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優秀的孩子不是和別人比出來的。

2020-12-20 騰訊網

中國人特別喜歡比,比房子,比車子,比收入,比孩子,凡事總是喜歡比較,尤其過年過節更勝。

比的結果往往有兩個:第一種結果: 生悶氣,因為比不過。第二種結果: 得意,因為比得過。

這兩種結果,其實都在傷害自己,傷害家人,或者傷害親人朋友。

愛比較百害無一利,尤其是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可能都有過被比較的苦……

每一個人發展軌跡都不同,有什麼好比呢。只是短暫心理滿足或者心理宣洩而已。

我從來不喜歡比較,尤其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的孩子比較。

因為我相信: 每一個孩子天分不同,發展不同。對於孩子,從來無條件相信他,未來一定非常棒!

是的,我對此特別充滿信心。喜歡比較是人之常情,但凡事不能過度,比來比去的次數多了,傷害就產生了。

1、比較帶來的最直接後果是焦慮。

大多數父母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孩子的問題感到焦慮,而且這種焦慮大多數都來自外界。

有位媽媽在後臺留言,她前段時間去參加同學聚會,老同學們混得風生水起,談起孩子大家也是各有各的驕傲。

有的孩子在全校名列前茅,有的孩子參加鋼琴比賽拿名次了,有的孩子小小年紀能和外國人自由對話......

她參加完同學會回家,看到那個躺沙發看動畫片笑得天真無邪的孩子,莫名來氣:「天天就知道看電視!」

這樣的場景,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能感同身受。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聽多了別人家的事情,就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於是在有意無意的比較中,焦慮就產生了。

「別人的孩子都在學鋼琴,我的孩子要不要學呢?」

「別人家孩子都能認100個漢字,我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會!"

「別人家孩子2歲就開始學英語了,我要不要也報個班?」

我們不自覺用別人家孩子的節奏來規劃自己孩子的成長。

小的時候,比誰認字多,比誰才藝多、比成績、長大了又比誰掙得多、比房子、比車、比誰家孩子嫁得好娶得好......

好像只有贏過了別人,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安心。

但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在與他人比較中,備受競爭的壓力,越來越焦慮,孩子也痛苦不堪。

2、如果人生非得比較,怎麼辦?如何讓比較變得智慧一點?

第一,主動自我比較,比較自己的發展,自己的提升,不斷提升總結,不斷修煉自己。這是非常好自我激勵的方式。

日進一寸,不可小覷!

第二,不要比較人,可以比較事情。

這個世界上,人與人的差別太大,為什麼用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呢。

做事,有方法,有思路,可以在一件事情上加以分析,加以總結。比較同一件事情背後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可以借鑑學習,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一個孩子長期處於被比較的環境中,他就很難平和地看待輸贏、名次和外界的評價,很容易輸不起,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稍微遇到點挫折,心就像玻璃般易碎。

比較帶給孩子另外一種結果是,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陷入深深地自卑中。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拿孩子比來比去,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打擊和否定。

3

有段話說得好:「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裡。」

我們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幸福。

他們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不足,但卻一點兒也不差,有的運動細胞發達,有的很會畫畫,有的很會表達......

每一個生命發展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速度,大可不必苛求每個孩子走同樣的路,能同樣的優秀。

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不應該是別人家的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在毫無意義的比較中,損傷自己的自信和成長的力量,他會覺得人生好迷茫。

想起一位智慧的媽媽和兒子說過一句話: 像你如此優秀的兒子,媽媽養100個也不多。

兒子經常充滿自信和大家說這句話。因為媽媽相信他,為了不辜負媽媽的期待,他努力做好媽媽優秀的兒子。

媽媽的信任,帶給他巨大的成長力量。

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

越比較,孩子越自卑,成長越缺乏力量。反而越相信,越不比較,孩子越樂觀,越自信,成長越有力量!

越相信,越有力量!人生有沉浮,自我成長大於競爭。

只要全力以赴,發揮特長,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人生無悔!

我們曾經也都是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更應該懂得——不比較,不損傷!

幾米的《我不是完美的小孩》中寫道: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愛孩子,應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優秀的孩子不是從天而降的,每一個「別人家孩子」都是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的綜合結果。

與其比孩子,不如先過好自己的人生。努力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給孩子做好的榜樣,給他一個愛的環境,讓他自然地生長。

當你放下焦慮,才能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本文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孩子說,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
    下課後,我提醒並詢問兒子,後面不會的幾個動作要不要私底下找教練補上?然後又說了一句,你們武術班的某某同學做得很好。誰知兒子一聽,立馬生氣地說,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我一下子懵了,難道我們眼裡就不能看到別人的好處嗎?
  •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家長們也樂於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我們。大多數父母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家的小孩和別人做比較。我從來都告訴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和別人比,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比昨天好,那就是進步!★只拿弱勢去比較著名心理學教授陳祉妍認為,父母對孩子抱有期待,本身是一件好事。積極的、正向的期待,有利於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孩子能夠從自己的努力中得到成就感。
  • 學西語02「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為什麼不要拿你的孩子和別人比較?¿Por qué no debes comparar a tu hijo con los hijos de los demás?我們的童年是否都有共同的回憶,在被家人數落的時候總是會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你為什麼這麼差?」[衰]當時就想頂一句「那別人那誰的家長還更怎麼怎麼樣呢」當然頂撞是不敢的,但是特別討厭那種被比較的職責。所以今天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要比較孩子,不要把這種話掛在嘴邊。
  • 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雨天太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記憶,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口中總是有個「別人家的孩子」,無論我們做了什麼,父母總是會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我想說: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再做比較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與生俱來的潛能!
  • 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有沒有拿你的孩子和其他更優秀的孩子比過呢?我相信,家長這樣做主觀願望是通過比較來激勵孩子,讓他和更優秀的孩子學習,發奮努力,更加進步。想法是好的,但結果呢?這樣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他積極進取嗎?不能!恰恰相反,在客觀效果上只能是讓孩子感到痛苦、自卑、委屈、窩火,從心底裡厭惡、憎恨家長!最終摧毀了孩子的自信,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34;。
  • 不要以自己孩子的短板和「別人家」孩子長板比較
    終於有一天張姐的兒子反駁了媽媽的理論,說不要再提「別人家」的孩子了,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你的兒子!這句話說完,讓張姐目瞪口呆……我們的家長大多都是70、80後,他們是享受獨生子女政策第一批人群,從小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家裡的中心。可這樣的光環也讓這批家長很累,凡事都想爭第一,不僅僅是事業賺錢要遙遙領先,攀比孩子也成了很多家長聚會時候必要社交。
  •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切記
    你有沒有拿你的孩子和其他更優秀的孩子比過呢?我相信,家長這樣做主觀願望是通過比較來激勵孩子,讓他和更優秀的孩子學習,發奮努力,更加進步。想法是好的,但結果呢?這樣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嗎?能讓他積極進取嗎?不能!
  • 媽媽別拿我和別人比較了:學學別人家孩子,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父母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做比較,之前看過這樣傾訴,說和孩子吵嘴了。她兒子寫作業不認真,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要不然就是扣橡皮。 忍不住著急說他:別人都完成了,再看看你!你怎麼就不能向你們班的誰誰誰學學? 人家學習都不用父母操心,考試都考前三,而且他還得練琴,你要有他一半自覺,我做夢都笑醒……。
  •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少一份指責,多給孩子一份愛
    作為一位資深寶媽,閨蜜一向主張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致力於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小學第一次家長會就徹底打亂了她的陣腳。看到班上其他的孩子各種才藝順手拈來,寫得了楷書,說得了相聲,跳得好街舞,講得出一口流利英語,她慌了!
  • 總覺得孩子不如別人好?拿孩子比較是「病」,真正問題在自己身上
    70後80後身上都有過父母拿自己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經歷,長大後討論起來都深有感觸,直到如今仍然心裡有陰影。起初我們都會提醒自己,不要把這種畸形的教育方式帶給下一代,不能把自己的痛苦傳遞給孩子,我們不能拿孩子和被人比較,然而,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仍然下意識地比較著,只不過換了一種新的方式。「嘴上」不再比較,「心裡」從未放下,有一種比較叫做「以愛之名」。
  • 不要拿我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妮寶@媽咪我想每個寶媽都會有此煩惱,那就是老人們總願意拿我們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為此也是沒少起爭執。記得我們家大寶時候也是如此,每次婆婆到外面見了別人家的孩子回來必定又開始來對比。
  • 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是激勵還是打擊?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是家長一天到晚都在拿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痛苦的不僅僅是父母,更是孩子。家長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比別人孩子的長處,如此家庭教育之下,使孩子經常陷入自卑、自弱不能自拔的狀態,這有可能給孩子一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你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嗎?「你看看你的同桌」「鄰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這些都是父母用來比較的話。適當的比較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但如果經常用來比較,對孩子有什麼傷害呢?當父母經常「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優秀時」,目的是激發孩子的鬥志。可是會適得其反,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面子,技不如人,感受不到人格的尊嚴和重視,個人的存在價值也受到否定。
  • 總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比,你還在做著最愚蠢的教育嗎?
    任何一個孩子身上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我們很多做父母的都喜歡盯著孩子的缺點,放大孩子的缺點。多數父母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入頭地,各方面部優秀。讓孩子通過比較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知恥而後勇」,以此來激勵孩子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 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會帶來什麼問題?
    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會帶來什麼問題?」你排第幾「,對吧?」你吃虧了沒有」,「你沾光了沒有「,我們整天在拿他跟別人比較,這是很多父母容易出現的情況,父母用他的語言很容易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固定性心態。孩子永遠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卻很少關注到自己的力量,長期以往,別人關注這件事,我就做,別人不關注我就不去做!孩子自己是沒有力量和能量的!幫孩子找回到他自己的力量和能量是非常重要的!
  • 「誰誰都比你優秀!」父母總拿孩子作比較,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其實,不斷地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或者責怪孩子不夠努力,這都有可能變成「語言暴力」( 這在前面的文章中討論過),這對孩子來說都是很不公平的,還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父母自己心裡一旦有了對比,就有可能形成攀比心理,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孩子輸了,於是開始推翻掉之前的所有計劃,根據別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來逼著自己的孩子去運動、報早教班、輔導班、興趣班、情商班等,孩子一表現不好就繼續批評埋怨,或者又拿孩子來和別人比較。
  • 尊重孩子 請別拿孩子和別人比
    不得不承認,在中國,這「別人家的孩子」是無數孩子心中的「夙敵」,不少孩子是被父母「比」著長大的,上學時,比學校、比成績,工作後比學歷、比工作、比收入……  很多父母愛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目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沒起到激勵作用,還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 孩子總愛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我兒子現在已經上小學了,可總愛拿別人的東西。他從上幼兒園就有這個壞毛病,我們說也說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這個壞毛病到現在都沒有改掉。   今天他又拿了別人的東西,還帶回了家裡。我問他:「你拿人家東西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他說:「我就是喜歡,就想拿。」我問他知道這樣不對嗎,他說心裡知道不對,但自己控制不住。
  • 事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來比去,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差
    建議每一個家長用寬容尊重的心,接納孩子的一切。上網課時,總在群裡發作業和老師的批改意見,家長也總能看到人家孩子的學習和作業情況,因而總能聽到家長抱怨自家的孩子。每一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給予很高的期望值。不僅這樣,而且每一個家長,還期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好:生活學習,琴棋書畫,吹拉彈唱,遊泳打拳,踢球跳舞等等都要天下無敵。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