要放點油和鹽呀?我說:是的。

兒子說,那油和鹽在哪裡呀?我說:我們用旁邊的土代替吧,好不好?兒子說:好的,媽媽。

旁邊的小朋友看到我跟兒子說話的一幕,走過來對我說:阿姨,你說話真好聽,我媽媽就不像你這樣,我媽媽說話聲音可大了,可兇了。

聽到小朋友對表揚我說話聲音很好聽,頓時心裡一陣暖意,對小朋友說:那你的媽媽在哪裡呢?小朋友說:我媽媽沒在家,我奶奶帶我出來玩兒的。

小朋友的奶奶聽到了這話,對我說:對!她媽媽脾氣不太好,總是發脾氣,所以他對媽媽有些牴觸。看到你對你兒子這麼溫柔,說話輕聲慢語的,他心裡頭就覺得你比他媽媽好。

我轉而對小朋友說,其實呀,你媽媽,肯定也特別喜歡你,特別愛你,只是媽媽有的時候,可能心情不太好說話呀,急了一點,沒有關係的。你可以好好跟媽媽說話,告訴媽媽,這樣不好,媽媽以後就會好好跟你說話了。

小女孩說:別人的媽媽都很溫柔,我媽媽要像別人家媽媽學習!小女孩縝密的邏輯思路真的是太厲害了,她奶奶都說,她口才很好,說話很棒,就是媽媽脾氣不好,她現在都有點膽小了。

02

當我們埋怨孩子怎麼不是別人家孩子的時候,其實反過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同樣也像我們家長一樣埋怨我們怎麼不是別人家的家長?

在物理學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運用到人際關係上,其實也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相互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對待孩子和藹可親的爸爸媽媽,會收穫和藹可親的孩子;對待孩子暴跳如雷的爸爸媽媽,會收穫一個脾氣暴躁毫無容忍之心的孩子;對待孩子嚴苛指責的爸爸媽媽,會收穫一個推脫責任苛待他人的孩子……

總之,你想讓孩子變成優秀的人,就要用優秀的行為去對待孩子,否則孩子怎麼可能變優秀?

記得曾經一位好朋友曾經深有感觸的說過,她說,她從小就是在爸爸媽媽的吵架下生活,爸爸媽媽對她也是從來不會好好說話,所以當她看到我和爸爸媽媽能夠坐下來聊天聊上好久,大家能夠心平氣和的談一些事情的時候,她很詫異,她覺得這簡直刷新了她的三觀,父母和孩子竟然能夠一起聊天?太不可思議了!

如果見識過世界的美好,會心存希望;

如果見識過父母的愛情,會心存美好;

如果見識過慈愛的爺爺奶奶,會對老人尊敬有加;

這就是,你看到了什麼,你心中就會有什麼,最好的詮釋吧?

最後奉勸所有的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有這種: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別人家的爸爸都有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的學習,你是怎麼對我的?這個問題是需要家長深思的。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所有家長朋友們,都能深刻反省,平時對待孩子的過程當中到底有沒有出現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狀態,如果有,一定要做更正和改進,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眼中的「別人家的媽媽(爸爸)」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您解決育兒生活當中的小煩惱小問題。如果您有任何的育兒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在後臺私信我。

關注我@Tina育兒,查閱更多精彩熱文: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到這兩件事兒,對孩子未來影響特別大

相關焦點

  • 說說養娃Ⅰ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也不是別人家的媽媽
    為什麼我看到別人孩子的媽媽都充滿耐心、溫柔、包容、有方法?而我卻時常不耐煩、發火、焦躁、抱怨、笨拙呢?我難道是一個少有的會跟小寶寶鬥氣的媽媽嗎?我安慰自己,人無完人,我不應該跟別人家的朋友圈對比,甚至都沒有比較的必要。
  • 《少年說》:媽媽,孩子不只是別人家的好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位別人家的孩子,這位別人的家的孩子,360度無死角的完美,是我們很多孩子成長期的魔咒。曾風靡全網日本中學生天台喊話節目《未成年的主張》,出了中國版,名為《少年說》,節目中,太多孩子借著節目在眾目睽睽之下喊出了心聲,許多都是關於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控訴。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不管孩子是不是學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爸媽勢必得樹立好自身形象,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不要總怨天尤人說著「別人家孩子怎麼樣」,爸媽應該先反思自己再去批評孩子。一、為什麼父母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1. 心理距離的視角對於那些給人們心理上帶來越大壓迫感的事物,人們看待的角度就更加具體。
  • 「別人家媽媽」
    做為家長,我們常常會喜歡「別人家孩子」,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諸多不滿。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對你這個爸爸或者媽媽,是否滿意? 今天早上,我聽了這樣一個故事,想與各位家長分享: 昨天去公園跑步,偶遇學校中學部的棒球比賽結束,一對母子就走在我的前面,兒子一直在抱怨說「真喪!又輸了!我們都已經打了兩年了,從來就沒有贏過他們。」
  •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也不差
    其實當寶寶一天天長大以後也有自己的自主權,自尊心寶寶也有,當寶寶和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不要總是拿自己家的寶寶跟別人比。這樣也會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想著寶寶現在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心裡都明白。當我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你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
  • 老公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好,葉酸總是結晶的好
    比較是生活的主旋律,從小到大,我們或主動比較著別人或被動被別人比較。小時候,「別人家孩子」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我們沒少生活在他們的光環下,從外貌成績特長到生活習慣個人禮儀無一能僥倖漏網;長大後戀愛了結婚了生娃了,別人的老公、別人的娃總是顯得比自家的高光順眼厲害。
  • 當孩子說:「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這個家長的回答絕了
    當孩子和家長聊到「同學有昂貴的玩具,別人家很有錢為什麼自己家沒有」的時候,很多家長會不知所措。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人家有錢,但我們家沒有,所以你要節儉、不要攀比。:她的孩子參加了親子夏令營後,回來對媽媽說:「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
  • 日本「別人家孩子」為何那麼優秀?因為他們有「別人家的媽媽」
    」的否定式教育不一樣,他們更多使用循循善誘式的溫柔教導,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強制他做事,而是告訴孩子原因和正確的做法。這種平和、智慧的教育方式也讓日本誕生了很多值得誇讚的「別人家孩子」。據日媒報導,神奈川縣有一個小學生守田貫一郎,在幫媽媽晾衣服的時候,覺得晾衣夾一個一個零散用起來麻煩又不好整理,於是開動小腦筋發明了一個晾衣架收納容器,還獲得了發明專利。
  • 「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家長」
    疫情期間上網課,老師孩子家長都覺得壓力山大。  當老師家長發現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總覺得如臨大敵,會嚴肅地和孩子說快去看書學習,巴不得孩子除了吃喝拉撒,都埋在書山裡,這山如果是五指山那效果更佳。
  • 別人家的好媳婦兒?別想了!但別人家的好孩子,一定要想!
    有一種好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好孩子七年的育兒生涯,我們聽到過太多的朋友、同事抱怨過:怎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乖,然後看著自己的孩子,嘆了一口氣…… 是啊,孩子出生之後,除了不會說話,其他的什麼都懂。所以,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裡。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多看看別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前言: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懂事乖巧伶俐,其實我們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自己,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3個家庭教育觀,讓你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隨之而來的就是家裡的各種雞飛狗跳,孩子的不自律、上網課時間打遊戲等等,深深刺激著老母親那顆敏感的神經,因此就不可避免的時不時的咆哮聲、哭泣聲。都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守護神。可什麼時候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踩過很多坑?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補習班?是不是給孩子斷網不讓打遊戲?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媽媽,家長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優秀,其實孩子們有時也羨慕別人家的媽媽很優秀,你們知道嗎?」是啊,我們只顧著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忘記去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我是不是一個別人孩子羨慕的好媽媽?」
  • 真的要讓你家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嗎?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在寶媽的交際圈裡,很流行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寶媽們看到別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各種才藝也很不錯,心裡不免感嘆「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父母拿別人孩子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目的可能是想激勵孩子,想讓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即使孩子的成績也不錯,但是父母還是想讓他可以變得更好。父母初心看似好的,但父母的這種」攀比「行為,其實是源自父母自己內心的欲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就期待自家的孩子也要做到,否則就意味著自己教育失敗。相比自己的期待,父母根本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孩子的內心感受。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媽媽別拿我和別人比較了:學學別人家孩子,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父母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做比較,之前看過這樣傾訴,說和孩子吵嘴了。她兒子寫作業不認真,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要不然就是扣橡皮。 忍不住著急說他:別人都完成了,再看看你!你怎麼就不能向你們班的誰誰誰學學? 人家學習都不用父母操心,考試都考前三,而且他還得練琴,你要有他一半自覺,我做夢都笑醒……。
  • 假設我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孩子什麼都好,學習好,懂禮貌,琴棋書畫樣樣好,證書獎狀滿天飛,演講比賽不打稿(最後一句為了押韻硬湊的)。別人家孩子就是中年老母親心中的寶貝,夢中的天使。怎麼樣才能擁有一個別人家孩子同款呢?我發現,自從我把自己家孩子當成別人家孩子,我就真的收穫了一個別人家孩子。把自己家孩子當成別人家孩子,就能戒吼了。不吼娃,整個人都變得溫柔了,散發著母性的光輝。
  • 媽媽,求你了,別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
    ,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孩子都大膽地吐槽親子關係,其中一位女孩說出所有孩子心聲,那就是媽媽總是喜歡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多,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位女孩說道:「今天我要吐槽的是我的媽媽,因為很多人都在網上聽過,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那些耳邊總是縈繞著「看看你們班小美、張阿姨家小寶、8號樓那飛飛、你涵涵哥哥、媽媽朋友圈看到的 Angela……」的小夥伴們,恭喜你們找到了組織!中國的孩子從小到大,不管願不願意,總會聽到關於別人家孩子的光榮事跡,那些孩子仿佛永遠散發著人性的光輝。談及他們,自己的父母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架勢,對雙方的差距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