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家長估計都有話要說。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攀比心其實就是佛家講的分別心,它是導致我們心理失衡的重要因素,但是普通人是很難做到不跟別人攀比的,包括比孩子。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它的難度在於如何謹慎把握比較尺度。
在拿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的過程中,如果家長們所切入的角度不夠客觀,比較的尺度不夠公正,盲目、甚至過度攀比,不僅無法起到促進孩子反省以及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教師,下面我結合自己這麼多年的所見所聞及育兒經驗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及做法。
一、培養孩子的優勢,建立孩子的自信
作為家長,我們在比較孩子之前應該自覺與其他家長作一下比較,找到自身的優勢。用自己的優勢引導和培養孩子,讓孩子先學會跟家長比。人是脫離不開社會的,即使家長從來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等他入學以後,總有人會拿您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的。用不了多久,他自己也會跟別人作比較的,這是成長規律,也是社會現狀,我們沒有辦法逃避。
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就是期望中自家孩子的「模樣」。如果家長為孩子設定的目標過高,孩子又無法通過努力達成,孩子就會產生「我不行」或者「我很差」等負面認知,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的做法是,女兒讀幼兒園的三年期間,我從來沒有拿她跟別的孩子作比較。我只是埋頭引導她學習英語。我利用讀她讀幼兒園三年時間,給她培養好了學習英語的一些基本功。我在她每天回家後、睡覺前,都堅持播放英語VCD和CD碟給她聽,培養了她對英語的語感及興趣。她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我開始利用買到的階梯少兒英語教材引導她學習一些基本的讀和寫。等她從三年級正式開始學習英語時,她的英語學習能力明顯比同班同學要好一些。
你我都不完美,世人皆同。因此,我在教女兒學習英語的同時,引導她放棄追求完美,悅納自己。同時在他面前始終表現出自信和自愛的樣子,引導她也學會自信和自愛,並逐漸建立自尊,將來學會自立。在這個期間,每當她在學習上表現出丁點的進步時,我都沒少誇她。當然,為了引導她進行準確的認識自己,當她犯了一些原則性錯誤時,我也沒少懲罰她。當然,俗話說「先打一巴掌再給顆糖吃」,在批評或者懲罰完孩子之後,一定要對及時以孩子表現中的某一優點進行誇獎,用心呵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自信是靠優勢支撐的,不足是通過接受懲罰認識的。
二、掌握客觀標準,儘量比較過程
父母拿孩子的不足與優秀的孩子作比較,無非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更好。不能拿孩子與孩子進行整體比較,說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既然比較無法避免,就拿一些十分重要且有客觀評價標準的事情作比較。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學習成績最符合這兩大特徵的。
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一著險棋,要審慎把握以下兩條原則:第一,拿跟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多的競爭對手比。因為這是人的本能,你不比,孩子自己也會比。第二,拿孩子現在的成績跟上次的學習成績比。比的重要參數就是年級排名。我有兩點經驗願意分享:第一,考前從來不給孩子設定要考第幾名的目標,考後才算總帳。通過對每次考試「失分點」的對比,衡量孩子在注意學習的細節方面有沒有取得實質性進步。第二,每次考完試後,都把考試成績輸入一個專用的成績登記表裡。這樣對比起來,一目了然。引導孩子拿努力前和努力後的成績作對比,我相信孩子看著自己的成績一點點在進步,會感受到無比的幸福。
考試只是對漫長學習過程的一個檢驗,它反映的是結果。但是結果是由過程決定的,因此聰明的家長更加注意引導孩子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並且持續努力。即比學習過程比比考試成績更加重要,只要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盡了最大努力,結果自然不會差到那裡去。事實上,任何結果都不會維持太長久,馬上就會變成人生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因此要經常提醒孩子,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戰勝自己的過程。面前孩子的偶爾失利,父母應該及時給予關愛和鼓勵。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孩子努力的最大獎賞,會轉化成為孩子繼續奮鬥的動力。
三、激發學習動力,生命潛能喚醒
隨著中國社會的整體進步,個體的獨立和自由已經悄然變成人們內在的追求。因此,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喚醒孩子奮發向上的內驅力就顯然尤為重要。在鼓勵孩子跟自己比較時,我們家長要做好榜樣。我的做法是: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且向女兒道歉。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不知道走了多少彎路,犯過多少錯誤,但是有些錯誤不是馬上就能意識到的。當我事後醒悟過來,明白做錯了的時候,我會十分誠懇的向女兒道歉,請求她的原諒。我要讓女兒明白,每個生命都一樣,要靠自己,慢慢覺悟,慢慢成長。
女兒讀初中後,她發現班中有一位女同學,不僅學習成績相當好,而且字也寫得特別漂亮,經常被老師表揚。因此她就把暗暗把那位同學當作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不僅經常向她請教學習上的問題,還專門借來她寫過的字帖進行臨摹。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兩年時間,我女兒寫的字也突飛猛進,進入了受表揚的行列。
她這種良性的比是自發的,可以稱作向優秀的學生學習。我們也是在看到她的字跡變得越來越好看之後才得知真相的。教育,無非就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種,讓她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優秀。當然,教育從來都是雙向的,除了孩子,還有我們。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教育孩子也一樣,要有耐心。借用時下流行的一個優美句子:世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另外一種就是我們努力的模樣!