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看到標題的小夥伴是不是感覺有點繞?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
01
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
①記得我兒子剛剛5歲左右,有一次我帶著他去小區附近的廣場玩。孩子騎著自行車在廣場上轉圈,我坐在廣場邊的臺階上看著孩子。這個時候,有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小男孩張開著兩個小胳膊就奔我走過來,還一邊喊:媽媽。
我看小朋友,張著胳膊要我抱,還喊我媽媽,我也不能拒絕呀,我就同樣回復以張開胳膊迎接小寶寶,跟在小寶寶後面的老太太大喊:那是別人的媽媽,不是你的媽媽!
後來我抱了小寶寶,小寶寶才意識到,這好像不是媽媽。然後又從我懷裡掙脫出去。
小寶寶的奶奶,笑著對我說:「不仔細看,你跟她媽媽長得還真像,他媽媽也是帶著一個眼鏡,高鼻梁,也經常扎一個馬尾,你的身形和個頭跟他媽媽都差不多。我剛開始遠遠的都看著像,何況這麼小的孩子呀,難怪他會認錯。」
我轉而又對著小寶寶說,寶貝兒,你看我是誰呀?小寶寶,現在聽到聲音之後,就開始搖頭,扎到奶奶懷裡不說話了。
②
還有一次,我帶著三歲的兒子在小區裡玩。玩過家家的遊戲,兒子開始佯裝做飯,這個時候因為跟兒子差不多的小朋友也過來加入到過家家的行列當中。玩了一會兒,兒子問我:媽媽,這個飯是不是要放點油和鹽呀?我說:是的。
兒子說,那油和鹽在哪裡呀?我說:我們用旁邊的土代替吧,好不好?兒子說:好的,媽媽。
旁邊的小朋友看到我跟兒子說話的一幕,走過來對我說:阿姨,你說話真好聽,我媽媽就不像你這樣,我媽媽說話聲音可大了,可兇了。
聽到小朋友對表揚我說話聲音很好聽,頓時心裡一陣暖意,對小朋友說:那你的媽媽在哪裡呢?小朋友說:我媽媽沒在家,我奶奶帶我出來玩兒的。
小朋友的奶奶聽到了這話,對我說:對!她媽媽脾氣不太好,總是發脾氣,所以他對媽媽有些牴觸。看到你對你兒子這麼溫柔,說話輕聲慢語的,他心裡頭就覺得你比他媽媽好。
我轉而對小朋友說,其實呀,你媽媽,肯定也特別喜歡你,特別愛你,只是媽媽有的時候,可能心情不太好說話呀,急了一點,沒有關係的。你可以好好跟媽媽說話,告訴媽媽,這樣不好,媽媽以後就會好好跟你說話了。
小女孩說:別人的媽媽都很溫柔,我媽媽要像別人家媽媽學習!小女孩縝密的邏輯思路真的是太厲害了,她奶奶都說,她口才很好,說話很棒,就是媽媽脾氣不好,她現在都有點膽小了。
02
當我們埋怨孩子怎麼不是別人家孩子的時候,其實反過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同樣也像我們家長一樣埋怨我們怎麼不是別人家的家長?
在物理學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運用到人際關係上,其實也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相互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對待孩子和藹可親的爸爸媽媽,會收穫和藹可親的孩子;對待孩子暴跳如雷的爸爸媽媽,會收穫一個脾氣暴躁毫無容忍之心的孩子;對待孩子嚴苛指責的爸爸媽媽,會收穫一個推脫責任苛待他人的孩子……
總之,你想讓孩子變成優秀的人,就要用優秀的行為去對待孩子,否則孩子怎麼可能變優秀?
記得曾經一位好朋友曾經深有感觸的說過,她說,她從小就是在爸爸媽媽的吵架下生活,爸爸媽媽對她也是從來不會好好說話,所以當她看到我和爸爸媽媽能夠坐下來聊天聊上好久,大家能夠心平氣和的談一些事情的時候,她很詫異,她覺得這簡直刷新了她的三觀,父母和孩子竟然能夠一起聊天?太不可思議了!
如果見識過世界的美好,會心存希望;
如果見識過父母的愛情,會心存美好;
如果見識過慈愛的爺爺奶奶,會對老人尊敬有加;
這就是,你看到了什麼,你心中就會有什麼,最好的詮釋吧?
最後奉勸所有的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有這種: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別人家的爸爸都有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的學習,你是怎麼對我的?這個問題是需要家長深思的。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所有家長朋友們,都能深刻反省,平時對待孩子的過程當中到底有沒有出現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狀態,如果有,一定要做更正和改進,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眼中的「別人家的媽媽(爸爸)」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您解決育兒生活當中的小煩惱小問題。如果您有任何的育兒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在後臺私信我。
關注我@Tina育兒,查閱更多精彩熱文: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到這兩件事兒,對孩子未來影響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