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拿我和別人比較了:學學別人家孩子,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2020-09-09 國韻教育


父母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做比較,之前看過這樣傾訴,說和孩子吵嘴了。她兒子寫作業不認真,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要不然就是扣橡皮。

忍不住著急說他:別人都完成了,再看看你!你怎麼就不能向你們班的誰誰誰學學?

人家學習都不用父母操心,考試都考前三,而且他還得練琴,你要有他一半自覺,我做夢都笑醒……。


沒等她說完,孩子就氣呼呼頂嘴:總叫我學誰誰誰,你怎麼不學學人家他媽,他媽媽是教授,不但厲害還很溫柔;

你再看你,整天只會兇兇兇……。

這位母親一聽,兒子居然說自己不如「別人的媽媽」,氣得對孩子一頓罵,要不是老公攔著幾乎就要上手了。

後來她冷靜下來,反省自己:孩子只是說了那麼一句,自己就氣憤難受得要命。

可換位思考,自己其實更不厚道!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擠兌、教育兒子,卻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

其實這樣的家長很多,看到自家孩子哪點做得不好了,就會搬出別人家的孩子,想以此激勵孩子懂事上進。

殊不知,那種被比較、不被肯定的感覺會給孩子造成深深的心理傷害。

家長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本意是想讓孩子在對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

只是,這樣的比較,不僅沒有鼓勵的作用,反而容易傷到孩子的上進心。

一切的痛苦其實都來自於比較。接下來我們就聊一下父母、老師濫用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哪些傷害?

傷害一: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他們都是獨特的。自己家的孩子有自己的優點,別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如果總是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來看,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結果很可能自己家孩子的優點沒了,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也沒了,這是很嚴重的。


育兒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潛能和特質,父母既要看到自己孩子的優缺點,也要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缺點,但最好不要將兩個孩子的優缺點做比較,否則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

傷害二:會讓孩子的自信歸零


湖南衛視有個綜藝節目叫《少年說》,其中有一期節目讓我印象深刻,有一位女孩長期被父母打擊,情緒變得壓抑,所以她在節目裡鼓起勇氣向媽媽吶喊:&39;為什麼你總是拿我跟別人比較,難道我的努力你看不到嗎?&39;相信這個女孩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



父母如果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讓自己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肯定,時間長了他們就會變得垂頭喪氣,做事情也就越來越沒有動力了。那是因為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家長的「謙虛」,實際上是在傷害孩子。


傷害三: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如果孩子是外向性格,越說孩子越叛逆。孩子就破罐子破摔,孩子心裡想,反正你說我不行,那我幹嘛還要行呢?

各位你能想像嗎?當一位媽媽經常說孩子笨,結果孩子為了笨給媽媽看,把原本能做正確的試題,故意做錯。

他說,做對了就不笨了,我就是要做錯,笨給她看,誰讓她罵我是笨蛋。

可想而知,父母如果知道孩子是這樣想的,心裡該有多難過。

但是,這真的是孩子的錯嗎?希望父母能夠進行正面的自我反思。

傷害四:孩子變得不愛與父母溝通


經常和別的孩子相比較的話,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不喜歡與父母溝通,不喜歡交流,孩子會認為,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你去找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還要管我呢?就會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


傷害五: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過:&39;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如果你總是打擊孩子,孩子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久而久之他會接受自己很差勁,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優秀。

傷害六:容易讓孩子產生攀比之心

攀比是中國人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心理,很多時候幸福與不幸福並不取決於自己真正的生活質量,而是從與別人的對比中得來的。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讓孩子成功、取得多大成就、成為什麼領導,這都是次要的。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我們的孩子這一生他是健康的、平安的、幸福的、快樂的。他能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人,這才是生命的真相。而不是變成你想讓他成為的人。


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比什麼都重要。


請記住:不要拿你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最愚蠢的家長,就是拿孩子的缺點跟別的孩子的優點比;最愚蠢的女人,是拿自己老公的缺點跟別的男人的優點比。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如果你真要比,其實應該反過來,最智慧的家長就是拿自己孩子的優點跟別的孩子的缺點去比,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尊重孩子的特點,才能收穫幸福。一山還有一山高,這種比較沒有盡頭,也沒有意義,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痛苦。

正確的做法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跟自己比較,每次取得一點進步就是勝利,這樣才能讓孩子收穫最終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媽媽,求你了,別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
    很多孩子都大膽地吐槽親子關係,其中一位女孩說出所有孩子心聲,那就是媽媽總是喜歡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多,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位女孩說道:「今天我要吐槽的是我的媽媽,因為很多人都在網上聽過,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不要拿我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妮寶@媽咪我想每個寶媽都會有此煩惱,那就是老人們總願意拿我們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為此也是沒少起爭執。記得我們家大寶時候也是如此,每次婆婆到外面見了別人家的孩子回來必定又開始來對比。
  • 孩子說,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
    今天他在上課時,我在旁邊看,發現這套拳的後兩三個動作他不太會做,有些跟不上。下課後,我提醒並詢問兒子,後面不會的幾個動作要不要私底下找教練補上?然後又說了一句,你們武術班的某某同學做得很好。誰知兒子一聽,立馬生氣地說,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我一下子懵了,難道我們眼裡就不能看到別人的好處嗎?
  • 媽媽請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傷害我
    樂樂和瀟瀟跟媽媽在小公園裡玩,瀟瀟看見廣告牌子上的幾個字大聲讀了出來,樂樂媽媽一臉驚訝,「瀟瀟都能認識這麼多字啦?你教的嗎?」 瀟瀟媽媽一臉驕傲地說「他能認識好多字呢,他自己愛學,我們也沒刻意教。」 樂樂媽就對樂樂說「你看人家小瀟,比你還小几天都能認識這麼多字了,你要多向人家學習學習。」
  • 別當著孩子的面,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
    雖然大人覺得沒什麼,卻不知孩子心裡是怎樣的感受?他自是想著,爸媽不愛我,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要不然他怎會把別人家孩子說的那麼好?把我說的一無是處?我是不是他們抱養的孩子?記得我小時候,大概是八歲那年吧,那是一個夏天,天氣很熱,我放學回到家,媽媽在做飯,妹妹在小椅子裡,因為那時候沒有推車,只有那種小椅子和小床,媽媽在廚房,妹妹在院子裡,我放學回家後,就跑出去和別人玩了,媽媽叫了我一聲,我沒有答應,跑的很快出去玩了!媽媽追到了我,她說:「跟我回家!」我沒有說話,跟著她回到了院子裡!
  • 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優秀的孩子不是和別人比出來的。
    愛比較百害無一利,尤其是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可能都有過被比較的苦…… 每一個人發展軌跡都不同,有什麼好比呢。只是短暫心理滿足或者心理宣洩而已。 我從來不喜歡比較,尤其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的孩子比較。
  • 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是激勵還是打擊?
    從小到大,爸媽就給我樹立了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她懂事,學習好,比誰都爭氣......總之,任我怎麼努力,都無法超過她,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活在深深地懊惱沒有人喜歡被比較。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激勵孩子奮發努力。作為家長總覺得這種比較合情合理,孩子也應該接受被比較。
  • 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雨天太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記憶,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口中總是有個「別人家的孩子」,無論我們做了什麼,父母總是會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我想說: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再做比較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與生俱來的潛能!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南京一名13歲男孩因為爸爸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一氣之下就選擇離家出走,並且還給他爸爸留下了一張紙條,好在民警及時將其找回。新聞一出,瞬間就引起網友對「別人家孩子」這個話題的熱議。
  • 假設我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孩子什麼都好,學習好,懂禮貌,琴棋書畫樣樣好,證書獎狀滿天飛,演講比賽不打稿(最後一句為了押韻硬湊的)。別人家孩子就是中年老母親心中的寶貝,夢中的天使。怎麼樣才能擁有一個別人家孩子同款呢?我發現,自從我把自己家孩子當成別人家孩子,我就真的收穫了一個別人家孩子。把自己家孩子當成別人家孩子,就能戒吼了。不吼娃,整個人都變得溫柔了,散發著母性的光輝。
  • 請不要再給我灌輸這樣的「毒雞湯」了!
    後來經過檢查才知道,他的妻子已經患有很長時間的抑鬱症……其實,誰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可它就是發生了,作為媽媽,我非常心疼小女孩的遭遇,也覺得這位媽媽很可憐,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傷害到了孩子。他們都有他們的理,可有誰想過我心裡怎麼想的呢?孩子一直哭,我怎麼哄都哄不好,我想這樣嗎?她不睡,我也不能睡,可又有誰心疼過我呢?所以那段時間我真的特別難過和委屈,他們不但不安慰我,反而告訴我,誰都是這麼過來的,為母則剛,別太矯情了!聽到這樣的話,若不是還在坐月子,我非搬出去住不可!
  • 這三碗「毒雞湯」不知道毀了多少孩子,哪怕再疼愛孩子也別這樣做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34;人人都想孩子生活幸福,無憂無慮,然而溺愛和縱容,最終會&34;孩子一生。自由永遠是和規則相伴隨的,釋放孩子天性一定要建立在遵守相應規則的前提之下才行。孩子該管教的時候,就管教,千萬別手軟。否則,等他長大了再來管教就難了。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 「別人家的孩子」,是多少人的噩夢,父母的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之中,有一個女孩對媽媽說了這樣一段話: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各位能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小時候鄰居家的孩子和我是同年級的同學,我倆經常一起上下學,也算是形影不離的夥伴;也真是如此兩家的家長就經常拿我倆一起比較
  • 親子心理探索:身為父母,我竟然和孩子說起了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父母和我們這樣說,經常被拿去和別的孩子比較,上學時,比成績;畢業時,比證書;工作時,比收入;一路被比著長大,而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成了一生的宿敵。而長大後,身為父母,竟然發現自己也會不經意的出現這種習慣,去比較,去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去拿這種對比性話語說給自己的孩子聽。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文 | 小言聊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220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同事小林向我訴苦,自己的孩子不知怎麼回事,最近幾天每天去別的小朋友家玩時,總會偷偷地把小朋友家的玩具拿回來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在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坦言,在她的父母口中也存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即使自己各科成績都很優越,可是父母卻還是拿自己的弱勢科目——體育去比較。
  • 孩子總是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我該怎麼辦?
    最近一位寶媽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一件讓她非常頭疼的事情,她女兒總是喜歡偷偷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她氣瘋了。 我們安慰她說,彆氣,說說怎麼回事。她說發現好幾次了,每次都用心教育,還帶去人家道歉了,都沒用,過段時間還是會拿。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說說養娃Ⅰ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也不是別人家的媽媽
    為什麼我看到別人孩子的媽媽都充滿耐心、溫柔、包容、有方法?而我卻時常不耐煩、發火、焦躁、抱怨、笨拙呢?我難道是一個少有的會跟小寶寶鬥氣的媽媽嗎?我安慰自己,人無完人,我不應該跟別人家的朋友圈對比,甚至都沒有比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